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湾暗流里的“蛙神”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亚丁湾,风卷浪涌,厚厚的云层弥漫无垠海天问。
  6艘不足300吨的中国籍渔船成双纵队形,在第十八批护航编队“运城舰”的伴随护航下,一路向西逆流溯行。
  队尾2艘渔船突遭不测:螺旋桨分别被流动的渔网缠绞,无法正常工作,只得减速停了下来。而此时,不远处几艘疑似海盗船加速向编队抵近。
  面对险情危局,编队领导迅即组织“运城舰”隔离、摄阻海盗袭扰,同时派出潜水员前出排险。未及抵近,两名着潜水服的蛙人,鱼贯跃身入水,向受困渔船泅潜而去。
  亚丁湾海域平均水深4000多米,风高浪急,暗流涌动,寒气逼人,对水下潜水作业很是不利。而被渔网缠绞的螺旋桨,桨柄、轴芯被紧紧缠绕,乱成一团,排除起来十分困难。
  正当舰员焦急观望之际,眼见一名蛙人神情镇定白若,身手敏捷,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深潜下去……数分钟后,他一手抓着用拇指般粗的尼龙绳做成的渔网,一手紧握潜水刀,使劲地用力砍拉。很快把网绳割断开来,扯拉着浮出了水面。
  可他看到队友还在忙乎,来不及喘口气,紧接着以一个漂亮的转身,向另一艘遇险渔船泅去。经过半个小时的“激战”,缠绞渔船螺旋桨的渔网被割断捞起,渔船恢复了动力。海盗船见无可乘之机也悻悻驶离,一场突如其来的险情及时化解排除。
  这位处变不惊、屡建奇功的蛙人叫杜豪,是南海舰队某陆战旅护航特战队班长。他就像《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好,肺活量惊人,能打破常人生理极限,不带潜水装具裸潜6分钟;他如同现实版《火蓝刀锋》中的“蒋小鱼”,接受过特战潜水、鱼雷爬管、蛙人运载器使用等多种水下训练,有一身的水下功夫,如蛟龙人海,倒立、翻滚、爬行、格斗运用自如,战友们送他绰号“蛙神”。
  2012年,一次海上武力营救演练中,同行队友在攀爬舱室时,不慎将飞爪和绳索抛落到了水中。丢飞爪将无法登船,不仅预示营救任务的失败,还将面临丢失装备的处罚。怎么办?见此情形,跟在身后的杜豪二话没说,迅速脱下携行装备和救生衣,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海水里,顺势下潜好一会儿,最终在水下十几米深处,将飞爪成功打捞上来,保证了演练顺利进行和装备完好无损。
  “当时只想跳下去找装备,就没考虑到水流急、飞爪下沉快,自己在水下憋气都到了极限,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呢。”杜豪告诉笔者,潜水训练对肺活量的要求苛刻,初学者必须练好漂浮、打脚蹼、憋气等基础课目,而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就是“闭气功”。平日里,他每晚睡觉前都会打来一桶水,把头扎进去练上一两个小时。
  这几年,杜豪执行过多次潜水任务,也有过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潜水装具极其精密,哪怕进了一粒小小的沙子,也有可能造成供氧系统堵塞。杜豪就曾遇到过一次,当时在水下被憋得浑身发紫,浮上水面昏迷休克,经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还有一次是潜水爬鱼雷管训练,被卡人狭小管中,挣脱了半天才跳出了“鬼门关”。潜水虽然危险,但挡不住杜豪对它的热爱。爱学习的他还仔细阅读有关潜水物理学、生理学,以及《水下爆破》《水中逃生》等书籍,并结合实际总结了“心松、平呼、慢吐、快浮”的潜水口诀。他探索的背向坐姿入水、侧身入水、浮卧滚身入水等潜水姿势,被所在单位推广应用。
  2012年8月,杜豪到青岛潜水学院学习深造,为新型蛙人运载器定位仪测试性能。他配合学院专家潜到30多米水下将近1个小时,几乎达到人类潜水的极限,得到院领导和厂家的高度评价。
  入伍8年来,杜豪先后参加“5·12汶川抗震”、“蓝色突击一中泰联训”、“全军军事3项比武”、“海军西太论坛”、亚丁湾护航等重大演训和军事任务,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十佳陆战队员”、“十佳护航尖兵”。如今,杜豪第3次随舰执行护航任务,他坚信能够带领水下突击队,在亚丁湾上续写新的辉煌。
其他文献
十五载风雨写华章,十五载铸剑谋打赢。  从1999年1月28日,广州军区空军装备部组建16年来,部党委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强军目标为统揽,坚持用使命作牵引,真打实备,军事斗争装备准备全面推进;  16年来,坚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按照实战需求和上级要求,逐步发展为功能齐备、系统完善的各级装备部门,装备保障转型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6年来,坚持抢抓机遇,励精图治,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
期刊
进独龙江采访是在去年冬季来临之前,大雪还未封山的时候。  只要大雪封山,路被积雪全部覆盖,进出都变得不可能,这里就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独龙江隧道马上就要通车了,我们走的是原有的老路,因为太艰险,将来肯定少有人再走,也许我们将是最后的体验者了。  虽说进山不易,但听坚守在这里的独龙江派出所官兵们的故事,才真正体会到他们才是真正的艰辛和不易。  从列兵到烈士其实并不遥远  ——静静聆听所长钟家
