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丹青写人生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86827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0月的一天,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在家中接待了一位书法家,看了他的作品之后,高兴地赞扬说:“在书法创作上,我是半路出家,你是科班出身,你是我们的军旅书法家,我要向你学习。”时年75岁的迟浩田将军赞扬的是江西乐安籍书法家艾敬福。
  同年,艾敬福在北京举办的“军旅书法家艾敬福书法作品展”获得了巨大成功。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在爱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杖来到展览现场祝贺艾敬福的作品展成功举办,并为艾敬福题词“神融笔畅,墨海腾波”。
  艾敬福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举办的书法、摄影大赛,6次获全国书法大赛金奖,两次获得银奖。180多幅书法、摄影作品被军队和地方报纸、杂志刊用,部分书法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外友人收藏。
  
  耀眼的光环
  
  观看艾敬福的书法作品就像走进了一个艺术殿堂,无论你是行家还是普通人,都会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先看看他的金奖作品吧:
  大《寿》字
  一般人在4尺宣纸上写一个“寿”字且一笔而成,是非常困难的,而艾敬福却写得轻松自如。只见他折锋起笔,中锋顺势而下,再用枯笔收尾,写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作品不仅给人以笔法美和线条美,也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
  这幅草体榜书《寿》字被国际艺苑之星书画大赛组委会评为金奖,并授予艾敬福艺苑之星、百名书圣称号。此作之所以获得金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艾敬福的字笔法流畅,一气呵成。该字体现了他有个性、有灵性,求创新、求发展的精神。
  《精气神》
  2005年12月,艾敬福的行楷书法作品《精气神》参加了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赛。这幅作品以字形布局严谨,横竖撇捺点清晰均匀,刚健舒展,工整美观见长。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评价说:“它不仅突出了每个字的结构美,而且还体现了作品的整体美。”这幅作品被评为一等奖,由国家博物馆收藏。
  《三十六计》
  艾敬福特别重视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美。他认为,书法家对书法作品的安排,如同一名将帅在指挥作战时用兵布阵一样,既要有全局战略谋划,又要有局部战术安排。《三十六计》用《易经》中的阴阳变理,推演成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等对立统一关系的互相转化,使每一“计”都含有朴素军事辩证法的色彩。艾敬福用隶书表现每个字的工整和线条美,用6尺对开的彩宣4条屏形式,表现这部960字的军事谋略兵书的宏大壮观和非凡气势。
  2005年11月,这幅作品被中国国学研究会书画大赛评委会评为金奖,艾敬福被授予“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称号。
  
  “神笔”锋从磨砺出
  
  我国有一个流传久远、影响几代人的童话故事《神笔马良》,说的是马良有支来历不凡的神笔。但那毕竟是童话。而艾敬福的“神笔”是几十年来磨炼出来的。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艾敬福出生在一个农家小院,从5岁起,就受姑父游贵文的影响而爱上了写字。艾敬福小时候一边放牛,一边在地上写字。上小学后,艾敬福仍然喜欢写字,更巧的是,读初中后遇上了一个喜爱书法的班主任。在老师的帮助支持下,他很快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小书法家”。艾敬福高中毕业后,当上了管坊小学教师。做教师不久,因擅长书法被公社武装部发现,18岁的艾敬福当上了民兵营长。后来,他又从民兵营长变成了军人。
  1974年,艾敬福从江西来到北国泉城,进入了济南军区456医院。因为办了一次黑板报脱颖而出,他很快当上了电影放映员。这无形中给了他一个施展自己本领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开始了对书法艺术更执著的追求。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练习书法。为了练字,他舍不得用每月的津贴费购买香皂,但买笔墨纸砚却常常倾囊而出。他制定了长期的临帖计划,3年内把《兰亭序》、《玄秘塔》、《曹全碑》、《乙瑛碑》等各临摹了10遍以上。他认真研究了魏碑,阅读了唐宋等时期古人的有关书法理论书籍,选择主攻汉隶,同时努力摸索真草、篆、甲骨文等各种字体的用笔用墨规律。他还阅读了大量文学书籍,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理解生活的能力。
  艾敬福爱惜时间胜过生命,一分一秒也不浪费。他化整为零,挤出大量时间用来学习。当战友们聊天、散步或看电影、打扑克时,艾敬福却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阅读大量有关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等著作,临摹一本又一本名家字帖,研读许多艺术大师的书法理论书籍,并摘抄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艾敬福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我就得牺牲休息,牺牲舒适,牺牲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否则,我就永远走不通自学成才之路。”他蘸着汗水,蘸着心血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行进。
  
