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太极拳的养生哲学(五)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上:最高级的。善:好的品德、品行。——摘自《康熙字典》。
  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人称“牌位先生”的泰斗陈长兴在其《太极拳十大要论》的第一论“理”中论及“静与动”的辩证拳理时这样论述道:“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在《太极拳推原解》中论及太极拳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时说:“行同乎水流,止伴乎山立。”还有王宗岳、孙禄堂、杨澄甫等诸多宗师级的前辈或在经典著述中,或在口传身授时,都不约而同地以水为喻,深刻形象地阐明太极拳的运动机理,给人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启迪,其中的奥义值得所有太极拳习练者深思。
  管子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是生命三要素之一,是人类乃至所有生命赖以生存而不可或缺的物质,与阳光、空气一起被称为“生命三要素”。虽然三者都是生命要素,但水的形态却不同于阳光和空气,它是有形的,是人的五官可以感触体验的,也因此给予了大师们从水的自然属性而感悟出太极拳深奥哲理的依据。无须赘述,让人习练太极拳时像阳光或者像空气那样体察身体的感觉只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和无所措手足,而以水况之则有难以言表的妙处。正如前文摘引的大师提点的那样,静与动这对矛盾体在水这里得到了高度的统一。不仅如此,凡涉及太极拳阴阳理论的虚实、开合、刚柔、蓄发、吞吐、进退、顾盼、黏离、上下、左右、内外等概念无一不能在水这里找到对应的印证。因此,练拳时像水那样去练,时时体悟水的特性,把拳练到了水那样的性征,就无限地接近了太极拳的本义,就离功夫大成和健康长寿相去不远了。
  水是人体血液的载体,是细胞和体液的主要成分,人体体重的70%是血液和体液,血液的90%是水分,是人体关节和肌肉的润滑剂,是身体所需的所有营养转运输送的载体,人体内产生的所有毒素的分解、转运和排泄都有赖于水的承载运化,并且这种承载运化完全是自然态的,无需也无从经由人的意识控制。大自然在创造人的元始之际就已经把水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定格在了人生命中。水的特性之一是柔,“天下莫柔弱于水”(老子《道德经·七十八章》),世间万事万物没有比水再柔的东西了,而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正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练拳时如行云流水,如水之载物,如舟行于水,心如水之静,体如水之动,内外合一,内外一体。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外在的“水式”潜移默化地强化着体内之水的承载运化功能,非身强体健而所得者何?
  水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特性,就是它总是极其自如地处理与万物之间的关系,用“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勉强可以解释这种关系。当你在水中处于静态的时候,水紧紧地包裹着你,一动不动,几乎感觉不到受迫和压力,而当你在水中移动的时候,身旁的水被推开流走,却又有新的水流涌入你刚离开之处,仍然紧密地把你包裹起来,须臾不曾离你而去,尤其是你越快速移动就受阻越大,因为要包裹你的水流速度也越快,永远都是你不动它不动、你先动它随你而动,永远都与你亲密无间密不可分。你可以随意地进入水中和离开水面,它让你感觉受阻,但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正是人行走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和社会相处所追求和遵循的最高境界。太极拳的“沾、连、黏、随、不丢、不顶”的法旨正是契合了水的这种特性,从而成就了太极拳精妙无比、出神入化的功夫境界,并给习练者的身体带来得之天成的改善。太极拳的习练和体用都要求绝不使用丝毫拙力,其要求做到的“柔和、圆润、连贯、流畅、舒缓、绵密”等要领最符合水的上善之德,依此德而日日勤习,身体无时无刻不受到水德滋润,脏腑每时每刻都不受拙力侵袭,不会出现因重力打人而被反作用力反伤的现象,日久天长,习练者自然而然就能达到疾患远遁、精神矍铄、身轻如燕、如得仙体的奇妙境界,这是太极拳问世以来被无数勤习而得道者验证过的事实,毋庸置疑。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贵乎自然,人在向天地万物学习模仿的过程中看到了水的奥妙,圣贤和大师们总结了水的特性并运用于指引生活和创造拳种,使我们在生命延展时不至于漫无边际茫然无措,在习练太极拳时不至于瞎子摸象莽撞蛮干而走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接近)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用鞭辟入里的圣言立起了一座闪亮的灯塔,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于误入歧途。太极拳的老师们异口同声地教导每一个习练者要“舍己从人”,这正是遵从了道德先人老子的教导。每一个习练者都要走正道学拳,并且在学拳的同时学会走正道做人,像水那样,以“不争”的“上善水德”平稳前行在“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人生坦途上。
  (版权所有,非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编辑/张震)
其他文献
