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济转型期“技工荒”问题研究刍议

来源 :学术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工荒”是伴随福建经济转型出现的新现象,在“技工荒”的背景下,福建的制造业饱受技工短缺之痛。这种痛楚,并不仅仅表现在劳动力质量欠佳,数量不足,还出现了技工空心化现象。从短期来看,技工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对福建企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的发展与外商在闽的投资造成了冲击。从长远来看,这一切则不利于福建海峡建设主体、21世纪海丝核心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多项国家战略试点的发展。因此,只有政府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职责,才能帮助企业缓解技工短缺问题,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关键词:福建;“技工荒”;政府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6)01-0049-07
  自2004年《工人日报》报道了福建技工紧缺的问题后,十年间,关于福建“技工荒”的各类报道频频出现于各类媒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此间政府、企业及各相关部门不断采取措施,缓解技工短缺问题,但成效并不显著。愈演愈烈的“技工荒”问题成为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福建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转型速度的加快,技术工人已成为当前福建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主要参与者。但技术工人的培养与转移又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市场的调节与政府的调控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在供应价格的调节作用下各生产要素的不平衡流动,导致技工缺乏,而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又无力缓解当下技工短缺的燃眉之急。政府作为市场失灵的弥补者,社会发展的引路人,其职责在于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福建成为国内乃至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新兴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1世纪海丝核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试点落户福建,福建在国内乃至东南亚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福建省政府等部门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等方案中多次指出,福建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这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福建的技工人才培养与发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本文将从“技工荒”之内涵与外延、“技工荒”之现状及其社会影响等方面入手,对当下“技工荒”之政府职责进行解读。
  一、“技工荒”:内涵与现状解读
  (一)传统制造业:福建“技工荒”之内涵与外延
  所谓的“技工”即技能型工人或技术工人的简称。对于“技能”的定义,《辞海》认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叫技能[1]。澳大利亚学者玛尼亚(Mournier)认为,“技能是在社会实践中建构和确立起来的”[2]。Lyons认为,技能是执行具有生产力任务的能力与某些应用行为,能够以数量或品质区分精通的程度,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的技能程度,视达到的效果、耗费的时间以及应用的资源而定[3]。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技能”的定义不同,但不难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劳动者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从事某种生产过程的能力。相应的,技能型工人或技术工人,即指“有专长或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在各大含生产制造的企业中,技工最为普及,凭借着本身的技能,负责着某一工作领域或生产制造流水线的正常运行。”[4]在我国,技术工人一般可分为初级技术工人、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五种层次。这些工人掌握着熟练的应用性技能,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将技能植入到产品中,从而实现将新理论、新设计向新产品转化的过程。而“技工荒”,顾名思义,即技术工人短缺,供不应求的现象。自2004年初,在珠三角、长江三角洲、浙三角以及闽东南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技术工人短缺,企业招不到技工的现象。自2004年9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技工短缺的调研报告》后,“技工荒”一词便广泛出现于各类媒体中,一时间引起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诸多专家学者也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对“技工荒”的概念,大家的意见都趋于一致,即指“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缺口很大的现象”[5]就目前福建的技术工人分布情况来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皆有分布,但从数量的分布比例角度进行分析,当前福建的技术工人主要聚集于第二产业,即传统的制造业,因此,本文将“技工荒”的论述范围限定为传统制造业中的技术工人。
  (二)技工供需失衡:福建“技工荒”之纵横双维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平衡失重
  1.技工质量结构不佳——“技工荒”供需失衡之表征一
  从质量的角度分析,当前福建中、高级技工紧缺、职业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无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是“技工荒”的外在症状之一。自2004年《工人日报》报道:“各级各类企业中技术工人数约占全省职工总数的31%,远低于全国46%的水平。其中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国家要求“十五”期间高级工总数达到20%的差距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6]2009年,厦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调查显示,该市企业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不足15%,而持证上岗的中高级技工不到中高级技工总数的6%,“这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的比例超过35%、中级工占50%以上、初级工占15%的状况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7]。虽然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区不断加大对技工的培养力度,但近况仍不乐观。据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2015年第四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福建的技术工人求职人数占求职总人口的7.19%,其中高级技工占求职人数的1.19%,中级技工占总数的1.37%,而初级技工占总数的4.63%[8]。三者的比例约为5:6:21,这种金字塔型的技工接结构显然与国家要求的2:5:3橄榄型结构相距甚远。具体见表1。   2、技工整体数量不足——“技工荒”供需失衡之表征二
  技术工人整体数量不足是“技工荒”的另一表现。2006年3月,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福建沿海城市急聘裁剪缝纫、电子元器件装配、鞋帽制作等类型的职业技术工人,其缺口多达12万余人,仅福州市的技工需求总量就约1万多人。2014年,东南快报报道,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高新仍然难寻技工的现象[9]。虽然近年社会各界全力解决技工短缺问题,但结果仍不如人意。近年来,福建技工的求职人数远不及需求人数。在2014年第一季度,二者之差达到11.36万人,近于当季度供给人数。此差距虽然不断波动,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回落现象,但至2015年第四季度,需求人数仍然为求职人数的2.4倍多。从下表2(资料来源: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网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有关数据整理而得)中可知,虽然自2009年以来,技工求人倍率呈现跌宕之势,但求人倍率几乎都在2上下波动,这说明,人力资源市场中几乎每个技工岗位的需求人数是求职人数的两倍;技工的求人倍率在2014年年底开始上升,这说明近两年福建的技工短缺问题愈演愈烈。