  向“泰山”极顶攀登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戏如此,书法更是如此。
  艾敬福最初练习书法主要是结合工作画幻灯片、写墙报、出黑板报,当了领导干部以后才不断地写字送人和参加书法展览。而真正钻研书法深入到书法艺术创作的层面和深度、研究书法的形态与阐述、分析书法的书写与内涵、学习书法史和自如地运用书法研究的方法论则是他从政委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跳出了文山会海,摆脱了缠身的行政事务,心无旁骛,开始了自在、舒畅地书写。
  过去艾敬福临过许多名帖,但都是写写放放,离开领导岗位之后,他情系一处,专心致志。艾敬福花了800多元钱,买了《草书大全》、《三希堂法帖》和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帖,还买了大量书法理论书籍,开始了系统的书法研究。他每天至少要用两个小时临帖、一个小时读帖,并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书法创作。他像蜜蜂采蜜一样,从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的各种书法流派中吸取营养。
  他主攻隶书,重点练习《曹全碑》等,吸收这种字体飘逸大方、“蚕头雁尾”的精髓。《曹全碑》是一种圆笔风格的汉代碑刻,圆笔多以中锋运笔,于起时藏头护尾,给人以丰腴蕴藉、平和圆润之感。其中的长画波磔分明,笔道飘逸,结体姿态绰约而不失端严。通篇清新绮丽,如风摆春柳,气象和美。同时,他也临习《张迁碑》,喜欢其笔力雄厚,朴拙苍劲。
  如何综合这些字体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风格?师古而不泥古,创新但不一味求奇。几十年的军旅生活使艾敬福更钟情于能够体现当代军人特色的雄健阳刚之气、浑厚磅礴之魂。艾敬福的书法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充分展示,是眼中造化的真实表现,真情而不是矫饰。他的书法作品是在寻找自我、展示自我,在自我和造化中找到一座桥梁,而后一气呵成冲过去。艾敬福具备了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素质:在形式上,他“不依成法”而与古人“朱蓝共妍”;在风格上,他“自我作古”而与前贤“了不相似”。
  广采博纳才能成自家面目。艾敬福特别喜欢逛济南市文化市场,他是济南各大文物商店的常客。每到北京,他除了到各大博物馆看书法展览外,主要是泡在荣宝斋的书画店,仔细地品赏书画。有一年,他先后到杭州、长沙、武汉、南昌等城市出差。利用出差的机会,他看遍了这几个城市正在举办的书法展。在湖南长沙,艾敬福专门去了一趟清水塘书画街,对一些名家的作品看了又看,细心琢磨。当天,大雨瓢泼,他衣服都淋湿了,冷得直发抖,爱人劝他“快回去吧,要不就感冒了”。他却舍不得离开,说“来一趟不易,机会难得”。他从早上8点看到下午2点多,直到全部看完才离开。
  他虚怀若谷,四处拜师求教。艾敬福在向古人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向现代书法名家学习请教。2004年,艾敬福曾两次进京,6次登门向“军中一支笔”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请教。听了李铎的人生经历、追求艺术的过程,艾敬福为之折服。李铎看到艾敬福虚心好学,主动答应收他为徒。
  
