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不能照搬以前的中专或中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立足于优秀人才培养,从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对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教育部门和社会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些中师学校以及技术学校转变成了高职学校。校名变了,定位变了,教学也同样需要进行适当改革。要立足于优秀人才培养,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专业的设置
有的学校开设一些专业,并非是针对于社会的需求,或者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而是照搬别的学校的专业的开设。比如,这个大学有哪些专业,或者说哪些专业很热门,或者社会上急需哪些专业的人才,马上我们学校也去开设,却没有去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等硬件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是否能够支持该专业的开设。盲目去跟随在别的学校后面,失去了自己学校的特色。许多新生刚入校,虽然选择了某个专业,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这些专业的特点,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有的专业的学生直到毕业,还是不明白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被动地走入了社会的就业大军中。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某个专业,可能是受社会或者家人、朋友的影响,或者是在学校所开设专业的招生限制下的无奈选择。这种现象对于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地方发展相结合,培养地方所需要的人才。专业上需要不断加强建设,同时在开学初期,对学生做好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学生能够选择就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与课程,激发了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二、课程的设置
有的学校虽然名称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些课程的设置还是延续了原来学校的特点。我们都知道,之所以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是因为社会急需能够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直接可以上岗工作的人才,而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因为侧重于理论的学习,所以很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职业教育却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可以说,社会就是高职院校的客户,社会的需求就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才会供不应求。但是有的时候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针对性地发生改变,可能还是中师或者技校时候的情况,这样并不是真正实施了职业教育。我们应当去社会调研,去进行需求分析,要明确地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通过社会的需求分析,来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学到切实可用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而不应当延续以前的课程设置,或者是照搬别的学校的办学模式,应该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重视技能的训练。因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才是他们在求职中获胜的优势。所以,高职院校一定不能忽略了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
三、教师的观念
有时学校虽然提升了,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发生变化。有的教师仍然采用几年前,甚至是很多年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一份教案可以用好几年。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照着书或者ppt读,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根本没有注意下面有些学生已经呼呼大睡,或者在学习别的科目,或者在窃窃私语,或者人手一部手机低头刷屏,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上课失去了激情,学生也对上课失去了兴趣,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有的教师,习惯了知识的传授,却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思考能力等等都是学生求职必备的,也是现在的企业、公司所需要的。如果学生习惯了接受,习惯了聆听,习惯了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是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完成作业,那么一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培养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协作,去创新。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远远比让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要重要得多。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1)课堂教学的改革。在目前很多学校的课堂上,教师是处于一种权威的地位,是不容侵犯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有教育信息的沟通过程,但一般说来,其沟通程度较差,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一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灌输大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而学生提问、争辩则是极少的,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常常是被制止的。这样就造成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教育活动中教学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只有这样,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记忆的很好,但是表达的能力,组织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却不好,甚至不会去思考。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改革,需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认知能力与探究能力。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同时,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与合作者,是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实施者和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我们要建设一种比较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社会,满足岗位的需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上,要改变完全依赖教材的思想,特别是几年来只使用同一本教材的情况,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知识进行适当调整。对于一些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大胆改革,大胆更新,给学生及时输入新鲜的血液。教师可以更换新的教材,或者是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教学目标和教学经验自编教材,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换桶中之水。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电。及时了解任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够有渊博的知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倡导创设情境法、问题导入法、师生交流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而不是一味聆听,一味接受。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和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经常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创新意识。对于实践类课程,更要尽量给予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对学生耐心细致,积极鼓励学生,赏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耐心。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不能照搬以前的中专或中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教育部门和社会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些中师学校以及技术学校转变成了高职学校。校名变了,定位变了,教学也同样需要进行适当改革。要立足于优秀人才培养,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专业的设置
有的学校开设一些专业,并非是针对于社会的需求,或者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而是照搬别的学校的专业的开设。比如,这个大学有哪些专业,或者说哪些专业很热门,或者社会上急需哪些专业的人才,马上我们学校也去开设,却没有去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校园建设等硬件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是否能够支持该专业的开设。盲目去跟随在别的学校后面,失去了自己学校的特色。许多新生刚入校,虽然选择了某个专业,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这些专业的特点,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的发展方向,甚至有的专业的学生直到毕业,还是不明白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被动地走入了社会的就业大军中。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某个专业,可能是受社会或者家人、朋友的影响,或者是在学校所开设专业的招生限制下的无奈选择。这种现象对于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培养都是不利的。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地方发展相结合,培养地方所需要的人才。专业上需要不断加强建设,同时在开学初期,对学生做好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学生能够选择就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与课程,激发了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二、课程的设置
有的学校虽然名称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些课程的设置还是延续了原来学校的特点。我们都知道,之所以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是因为社会急需能够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直接可以上岗工作的人才,而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因为侧重于理论的学习,所以很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职业教育却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可以说,社会就是高职院校的客户,社会的需求就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才会供不应求。但是有的时候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针对性地发生改变,可能还是中师或者技校时候的情况,这样并不是真正实施了职业教育。我们应当去社会调研,去进行需求分析,要明确地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通过社会的需求分析,来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学到切实可用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而不应当延续以前的课程设置,或者是照搬别的学校的办学模式,应该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更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重视技能的训练。因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才是他们在求职中获胜的优势。所以,高职院校一定不能忽略了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
三、教师的观念
有时学校虽然提升了,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发生变化。有的教师仍然采用几年前,甚至是很多年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一份教案可以用好几年。有的老师一上课,就开始照着书或者ppt读,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根本没有注意下面有些学生已经呼呼大睡,或者在学习别的科目,或者在窃窃私语,或者人手一部手机低头刷屏,忽视了学生,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上课失去了激情,学生也对上课失去了兴趣,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有的教师,习惯了知识的传授,却容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的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思考能力等等都是学生求职必备的,也是现在的企业、公司所需要的。如果学生习惯了接受,习惯了聆听,习惯了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是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完成作业,那么一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很难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的。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培养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协作,去创新。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能力远远比让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要重要得多。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1)课堂教学的改革。在目前很多学校的课堂上,教师是处于一种权威的地位,是不容侵犯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有教育信息的沟通过程,但一般说来,其沟通程度较差,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一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灌输大量的信息,学生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而学生提问、争辩则是极少的,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常常是被制止的。这样就造成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教育活动中教学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只有这样,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记忆的很好,但是表达的能力,组织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却不好,甚至不会去思考。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改革,需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认知能力与探究能力。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同时,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与合作者,是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教育的实施者和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我们要建设一种比较和谐的课堂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社会,满足岗位的需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上,要改变完全依赖教材的思想,特别是几年来只使用同一本教材的情况,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知识进行适当调整。对于一些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大胆改革,大胆更新,给学生及时输入新鲜的血液。教师可以更换新的教材,或者是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教学目标和教学经验自编教材,以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并且是新鲜的。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换桶中之水。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电。及时了解任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能够有渊博的知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倡导创设情境法、问题导入法、师生交流法、提问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而不是一味聆听,一味接受。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和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经常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创新意识。对于实践类课程,更要尽量给予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对学生耐心细致,积极鼓励学生,赏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耐心。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不能照搬以前的中专或中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