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腿英雄”妻子的含泪自述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名普通军嫂,是一位伤残军人的妻子,是两个儿子的母亲;20岁那年,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一位“无腿英雄”,瘦弱的双肩从此担当起整个家庭的重负;尽管24年经历太多坎坷,她内心却充满幸福,如果爱要用言语来表达,她说,她愿一辈子做那个人的“双拐”……
  
  我们家老杨不爱说话,是个实在人,他两条腿打仗炸没了,穿的是假肢。上个月,截肢的骨头又长出三四厘米,骨尖抵在钢板假肢上磨来磨去,痛得他走不了路。我劝他去拍个片子看一下,赶紧开刀锯掉,他说自己的病人还照顾不过来,等有空吧。
  上星期,老杨拍了片子后,自己偷偷在手术床上切开皮肉,用锯子把长出来的骨头锯掉了,我问他为啥不告诉我一声,他说怕我担心。我说,那么粗的针头把麻药打到脊椎里,手术还要自己做,我能不担心吗?老杨笑着说,他对麻药都已经不敏感了。
  老杨是1978年入伍的。我听别人说,老杨当兵的时候,军事素质特别好,测图、侦察都是最快的。后来提干,当了排长,1985年打仗的时候,老杨在战场上被炮弹炸掉了双腿,当时是自己用止血带扎紧伤口,才保住了这条命。在昆明总医院,他昏迷了30多天,两条腿先后做了10多次手术。
  要问我咋爱上俺家老杨的,这事还得从他受伤后说起。我和他都在松溪县,我的母亲是他外婆的养女,一天,我在舅妈家看到一张军人的照片,见小伙子长得很精神,就多看两眼,舅妈介绍说,他叫杨仕春,打仗负了伤,正在杭州解放军117医院养伤。怀着对英雄的崇敬,我特意给他写了封信,后来他也回了信,我们相互之间产生了好感。
  1985年8月5日,我瞒着家人,和他妹妹赶到杭州看望他。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那天,他坐在轮椅上,裤管里空荡荡的,一只手还吊着绷带,见此情景,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原本想好安慰他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而他却笑着和我们打招呼,看不出一点痛苦和悲伤。第二天,我们跟着他一块回连队,刚到部队门口,就听到锣鼓声、鞭炮声,夹道欢迎的战士纷纷拥上前抱着他哭,一个劲地叫着“排长、排长”。那种场景,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看到战友这样对他,我打心眼里更佩服他了,决定留下来陪护他。老杨看出我的心思,劝我说:“我现在这个样子,你跟着我会受苦一辈子。”我当时也考虑过这些,但我就是崇拜他这样的人。其间,家人几次以父亲病重为由发电报催我回去,但我下定了决心。国庆节,部队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时我只有20岁,是多报了1岁才领到结婚证的。婚礼上,战士们一个个眼含热泪向我敬礼,喊我嫂子,我心里涌起一种神圣,幸福的感觉。
  婚后,我和他在一名班长的陪同下回老家养伤。他拄着双拐走在铺满鹅卵石的路上。摇摇晃晃,村民们像看戏一样一下子围了过来,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父亲一见面就骂我,要杨家拿出两千块钱的抚养费,和我断绝父女关系。平时要好的小姐妹们也都说我,“那么多人追你你不嫁,干嘛偏要嫁一个没腿的”。那些天,我难过极了,精神都快崩溃了,天天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老杨的双腿是为了保卫祖国失去的,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爱吗?后来,县里和乡里的领导都来了,他们给了老杨很高的荣誉,还特意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县委书记亲自主持,县长即兴作诗祝贺,我的父亲也参加了婚礼,他也从心里头接受了这个残疾女婿。
