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曾经的雕版印刷重镇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泊头市紧靠京杭大运河,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史书载:“运河南通江湖,北达京师,川产广产之运输,海货洋货之兴贩,泊头实当其冲”。清中期以后,在运河漕运和贸易中,在南方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业,也扎根泊头。最近,在中国近代印刷史研究会召开的学术年会上,泊头的雕版印刷历史规模和技术传承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泊镇被誉为近代雕版印刷重镇。
  泊镇是泊头市的前身,在清道光年间就有雕印出版书籍,至民国年间,出版印刷堂号达十几家之多。而且著名的善成堂还在这里设立了分号。各堂号所印书籍,除子、史、经、集外,易、卜、星、相、医以及纸牌、神像、庄票、家谱、经卷、买卖杂字等应有尽有。目前各堂号都存有实物,仅聚元堂所见书籍就达50余种,上千册之多,而且还有铜版、木活字本。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近代泊镇的雕印大部分属坊肆刻书。整个清代坊间刻书就全国来说是比较兴盛的,从地区分布上,初期以南方城市,苏州、杭州、上海、广州、南昌、成都等地最多,如苏州著名的扫叶山房,席氏创办并经营至清末。清末北方的书坊、书肆集中于北京,而又以琉璃厂一带书坊、书肆最为密集。清代的雕版印刷,无论是官刻、私刻和坊刻,大都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域和长江两岸,魏隐儒先生所著《中国古籍印刷史》称:“道光以后直到清末,书坊集中地区,有以南北两京和苏、扬二州为中心”。其次如上海、杭州、武昌、成都、南昌、福州、长沙等大城市,而北方则仅有北京、天津两地较为著名,且北京、天津又是全国著名的大都市。而名气不大,依临运河的泊头小镇,却从道光年间一直到上世纪40年代,其雕版印刷业不断强大,一百多年来一直延续发展,且形成了一定规模。
  道光三年,泊镇同元堂刻印出版《试贴青云集注释》四册四卷,此为泊镇所印现存最早的线装古籍。道光辛丑年(1841)间,周家刻字铺曾印《慈幼新年》二百本,此书为交河县进士原任广西平乐县知县苏元符出资印刷,书前版记为:“板存交河县泊镇周家刻字铺,刷印装订白毛边纸,每部京线二百文”。该书装帧大方,字圆笔正,印刷精良。周家书铺历代相传一百多年,到咸丰年间,有了自己的堂号“聚元堂”。聚元堂刻有《精选杂字》、《四体千字文》、《左传易读》、《奎壁诗经》等买卖用书和启蒙读物上百种,到宣统元年该堂还印刷出版了《万事联珠》活字本。在聚元堂之前,泊镇的堂号还有三元堂、裕元堂等堂号。同治年间,全国著名的书坊之一善成堂在泊镇设立分号,善成堂为四川傅氏咸丰年间创办的,总号设在重庆市,以后,陆续在全国各大城镇设立分号,规模较大的四川成教、江西南昌、湖北沙市、汉口、山东济南、东昌、直隶泊镇和北京,这8家分号其中7家现在均为地级以上城市,有的还成为了今天的省会,惟有泊镇是县级小城。而且从各种资料上看,泊镇善成堂分号的设立,当早于北京,因为在相关书刊资料上每每几家分号排名时,泊镇总是排在北京之前。过去堂号的排名大都按规模大小或成立时间早晚来设定,由此来看泊镇分号的设立:一是早于北京;二是规模大于北京。善成堂分号在泊镇的设立,可见泊镇当时在北京雕印的规模和地位。同治年后,泊镇又相继设立了树德堂、聚仁堂、聚文堂、树信文局等,使泊镇形成了一个雕版印刷业群体。
  泊头近代雕印除具备“速售牟利”、“四部皆备”、“多有独创”等大众坊刻同时代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明显的特色。
  印刷工业变革时期,固守传统。泊头传统雕印发展兴旺的这个时期,正是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并在相当范围内,取代中国传统印刷技术与印刷工业变革的时期。1840年到1911年,是近代印刷技术传入和初步发展的阶段,此时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五口通商口岸开放,外国人与中国贸易的不平等,东北沿海和沿长江出现的买办经济,促进了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沿海较发达城市开始引进西方印刷机械与器材,并用于报纸、刊物等印刷品的生产。 同治初年,武英殿印刷工厂失火,烧毁大量存版,此时清政府正处在对外赔款,对内战争之时,无力恢复此印刷工地。因之,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地区坊刻和私家刻书一时盛行。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办起了点石斋书局,以石印方法印刷《康熙字典》,原有木雕版,在江南已被现代版石印取代。清末,皇家印刷厂自光绪十六年(1891年)也开始用石印印制《古今图书集成》、《新军训练操法》等书。至宣统时期,所出各书都已用铅字排印了。与此同时,各地印刷资料、出版宫报等,也开始舍弃传统雕版印刷术,逐渐改用铅、石印替代。早在1878年,福建就出现了石印报纸,清政府同年在天津建立铅字和石印的北洋官书局。正是中国印刷史上由传统雕印向铅、石印更替的主要时期,泊镇的传统雕印在西风渐进中却没有受到影响,而是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雕印机构(堂号)多。所谓多,是相对而言的,泊镇晚清只是一个不足万人的小镇,可雕印机构就有同元堂、三元堂、善成堂、聚元堂、聚仁堂、树德堂、常家书铺、聚源书铺、聚文堂文局、树信书局以及此前周家刻字铺11家,另还有泊镇崇记石印局、恒华石印局,这仅是目前所见留存有实物的。当时的泊镇区,分布在运河两岸不足一华里长,19家出版堂号遍布全镇,这在北方大商埠中也很少见。尤其是著名的善成堂,其分号都设在大都市,但同时也选择了泊镇,可见当时泊镇在北方雕印业中肯定具有相当地位,若不然,著名的善成堂绝不会在泊镇设立分号。
