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劳动合同法》之大学生就业机制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对我国劳资市场的一种规范调节,也必然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带来诸多影响。它将会促进就业市场规范的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学校教育观念及课程设置的转变,促进大学生就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就业机制;就业市场
  一、《劳动合同法》出台背景及意义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平等协商,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同时,由于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学生就业压力叠加,形成了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在此情况下,出现了一些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滥用试用期、签订短期劳动合同、限制劳动者合理流动,集体合同流于形式等问题,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针对以上情况,迫切需要根据劳动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制定一部专门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行为,明确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减少劳动争议的产生。
  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就业市场相关规范建设的促进
  《劳动合同法》不仅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上文已论及,此处不赘述),而且促进就业市场诚信制度和薪酬激励体制的建立。诚实守信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同时又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起码道德约束。
  人才是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激励员工,控制人才流失。控制人才流失有许多途径,而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则是其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现阶段,企业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来留住新员工的意愿并不强烈。原因是:一是现阶段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这类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力进行生产和服务,岗位所需人员替代性强、技术和能力要求低,同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充足,企业只要维持一定的工资水平就可招募到足够的人员进行生产,无须建立薪酬激励机制。二是违法用工收益的存在使得企业无须通过合理薪酬机制激励员工,只需非法盘剥就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我们常见大学生和农民工竞争同一岗位、拿同样的工资的报道。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会遏止这种现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新增成本包括: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导致的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破产、解散等原因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的经济补偿;试用期成本的增加。同时企业违法用工收益将会被消除。企业想通过不签劳动合同、超时加班、不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手段获取利润将付出更为承重的代价。因此,《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直接导致一批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
  随着新一轮产业经济的兴起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充分体现技术与技能价值的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将会建立。这种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将会使就业市场分化更为明显,大学生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潜在能力和价值将得到认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优势将会突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
  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促进大学生就业管理理念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大学生就业管理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挑战。目前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下简称就业协议)对毕业生进行管理。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在我国当前的就业体制下,就业协议是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派遣毕业生的依据,是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的依据,是确认就业意向和劳动需求的凭证,也是统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后,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和劳动合同的关系及就业协议中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在自主、自愿基础上的进行的,其他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应该进行干涉、限制。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24条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也就是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否签订协议,取决于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态度。这有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就业权和劳动权之嫌。大学生是否就业应以是否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依据,而不是就业协议。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合同。他们在法律的使用、合同的内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及救济的方式等方面是不同的。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却以就业协议作为统计毕业生就业的依据,这是和《劳动合同法》立法主旨相抵牾的。同时在实践中,就业协议的存在给就业市场带来很多危机并掩盖了大学生就业的真实情况。其一,大学生违约现象严重。毕业生为获得更好的岗位不惜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单位解约,因毕业生违约无需承担劳动合同法上的违约责任。这种现象很不利于就业市场诚信制度的建立。其二,高校为追求高就业率的数据不惜伪造就业协议的签约。伪造就业协议签约并不会真正影响到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有无劳动关系的存在,也不会真正影响双方是否承担劳动法上的法律责任,因其不是劳动合同。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计的高就业率数据下是高校毕业生无奈的“被就业”的情况。这种数据的统计和就业市场严重的脱节,掩盖了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对我国劳资市场的一种规范调节,也必然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影响有得的是规范下直接显现出的影响,有得的是长远的更为深刻的影响。随着更多和《劳动合同法》相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劳资市场关系将逐步理顺,并形成良性循环,这将会促使用人单位用工理念、高校培养人才理念和毕业生就业理念发生重大改变。这些变化将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逐步显现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陈文坤.试论新《劳动合同法》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J].科技信息,2010,(30):90.
  [2]张晓峰.浅析《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学时代,2012,(1):292-293.
其他文献
摘 要:反垄断法,又被称为经济宪法,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根本经济法,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后逐渐走向成熟。论文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法民事诉讼制度的相关立法经验,从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各国规定的反垄断诉讼制度,并由此总结出反垄断诉讼的一般性规律。最后,根据这一规律提出我国反垄断诉讼制度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经验借鉴  引言  诉讼的直接功能是定纷止争。但其更深层的功能是通过化解纠纷、界
期刊
摘 要:当今对裁判文书说理写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裁判文书中表述和评析辩护意见,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写作,并与定罪量刑合理统一,以此提升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今刑事法官的共识。  关键词:刑事;辩护意见;裁判文书;说理  一、命题提出:辩护意见是来自被告人的呼唤  本文所称的辩护意见,仅指在法庭审理阶段,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相关辩解和辩护意见,应为广义的辩护意见,非仅包括被告人辩解。针对不同的辩护
期刊
摘 要:刑事和解制度是符合刑事司法发展的产物,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对于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解决无疑是较好的方案,然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和解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仍有诸多分歧的地方,正是这种模糊的区分,导致施用这一制度不够“顺畅”,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践,分析刑事和解及其相关概念以求更好的施用刑事和解,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关键词:刑事和解;民事诉讼调解;附带民事诉讼  一、
期刊
摘 要:我国《合同法》一个突出的亮点,就在于该法第52条第5项明确了合同无效的判断标准,从而为正确认定合同效力、贯彻鼓励交易的原则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无效合同;判断标准  《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虽然属于引致条款,但较之于其所要引致的内容,是清晰明确的,即严格限定了法官应当援引的条款的范围。依据该规定,一些公法规范
期刊
摘 要: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著作权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有权利,目前我国网络著作权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微博著作权为例,首先介绍了微博的发展情况,对当前网络信息传递与沟通方式进行说明,然后针对微博诞生以来所发生有关著作权的纠纷,分析微博是否具有著作权,以及著作权侵权损害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相关的权利如何得到保护,并对微博著作权维权意识提出相关法律保护及建议。  关键词:著作权;侵权;法律保护;微博  
期刊
摘 要:之所以设立保荐人制度是旨在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发行人质量,是我国证券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次变革,目的在于推动资本市场和从业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真正尽到对发行人申请上市发行尽职推荐、持续督导、及时披露重要信息,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对发行人约束制约,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维护市场稳定。保荐人制度对发行上市的公司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责任落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属于创新的制度,本文在介绍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其基本功能和构成要件做了简要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做出具体阐释。  关键词:惩罚性损害赔偿;特征;功能;构成要件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概念  惩罚性赔偿,又称示范性赔偿,或报复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特征  1.有
期刊
摘 要:法院管理权上移实行统管的这一改革值得期待,目的在于保证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本文以省以下法院统管为逻辑起点,对司法权的国家事权属性的理论渊源与价值功能进行论述,对统管主体的选定进行探析,进而提出法院人财物管理上移的路径,为改革方案的调研、论证、试点提供一些切入点。  关键词:法院;管理权上移;定位复归  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取向已经明朗,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期刊
摘 要: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在民商事立法中主要的两种立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经济体制趋于市场化的发展,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备受争议。对于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两种模式,我国一直在吸取经验,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商体系。本文首先对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进行初步的介绍,加强对民商体系的认识和掌握;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我国现阶段有关民商的立法模式;最后总结之上内容
期刊
摘 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政治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在不违反税收政策,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最佳环境中实现税额的减少,税后利益最大化。本文主要通过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的两者关系,反映了税收筹划在我国发展兴起的原因以及税收筹划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来找到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