  3.技工空心化——“技工荒”供需失衡之表征三
  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角度分析,当前福建的第二产业与社会就业结构也出现失衡状态。在此,我们引入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用以衡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状况。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Di=YiLi—1,其中,i表示年份,Y表示产业的GDP在全省GDP的构成百分比,Li表示产业的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一般而言,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则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失衡。当产业偏离度系数为正值时,表示劳动生产率高,具有吸收劳动力的潜能。从表3可知,2010-2014年福建省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均为正值,且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总保持在0.3以上。这种失衡状态证明了福建第二产业出现的技工空心化现象,这种短缺无法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不利于第二产业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技工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虽然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不佳,福建不少企业出现裁员、工人下岗现象,但“技工荒”问题并没有销声匿迹。技工难觅成为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为缓解“技工荒”现象,2008年,福建沿海发达城市通过地方财政对职业学校进行财政扶持与引导;2009年,福建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联合启动实施“2009-2012年产业技工培养计划”;2010年,福建省明确实行高级技师津贴制度,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荣誉和重奖[10];2011年至2014年,福建省财政厅联合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下发通知,免费对目前百家重点企业的各类短缺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并采取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产业技工培养基地”及“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系列措施;2015年,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十七条措施》等多项措施,以缓解“技工荒”问题,但从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来看,“技工荒”问题仍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技工荒”之社会影响
  上文已从质量、数量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三个维度对福建的“技工荒”现状进行分析、阐述。然而结合福建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可知,当前工业化将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而从福建当前的工业发展进程分析,目前工业化正处于转型阶段,即随着信息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工业正逐步代替传统工业。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经济效益好,三是资源消耗低,四是环境污染少,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1]。然而,新型工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研究型人才,还包括应用型技能人才,因为后者是实现将新理论、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基础,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根据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一阶段对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大量增加。而当前福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短缺,却使得福建的工业化发展面临人力资源短板的问题,并逐渐呈现出“木桶短板效应”。随着福建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海西”建设力度的加大,“21世纪海丝核心区”战略地位的确定、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成立,福建当前技术工人数量不足、技能单一、等级偏低等问题将成为制约未来福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影响企业发展,妨碍生产力的提高
  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由生产资料、劳动力、劳动对象三者共同构成,且三者并非各自分立,它们通过某种方式的结合,实现生产。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生产的不断积累与优化,实现生产力的提高。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有专家提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12]。这都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结合度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企业的生产方式表现出高度专业化,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由于机械本身的复杂化和智能化,使得企业发展需要大批技术人才的支持。从企业生存能力的角度分析,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存之本,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线工人的劳动能力。因为产品质量直接取决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程度,即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到产品内部的能力。因此,作为产品质量外在体现者的生产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而当前技工数量的不足,便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生产,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现代化建设。
