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探讨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文化形成已有千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古代建筑能够反映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古代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艺术价值非常高,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对古建筑的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精神的开发上,希望能够利用时代痕迹和文化内涵吸引游客。文章主要对古代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促进古代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给我国古代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古代建筑;保护;旅游开发
  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等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积极地研究保护古代建筑的方法,但是保护古代建筑需要大量的资金及科学制度的保障。结合当前古代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古建筑保护组织提倡在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采用利用式保护,也就是将古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历史文化需求加强,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古代建筑旅游的利用模式逐渐多样化,很多古代建筑被当作重要的旅游资源,在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
  一、古代建筑保护方面
  (一)明确保护理念
  在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该遵从真实和完整的原则。首先,在对古代建筑的真实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该对具有破坏性的行为进行预防和管理。对古代建筑的真实性造成影响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古代建筑的命名、古代建筑旅游设施建设、古代建筑旅游展示、对古代建筑产品进行复制等。如1987年,黄山市打算将“徽州地区”命名为“黄山市”,相关学者认为对古代建筑重新命名的方式会影响建筑地理和历史的真实性,并且也会对徽州文化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对古代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的过程中,应该遵从对古代建筑进行利用的相关规定,选择的材料和布局应该在整体上保持一致,将古代建筑的历史特点保存下来,对其进行保存或恢复。
  其次,我国的建筑派系众多,古代建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所以,在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完整性的原则。在进行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性出发,对其中的资源要素等进行整合,保证整体的协调性,对影响古代建筑整体性的内容进行拆除。如当前黄山市推行的“百村千幢”工程,就能够体现旅游利用思想,在政府的引导下,增加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投入,保持徽州地区古代建筑的整体性。
  (二)古代建筑的普查和价值评估
  对古代建筑进行普查和价值的评估可以由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社会研究机构、高等院系等联合承担,对古代建筑进行仔细的排查,将所有有价值的古代建筑都登记在册,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并且建立相应的档案。评估古代建筑的价值,对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保存现状及利用价值等进行打分,从而能够确定古代建筑的保护级别。将评分超过75分的古代建筑资源纳入重要历史资源中,评分在50~74分的纳入一般性历史资源中,评分在49分以下的纳入其他资源中。对于归类到重要历史资源中的古代建筑,应该采取原地保护的方式,对于一般性历史资源的古代建筑,应该对其进行规划管理,采用利用式的保护方式,如私人认购、认租等。
  (三)明确古代建筑的保护方式,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古代建筑经过普查和价值评估之后,确定其保护方式,主要是原地保护(供奉式)和利用式的保护。不论是采用哪种保护方式,都应该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保护方案应该有方案执行的可行性分析、详细的规划设施方法和对方案的执行及监督三个方面。制定保护方案的人员应该主要由古代建筑保护专家、旅游规划学者、当地居民等构成,吸引社会的关注,接受社会的监督等,保证对古代建筑的保护方案能够被严格执行。
  二、政府管理方面
  (一)普及古代建筑保护知识,鼓励全社会参与
  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首先需要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之后采用正确的方针政策。古代建筑遗产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相连,因此,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应该将全社会的认知水平提升,营造全民保护古代建筑的氛围,获得多方的支持和监督。在欧美国家,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已经成为全民事业。德国市民在古城堡中生活,自愿提供资金进行保护,政府同时给予一定的补贴。法国政府每年在固定时间让中小学生学习历史建筑相关知识。