  雕印工艺较精。从泊镇各个堂号所印书籍比较而言,比其它北方地区的坊印要精美。首先善成堂所印书籍字正体圆,用墨均匀,装订上乘。而且,还曾为国民政府印刷《交河县志》,承担了官刻的任务。其次是聚元堂,所印古籍仅次于善成堂。目前该堂号所印书籍存世量最大。值得一提的是,该堂还印有铜板和木活字版书籍,宣统元年聚元堂镌印了活字本《万事联珠》。清代,各地衙门、书院、官书局,大都备有木活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也曾用木活字排印家谱,北方用木活字印刷书籍相对较少。有时可能受经济的影响,有的书籍较为粗劣一些。总之,泊镇各堂号所有书籍,无论是在刻工工艺,还是在雕印装帧,至少比天津、东昌等地书籍好些。
  堂号持续时间长。这其中不少堂号都经历了从清朝到民国两个朝代,有的到解放前夕还在继续从事雕印印刷,经营时间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聚元堂如果从周家刻字铺算起,经历了至少150多年的历史。善成堂从同治年落户泊镇直到民国六年还在印制《交河县志》。从目前掌握资料来看,最晚的堂号聚源书铺民国二十六年印有《孙氏家谱》。
  实物存世量大。目前,据泊头藏书爱好者统计,所见的这十几家堂号、书局从清道光到民国二十六年,所刻书籍达100多个品种,近2000余册。仅聚元堂所见刻印古籍就有53种之多。河北、山东、山西、辽宁、京津等地的收藏爱好者都在当地见到或购买过泊镇刻印的书籍,天津图书馆还藏有泊镇刻印的《四书备旨》等古籍。
  泊镇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雕版印刷,不仅出版机构多,印刷物品种繁杂,而且持续时间长,在当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以至成了北方的雕版印刷重镇,泊头雕印兴旺发达的原因所在:
  一是历史文化发达的延续。泊头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他尽搜文化典籍,振复儒学。从广大民间收集各种书籍,每得一部好书,必命人抄写一份送还书主,将真本留下,并赐给献书人以金帛,四面八方有学问之人,纷纷前来献书,以致所搜集之书,与朝廷存书数量相等。这些书无处存放,他就专门修建了日华宫,在宫内设馆数十座,广招天下饱学之士,在馆内校勘、整理收购来的书籍,使一度失传的四书五经得以保留下来,日华宫一时成为全国儒学研究中心。日华宫的旧址,就在今天的泊头市富镇严家铺。五代时期,首开官方印书之先河的冯道,也是泊头市境人,他“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不但组织文人就所塾经书抄写校对,而且还组织工匠刻印。冯道是古代泊头人,他所用文人、所用工匠不否认会是同乡亲朋。明朝,今泊头市王武镇李冀北村人冯时雍,为弘治乙丑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海道副使、苑马寺卿、湖广右布政使,因他景仰汉代儒学家董仲舒,自己捐田12亩,在泊头镇大运河南七里口兴建书院,并命名为“董子书院”。一时间,为当地培养大批学子。清代,交河县苏氏一门,考取进士5名,举人21名,贡生30多人,道光年间进士苏元符,出资请周家刻字铺印刷《慈幼新书》,发放给百姓。正是这块土地上文风盛行,文人的荟萃,甚至出资与印刷,才使雕印坊刻兴旺起来。
  二是雕印技术历史的传承。中国历史上官方印书开始的创始人冯道,字可道,后唐长兴三年以诸舛缪,倡议校定《九经》,并组织刻印。范文澜先生指出“这是历史上官方印书开始。”冯道世事十一君、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自号长乐老,封瀛王。后唐王明宗采纳了冯道的建议,“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经石本各以所业本经广为抄写,仔细看读,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请依所印刻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整个刻印工作,到公元953年才全部完成,冯道等人所刻书“雕为印板,流布天下”。流布四方,冯道籍贯为泊头市(原交河人),所用文人抄写者、所有工匠雕印者,不乏有当地人。“广布天下”不仅仅是古籍,而且还有雕印技术,所以,从五代时期,泊头一带就应有从事雕印的工匠,并将其做为一门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三是优越地理位置的影响。泊头地处京杭大运河西岸,大运河北达京师,南抵余杭,这里“轮船辐辏,舟车络绎,交通便利”。自运河开通后,泊头水运一直很发达,南方货物一般以泊头为终点,而北方货物则聚于泊头后转运南方。大运河由南向北,而居运河岸边的南方城市杭州、无锡、扬州等地,雕印业一直十分发达,在漕运和贸易中,也同时进行着文化的传播,雕印技术很自然在这个交通重镇扎下了根。
