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锶光钟小型化系统中,利用Doppler测速法对小发散角锶原子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从锶炉喷出原子束的最可几速率为440 m/s,经过永磁体塞曼减速器减速后原子的速度最低可降低至80 m/s。验证了在原子行进过程中设置的减速磁场即永磁体塞曼减速器,能够对原子进行有效减速,进而提高俘获冷原子的数目。实验中采用的Doppler测速法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可直接探测原子束的速度分布曲线。
【机 构】
: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438000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西安7106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锶光钟小型化系统中,利用Doppler测速法对小发散角锶原子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从锶炉喷出原子束的最可几速率为440 m/s,经过永磁体塞曼减速器减速后原子的速度最低可降低至80 m/s。验证了在原子行进过程中设置的减速磁场即永磁体塞曼减速器,能够对原子进行有效减速,进而提高俘获冷原子的数目。实验中采用的Doppler测速法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可直接探测原子束的速度分布曲线。
其他文献
有源区载流子浓度变化导引的折射率变化是许多新型光通信器件的工作机理, 对量子线材料折射率变化偏振相关性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器件的性能。首先分析了线区材料组分、垒区材料组分、柱状量子线直径和载流子浓度对量子线材料TE模和TM模折射率变化的影响。以此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实现量子线材料折射率变化低偏振相关的多参数调配方法, 并设计出C波段(1 530~1 565 nm)内折射率变化低偏振相关(
The unidirectional excitation of near-field optical modes is a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for many photonic applications, such as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We experimentally construct all-electric Huygens and spin metasources a
研制了一种透射式二维并行取阈液晶光阀,它能克服光学神经网络、光学信息处理系统中串行取阈的速度瓶颈,充分发挥光学处理系统空间带宽积大的优点。其分辨率可达45lmm以上,响应时间10ms左右,等效串行取阈处理速度达4×107times。它具有一种新型控制电极,制作简单,以透射方式工作。该器件灵敏度高,能在弱光下工作,使用简单,可以直接插在光路中使用。
VOx films fabricated by direct currect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using a high pure vanadium metal target (99.99%) are reported. The impact of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TCR), the effects of Ar/O2 ratio on the deposition, the sputtering pow
先进光源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十年来, 飞速发展的自由电子激光技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索未知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和实现技术变革的重要工具。建成的大连极紫外(EUV)相干光源的运行波段为50~150 nm, 单脉冲能量大于100 μJ, 且可提供10-12 s和10-13 s量级的超快激光脉冲, 是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 并且是国际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 在世界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具有高峰值亮度和超短脉冲的极紫外激光。大连EUV相干光源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有效质量近似下, 利用量子力学的密度矩阵理论, 采用无限深势阱模型, 从理论上研究了ZnS/CdSe柱型核壳结构量子点中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吸收系数。导出了柱型量子点中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学吸收系数的解析表达式, 分析了该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线性和三阶非线性光吸收系数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改变系统的参数, 该系统的光吸收系数呈规律性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弛豫时间τ、入射光强I和壳半径R2对系统的吸收系数α有很大的影响, 从而为实验上研究核壳结构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激光平面切割所面对的原始对象是众多无序的曲线段, 而加工轨迹间的定位以及切割过程本身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加工过程。如何将无序的曲线段转换成有序的并且符合激光切割工艺要求的加工轨迹, 如何将杂散的轨迹规划成高效的切割路径从而最终生成数控(NC)加工代码, 这些都是实现激光平面切割自动编程的关键。根据激光平面切割轨迹和加工工艺的特点, 对实现自动编程所必须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每一个关键步骤均给出了解决方案和思路, 最终实现了经“轨迹的自动提取”、“轨迹间关系的自动判别”、“开光点的自动创建”、
将福卫三号星系计划(COSMIC)气象、电离层及气候卫星探测系统、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的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与时间、空间匹配的欧洲中心中期天气预报(ECMWF)、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分析值和无线电探空观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COSMIC具有垂直分辨率高、全天候的观测特点, 反演的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相对于AIRS而言与无线电探空观测值更接近, 能提供大气廓线的更精细结构, 但受掩星事件发生时所能探测最低高度的限制, 不能得到该高度以下的大气信息。AIRS在晴空时大气温湿廓线反演精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