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尽管我国科技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跟踪模仿多、原创少,科研队伍大而不强、扁平化,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等现象也是不争事实。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发展缺乏引领者。没有引领者的科研队伍,就像是缺乏旗舰的舰队,方向不明,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合作战体系。
以材料科技为例,我国已有研究人员数万人,每年投入的各类项目不计其数。但关键材料和材料技术仍大量进口,长期受制于人:高温合金材料及叶片制造工艺成为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最大障碍,微电子材料与加工工艺落后导致每年进口芯片价值20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宗进口商品,从高铁的关键材料到大家日常用的切菜刀都大量依赖进口。我国材料领域学术论文高居世界第一而切菜刀仍大量进口,这种窘境背后的原因是材料科技发展方向不明确。前些年美国提出纳米研究计划,我们跟着炒得沸沸扬扬;最近又推出材料基因组计划、3D打印技术,欧洲提出可持续材料计划,我们又马上跟进;去年欧洲发布冶金计划,我们肯定还会紧紧跟上。这样一来,我们的研究方向不断变化,重点非常分散,国内各类专家学者研究的材料五花八门,技术方向和途径各异,甚至相反。用什么来引领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谁来引领?毫无疑问,材料的发展一定是靠需求牵引,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材料就应该研究什么材料。研究出的先进材料应该能带动产业发展。问题是谁能够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对材料研发的具体需求?不是企业家,不是一般的教授和研究员,也不是官员,应该是一批有远见、有责任心,既了解产业发展具体需求,又清楚材料科技发展前沿,具有实战经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建设国家实验室,就是要打造一个科研旗舰,培育一支科技发展引领者队伍。这支队伍能够汇聚一批高端人才,能够承载国家战略使命,执行国家战略任务,能够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这需要综合的研究实力,一流的研究平台和开放的机制体制,需要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也需要与产业发展结合和互动。这是任何一个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其它研究机构所承载不了的。美国国家实验室、欧洲大型研究中心多年的发展证实,这些综合集成科研基地为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和关键领域技术突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2000年科技部启动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成为第一个试点,开展了一些研究模式和机制探索。试点以来,在稳定经费支持下,通过改革评价方法和组织模式,稳定了一批优秀科研群体,在金属纳米材料方面产生一系列原创成果并开始转化为产业技术,引领了国际该领域的发展;在钛铝合金、高品质铸锻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国际领先技术。这些都是一批优秀科研群体持续10年以上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扩大了国际学术影响,实验室进入国际最知名的几个材料研发机构之一;另一方面在核电、高铁、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获得应用,解决了产业许多卡脖子的关键材料问题,为产业带来超过百亿元新增产值。但是由于受经费、人员体量限制,这些还仅仅是一些点上的工作。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战略转变,制造业的产业链势必重新布局。提升制造业,材料是基础。我国的基础还很薄弱,仅仅一些点上的创新很难满足产业发展所需。
最近,辽宁省和沈阳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地方政府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试点基础上,共同建设一个集材料科学、材料技术、材料产业技术和材料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国家实验室,名称拟定为“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打造一个全链条全要素贯通式综合研究平台,汇集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各类高端人才,促进材料原始创新和材料技术转移转化,带动和引领材料科学发展。
我认为,应尽快正式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在一些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打造一批科研旗舰,引领我国科技发展,真正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材料科技为例,我国已有研究人员数万人,每年投入的各类项目不计其数。但关键材料和材料技术仍大量进口,长期受制于人:高温合金材料及叶片制造工艺成为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最大障碍,微电子材料与加工工艺落后导致每年进口芯片价值20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宗进口商品,从高铁的关键材料到大家日常用的切菜刀都大量依赖进口。我国材料领域学术论文高居世界第一而切菜刀仍大量进口,这种窘境背后的原因是材料科技发展方向不明确。前些年美国提出纳米研究计划,我们跟着炒得沸沸扬扬;最近又推出材料基因组计划、3D打印技术,欧洲提出可持续材料计划,我们又马上跟进;去年欧洲发布冶金计划,我们肯定还会紧紧跟上。这样一来,我们的研究方向不断变化,重点非常分散,国内各类专家学者研究的材料五花八门,技术方向和途径各异,甚至相反。用什么来引领我国材料科技发展?谁来引领?毫无疑问,材料的发展一定是靠需求牵引,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材料就应该研究什么材料。研究出的先进材料应该能带动产业发展。问题是谁能够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对材料研发的具体需求?不是企业家,不是一般的教授和研究员,也不是官员,应该是一批有远见、有责任心,既了解产业发展具体需求,又清楚材料科技发展前沿,具有实战经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建设国家实验室,就是要打造一个科研旗舰,培育一支科技发展引领者队伍。这支队伍能够汇聚一批高端人才,能够承载国家战略使命,执行国家战略任务,能够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这需要综合的研究实力,一流的研究平台和开放的机制体制,需要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也需要与产业发展结合和互动。这是任何一个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其它研究机构所承载不了的。美国国家实验室、欧洲大型研究中心多年的发展证实,这些综合集成科研基地为国家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和关键领域技术突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2000年科技部启动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成为第一个试点,开展了一些研究模式和机制探索。试点以来,在稳定经费支持下,通过改革评价方法和组织模式,稳定了一批优秀科研群体,在金属纳米材料方面产生一系列原创成果并开始转化为产业技术,引领了国际该领域的发展;在钛铝合金、高品质铸锻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国际领先技术。这些都是一批优秀科研群体持续10年以上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扩大了国际学术影响,实验室进入国际最知名的几个材料研发机构之一;另一方面在核电、高铁、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获得应用,解决了产业许多卡脖子的关键材料问题,为产业带来超过百亿元新增产值。但是由于受经费、人员体量限制,这些还仅仅是一些点上的工作。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战略转变,制造业的产业链势必重新布局。提升制造业,材料是基础。我国的基础还很薄弱,仅仅一些点上的创新很难满足产业发展所需。
最近,辽宁省和沈阳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地方政府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试点基础上,共同建设一个集材料科学、材料技术、材料产业技术和材料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国家实验室,名称拟定为“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打造一个全链条全要素贯通式综合研究平台,汇集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各类高端人才,促进材料原始创新和材料技术转移转化,带动和引领材料科学发展。
我认为,应尽快正式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在一些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打造一批科研旗舰,引领我国科技发展,真正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