  (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福建虽立处开放前线地带,但由于其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生产高耗能,产品质量不佳,技艺含量及附加值不高等问题,目前在世界产业链中仍处于低端地带。因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步伐是当前的明智之举。《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指出,产业结构同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直接相关。从这个角度而言,劳动力作为要素禀赋结构的成分之一,其素质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即“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13],即通过技术进步,减少对普通工人的需求,实现技术工人与物质资本相结合的生产过程。因此,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技术工人的参与。而当前福建技工的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需求缺口的扩大导致生产水平只能在低层次上扩展,影响生产率和效益的提高,影响福建产业结构优化。   近三十年来,福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虽然近年来,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政府极力推动内需发展,试图以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代替粗放型经济模式。但转变庞大复杂的经济机制并非一时之事。从量变到质变,在循序渐进中实现改革,一直是我国政府改革与发展所遵循的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不振,福建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地方政府要继续维持甚至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离不开先前已形成的以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模式。
  从表4中可知,福建近几年的出口状况并不乐观。虽然近年来,福建的出口值与出口顺差持上升趋势,但增长结构不佳,增长率不稳:2008年至2009年,增长率从14.1%跌至-6.4%;2011年至2012,增长率从29.9%跌至5.4%;2013年,出口增长率虽略有提升,但2014年,出口增长率又再次从8.9%跌落至6.6%,而出口顺差增长率从2012年的-23.77%突增至2014年的57.86%。这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从当下福建经济的发展状况与世界经济局势来看,要改善出口增长结构与稳定性,提高出口数量并非易事。因此,要提高出口贸易值,就必须从产品质量入手,走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道路。而产品质量直接取决于制造业发展水平。“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14]一个地区制造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技术工人的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基础”[15]。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前福建制造业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发展,进而形成制约福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影响外商投资
  从外部条件而言,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湾,是著名的侨乡,特别是随着近年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1世纪海丝核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试点落户福建,使得福建在引入外资方面具有多方优势。从内部条件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物质积累使得福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具有产业聚集与多样化、生产基础设备较为齐全、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消费需求层级多等特点,未来几年,势必成为外商,特别是台商投资的首选之处。随着福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能密集型产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技术工人的短缺却使得技能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面临阻碍。当前,无论是产业创造力提升问题,还是产业科技转化能力问题,甚至于产业规模维持与扩大等问题都成为不少外商投资时不得不谨慎考虑的因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外商来闽投资。近年来,多项国家战略试点落户福建,部分东南亚国家、台资制造业不断向福建转移。随着外资数量增加,福建经济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将呈爆发式增长。但当前福建的技工队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技工的需求。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续外企对闽投资的信心,阻碍福建经济发展。
  三、“技工荒”之政府职责解读
  近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1世纪海丝核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试点落户福建,各项配套的政策措施也随之出台。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加强“福州、厦门、泉州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以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推进通关机制创新方式,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在闽台合作方面,开放建筑业、工程技术领域,推动台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自贸试验区内集聚发展。同年,福建省政府出台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明确指出,在未来四年里将重点支持航运服务业、现代物流、新兴服务业及高端制造业。不难看出,福建未来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现代物流,抑或是航运建设,都对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福建职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人力资源数量不足、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的“技工荒”现象无法实现对新技术的吸收和知识溢效应,已成为阻碍福建经济社会建设的瓶颈。然而,“技工荒”问题的解决非一时之举,由于职业技术工人培养具有周期性,职业技术工人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才能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使其不足以解决当前社会技工短缺问题。迟福林先生曾提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为经济增长进行各种利益的调整和社会重大关系的解决。加强市场的监管与调节,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弥补市场失灵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正是政府的内在职责。因此,如何创设良好的经济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工荒”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政府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结论
  “技工荒”是福建经济社会转型中突发的技工短缺现象。从行业的角度分析,这种短缺,主要聚集于传统制造业;从数量与质量双维度进行分析,可知福建的“技工荒”不仅表现于数量的不足,同时技工质量也有待于提高;而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角度分析,福建“技工荒”问题则无法为第二产业提供人力资本的支持,不利于第二产业发展。这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不仅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下福建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的发展与外商在闽的投资造成了冲击。从短期来看,技工的短缺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周期、异地技术工人的流入也需要时间。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在“技工荒”问题上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自身职责,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帮助企业缓解技工短缺问题,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注释:
  [1]MBA智库百科.什么是技能[EB/OL].MBAlib,2010-04-26.http://wiki.mbalib.com/wiki/%E6%8A%80%E8%83%BD.