期刊
那一夜,蒋佳冀失眠了。  山城的夜雾气弥漫,思绪也漫漫升腾在蒋佳冀的四周。2014年9月,33岁的蒋佳冀成为某飞行团团长,15年的军旅时光一帧一帧从脑海滑过:学员、飞行员、飞行大队长、团参谋长、团长,蒋佳冀的天空中闪耀着“成长”、“成功”四个字,即使是在两获“金头盔”之前的自由空战中,他也从未夜不能寐。  天空是勇者和智者的舞台。在采访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位蓝天骄子的天赋异禀,然而又远不止这些。没
期刊
你怎么变,由我说了算。近日,在第十六集团军某团的“话作风、谈转变”恳谈会上,官兵们谈得眉飞色舞,机关同志们的笔记记得是龙飞凤舞,官兵一起把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带到会上,然后再把机关的务实作风带回到战士们每日的生活中。  通报讲评“味道”变了  讲述人:通讯连指导员 佟文超  暖心指数:*****  作为连队主官,我曾经一度害怕团机关来连队检查,因为检查人员往往把发现问题当作检查的成果,不与连队干部沟通
期刊
频频亮起的“红灯”  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集团军机关一位处长面对镜头时很无奈:他的发言不过10分钟,却接连2次因“揭短遮遮掩掩”被亮“红灯”。和这位处长一样,整个大讨论中,先后有4名处长和参谋、干事被观众亮“红灯”,收到了“板砖”。对此,集团军政委徐贵福感慨地说:“揭短亮丑的勇气不足,直面问题的诚意不够,官兵自然不满意。”  “不敢正视、暴露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徐贵福政委介绍说,筹划“战斗力
期刊
[这样的我]  我出生在药都本溪,曾在白求恩医学院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怀揣着绿色的梦想来到了鸭绿江畔的火热军营,在这前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的部队里,我吮吸着传统的雨露,沐浴着志愿军精神的阳光,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传人。我愿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使命与忠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魅力评语]  你的笑容像绽放的花朵,美丽又耀眼。在管理上,你是连队干部的好助手;在生活上,你是战士们的知心大
期刊
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离打赢多远?如何让今天的训练无缝对接明天的战场?  当前,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加速战争形态的深刻演变,我们的观念、能力和素质,必须以发展因应变化,用转变达成适应。  冬日岭南,寒气初现。记者深入广州军区某陆航旅,聆听他们对接未来战场的故事。  有了信息化的“新法宝”,为何却放不下用惯的“老家当”——  要对接身子,先对接脑子  “长江左三,黄河右二!”一次火力突击,该旅直
期刊
[这样的我]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却来到了一个并不普通的“海军陆战队两栖女子侦察队”。4年时间,我不但练就了陆上能驾车、射击,上天能跳伞、索降,下海敢泅渡、潜水的“三栖”作战本领,更成为我旅第一个无人侦察机女子操作手。可你要是觉得我是个十足的“女汉纸”,那你就错了,“蓝梦合唱团”、“南海大舞台”、“旅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说我能文能武又能“舞”。  [魅力评语]  你,有一双爱笑的眼睛,湛江
期刊
熟识李长勇的人都说,他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使我在没见到他之前,充满了无数想象。当夏末的酷热还执拗地在广州徘徊时,李长勇坐到我的对面。平头、大眼、中等身材,打眼一看就一普通人。可说起无人机,李长勇立刻被激活了,嘴里滔滔不绝,眼神中闪动着激情的光。  牵手无人机——  李长勇的成长方法论朴素得像一株小草,即使是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也要倔强地推开滩石探出头来,平静地迎接风雨和阳光。  在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
期刊
“为官清廉,领兵打仗才有资格”,作为第二炮兵清正廉洁先进个人、某旅政委陈志豪时常这样说。担任旅政委6年来,他不仅刻苦钻研导弹业务,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还以清廉白守带出了一支先进导弹劲旅。  “部署给领导最好的礼物是干好工作,领导给部署最好的礼物是公道正派”  陈志豪是一支新型导弹劲旅的首任政委,6年来,他始终认为,只有坚持秉公用权、取信官兵,才能最大限度凝聚起备战打仗的向心力。  用人是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