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角下教师权威的认识与重构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后,人们對传统教育的反思愈加深广,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权威似乎成了“教师专制”和“限制自由”的代名词而不断弱化。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权威仍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种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但应当以一种理性形式予以重构。
  一、教师权威解析
  新课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對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师生互相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合作探求真理。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地位的这种定位,一方面说明教师已经不是发号施令者,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教师的权威,而是呼唤一种新的理性的教师权威观。弗洛姆曾经说过:“理性的教师权威产生于健全的能力之中。”它是国家、社会赋予教师的教育权力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對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从而使学生内心生成的對教师依赖和服从的一种力量,是学校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教师权威具有内隐性、建构性、过程性、感召性等特点。
  二、当前教师权威弱化的影响因素
  (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是平等、民主、开放、创新的理念,导致了人们對课堂教学价值、教学秩序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师职业素质、教师角色的转变及重构的要求,从而對教师权威提出了挑战。但新课改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教师权威的消失,而是對教师权威的一种新的解读。
  (二)教师角色的模糊性和不适应性
  按照社会学理论,当社会期望随着社会变迁发生变化时,人们必须调整自身的角色行为以符合新的社会期望的要求,否则将导致角色冲突和不适应。当前有相当多的教师對自身在新课改中扮演的角色认识还十分模糊,在实践中难免处处碰壁;一些教师虽然正努力向新角色转变,但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很容易又回到老路上去。这种模糊性和不适应性造成了教师权威的弱化。
  (三)学生获得信息途径的多样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带来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使教师不再成为分配教育资源的唯一阶层,不再拥有绝對的知识优势,从而导致教师知识权威的消解。
  (四)文本的开放性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文本的开放性使教育也具有开放性。于是,师生對文本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理解,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承担中介的角色,教育活动具有了人文意义,也使得以往的教师权威失去了意义。研究性学习内容、方法的开放性极大降低了师生對教材的依赖,也降低了教师作为学习结果的评判权威;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對学习进程的操纵,学习的生成性對教师传统权威也提出了挑战。
  (五)经济收入因素
  教师经济收入的微薄,使得人们對该职业敬而远之,从而影响到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影响到教师职业對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到教师权威的树立。
  三、教师权威的重构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权力主义必遭摒弃,而“去权威化”的想法也显得有些激进。我们倡导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理性的教师权威:
  (一)从形式权威来看
  1 加强教师准入制度建设和培训工作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素养水平还比较低,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缺乏對新理念的敏感性,其教学行为相對缺乏理性的指导,容易滑向权力主义。因此,一方面应当强化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门关;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宣扬改革理念,尤其要从教师文化导向和内心需要人手,引导教师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
  2 健全并落实教育法规,對教师实行充分的教学赋权
  健全并落实教育法规,切实保障教师的制度权威,是建构教师权威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应当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即教师必须有相应的权力来维护自身的权威形象。對教师充分赋权是新课程实施中确立教师权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管理的教学必将是无序的,而离开一定手段的管理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新课程情境中教师权威的建立和维护必须依赖于教师有充分的行使教学管理的权力,并有相应的手段来保证这种权力的发挥。
  此外,还要破除教师被公众当作工具的形象,即教师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使孩子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而是使孩子获得知识并得到正常的成长,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为教师权威的树立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从个人权威来看
  1 彰显独特个性的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工作中的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力量。”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教师权威,必须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修养和良好的性格特征。
  (1)道德修养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重视道德修养,特别是职业道德修养,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尊重和热爱学生,以高雅的“品格”拨动学生的心弦,以馨香的“品德”叩击学生的心扉;以楷模形象赢得学生的敬仰和尊重。这样,学生怎不“亲其师,信其道?”
