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深空牧星人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pas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


  2021年2月10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的消息从这里传出。几乎第一时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收到一条短信:祝贺近火制动成功!
  短信发送人,是孙家栋。
  耄耋之年,航天仍是孙家栋最关心的事。就像3年前他在“风云二号”系列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发射现场说的那样:“搞了一辈子航天,它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1951年,孙家栋应召入伍,获得去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的机会。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了中国留学生,当时孙家栋在现场聆听了讲话。
  “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那一刻,28岁的孙家栋热血沸腾,他下定决心,“国家需要你干什么事情,就去干。”
  这样想,也这样做。1967年,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由此开启了孙家栋为之奉献一生的航天事业。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那一年,孙家栋41岁。

“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站得高看得远,能提前谋划”


  “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在航天专家黄江川心中,自己从毕业刚入行,到成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孙家栋始终是他的偶像,是领导,更是老师。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工程总设计师。“做总师很考验带队伍的能力。孙老总能在多种意见、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凝聚共识,也能在争议和困难重重中顶住压力,作出长远的决策。”黄江川说。
  2007年,“嫦娥一号”迈向深空,中华民族终于圆了千年奔月的梦想。当卫星绕月成功的信号传回指挥中心,人们欢呼、拥抱、握手庆祝,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用手绢擦去眼角的泪水。
  “孙老是我们的老领导、老专家,也是探月工程一期的工程总师,我是在他领导下工作的。”在叶培建眼里,孙老总是一位战略科学家,站得高看得远,能提前谋划。
  “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同时研制,原本作为其备份。“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前,孙家栋在发射场跟叶培建说:“老叶,‘嫦娥一号’做得很好,能成功,但成功以后,‘嫦娥二号’怎么用?”
  “他当时就提出,能不能去火星?我们一分析,‘嫦娥二号’还真能去火星,但是火星距离太远,当时测控能力达不到,最后就改成了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叶培建说,“孙老总的提议,让中国航天的目光望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直接引发之后火星探测的立项推进。”
  此前,得知孙家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叶培建给他写了一条信息:“您永远是我们航天人的大旗。”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原始基因