  要想鼓励全社会参与,首先,应该向当地的居民普及古代建筑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对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从而能夠增强其保护古代建筑的责任感,积极地投入到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其次,应该向游客积极地宣传古代建筑的知识,传递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文物保护的责任。最后,应该积极地发动民间力量,成立民间古代建筑保护组织、保护协会,吸引古代建筑的产权所有者、管理部门、文化团体及热衷保护古代建筑的人士,并且聘用专家和学者担当顾问,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二)贯彻和补充制定古代建筑保护的政策法规,为古代建筑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需要坚定不移地走法制化道路,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够对古代建筑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才能够对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进行永久利用。所以,政府应该制定保护古代建筑的地方性法规,对古代建筑保护规划进行重新修订,在古代建筑的保护法规上作出界定,应该有计划地开展古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妥善处理古代建筑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对古代建筑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和处理。严格制定古代建筑的保护政策法规,严厉打击违法倒卖和恣意破坏的行为。鼓励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士积极参与对破坏古代建筑的行为人的举报工作,并且对于积极参与古代建筑保护和修缮的人员进行表扬,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奖励。   三、旅游开发方面
  (一)进行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当前景区管理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这一开发方法主要是限制游客进入容易损坏的区域中,并对游客进行分流,减少具有破坏性的影响。合理的功能分区能够将各个分区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展示,并且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理,从而能够对古代建筑进行更好的保护。
  对古代建筑进行功能区分的时候,需要确定区域的属性及特点,并且将各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处理妥当,将其自然协调的特性凸显出来。
  按照这一开发思想,对古代建筑区域进行划分。核心区主要是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建筑,加强古代建筑自身及周围环境的保护,对其自然和原始风貌进行重点保护,对其开发进行限制。对核心区域应该进行严格保护,不能让游客进入,通常只进行科研和检测活动。缓冲区能够对核心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并且能够开展一些旅游活动,让游客近距离地观赏。在这一区域中可以进行培训、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等多种活动,在向游客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价值。游憩区设在古代建筑的外围部分,能够让游客进入并且活动,主要用来开展各种历史文化主题活动,策划和古代建筑文化相关的文化休闲旅游活动,可以建设一些和古代建筑结构、外貌相似的小型接待建筑,供游客休憩。服务区设置在景区的入口处,这里是游客和当地居民主要的活动范围,在这一区域中按照游客的人数及前景预测,设置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各种接待服务设施,如停车场、旅馆、餐饮、纪念商品店等,并且应该保持环境的整洁,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购物、娱乐及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将服务区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发挥出来。对服务区进行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二)重视对游客的管理
  对游客进行管理就是旅游目的地管理者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游客体验及责任进行管理,从而提升游客满意度的过程。对进入到景区的游客数量进行控制,对游客的活动进行管理,从而减少对古代建筑产生的不良影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嘈杂的旅游环境,这样能够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如果超出合理的游客接待量,不仅会对古代建筑产生一定的破坏,而且会造成交通的拥挤、环境的压力以及各种设施的供给不足等,会对游客的体验感产生间接的影响。
  针对古代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保护,对于容易遭受损伤和历史价值巨大的建筑应该圈起来进行保护,采用警戒线、链条、绳索等将古代建筑围起来,将游客活动限制在外围区域,阻断游客的接触,并且应该提醒游客不能触摸,以免对建筑物造成损坏。在古代建筑周围安装监控,能够对游客起到一定的警告作用,减少游客的触摸。
  四、结语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风格多样的古代建筑,并且数量遗存巨大。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且能够向全世界展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文化内涵,提升我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在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其进行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古代建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强化政府及居民对古代建筑保护开发的意识,保持古代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性是促进古代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从古代建筑保护管理、政府管理及旅游開发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处理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研究古代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学者提供帮助,尽自己在古代建筑保护上的一份力量。
  刘 洋
  1978年12月生,女,汉族,辽宁朝阳人,朝阳市龙城区文物管理所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单位管理。
  参考文献
  [1]吕颖琦.关于古建筑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山西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7(06):53-55.
  [2]王洋,温静,吴桐.保定市古建筑保护现状分析及旅游开发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02):8-10.
  [3]朱海珍,袁洪升.廊坊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2016(20):112.