  (2)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健全的人格修养。人格高尚的教师会對学生心理产生强劲的辐射力和同化力,唤醒学生的情意力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自我管理和高效学习的境界。教师的爱岗敬业、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愿平等、团结协作、知行统一、以身作则,都是无形的教育资源,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教育力量。
  (3)教师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首先教师应具有善良的性格,善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个人的好恶高看或歧视学生。其次教师對待学生要保持宽容、信任的态度,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信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纠正和指导,尽可能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定位自己什么样的角色,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是赢得教师权威的角色保证。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承担比以往更为繁杂的角色,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不能只关注学科知识,关注分数,而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1)变传递型为引导型。新课改“开放教育”特征决定了教师的新角色:由事件的重述者和知识的传递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协调者。教师要做好领航员,其主要领航手段是激发、促进和协助,而不再是传递和灌输。
  (2)变复制型为创造型。复制型教师表现为: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简单仿制。创造型教师则大不相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感召力,采取开放、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天然的“向师性”得到发展。
  (3)变清晰型为模糊型。新课改使教师成了学习者的形象,学生带着自己的意义视界来到课堂。在与教师、与文本视界的平等沟通与互动中达到“视界融合”,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和更新。在视界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境界有利于促进互动活动。
  (4)变专制型为民主型。民主型权威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及班级管理。师生相互磋商,相互合作,不能凭借职业权威凌驾学生之上,实施专制式教学与管理。教师权威正是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过程中确立的。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是一个典型。
  3 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對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才能拓宽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技能,才不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教师专业成长是重构教师权威的必由之路。
  (1)专业知识。不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纬度。教师不但要具备相当水平的通识知识,维持正常教学及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满足专业教师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个人的特色。一个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会为其渊博的学识所折服。
  (2)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其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完成正常教学的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理解他人与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其次,作为专业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能力的高低往往成为学生评价教师的标准之一,能力高的教师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在学生心目中也有很高威望。
  (3)专业精神。教师對自己职业的热爱程度及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关系着教师教育水平和效果的高低。教育是一种需要长期摸索、钻研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情感的职业,教师必须有敬业精神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够克服长期形成的职业倦怠。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本身就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楷模,学生不但为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让学生从内心加以追随。
  (4)专业智慧。具有专业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智慧表现为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准确判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化解各种教学矛盾的机智。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紧张的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等,这些专业智慧恰恰就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和依赖的品质,这也是建构教师权威的重要条件。
  教师权威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由、支配与管理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文化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人格,才能在学生面前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权威形象。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原子荧光法(AFS法)测定痕量锡的仪器参数,化学反应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试样的分解等方面进行试验和研究的结果,拟定了矿石中微量锡的AFS法测定方法。该方法测量下限0.0001%,检
一、我国中小学发展不均衡的核心因素  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国家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比较而言,目前中小学之间的差距,并不在设备、校舍建设等硬件上,主要表现为师资水平不均衡,即城乡学校间师资水平差距较大,这是我国城乡中小学发展不均衡的核心因素。在我国近年来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理论家们都注意到了教育均衡的基础是师资均衡这个核心因
<正>说谎,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以欺骗的方式歪曲事情真相,以达到个人某种目的的一种不良行为。学生说谎是家长和教师不能容忍的问题之一,因为说谎行为有可能带来很多麻烦甚至灾
本文报告了用KBr代替KI,在聚乙烯醇存在下乙基罗丹明B与SbBr5^2-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及低合金钢中锑的测定。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乃至教育家的成长过程。实践证明,一名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的过程,必须是不断学习、实践、积累、研究和创新的过程。  一、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频率大大加快,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四通八达,我们昨天所学的知识到明天
介绍用重铬酸钾基准试剂配制氧浓度作标准曲线,可适用于钢中微量氧的测定。
在HAc-NaAc(pH6.22)缓冲溶液中,锑(Ⅲ)与5-Br-PADAP在-0.64V(vs.SCE)处有一灵敏,对称的二次导数示波极谱电流,锑(Ⅲ)浓度在0.004-2.5μg/ml与峰高成正比,检出限0.0015μg/ml。配合物至少稳定15h。方法可用于高温合金钢中微量锑的测定。文中研究了其配合比
叶圣陶先生推崇苏州园林里的假山,是因为设计者将之视为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堂教学作为艺术来进行创作,精心设计、打磨、完善,使之流畅、优质、高效,学生如拨云见日,深得真趣且受益匪浅,这才是比较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巧妙切入,突显重点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
介绍了用二溴对甲偶氮磺光度法测定氧经镁中少量钙的方法,在0.4mol/L硝酸介质中,钙与试剂形成蓝色的络合物,在波长62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ε=4.7&#215;10^4,钙量在2 ̄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反应有
本文研究了新有机试剂2-(2-苯半噻唑偶氮)-5-磺丙氨基苯酚(BTASPAP)与铁(Ⅱ)的水相显色反应。Fe&2+与BTASPAP在pH〉5的形成组成比为1:3的稳定且易溶于水的负电荷的紫红色络合物,铁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所拟方法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