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知合一”看太板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ysta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太极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行知合一、身心兼修、平衡、和谐、养身、修心和悟道里面,最直观、最易学习体悟的修习方式是行知合一:其检验方式运用了行知合一,修习结果也体现了行知合一。行知合一既是太极的特色,也是太极的根本,更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大法”。本文通过从“养身、修心、悟道”的不同层面阐述太极与行知合一的结合与呼应,让我们进一步感知到太极对于行知合一的具象体现,从而加大弘扬太极文化的热情与力度。
  “行知合一”或叫“知行合一”,它是一个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最近又“火了”的王阳明先生继朱熹之后系统性地提出了这个理念及学说。据说习总书记近来曾9次提及“知行合一”,想必其内涵随时代的发展,必将更加丰富完善。笔者尝试以太极文化为切入点,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行知合一”的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所知即所做,所做为所知。换一句话就是:知道的都做到了,能落实在行为里。行为就是对所知的具体化,是用行为来验证、体现自己的所知。按照修行的境界来表述,可以说是“身心不二”,知与行是合一的,是一个“本体”,“知”“行”是“一体两面”,一个东西、两种体现形式。
  南怀瑾老师曾讲述过一个案例,大意是:一名“有知识”的人士在听完高僧大德的讲课后,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高深的,不过是三岁娃娃都知道的一些道理而已。”大德听后即答:“三岁娃娃都知道,八甸老翁做不到。”说的就是知与行不能合一。难怪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头到脚,“大街上到处都是满肚子有才华的穷人”,真是此类案例的绝妙写真。
  其实,我们智慧的祖先早就很清楚地知道了这个事实,于是各种教育学说都在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佛道的修炼方式都讲求“真修实证”,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超凡入圣达真”,对这个“真”或“究竟的实相”相当重视,重视到把它当做“终极的目标”和“究竟的根本”来看待,说直白一点,到不了这一步就不能称之为成功,都是“假的”。可见,行知合一真正是大道至简,非常不易,是非常重要的功课。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气候环境恶化、能源短缺、文化冲突等造成的严峻危机,从其根本层面着,在“东方文化”里寻求智慧,是越来越多有识之土的共识与选择。所以,中国文化的复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太极,是中国文化最直接、最根本的载体与表达方式,中国文化包含了太极文化,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具体化。笔者认为,太极文化的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行知合一、身心兼修,通过拳术体悟平衡、和谐,由养身渐入修心,由修心达至悟道。所以,近年风行太极文化、太极拳是有着深刻时代背景的,而不是简单的跟风炒作与几个名人的简单带动,或者也可以说,是他们洞悉并顺应了历史潮流。新时代下的“中国符号”当属太极。除了这几个因素,太极对于行知合一的表达阐述也是诸多学问里面难以替代的一门实践学问。
  理论学习通常是学习的第一步,如同太极的阴阳,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互为其根,但对于“怎样用实践来验证理论”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似乎除了时间,没有更好的办法。然时间的成本是巨大的,要想判断“我怎么知道他说的是真的”、“我凭什么相信”是一件很纠结为难的事,更多时候,人们只能相信年龄、职位、经验、多数人、部门等,但歷史事实不断地告诉我们,这些都不一定可靠。近年人们又开始相信科学,但吊诡的是,科学认知不断被刷新与颠覆,昨天的结论今天不一定成立,因为人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台上大讲特讲“如何超速致富成功”之类的人,其本身多是只有“理论”,自己并没有做到,或者压根没有做过,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现实中类似案例比比皆是。有没有一种理论、一种方法论、一种学习方式或者说一门学问,能让人们当下验证真伪、鉴别优劣呢?太极文化里的太极拳用其“行知合一”的理论与练习方式在这方面提供了一种宝贵借鉴。
