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只要认真做好自己,不必为了迎合某些人而迷失了真正的自己。我们生命中的一切所愿其实不应该用追求而应该用吸引来获得,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临近期末,与小依进行了第7次咨询后,我收到了她的一封信,信的结尾她如是说道。如果你不曾认识和了解过小依,一定很难想象这样一段看起来“成熟”甚至“超脱”的感慨,居然来自一个13岁的女孩。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个朋友


  开学伊始,小依第一次来到心理咨询室。她显得有些拘谨,用细小的声音、缓慢的语速开始诉说她内心的困惑。
  “老师,你有被最好的朋友背叛过吗?”问出这句话,小依几乎就红了眼眶。原来,小依在一年级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那是她的“第一个朋友”。
  小依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友谊,但也经历了第一次的绝交与排挤。不久后,两人的友谊变成了三个人的友情,小依开始逐渐被忽略,成了朋友眼中的隐形人。为了挽回友谊,小依拼命帮朋友值日、写作业,做各种事情,换来的却是朋友的不屑和冷漠。无法忍受的小依,最终提出了绝交。绝交后,朋友在全班散播对小依的恶语,很快,小依被全班同学敌视和孤立了……
  “從这件事之后,我就一直一个人……”小依擦干眼泪,将纸巾用力却小心翼翼地攥成一团。

理想化的友谊


  小依说她现在一个朋友都没有,感觉大家都很疏离,都是“虚假、表面”的友谊。我很想知道,小依希望拥有的“真正的”友谊究竟是什么样的。在第一次咨询的最后,我们进行了探讨。小依说:“理想的朋友是心思细腻、贴心的,像我一样的;理想的模式是只有两个人,互相对对方都是真诚的。”
  我从小依的理想化中感受到,她对友谊有着美好而童真的幻想,她渴望一个稳定的朋友和关系。而且,她不惜用讨好的姿态去维系这段关系。我感到疑惑,这样的理想化是从何而来?仅仅是因为那段“不幸遭遇”吗?而这段遭遇真的只是“命运的不公”吗?

小依的家庭


  在接下来几次的咨询中,我们的谈话深入到小依的家庭。
  小依有一个7岁的妹妹,姐妹俩关系并不好,小依说:“妹妹的哭闹总能得到父母的偏爱和偏袒,而爸爸就是那个最偏爱妹妹的人。我恨父亲,他总是无条件地偏袒妹妹,从小到大,对我不管不顾,还经常责备我甚至说很过分的话。我还不如没有这个父亲!”小依频频流泪,痛恨和委屈混在一起,可能她自己也分不清……而谈及母亲,小依开始展露出一些攻击性。“她总是逼迫我变得优秀,我不管多努力,她对我永远都是否定和不理解,永远都是。”小依的妈妈是本科学历,小时候就非常优秀,而她总是用她小时候的经历来要求小依。
  我从小依的态度中感受到她对妈妈的强烈不满,我擅自以为,母女俩的关系并不亲近。然而几天后,与班主任和小依妈妈的沟通,让我心中蹦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从小依妈妈口中得知,妈妈其实是小依在家中唯一的“谈心对象”,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小依都会和妈妈说,小依经历的这些事,妈妈都清楚地了解细节。而班主任的话让我知道,小依的成绩一直优异,在学校也很爱表现,学习动机并非只是妈妈的“逼迫”。
  小依与母亲一方面交流较多,这是小依的一个心理资源;另一方面妈妈要求高,经常否定小依,让小依感到委屈、愤怒。母女俩的关系看起来很矛盾……

依恋关系与同伴关系


  最后一次咨询,小依说她觉得自己变了,她道出了新的理想——不需要朋友,不在乎任何人的感受,但也不想伤害任何人。再看看小依的那封信,是如出一辙的姿态。回想第一次的理想化,两种理想化却像是两个极端。从“童真”到“超脱”,从“讨好”到带有攻击性的“无谓”,是什么改变了小依?
  带着疑惑,我进行了第4次督导。一切不解,在深入的探讨中联结在一起,有了头绪。
  小依的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极其不稳定的,对小依缺乏关注和价值肯定。而母亲也许是小依成长至今,身边唯一一个“稳定的客体”。小依与母亲的关系却很矛盾,根据安思沃斯关于早期母子依恋类型的研究,母女俩的相处模式更像是反抗(焦虑—矛盾)型依恋。研究表明,在这样的依恋关系中,母亲有时会悉心呵护孩子,有时又表现得烦躁不安,孩子无法预料自己在需要照料的时候,将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对母亲产生矛盾的感情。一方面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不断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另一方面在相处中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小依的妈妈是小依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但在学业、能力上对小依有很多的否定和不满。这样的母子关系并非安全的,小依却绝不能失去它。
  小依的第一段友谊、对现在同伴的认知、理想化的两极分化,都体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姿态:“讨好”与带有攻击性的“无谓”,极像反抗型依恋关系的模式——不断寻求关注,不惜用讨好的策略来维系一段关系,极度害怕对方的离开,同时希望得到友好且稳定的对待;但是,当这样的姿态无法保护自己,小依就会用攻击性的姿态来“防御”伤害。
  研究表明,母子依恋关系对儿童的友谊质量、数量都有显著影响;而早期关于依恋关系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小依的故事似乎也与这些研究结论相吻合,与母亲的不安全依恋对小依的同伴交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安全依恋的模式似乎被复制到了小依现在的同伴交往中。

