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国香织(1964年——至今),日本著名小说家,擅长将女性特有的细腻、诗意的文学语言融入其文学作品中,代表作品有《草之丞的故事》、《409拉德克里夫》、《一闪一闪亮晶晶》、《冷静与热情之间Rosso》等。《寂寞东京塔》是江国香织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通过讲述已婚女人和高中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对于感情、家庭的不同看法、态度,来反映现实世界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江国香织的小说《东京塔》中故事情节,文学语言等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构建的诗意境界,展示江国香织在文学艺术继承与文学艺术创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寂寞东京塔》 江国香织 情感语境 诗意抒写
江国香织(1964年——至今),日本著名女性小说作家,其擅长于运用纤细的且具有女性特有的诗意语言进行文学作品的写作活动,主要作品有《草之丞的故乡》、《409拉德克里夫》、《一闪一闪亮晶晶》等。《寂寞东京塔》是江国香织的代表作品之一,江国香织运用其自成一派的文学语言以两个高中生为开端, 描述不同年龄的女性对于爱情、家庭的所持有的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并通过讲述高中生和已婚女士之间的爱恋来反映现实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寂寞东京塔》中,虽然故事是围绕着两个年轻的高中男生发展的,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都市生活中说不清和道不明的寂寞和哀愁。
一、情感赋予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以特性
“情感”作为文学元素常常被许多作者融入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在作品中构建情感语境来表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角色形象,突出人物特点。在江国香织的《寂寞东京塔》中,作者讲述了两段为大多是世人所无法接受的“不伦”之恋——已婚女人和两个年轻的男孩发生了恋情,并周旋在纠缠复杂的感情中。透通过自己单亲的妈妈结识了诗史,耕二在各色的成熟女人之间周旋。在作品中,透和耕二都是寂寞的少年,他们的脸上总是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抹不开的忧愁。而他们所喜欢的女人,除了在身份上与同龄的女孩不同之外,身上也却是透露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和迷人魅力。在《寂寞东京塔》中,作者江国香织通过不断交换透和耕二两个男孩的视角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成功的塑造了诗史和喜美子两位女性角色。可以说,在《寂寞东京塔》中,诗史和喜美子的角色形象特点在作者江国香织的所创建的情感语境中得到突显,例如,从人物的性格来看,诗史和喜美子拥有不同的性格,一静一动,诗史优雅大方,在丈夫与情人之间游刃有余,而喜美子则喜怒无常,作者在作品中多次用“魔鬼”来形容喜美子,并不是仅仅因为她对于性爱的疯狂的行为表现,而是她对于耕二的过分的依赖,而这种依賴源自于对“被爱”的渴望与需求。在小说《寂寞东京塔》的最后,无论是透和诗史,还是耕二和喜美子都没有能真正的在一起。当透对诗史水说:“我们在一起生活吧!”却被诗史搪塞过去了,而喜美子和耕二提出分手,是因为越爱越寂寞。作者江国香织《寂寞东京塔》中以“情感”为开端,又同样以“情感”为结束,在情感的语境中使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格外鲜明。
二、情感语境中的诗意抒写
“物哀”和“风雅”一直是日本传统美学的重要表现形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在传统的日本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将莫须有的哀愁和寂寞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江国香织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特征,同时又受到现代浪漫主义的影响,逐渐在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意语言。在小说《寂寞东京塔》中,无论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是在景物描写方面,作者江国香织的诗意抒写都能够用更好的为整部作品服务,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学魅力。例如,在《寂寞东京塔》的开篇,作者江国香织就将两个男孩子放置在“雨天”这一情景中,“世界上最令人感伤的景色无过于雨中的东京塔了。”两个男孩子会在这样的天气,“产生一种莫名的伤感,就好像胸口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这或许就是少年特有的寂寞和惆怅,而在《寂寞东京塔》中正是这样的寂寞和感伤使两个男孩与同龄人相比有些不同,那么他们与已婚女人间的“不伦”的爱情就并不显得突兀了。又例如,诗史在拒绝透的“生活在一起”的要求的时候所说的:“一瞬间,两个人都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感觉他们就像一对同谋犯似的……。这是爱情、相互信任和心灵相通的伟大而美好的一瞬……”作者江国香织运用诗意的文学语言,通过诗史之口来表达自己对于感情的看法,那是一种近似于柏拉图式的爱情,不在乎是不是时时刻刻的在一起,也不在乎到底能不能在一起,只是在一瞬间的心有灵犀便可以找寻到相爱的证据。
综上所述,江国香织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中的美学特征,灵活的运用了其特有的抒情语言在小说《寂寞东京塔》中营造了忧伤、寂寞又纠缠的情感语境,并在该语境中成功的塑造了透、耕二、诗史、和喜美子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同时也成功的讲述两段“不伦”却又感人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作品的文学风格和感情基调的设定上,还是在文学语言的灵活运用上,江国香织都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提出的贡献,同时为我国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参考资料:
[1]江国香织.寂寞东京塔.方智出版社.2004.4
[2]日本风雅.日本风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5
[3]李光泽.日本文学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
【作者简介】张乐洲(1957-),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祁彩云)
关键词:《寂寞东京塔》 江国香织 情感语境 诗意抒写
江国香织(1964年——至今),日本著名女性小说作家,其擅长于运用纤细的且具有女性特有的诗意语言进行文学作品的写作活动,主要作品有《草之丞的故乡》、《409拉德克里夫》、《一闪一闪亮晶晶》等。《寂寞东京塔》是江国香织的代表作品之一,江国香织运用其自成一派的文学语言以两个高中生为开端, 描述不同年龄的女性对于爱情、家庭的所持有的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并通过讲述高中生和已婚女士之间的爱恋来反映现实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寂寞东京塔》中,虽然故事是围绕着两个年轻的高中男生发展的,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都市生活中说不清和道不明的寂寞和哀愁。
一、情感赋予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以特性
“情感”作为文学元素常常被许多作者融入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在作品中构建情感语境来表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角色形象,突出人物特点。在江国香织的《寂寞东京塔》中,作者讲述了两段为大多是世人所无法接受的“不伦”之恋——已婚女人和两个年轻的男孩发生了恋情,并周旋在纠缠复杂的感情中。透通过自己单亲的妈妈结识了诗史,耕二在各色的成熟女人之间周旋。在作品中,透和耕二都是寂寞的少年,他们的脸上总是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抹不开的忧愁。而他们所喜欢的女人,除了在身份上与同龄的女孩不同之外,身上也却是透露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和迷人魅力。在《寂寞东京塔》中,作者江国香织通过不断交换透和耕二两个男孩的视角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成功的塑造了诗史和喜美子两位女性角色。可以说,在《寂寞东京塔》中,诗史和喜美子的角色形象特点在作者江国香织的所创建的情感语境中得到突显,例如,从人物的性格来看,诗史和喜美子拥有不同的性格,一静一动,诗史优雅大方,在丈夫与情人之间游刃有余,而喜美子则喜怒无常,作者在作品中多次用“魔鬼”来形容喜美子,并不是仅仅因为她对于性爱的疯狂的行为表现,而是她对于耕二的过分的依赖,而这种依賴源自于对“被爱”的渴望与需求。在小说《寂寞东京塔》的最后,无论是透和诗史,还是耕二和喜美子都没有能真正的在一起。当透对诗史水说:“我们在一起生活吧!”却被诗史搪塞过去了,而喜美子和耕二提出分手,是因为越爱越寂寞。作者江国香织《寂寞东京塔》中以“情感”为开端,又同样以“情感”为结束,在情感的语境中使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格外鲜明。
二、情感语境中的诗意抒写
“物哀”和“风雅”一直是日本传统美学的重要表现形态,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在传统的日本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将莫须有的哀愁和寂寞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江国香织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特征,同时又受到现代浪漫主义的影响,逐渐在作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意语言。在小说《寂寞东京塔》中,无论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是在景物描写方面,作者江国香织的诗意抒写都能够用更好的为整部作品服务,使作品更加具有文学魅力。例如,在《寂寞东京塔》的开篇,作者江国香织就将两个男孩子放置在“雨天”这一情景中,“世界上最令人感伤的景色无过于雨中的东京塔了。”两个男孩子会在这样的天气,“产生一种莫名的伤感,就好像胸口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这或许就是少年特有的寂寞和惆怅,而在《寂寞东京塔》中正是这样的寂寞和感伤使两个男孩与同龄人相比有些不同,那么他们与已婚女人间的“不伦”的爱情就并不显得突兀了。又例如,诗史在拒绝透的“生活在一起”的要求的时候所说的:“一瞬间,两个人都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感觉他们就像一对同谋犯似的……。这是爱情、相互信任和心灵相通的伟大而美好的一瞬……”作者江国香织运用诗意的文学语言,通过诗史之口来表达自己对于感情的看法,那是一种近似于柏拉图式的爱情,不在乎是不是时时刻刻的在一起,也不在乎到底能不能在一起,只是在一瞬间的心有灵犀便可以找寻到相爱的证据。
综上所述,江国香织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中的美学特征,灵活的运用了其特有的抒情语言在小说《寂寞东京塔》中营造了忧伤、寂寞又纠缠的情感语境,并在该语境中成功的塑造了透、耕二、诗史、和喜美子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同时也成功的讲述两段“不伦”却又感人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作品的文学风格和感情基调的设定上,还是在文学语言的灵活运用上,江国香织都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提出的贡献,同时为我国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参考资料:
[1]江国香织.寂寞东京塔.方智出版社.2004.4
[2]日本风雅.日本风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5
[3]李光泽.日本文学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
【作者简介】张乐洲(1957-),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祁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