  太极拳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检验——出手见高低。推手就是用来“检验拳架”和“检验功夫”的方式,所以“假把式”是玩不下去的,因为任何人在推手中都没法靠形式花样的修饰来掩盖其本质的不足与缺失。太极拳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其“行知合一”的学习方式,就是“用动作来验证所有的理论”,让我们可以当下学习、体悟、检验。比如“立身中正”作为基础与根本被反复强调,是因为重要,“立身中正”能体现太极的平衡思维,只有中正,才能站得平衡,才能稳、才能在四面八方的受力中保有腾挪的空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老老实实去练自己验证过的“立身中正”,做到不仅理论上强调,练习中也能当下体悟检验,是太极拳在“行知合一”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明师”都很清楚并能践行这一点。太极拳学习的整个过程无不体现知与行的互动,像“虚实分明、不丢不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等,既是要求,也有相应的修习方式,严格去做“虽不中亦不远矣”。从最简单的功夫层面来理解,太极文化对于“行知合一”是有着最为契合的现实践行意义的,它是非常直接的、能够当下检验的行知合一的文化。
  除了“功夫”层面,能充分体现诠释太极“行知合一”的核心内涵的,就是太极文化里面更为深入的“养身、修心、悟道”。
  1.养身、修心、悟道是修习的渐进层次,这个渐进的层次是有着理论依据与外在体现的,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这些层次的检验与达成都能、都是通过“知行合一”来完成的。
  2.太极拳的养生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肯定,其养身机理也是“知行合一”的体现。因为人们相信内与外是相应的,所以太极拳通过外在形式修炼内在,通过不断的螺旋缠丝、旋转画圈让外形渐渐臻于圆润、灵活、有序、敏锐。在此过程中,内在脏腑气血也逐步顺畅、有序、灵敏、强健。所以其修习方法论也是一种行知合一的体现与验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论证,传统养身文化一直坚信“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合于阴阳”、“道法自然”、“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为养身的最高准则,太极文化完全奉行、体现这种精神。太极拳讲求的“松、静、虚、无、自然、柔弱胜刚强”等要点就是这些精神的具现。在没经“科学论证”之前,我们的先人完全凭借自身对自然的感悟与经验,依据“行知合一”的方法论,创造性地提炼出太极文化,早于现代科技“证明”太极拳的价值,这无疑是中华文化对人类的一个巨大贡献。   3.“养心”是太极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在当下的社会更有其“刚需”的价值。修心区别于绝大部分“运动”,同时,也是人们修习的进一步层次。“心”属于“看不见的部分”,估计现代科技也难以测量量化。然而我们知道,“看不见的”不等于没有,很多时候恰恰是“看不见的力量”决定了很多事情,比如智慧、心之力、心智模式、道德等。我们很早就知道,用“道德、制度、家法”等方式不一定能真正约束住内心的恶念与欲望,很多时候,“智慧出,有大伪”,只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修习才能让行知真正合一,才能在更为根本的层面让人达到真正的良善与道德之境,才是“究竟的法门”。太极文化里的太极拳就是这种行知合一修习方式里的一种绝佳的方法:外练筋骨皮,配以导引吐纳之法,逐渐经络畅通,气血充沛,阴阳平衡,此时,欲望层面的那个“我”逐步变得“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精足不思欲”了,人的起心动念与行为举止不再依靠外在制度、名声等制约,而是内在地平和平静与完善。这是内在良知良善的苏醒。内在的丰饶使人无需也无心“外求”,内在与外在由此达到一种平衡。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才是更为根本持久的。这种“知”是真知,只有“真知”才能“真行”,才能行知合一,这是有着经络、气血变化等一系列生理学基础的,是建立在身体物质基础之上的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是真正意义上的行知合一,所以它才更为持久、更为根本。千百年来的大德圣人之所以前仆后继刻苦修行,去达到那个“真”的境界,是因为他们真正了然其中的奥秘。
  4.太极文化里面的最高層面“悟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里面的最高层次。用一个更为落地或接地气的说法,这就是修习的终极目的;按入世的观点来衡量,这就是“学以致用”,即用我们的所学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改进我们的环境。健体、养身、修心更多地解决了个人身心层面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们更多地属于改善进化“自我”的阶段,当然其中也孕育着“大我”的基因基础。想有事功,兼济天下,更为究竟真实,为更多人服务,还需达到“悟道”的层面。太极文化里面包含的“平衡思维”、“定随舍”、“进退”、“刚柔”、“曲直”等哲学思想通过太极拳行知合一的修习方式来进行体验、展现,进而达到“悟道”的层面,从而促进事业的进步。在这方面,企业界、政界、学界都有很多案例。阿里巴巴马云先生通过太极练习感悟到了“定随舍”:将拳术本身与做人处事、治理企业同于一理,十多年坚持做中国的电子商务引领倡导者,是谓“定”;不断面对挑战,拥抱变化,与时俱进,谓之“随”;一路走来,不断超越,不断更新阿里大生态系统,其间的减法、整合也多处体现出“舍”的精髓……很多太极高手在自己所属领域之所以成为德高望重的人士,在于他们在修习拳术的过程中,同步更新了自己的“软件”,由养身渐至修心,由修心达至悟道,真正做到了行知合一。
  综上所述,太极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太极文化必将更好地造福人类!