未来的咨询方向


  我与小依已经走过了一整个学期、7次咨询,但一切都还只是开始。未来的咨询方向可能是:倾听小依内心的需求,帮助她觉察自己的人际模式;调整小依与母亲的关系,将其发展为更安全、更稳定的关系;帮助小依尝试发展新的交往行为(人际策略);调整歪曲认知。
  小依本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美丽花儿,愿我能见证她自信地成长与绽放。
  (摘自《心理与健康》)(责编 拾谷雨)
其他文献
《娘道》越红,证明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还很远,也证明封建男权思想还有很大市场。  《娘道》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按照该剧的宣传语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这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的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娘道”的别称,其实就是“女德”。  比如,该剧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为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给两个
尊敬的老婆大人:  在书房度过了3个不眠之夜,我深刻反省自己,真正认识到之前我们之间的不快都是我的过错,这一切的一切都怪我。老婆大人你温柔善良、贤惠聪明、顾家爱子,而我却态度恶劣、语言轻狂。经过自我剖析,我深刻认识到错误的所在,并制定了立马改正的计划,请老婆大人监督。  前天你说要吃饺子,我就同你一块去买菜。你问了韭菜多少钱,人家小摊主说一块钱一斤半,你嫌太贵,非要人家一块五毛钱两斤。我当时的确不
如今,終身学习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人们都在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丰富拓展知识和能力边界,增加技能选择。在互联网时代,面对这样迫切而持续的学习需求,在线学习服务必然拥有很大的市场。2020年7月6日,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9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在线学习服务师。这种新职业的出现,也为年轻人就业择业提供了新的选择,毕业后不久,我也选择成为一名在线学习服务师,虽然这个职业并不为外
周末,麻将迷小李打来电话:“哥们,三缺一,快来。”放下电话,刚要出门,妻子笑嘻嘻地堵在门口:“这又是要去哪儿啊?”我只好“坦白交代”。妻子“哦”了一声,忽然一拍脑袋:“太阳能的水管漏水,洗不了澡了;家里的面粉快吃完了,本来我自己可以去超市买的,但面粉太重,你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去扛吧?孩子嚷着要去图书馆,你这个当父亲的,是不是也该陪一下,让孩子高兴高兴?”  完了,我无奈地给小李打电话,谎称家里突然来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当城市周围的山野逐渐变绿,并染上一抹抹粉红、嫩白的时候,整个三月都显露出跃跃欲试的朝气。  万物被和煦的光所抚摸,被细沙般的温暖所包围,柔软的早晨或绵延的黄昏,当你走在温驯的阳光下,心仿佛悄然被打开了,涌入的宁静、暖意与生气是自然的馈赠,一种崭新的开始正在你的周围跳跃。慢慢走着,慢慢停下了,世界就在你的身旁,寂静的土地长出一层层青色的新苗,勤劳的候鸟衔来新鲜的食物,细小的河流逐
说起来,我是个矫情的人,总希望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每一天的自己,除了变老,还能变好,或者不管变老还是变好,总要变一变。  我对这副肉身的理解是:人是水,不变、不流就会死。  今年我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在家穿好衣服。  武汉直到现在,人们还是不怎么出门,除了必须的上班、买菜、取快递等,基本跟猫一样,在家宅着。生意最好的要数火锅店和烧烤店,这两样自己在家很难做得好吃,但说是生意好,也只是稀稀拉拉三四桌人
做孩子最长情的朋友  我是研究儿童文学的,出版过多部儿童教育著作。除了研究者的身份,我还是一名父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我一直认为,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孩子,这是做父母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儿童教育最基本的立场。  每次讲座中,我都尽量向父母们传达这样一个育儿观: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原野里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卓越的个体,都自带天赋和灵气,只要我们给他们合适的成长土壤,他们都可以
最新版的心理健康藍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2021年3月1日在北京首发,其中的“2009年至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十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12岁以下儿童每天需要10小时睡眠;13~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睡眠;21~30岁的人群每天需
“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  2021年2月10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的消息从这里传出。几乎第一时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收到一条短信:祝贺近火制动成功!  短信发送人,是孙家栋。  耄耋之年,航天仍是孙家栋最关心的事。就像3年前他在“风云二号”系列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发射现场
从奶酪职场到油腻职场  大学毕业做了两年“深漂”后,我被父亲叫回了家乡——三线城市。父亲给我介绍到某银行工作,又为我买房买车,介绍男友。我过上了那种小城镇人人羡慕的衣食无忧的生活。  父亲对我的归来很满意。他是市里小有名气的商人,有一套他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小城关系哲学”。  我工作的银行有个不好的习气,穿着统一制服的女性之间,喜欢用珠宝争奇斗艳。据说,从珠宝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资历、品位和家庭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