  人类探月活动已达上百次,美国也发射过火星探测器,中国为什么还要做?已经有了美国的GPS,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搞北斗?
  面对类似的疑问,孙家栋用浅显直白的话语道出了关键:“好比人类逐步要进入深空,人家去过了,回来讲得头头是道,你是坐在那儿光听,还是你要有发言权、有看法?人家说那地方不错,你想不想去看一看?人家说那地方有好东西,将来可用,你想不想拿来也用一用?”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原始基因,大大小小的航天器从动议之初都继承了这一点。“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最先进的武器是买不来的,军工核心技术、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孙家栋说。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升空,开启奔火之旅。“天问一号”的每一步动向,孙家栋都十分关注。他清楚地知道,“天问一号”的目标——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即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难度极高。
  当前,“天问一号”已正式踏入环绕火星轨道。后续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
  着陆,是“天问一号”要闯过的又一个险关。下降时,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速度高达每小时18000千米,超高速摩擦會产生超高温度,在经历上千度高温的考验后,将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减速。随后,它将开启全自动驾驶模式,自主完成减速、悬停,避开复杂地形后,缓缓落至火星表面。整个过程只能依靠探测器上的GNC(导航、制导、控制)系统自主执行,惊心动魄,难度极大。研制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专门设计了全新气动外形、新型降落伞等。
  从“一张白纸”的“东方红一号”,到满载黑科技的“天问一号”;从“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到“别人有的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好,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有”;从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等老一辈航天人,到风华正茂的新一代航天人……中国航天正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其中的“秘密武器”,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是勇于探索、协同攻坚的精神。
  以国为家矢志牧群星,硕果积栋助梦谱风云。随着中国航天的舞台越来越宽广,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正越迈越稳。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本刊有删节)(责任编辑 王艳)
其他文献
风雪染白山川,蝉鸣占领树梢,万里关山的景物都顺理成章,可世人却往往盲目而无常,书上写着经纬纲纶,口间传着家长里短,然而在真正的历史里,那些声音渗进碎片,被踩进地下,变成胸腔里一声低回的叹息。  他是“敦煌的守护神”,却没能守住一个完整的家;她是“来自东方的画界天才”,却没能在祖国崭露头角——他们的故事是一段历史公案,无论真相如何,都已赔上了各自的余生。  一  1924年夏,陈芝秀到杭州的养母家避
孙俨玲全力以赴助力乡村振兴  ——嘉峪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 孙俨玲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和妇女独特作用,坚持党建带妇建,强化责任担当,积极行动、主动作为、重点突破,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
《娘道》越红,证明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还很远,也证明封建男权思想还有很大市场。  《娘道》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按照该剧的宣传语说的,“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这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的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娘道”的别称,其实就是“女德”。  比如,该剧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为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给两个
尊敬的老婆大人:  在书房度过了3个不眠之夜,我深刻反省自己,真正认识到之前我们之间的不快都是我的过错,这一切的一切都怪我。老婆大人你温柔善良、贤惠聪明、顾家爱子,而我却态度恶劣、语言轻狂。经过自我剖析,我深刻认识到错误的所在,并制定了立马改正的计划,请老婆大人监督。  前天你说要吃饺子,我就同你一块去买菜。你问了韭菜多少钱,人家小摊主说一块钱一斤半,你嫌太贵,非要人家一块五毛钱两斤。我当时的确不
如今,終身学习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人们都在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丰富拓展知识和能力边界,增加技能选择。在互联网时代,面对这样迫切而持续的学习需求,在线学习服务必然拥有很大的市场。2020年7月6日,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9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在线学习服务师。这种新职业的出现,也为年轻人就业择业提供了新的选择,毕业后不久,我也选择成为一名在线学习服务师,虽然这个职业并不为外
周末,麻将迷小李打来电话:“哥们,三缺一,快来。”放下电话,刚要出门,妻子笑嘻嘻地堵在门口:“这又是要去哪儿啊?”我只好“坦白交代”。妻子“哦”了一声,忽然一拍脑袋:“太阳能的水管漏水,洗不了澡了;家里的面粉快吃完了,本来我自己可以去超市买的,但面粉太重,你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去扛吧?孩子嚷着要去图书馆,你这个当父亲的,是不是也该陪一下,让孩子高兴高兴?”  完了,我无奈地给小李打电话,谎称家里突然来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当城市周围的山野逐渐变绿,并染上一抹抹粉红、嫩白的时候,整个三月都显露出跃跃欲试的朝气。  万物被和煦的光所抚摸,被细沙般的温暖所包围,柔软的早晨或绵延的黄昏,当你走在温驯的阳光下,心仿佛悄然被打开了,涌入的宁静、暖意与生气是自然的馈赠,一种崭新的开始正在你的周围跳跃。慢慢走着,慢慢停下了,世界就在你的身旁,寂静的土地长出一层层青色的新苗,勤劳的候鸟衔来新鲜的食物,细小的河流逐
说起来,我是个矫情的人,总希望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每一天的自己,除了变老,还能变好,或者不管变老还是变好,总要变一变。  我对这副肉身的理解是:人是水,不变、不流就会死。  今年我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在家穿好衣服。  武汉直到现在,人们还是不怎么出门,除了必须的上班、买菜、取快递等,基本跟猫一样,在家宅着。生意最好的要数火锅店和烧烤店,这两样自己在家很难做得好吃,但说是生意好,也只是稀稀拉拉三四桌人
做孩子最长情的朋友  我是研究儿童文学的,出版过多部儿童教育著作。除了研究者的身份,我还是一名父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我一直认为,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孩子,这是做父母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儿童教育最基本的立场。  每次讲座中,我都尽量向父母们传达这样一个育儿观: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原野里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卓越的个体,都自带天赋和灵气,只要我们给他们合适的成长土壤,他们都可以
最新版的心理健康藍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2021年3月1日在北京首发,其中的“2009年至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十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  按照正常的生理需求,12岁以下儿童每天需要10小时睡眠;13~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睡眠;21~30岁的人群每天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