  [2]孔令锋.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制度变迁与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5-9
  MBA智库百科.什么是技能[EB/OL].MBAlib,2010-04-26.http://wiki.mbalib.com/wiki/%E6%8A%80%E8%83%BD.
  [3]百度百科.技工[EB/OL].百度,2012.http://baike.baidu.com/view/750981.htm.
  [4]百度百科.技工荒[EB/OL].百度,2012.http://baike.baidu.com/view/23398.htm.
  [5]石希.福建下力破解“技工荒”[N/OL].人民网,2004-8-25.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8217/34282/34284/2737547.html.
  [6]吴铎思.欲解“技工荒”不能仅靠补贴[N/OL].工人日报,2009-3-3.
  [7]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2015年第四季度 职业供求状况分析[N/OL].http://www.fjrs.gov.cn/xxgk/jycy/zh/201601/t20160127_1135021.htm.
  [8]企业高薪难求技工技工不愁没散活干[N/OL].东快网,2014.2.22.http://digi.dnkb.com.cn/dnkb/html/2014-02/22/content_306938.htm.
  [9]福建发展职教解“技工荒”[N/OL].中国普工网.2010-1-5.http://pugong.net/News/28201015111910.html.
  [10]百度百科.新型工业化[N/OL].百度,2012.http://baike.baidu.com/view/339914.htm.
  [11]百度百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N/OL].百度,2012.http:/baike.baidu.com/view/67120.htm.
  [12]MBA智库百科.产业结构优化[EB/OL].MBAlib,2009-08-17.http://wiki.mbalib.com/wiki/%E4%BA%A7%E4%B8%9A%E7%BB%93%E6%9E%84%E4%BC%98%E5%8C%96.
  [13]百度百科.制造业.百度[N/OL].2012.http://baike.baidu.com/view/728164.htm.
  [14]张炳申.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深层矛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世界各国对知识创造者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在人才争夺的背后.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吸引外来人才的做法.除
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将拍卖著名收藏家迈尔斯夫妇的藏品。玛丽·席勒·迈尔斯(1922—2008)和路易斯·迈尔斯(1913—1993)生前生活在俄亥俄州的阿克伦城,他们在40年的收藏
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党中央、国务院随即提出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
由于泰国国内的动荡,示威群众占领了机场,大约1.5万名乘客滞留。旅泰华人除生意受影响外,没有其他危险;目前,在各界的努力下,在泰国的中国游客已陆续安全归国。
5月29日晚,保利2009春拍“中国绘画艺术夜场”中国现当代艺术板块的21件作品100%成交,总成交额10.4亿元。这次夜场拍卖有来自全球多个地区的买家到场,超过1500人,场内竞价激烈,多次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累计引进外资存量已高达500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30%以上;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国(境)外专家已接近300万人次。来华专家工作的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能源、文化教育
5月25日下午,英国外交部协同世界著名奢侈品购物区——奢华伦敦(London Luxury)在上海成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暨推广会。奢华伦敦位于享誉全球的伦敦西区,它的建立体现了伦敦西区
2006年,雅虎在中国互联网竞技场上的表演不可谓不精彩,自己本身的剧烈动荡不说,单从媒体上演的各种各样版本的“雅虎中国行”就不难年地看出,这只从美国来的“老虎”,在与中国“土
摘要:数字媒介时代南音文化的创新发展要重视视觉“景观”呈现的作用,可以借助数字媒介技术创新南音表演的视觉“景观”呈现。实施“全媒体”推广,构建南音文化传播的视觉“景观”;进行“全媒体”表达,丰富南音艺术魅力的感官传达渠道。  关键词:数字媒介;南音文化;创新发展;视觉“景观”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0-0129/K(2014)02-0017-05  数字化技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