  有求必应服务群众
  
  艾敬福不曾想到自己的字那么值钱:隶书每平方尺4800元,行书每平方尺3600元,篆书每平方尺3800元。中国艺术品价值评审上网工作委员会认定艾敬福为一级美术师。
  近几年来,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专题报道过艾敬福的书法艺术,《解放军报》、《当代中国》、《艺术人生》、《今日信息》、《空军报》等全国几十家报纸杂志,都报道过艾敬福书法艺术创作的事迹。艾敬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上门求字者络绎不绝。无论是战友也好还是朋友也好,要他的字,他都是有求必应。艾敬福无偿为部队服务,空军部队的部分宾馆、招待所、接待处、医院,以及基层单位的俱乐部、餐厅、文化中心,到处都挂着艾敬福的书法作品。艾敬福给济南军区空军装备部的一个宾馆一次就写了16幅尺幅多是4尺或6尺的榜书大字:“群贤毕至”、“惠风和畅”、“宁静致远”、“马到成功”、“福乐康宁”等。这些作品融合了多种字体和多种风格,表达了他的心境和意境。艾敬福觉得,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能够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本身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艾敬福始终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社会。2003年夏天,艾敬福为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空军第456医院的医务人员现场书写并捐赠书画作品18幅。2004年秋天,艾敬福到济南市一个乒乓球俱乐部打乒乓球。俱乐部经理是一位残疾人,他听说艾敬福是一名军旅书法家,就试探地说:“艾老师,想求您两幅墨宝。”艾敬福当即表示:“不用求,我们明天就为你们服务。”第二天,艾敬福邀请了6位书画家,无偿为俱乐部现场创作了30多幅书画作品。艾敬福还坚持每年多次下部队服务,每年都要给部队写数百副春联。几年来,艾敬福赠送给老战友、老干部、老朋友的作品达1200多幅。
  艾敬福始终保持着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老百姓怎么喜爱,也不论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怎么抢手,他永远不会忘记部队,不会忘记官兵,更不会忘记社会上那些急需帮助的残疾人。只要部队和社会需要,只要官兵喜欢,他就无偿地为部队服务,为官兵服务,为残疾人服务。奉献,是军人一生的主旋律,也是艾敬福这位军旅书法家的人生信念。
  责编/玉坤
其他文献
据报载,美国洛杉矶一位心理学教授提倡一种新的医术,叫诗疗。他认为通过阅读那些精心挑选出来的诗歌,人们不仅可以获得有益的知识,还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感染,对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产生积极的疗效。这使我回忆起儿时的一些情景: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每当我生病的时候,他在一边用药的同时,总是把我抱在怀里,一边走一边吟诗。这样,病痛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不是什么病都用这个办法,但不论生什么病,
期刊
体质,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重要医学课题。中医对于体质问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深刻的理论与认识,已成为人类认识自身和研究自身规律的系统理论。重视体质问题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对提高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人体养生保健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何谓体质  (一)体质的含义。在中医学中,“体”指人体的形体结构及生理功能:“质”即特性
期刊
斗牛,在西班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西班牙人喜爱的竞技表演。斗牛是斗牛士用力量与智慧和牛展开的殊死搏斗,激烈、刺激、危险、果敢同在。西班牙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有规模不等的400多处斗牛场,从首都马德里,到四面八方的城市、乡村,无处不在,可容万人以上观众的就有40多个;每年少说也要举行5000多场比赛,平均每天13场之多;如果赶巧,还能身临其境参加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斗牛节;至于各个等级的斗牛
期刊
抗日战争期间,陈毅率领新四军在江苏镇江茅山一带抗击日寇。为了救治新四军伤病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陈老总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有“三顾道观访神医”的故事。   第一访 陈毅带着警卫员来到茅山乾元观。他听说原在镇江开过诊所后移住茅山乾元观的神医老道辛三仙,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偏好诗、画、棋。陈毅进入乾元观山门后,便故意高声吟诵一副对联:“出家非出国,传道当传义。”这时一个老道听了忙上前接待:“请问长
期刊
《老友》杂志是退休干部学习的好材料,我镇的退休干部都很爱读《老友》,《老友》对退休干部有很大的教育和帮助。   《老友》还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退休后,担任镇关工委主任,还被聘为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学期都要为全镇10多所中小学的师生讲革命传统教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思想品德教育课等。我在为中小学校备这些课时,《老友》中的“人杰地灵”、“岁月人生”、“名人轶事”、“敬老长亭”、“
期刊
小镇近几年悄悄地风流起来了。   小镇的风流,不仅是因为有了舞厅,有了流行歌曲、出租汽车、高层建筑、街心公园,小镇的风流主要表现在妇女身上:城里的妇女穿什么裙子、烫什么发型,她们也穿什么裙子、烫什么发型。那风流样子,使你绝对看不出她们是乡下小镇上的人。   小镇地处城与乡之间,有公路直通经济特区。于是得农工商交流之便,兼经济特区开放之利,信息灵,路子活。妇女大开风气之先,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求新爱美的
期刊
梅葆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被父母宠爱。父亲梅兰芳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次,六岁的梅葆玥随父亲外出吃饭,在餐桌上看到一盘自己最喜欢的卤肉丸子。因为菜放得离自己太远,她就站起来,伸着筷子去夹菜。身材矮小的她,费了好大的劲,依然没夹到那道菜,急忙向父亲求助。  结果,一向性情温和的梅兰芳。不但没有接受女儿的求援,反而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回到家里,梅葆玥满肚子委屈地向母亲告状,以为她肯
期刊
89岁高龄的堂兄驾鹤西去。遗体火化后,儿女亲友们聚在一起,商议把骨灰安在何处。堂嫂颤巍巍从怀里摸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堂兄生前写好的遗嘱。遗嘱说他的后事从简,骨灰撒在赣江里。“赣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是吃赣江水长大的,我愿意百年后回到母亲河的怀抱。”  按我们这里的乡例,人死后都是埋骨桑梓,入土为安为上。堂兄一辈子杏坛辛勤耕耘,声誉播乡里,辞世后享受较高的哀荣,立墓永志,谁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但他在遗嘱
期刊
3月14日,引人关注的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谈发展、话民生、促改革……代表委员的铮铮建言和亿万人民的殷殷期待,凸显出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的时代面容,更让人们聆听到一个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民族的强劲足音……  谈发展:今年两会发出稳中求进的强烈信号,即中国将把更多精力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从“更快”持续转向“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国民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调整为“7.5%”
期刊
有人把离退休看成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个人的事业到头了,认为退休后就是好好休息,好好养老。这固然不错,但我认为休息应该是快乐地休息、健康地休息。我退休后,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我认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有着五大乐趣。  工作乐。退休了,本来是没有工作可言的,但我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担负起两项社会工作:一是担任县老年体协副主席兼老年体育科学学会会长,二是担任县作家协会主席。我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