(接上期)  八、推八卦  自然站立,双足同肩宽,右腿微屈,左脚靠近右足,脚跟拔起,右臂侧平举,右手成鹰爪,左手成佛手形靠近右臂。  双手胸前抱球,左足向左一步,右腿三阴交穴紧靠左腿窝,金鸡独立片刻,功法同上,动作相反,反复数次,因人而异。初练时,可作一两次,随着功力提高,可连续练8次(图27~32)。  【功效】  提高大脑功能,强筋健骨,预防心脑疾病,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九、转九宫  自然
期刊
(接上期)  [第二段]  十一、抄挑穿戳绕背花  左脚里收半步,身与右腿稍起,左手持锏臂内旋,向下摆臂使锏顶端向右、向下由右腿前向左绕行摆动,肘微屈(图44)。  上动未停。锏顶端方位不变,身躯左转,左腿屈膝向身前提起,左手持锏使锏顶端屈肘向上、向前、向下绕行穿戳,手心朝左;眼视左锏顶端(图45)。  左脚向前下落步,左手持锏继续使锏顶端直臂由左腿外面向后、向上、向前绕行穿戳,手心仍朝左,同时,
期刊
挤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概念,研究太极拳挤劲的本质和特点,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意义深远。  挤劲是采用离心力进攻的手法之一,它在太极拳八种劲法中是相当重要的,练太极和运用太极劲时,是不能没有此劲的。学习太极拳的_个重点,就是对挤劲的理解、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挤呢?《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云:“挤者乃以肱部(即小臂)挤击人身之谓也,为推手中主要动作之一,不可过高或过低;挤生于敌捋己之后,故欲
期刊
(接上期)  第四节  二十二  甲:插花盖  乙:快马加鞭  1.甲:身体方向不变,胸部仍朝东。左脚向右脚前上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小左弓步。同时,左手松开,右手持棍向右前下方弧形斜劈乙方小腿:左手变掌向左下方弧形摆至左胯外,掌心朝左后下斜角,指尖朝左前下斜角。目视棍梢。  乙:身体向右旋转180°胸部朝南。左脚尖内扣,右脚向左脚前收步,脚尖点地,成右前虚步。同时,右手持杖随转身向右腿外侧
期刊
(接上期)  二、唐村碑刻中的武术资料再考略  (一)关于徐庶母亲撰写的碑文  我们第一次知道千载寺有块徐庶母亲撰写的碑,是2005年4月10日陪同康戈武教授考察唐村千载寺时。当康戈武教授走到村中的一条小河边时,唐村的一位老者说,东汉末年徐庶的母亲撰写的一块碑刻,“文化大革命”时被村民打碎,残碑就扔在这条小河里。等2006年6月底康戈武第二次来考察的时候,徐庶母亲所写的残碑已经被从河里挖了出来,但
期刊
(接上期)   三、唐村武术抄本资料再考略  周伟良教授的对唐村武术抄本的考略,关键是没有厘清杨氏太极拳谱、武氏太极拳谱与李氏太极拳谱的关系,没有厘清赵堡太极拳与唐村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谱以及舞阳盐店与武氏太极拳谱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思绪颠倒,概念含糊。  (一)唐村太极拳谱与武禹襄太极拳谱承袭关系。   李亦《王宗岳太极拳谱跋》:“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
期刊
在太极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行知合一、身心兼修、平衡、和谐、养身、修心和悟道里面,最直观、最易学习体悟的修习方式是行知合一:其检验方式运用了行知合一,修习结果也体现了行知合一。行知合一既是太极的特色,也是太极的根本,更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大法”。本文通过从“养身、修心、悟道”的不同层面阐述太极与行知合一的结合与呼应,让我们进一步感知到太极对于行知合一的具象体现,从而加大弘扬太极文化的热情与力度。 
期刊
钹是古代陆战的一种双兵器。其形状看起来像戏剧打击乐中的“钹”,但是只有一半,系钢制而成。其规格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40厘米左右。其各部名称为:1/4球状凸起为“护手”,内侧握手为“把柄”,半圆边缘为“刃”:护手凸起面为“阳面”,凹面为“阴面”。其练法有双练、对练和实战应用等(图1)。  一、基本技法  (一)捞  将钹立刃在臂的同侧由后向下、向前、向上运行(图2)。  (二)撩  将钹立刃从身体一
期刊
所谓发力,就是把自己身上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与方法,作用到对方身上,从而使对方或失去重心而倒地,或受伤被制而失去反抗能力。世界上一切武道拳术,无不讲究发力技巧与训练。世界著名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曾经毫不掩饰地指出:“我的全部武功精粹就是两点——近身与发力。如果有人学到它们,则不管面对何种类型和等级的对手,他们都能像闪电一样地贴近对方,并以霹雳般重击将对手打倒。”中国现代实戰拳术大成拳(意拳)更是将发
期刊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书在讲如何拉筋,以及拉筋对身体的防病治病效果,其中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武术锻炼的角度讲,如果单讲筋,不讲骨,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人体的筋骨是相连的,如果说人体是一台精密的机器,那么,骨骼就是人体的轴承、曲轴、连杆,筋就是连接这些骨骼的钢缆。筋和骨,共同构成人体的动力传动系统。所以,骨和筋的锻炼是同样重要的。  人体的筋骨遍布全身,要活动每一根筋骨,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对筋骨的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