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st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的滞后性,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痕迹还比较深,教学方法及模式还比较单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化学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大而又迫切的研究课题。目前的高中学生由于受各种目标(来自家长的等)、方法(来自教师或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心理、生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学习中唯知识为重,忽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讲究学习方法,不会看书,不会学习,不能把握学习的各个环节,集中表现为认知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较低。因而使不少学生学习上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且也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会学的问题。
  时代要求她的建设者具有高素质,教育正以积极的姿态迎合这种需要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基础的认知策略的培养是化学教学中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心理学理论指出,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创新能力与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是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为此笔者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认知策略的获得与完善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探索。
  一、对教学材料进行筛选
  在对学生学习化学难易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直觉上感到化学并不难学,但在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如考试、实验中)常觉得束手无策。实际反映了学生不会看书,不会对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及舍取。为此,在教学中适时地提供一些预习提纲及有关补充资料,指导学生看书,找出重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消化基础知识、重点内容,找出理解上的难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些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主讲(如卤族元素、氧族元素),同学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以达到重点明了,难点突破,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化学问题的描述,在预习及课堂讨论中逐步体会如何利用教材和提供的资料,并逐步达到没有外来指导的情况下去阅读教材、收集有关资料,使自己的认知活动达到有意识的和自我可控制的,完成认知的目的。
  二、联系知识的异同点
  学生学习化学,开始于对化学信息的获取,化学教学的系统论认为,化学信息的获取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信息接受的水平和效率。在教学中经常地进行知识间的分析比较,可使学生不仅在信息的量上添加,更可在质上提高对信息的理解,从而纳入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高一化学对元素氯和硫的教学,在重点讨论了氯气和硫各自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就①氯气和硫在化学性质上的异同点;②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作理论解释;③用实验证明硫和氯气性质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要求分析合理,实验有力。通过讨论比较,可使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硫和氯气有关的化学性质及实验事实,更使在信息接受的质上有所提高。其他如氧族元素的学习与卤素的学习比较(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有何一致或区别;强弱电解质的学习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等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类的依据等),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等作比较。在分析比较中由于学生积极地参与信息获得的过程,认知的积极性高,意向性强,可有效地提高信息接受的质量。
  三、培养严谨的学科态度
  提出课题→查找资料→形成假设→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是科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应适时地引入化学教学中,使教学过程转变为课题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暂时成为“研究人员”或“小小科学家”,进行探索或研究,提高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认知方法和习惯,改善认知策略。如在达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教学目标时,由实验引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有色布条褪色?Cl2、H2O还是其他物质?若是其它物质又来自何方?查阅资料(看书):得到Cl2与水反应的产物是HCl和HClO,进一步形成疑问,产物中的何种物质具有漂白性?提出假设:用盐酸滴到有色布条上试验,如果盐酸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否可以证明HClO具有漂白性?如果盐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证明HCl有漂白作用。实验验证:学生做盐酸滴在有色布条上的试验,观察现象,椐此可得到初步的结论。反复进行几次实验,都可得到同样的结论。在其它的元素化学的教学、物质鉴定的教学、以及化学理论的教学中都可采用上述方式组织教学,这充分体现化学科学的特点。对实验中出现与假设不一致的结论时,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原因,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因材施教
  由于班级编制的原因,在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在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面对全体学生,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应是每位教育者都应考虑的问题,并必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在学校“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分档推进”教学策略的指导下,采用了布置分类作业,将课外作业分为A、B、C三类,A、B类选用教学目标测试等,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结合教学进度及学生实际,适时编制一定量的C类作业,根据学生各自情况有选择地完成,并利用自修课等课余时间进行讨论,着重由学生谈思考方法等。这一方面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一定的满足,使之吃得饱;另一方面,通过不定时的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答疑,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使之吃得了。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收益。
其他文献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那么,如
期刊
类型一: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化为三角函数的一角一次一名的形式。  “三个一”是指一个角的一种三角函数一次方的形式。解题步骤是:运用三角公式,把所求函数变换成“三个一”的形式,即 等形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及其性质深入求解。一般求三角函数的性质问题,如对称性、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值域、作图象等问题均可用此法。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   例1.已知函数 .  (Ⅰ)求 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
期刊
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种切实体现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精神是我们在新课标下教学的主要思路。本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切地感到自学辅导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是当前在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点金术”。本人在多年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改实验,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大体划分为“编制导学提纲→自读教材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其次,导语应该是一
期刊
目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低效高耗,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的确吃力,索然无味;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采取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注重学案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方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不要把学案等同于教案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
期刊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我们来说,值得好好思索。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
期刊
有人形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让每个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会自学,达到会技巧、会出题、能教给他人方法的目的。   一、巧设疑问引发好奇心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最关注的就是后进生,因为我觉得每个学生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都是为了学习,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来学校什么也学不到。这当然不只是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等等。  但是我觉得抓后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尤其是现在什么都在创新,就连转变后进生的方法也在逐渐创新。下面把我设计转变后进生的一个方案介绍给大家,请各位指点。  这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我们这个班有两
期刊
暑期接受教学心理课程的培训,主讲者问了在座老师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是怎么教学的?”并让大家想三秒钟后再回答,老师们(包括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然。”可提问的人只是笑了笑,然而我知道这笑意味深长……事后想想,我们作那样的回答也无可厚非,毕竟作为教师,我们的内心里都是在关爱学生,可事实上,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也许并没有很好地实践这一点,其中的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