  老杨想学中医,他说自己没了腿,右手的食指末节断了,左手中指的肌腱断了,但握笔写写字没有问题,脑子还好使,学医还可以做点事。那时候我们还在老家,老杨拜了师,开着残疾车去老师那里学习。有一次,他开着残疾车下坡的时候,那个刹车不太好,连车带人一起摔了出去,下面来来往往都是车,差点就没了命。我不放心,再不让他开残疾车,老杨就开始学自行车。要知道,他穿上假肢学走路有多么不容易,摔了多少次,吃了多少苦,更何况学自行车,直到现在,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当时老杨推着自行车,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练习的身影,他连车带人重重地摔下去,自行车压在身上,爬起来,站都站不稳,硬是把车扶起来再试,摔得全身是伤。
  1992年,为了照顾老杨,我辞掉老家团县委的工作,随军到部队。老杨那时候准备参加成人高考,他每天都要看很多书,很晚不睡,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孩子还小,老杨的身体也不好,熬到后来就熬出病来了,得了肺结核,严重到吐血。那时候,我要上班,要接送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他。大冬天,下着雨,我五点钟就起床,急急忙忙做好家事,送两个孩子上学。我骑着自行车,两个孩子一个坐前面,一个坐后面。我们家儿子还很小,可是很懂事,我们家老大对我说,妈,你先送弟弟,我自己慢慢走,爸爸住院了,你骑车带我们要是摔倒了怎么办。我当时就哭了,那么冷的天还下着雨,我只好先送老二,让老大自己慢慢走。我哭过也怨过我们老杨,但看到两个懂事的儿子,想想老杨的好,心里也就舒坦了许多。
  老杨在浙江中医学院学习的时候很刻苦,光是他做的笔记写的体会就有50多万字。老杨还亲自试药,有次,试石膏的时候不小心试多了量,腹泻不止。老杨总是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大的困难,在他那里就像没事人似的。老杨一面学习一面研究,还要照顾家里,可是他从来不说苦。老杨经常帮着洗衣服,他穿着假肢不能蹲,就把假肢脱下来,跪坐在门板上刷衣服,有时候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1993年,他参加了浙江省成人高考,成绩全省第三。1995年毕业,到师医院工作。从医士到主治医师,十几年来,老杨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病人送来的感谢信、锦旗他全部都收起来放好。很多地方医院请他去坐诊,十万以上的年薪他也没有动过心,一口就给回绝了。老杨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有次,老杨骑自行车摔倒在路边,假肢从裤腿里掉出来,把走在路上的行人都吓坏了。从那以后,他一出门我心就提着,生怕他路上出点什么事,马路上来来往往那么多车,万一要是撞伤、摔伤了该怎么办。
  我们老杨从来不发火,对谁都很温和,尤其是部队病号,所以小战士都喜欢找他看病,还有的就直接跑到我们家里来找他,他也从来不拒绝,有时候碰上急性的病症,家里有的药就让他们先拿去。平时中午、晚上休息的时间,老杨就拿出电话本,打电话到他看过的病号的连队,询问战士有没有好点儿,叮嘱他们好好休息,告诉他们服药有什么要注意的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叫做“药物治疾病,话语暖人心,这样的回访往往比吃药更有效”。
  老杨生活上确实是有很多不方便。他洗澡要由我背进背出,家里面换个灯泡什么的也是我来,我们老杨下了班,都会来帮我一把,他从来不在我面前说累、说苦、说痛,就是怕我操心。像现在这样的天,老杨装假肢的腿上的皮肤会因为干燥寒冷,裂开口子,我看了都觉得揪心,他从来不说,也从来没有因为这请过一天假,耽误过工作。到了夏天,干裂的皮肤又会因为假肢不透气溃烂,流血流水,又痛又痒,他也没有开过口要求过休息。
  老杨对部队的感情太深,有很多人问老杨留在部队后不后悔,他总是笑笑;时常有人劝他,你是英雄,有理由要求组织照顾,他也是笑笑。这些年来,他经常对我说,想想当年和我一起上战场却长眠在那里的战友,我还要求什么呢?我们家老杨就是这种人。
  要问我嫁给老杨苦不苦,苦!说不苦那是瞎话。二十多年走过来,生活是苦点,但我却感觉是最幸福的一个,我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大儿子警校毕业分配了工作,小儿子学习也很好。我们家老杨,党和国家也给了他很多荣誉,我们全家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已经知足了。
  我们家老杨他是个好人,我愿一辈子做他坚实的“双拐”!