  (编辑/张震)
其他文献
7月27日.当人们还在猜测上周六晚上开奖的16085期体彩大乐透苏州同一网点中出的4l注头奖是否为一个人所中时.大奖得主陈先生已经现身江苏省体彩中心兑奖大厅亲自揭开了谜底——他一人“包圆”,在当期共中得2.23亿元。  声称兑个小奖结果是2.23亿  一件短袖T恤,一条米色休闲裤,那天上午大乐透2.23亿得主陈先生以一身夏日街头最常见的装扮出现在江苏省体彩中心兑奖大厅。算算日子,这已是大奖开出后的
期刊
7月19日。平顶山市两个体彩网点中出大奖共计680万元。7月25日,大奖得主现身平顶山体彩分中心领奖,680万元奖金为一人所中。  据中奖彩民介绍,他是体彩的老彩民了,平时只买排列三和排列五。本着娱乐的原则,他平时购彩时从不多买,每次只买十元、二十元的彩票。他平常最常去的体彩网点是市区园丁路老师范东50米的4104030031(07031)号体彩网点,在那里研究彩票,往往一坐就是个把小时,研究好了
期刊
《易筋经》是武侠小说中的武学圣典。在武侠小说,如金庸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卧龙生的《玉钗盟》,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等作品中,《易筋经》(或称《达摩易筋经》)被塑造成少林派开山祖师达摩所传的武学圣典,具有神奇的效用。2004年夏,中国媒体还热炒了一阵少林寺公布《易筋经》等所谓武学秘籍的新闻;同年9月9日嵩山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
期刊
一、反拿敌前抓衣领或腰带  (一)扣腕撞肘  【招法】  1?郾敌用左手抓住我方前胸衣领(图1)。  2?郾我方用左手扣紧其抓手,右脚向前迈一小步;同时,屈右肘用前臂外侧由下向左上猛撞其肘,可折伤之(图2)。  【要点】  1?郾扣按敌之抓手、上步和屈臂、撞肘等动作,要快速、连续进行。  2?郾撞肘时,要充分发挥腰轴的捻转力,以腰送肩、肩冲肘的抖动劲完成动作。  【破解】  按上例,被擒者用顿挫劲
期刊
(接上期)  八、推八卦  自然站立,双足同肩宽,右腿微屈,左脚靠近右足,脚跟拔起,右臂侧平举,右手成鹰爪,左手成佛手形靠近右臂。  双手胸前抱球,左足向左一步,右腿三阴交穴紧靠左腿窝,金鸡独立片刻,功法同上,动作相反,反复数次,因人而异。初练时,可作一两次,随着功力提高,可连续练8次(图27~32)。  【功效】  提高大脑功能,强筋健骨,预防心脑疾病,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九、转九宫  自然
期刊
(接上期)  [第二段]  十一、抄挑穿戳绕背花  左脚里收半步,身与右腿稍起,左手持锏臂内旋,向下摆臂使锏顶端向右、向下由右腿前向左绕行摆动,肘微屈(图44)。  上动未停。锏顶端方位不变,身躯左转,左腿屈膝向身前提起,左手持锏使锏顶端屈肘向上、向前、向下绕行穿戳,手心朝左;眼视左锏顶端(图45)。  左脚向前下落步,左手持锏继续使锏顶端直臂由左腿外面向后、向上、向前绕行穿戳,手心仍朝左,同时,
期刊
挤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概念,研究太极拳挤劲的本质和特点,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意义深远。  挤劲是采用离心力进攻的手法之一,它在太极拳八种劲法中是相当重要的,练太极和运用太极劲时,是不能没有此劲的。学习太极拳的_个重点,就是对挤劲的理解、领会和掌握。什么是挤呢?《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云:“挤者乃以肱部(即小臂)挤击人身之谓也,为推手中主要动作之一,不可过高或过低;挤生于敌捋己之后,故欲
期刊
(接上期)  第四节  二十二  甲:插花盖  乙:快马加鞭  1.甲:身体方向不变,胸部仍朝东。左脚向右脚前上半步,左腿弓膝,右腿前蹬,成小左弓步。同时,左手松开,右手持棍向右前下方弧形斜劈乙方小腿:左手变掌向左下方弧形摆至左胯外,掌心朝左后下斜角,指尖朝左前下斜角。目视棍梢。  乙:身体向右旋转180°胸部朝南。左脚尖内扣,右脚向左脚前收步,脚尖点地,成右前虚步。同时,右手持杖随转身向右腿外侧
期刊
(接上期)  二、唐村碑刻中的武术资料再考略  (一)关于徐庶母亲撰写的碑文  我们第一次知道千载寺有块徐庶母亲撰写的碑,是2005年4月10日陪同康戈武教授考察唐村千载寺时。当康戈武教授走到村中的一条小河边时,唐村的一位老者说,东汉末年徐庶的母亲撰写的一块碑刻,“文化大革命”时被村民打碎,残碑就扔在这条小河里。等2006年6月底康戈武第二次来考察的时候,徐庶母亲所写的残碑已经被从河里挖了出来,但
期刊
(接上期)   三、唐村武术抄本资料再考略  周伟良教授的对唐村武术抄本的考略,关键是没有厘清杨氏太极拳谱、武氏太极拳谱与李氏太极拳谱的关系,没有厘清赵堡太极拳与唐村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谱以及舞阳盐店与武氏太极拳谱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思绪颠倒,概念含糊。  (一)唐村太极拳谱与武禹襄太极拳谱承袭关系。   李亦《王宗岳太极拳谱跋》:“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