其他文献
摘要:唐宋两个相邻的朝代,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还是在穿衣打扮、日常生活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表现不同的还有仕女陶俑。从出土文物与历史记载来看,唐代陶俑数量远远大于宋代。从仅有的宋代仕女陶俑上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唐宋仕女雕塑的妆容、服饰及审美差异上分析两代陶俑的不同,并追根溯源,讲述其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唐宋仕女;仕女陶俑;仕女形象  中国雕塑艺术在远古时代已存在,人们通
期刊
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创作者以手指、手掌、指甲、手背甚至手臂为工具,用肢体蘸取墨汁和颜料,然后直接在纸绢上进行勾勒、点染和涂抹等。据传,唐代画家张璪作松石“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后人认为这是有关指画最早的文字记载。但从唐代到清初,有关指画的记载很少,名家作品更是未曾见世,直到清康熙年间高其佩的出现,才为指画艺术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领域。高其佩不但画法特异,在使用工具上也进行了彻底变革
期刊
一、恽寿平生平及生活经历  恽寿平,江苏常州武进人,生于明崇祯六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原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别号南国余民、青蓑钓翁、瓯香散人、南田草衣、东园外史等。恽寿平是清初杰出的画家,与“四王”及吴历齐名,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恽寿平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没骨花鸟画和山水画,但他的书法艺术也是颇有造诣的,用笔缓和干净,更兼平和清秀,秀逸雅致,自成一派,被称为“恽体”。常州名士李兆洛曾在《养一斋文
期刊
京作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木作艺术的精华所在。京作家具美学体现了中国地域性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需求,能够体现传统木作技艺发展、传承的典型特征。在现代社会,作为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京作家具因丰富的文化内涵、精致的工艺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高度流通性和市场化特点。现在有些产业集聚区“无中生有”,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所谓的类似制度或技术,京作家具的复兴是依托于旧有传统的,目的是延续传统家具造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剑一直横贯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之中。两汉时期是中国剑文化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的剑器是多种工艺的集大成者,研究与复原汉代剑器的工艺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结合考古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试图对汉代剑鞘制作工艺进行复制与探析。  关键词:汉剑;剑鞘;大漆;复制;玉具剑  一、汉剑漆鞘选材与修型  汉代是中国剑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虽然其实战功能逐渐被环首刀取代,但在宫廷中依然盛行。在此发展历程中,
期刊
摘要:在中国山水画中,符号是画家在山水世界中表达自己艺术特点的美学形式的语言载体,这些载体又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符号以笔墨为载体来表现物象,山水画笔笔表现形象,下笔就是符号。符号的存在是为了方便观者快速地辨识出绘画内容。树作为山水画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姿态自然弯曲、扭转、伸展及相互穿插掩映,呈现出浓厚的地域气息和顽强的生命力。符号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树的画法上又运用了大量的符号。在山
期刊
摘要:碧玺凭借高透明度和丰富多彩的颜色构成的美,如落入人间的彩虹,被人们称为风情万种的宝石。人们赋予它富贵、权力和幸运的意义,从古至今,碧玺就是人们喜爱的宝石品种之一,被称作十月生辰石。  关键词:宝石;运用研究;碧玺  一、碧璽的性质  碧玺,英文名是“Tourmaline”,还被称作电气石,源自古僧伽罗语的Turmali。电气石是一类硼硅酸盐的结晶体,包含铝、铁、钾、钠、镁、锂等元素。碧玺能够
期刊
晚清画家陈崇光对于今天大多数学画者而言是十分陌生的,“籍籍无名”的陈崇光到了近现代也只是一些人眼中的“晚清小名头”。我们很少能在现有的画史中发现陈崇光的名字,一些通行的画史要么简单地把他和虞蟾等人归为太平天国壁画作者,要么干脆不提及,所以陈崇光的名字更多出现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扬州的一些地方史志当中。但如今,人们开始对陈崇光关注起来,不仅因为他曾经做过国画大师黄宾虹的老师[《黄宾虹年谱》中有载:“时郑
期刊
摘要:当代新型方志馆是一个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综合性地情展示的场所。伴随方志馆的发展壮大,以广东省方志馆为代表的新型方志馆,地情展示实物展品、藏品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积累少、底子薄等实物藏品收集起步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方志馆实物藏品收集要界定其收集的范围、制定其收集的计划、紧扣地方特色收集实物藏品、深入挖掘实物藏品信息、拓宽实物藏品收集途径5大对策,以期更好地发
期刊
摘要: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作为“高密三绝”之一,其造型独特、色彩明亮艳丽、制作工艺复杂,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当地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文创设计为视角,通过探寻聂家庄泥塑文化历史发展、聂家庄泥塑的艺术特征及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应用困境等,对聂家庄泥塑文化的创意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具有类似传统文化资源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聂家庄泥塑;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