  
  责任编辑 王 璇
其他文献
射击考核,报靶员为顾领导“脸面”,故意虚报环数,糊“面子靶”,这事在不少单位常见,刚任部队长时,我也差点让“面子靶”忽悠了,多亏5颗子弹帮我解了谜……“面子靶”事小,“战斗力”事大,部队抓训练就要实打实,不能顾了情面丢了作风,失去战斗力。    我刚上任部队长时,团里组织实弹射击考核,要求常委和机关人员全部参加,主要是检验大家的训练水平。作为新任团主官,我有十足的把握在手枪射击时打个优秀,因为我是
期刊
在组织科任干事时,面对许多大学生干部,我曾经自卑地产生过“向后转”的念头,能从一名中专生走到团队主官岗位,是“高中生”主任给了我自信,后来我却发现……尽管主任的学历在我心中是个谜,他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啥学历,成才靠努力!    那年夏天,我从连队副指导员岗位调到旅政治部组织科任副连职干事,刚到机关不久,主任王德波就交代我写一篇关于组织建设的材料。为了把这篇材料写完美,我翻阅了大量书籍,并找
期刊
若你没当过兵,那份对军装的依恋,你自然无从体会,倘若你当过兵,而且是一个有着长年军龄的军人。那份感情你真的能忘怀吗?  那段时间里,不知怎么了,和人谈起往事。总好说:“我当了26年兵啊。整整26年哪!”——简直成了口头禅了。  一次与一位挚友聊军旅经历,这口头禅又脱口而出。他立即伸出一只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弯向掌心。大小拇指分向两边。那意思就是:我都听了六遍了。  我一脸尴尬。  然而。有些事虽已日
期刊
提起“方琼”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是谁。但是如果说《全家总动员》里那个娃娃脸的漂亮女主持,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她就是方琼啊!而号称是“苦孩子出身”的她,平时不出镜时。就喜欢穿休闲装,原因是“正装太拘束”。直到今天,当过兵的方琼依然认为:“还是穿军装好。”她念念不忘的是在某师服役的日子里。    最近,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正在做一期关于方琼的专题。许多好友见到方琼后,都会为此和她开玩笑
期刊
27岁结婚,42岁时爱人才调到身边,妻子从厦门来到郑州,原本想过一段安稳日子,不曾想许教授仍是“两脚不沾地”,把家当“旅馆”。理解他的老伴叹道:“他把心思全都用到了教学科研上,要是有一天真正让他离开了教学和科研,他非得大病一场不可。”    河南,郑州。2009年12月16日。我们应约来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采访该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教授。  在已显“老态”的专家楼里,我们见
期刊
加拿大海军“易洛魁人”级导弹驱逐舰  游 健    加拿大海军“易洛魁人”级导弹驱逐舰,标准排水量4700吨,满载排水量5100吨,全长129.8米,宽15.2米,吃水4.7米,采用全燃联合动力装置,功率627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15节时为4500海里。装备单管76毫米炮1门,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座,“密集阵”近防炮1门,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舰员292人。  郑鑫达选
期刊
沈阳军区后勤史馆开馆至今,上至开国元勋子女,下至普通民众,慕名而来史馆参观的军地人士已逾1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60余人进出史馆。馆内数十本“留言簿”都被密密麻麻的“观后感”所填满。一位老红军的儿子称:史馆不仅为后勤战线的先辈吹响了“集结号”,也为他们的后人找到了红色家谱。    军区后勤史馆,坐落于军区联勤部院内一隅。徐文涛是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大校军衔,专业技术6级。1951年生。2004年
期刊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远在异国他乡的赴刚果(金)维和官兵在新年里把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祝福化为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的无限动力,以独特的方式喜庆新年。    对于维和工兵分队全体官兵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国外过春节。分队指挥胡运成告诉笔者,尽管任务区物资匮乏,条件艰苦,但分队领导还是积极想办法让官兵们在异国他乡度过一个愉快、祥和而有意义的春节。大年三十未到,
期刊
凌晨5点多钟,他们就戴上钢盔,穿上防弹背心赶往水场拉水,否则……身在异国他乡的维和官兵讲述起拉水的经历都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当、当,当……”朦胧之中我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音,这是驾驶员王良军催我起床。每天拉生活用水都由队干部轮流带车,今天该我带车。抬头看了一下床头的闹钟,才5点10分,天上还是繁星一片,这儿的星星好像离地面更近一些。昨天晚上,有一名巴基斯坦的军官因为高热前来急诊,抽血化验,查
期刊
在异国他乡维和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无处不凝聚着妻子对我的爱,也是她的理解与支持,使我有了更大的勇气战胜困难,干好工作。  不知不觉间,非洲执行维和任务已百日之多。任务区因遭受多年来的战乱,经济滞后,信息闭塞,更有艾滋病、霍乱、疟疾等疾病的传播。面对任务区危险的环境、恶劣的气候、繁重的任务,加上对祖国亲人的思念,给我造成了很大心理压力,也使自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寂寞与无助。  在任务区维和,不仅要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