  四是商业贸易繁荣的需要。正因为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所以才带来了泊镇商业的繁荣兴旺和发达。《南皮县志》云:“运河开通后,运输便利,尤其发达商业,就泊头镇一处而言,两岸商贾云集,为数百里所未有。”清朝中期,泊镇就有私营工业作坊160余家,境内外商人借运河之便,开设粮局、商行、会馆,南方的稻米、丝绸、漆器、陶瓷、茶叶各种商品迭次运来泊头,转销河北中、北部广大地区。铸造、烘炉、编织、酿造、制糖、糕点、水果、纺织、印染、竹器、草纸、染纸、盐店、茶庄、布匹、鞋袜、裁缝、首饰、书铺、装裱等五花八门。民国初期,“两岸殷实,商号不下千余家”。1910年,天津商务总会在泊镇10个行业设立了分会,入会的商号达100多家。商业的繁荣和日常交易的需要,带动了刻印业,如《买卖杂字》等书籍的应时而生。另外五行八作的齐全,纸张、油墨等材料的方便,也促使了刻字行业向雕印业发展转化。
  五是原材料的优势,雕刻印书所用木板,多为梨枣之木,而泊头是著名的梨枣之乡,从汉代种植以来,千百年来无论种植面积,还是梨枣品种之多,都属国内之首。据民国《交河县志料》记载:“交河梨枣出产最多,而梨尤为本县之特产,总额在百万斤以上。以全县各村几乎不有梨行矣……故交河梨驰名遐尔。”雕印材料最上乘者为梨木、枣木,交河全县几乎村村都有梨行,原料丰实,随手可得,又不讲成本,所以使雕印业很方便地发展起来。
  (作者单位:泊头市政法委)
其他文献
1991年5月21日,河北省藁城县藁城中学宿舍工地正在紧张施工,当作业人员在一处地基挖到1米多深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怪味,随后发现表面已经生锈的52发炮弹。有的炮弹因锈蚀严重,弹头
为研究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头季叶片衰老频度对再生力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些品种的再生力、再生季产量及头
为减少随机噪声对滚动轴承故障检测的干扰,应用最小熵解卷积(MED)来抑制噪声、增强周期性冲击成分,从而提高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TD)的分解精度。通过轴承故障模拟试验,采集轴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
在档案馆中,某一利用者满怀希望的想找出企盼已久的证明材料,但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却不知如何入手,最终失望而归;当某人上一档案馆网站,想查找一份档案时,发现网站设计美观大方,界面整洁、分类明确,但一打开,却是空无一物。在技术日益进步且档案人奋斗多年的今天,还出现这些问题,说明问题的症结决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管理理念问题。本文试图用信息构建的理论来分析档案部门如何转变工作模式,最终提高档案利用
唐代文坛泰斗韩愈.以如椽大笔写就诗歌《感恩》,盛赞时人孔戣——“风骨峭峻遗尘埃”。诵读历史典籍.寻绎吉光片语.穿越时光隧道.孔戣让“海上丝绸之路”生辉的措置历历在目,为后人
图像去噪是指纹图像预处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指纹识别系统的准确率。结合中值滤波与小波去噪分别去除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中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指纹图像混合去噪算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使用一种去噪方法,混合去噪算法能更有效地去除指纹图像中的椒盐和高斯混合噪声,获得了较好的峰值信噪比增益。
铁凝调任北京,谁当河北作协主席呢?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2008年元旦前夕。石家庄狠狠地热闹了些日子。省作协换届,关仁山当选。虽说这个结果并没有什么悬念,他还是觉得“河北作协主席”这根接力棒,分量十足。还能怎么样?铆足了劲儿干呗!既然河北文坛选择了自己。也算众望所归吧。  仔细端详,仁山就是个奶油小生,俊,帅。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成天笑。我俩认识十几年了。刚见面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他乐得两肩
我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叫王宇新,儿子叫王宇宾。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未来留下美好的回忆,从1980年起我开始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包括的内容,一是自然形成的一些实物。如学校每学期发的成绩通知单,操行评语以及孩子荣获的奖品、奖状;通过收集整理加以记载的。如学校召开的家长座谈会,或者平时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评语和希望;孩子思想进程,成长点滴;读书时的体会;学习先进人物活动中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