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妝是京剧表演艺术中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独特的面部妆容处理方式与手段,造就了京剧表演艺术独特的表演魅力。本文将以京剧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妆艺术的风格与处理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京剧 化妆艺术 艺术风格 处理要点
京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戏剧艺术,可以使台下观众快速明确剧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尤其是人物脸谱化妆容的表达方式已经成为较为成功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京剧化妆艺术风格与处理方式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京剧这类戏剧舞台表演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京剧化妆艺术的特征
(一)具有鲜明的民俗色彩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并充分融入京剧艺术中,使其可以展现出鲜明的民俗色彩。如京剧化妆艺术充分吸收了民间花会等传统民俗文化,以符合大众审美特征与欣赏习惯的视角,精心塑造京剧表演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现出其鲜明的民俗色彩的特性。
(二)具有浑厚的历史感
京剧的大多数舞台表演剧目都是以中国历史人物与事件为背景,这使其人物的化妆风格也需要基于历史背景,依据民间史籍与传说等刻画人物形象。如果某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脱离了其历史背景,塑造出的京剧人物形象就无法对剧目内容进行真实地反映,不能体现出京剧化妆艺术塑造的浑厚历史感。
(三)具有抽象的表现形式
京剧化妆不是简单地模拟人物,而是对人物已经成熟的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刻画,这个过程就是京剧化妆艺术的抽象化表达方式。特别是京剧化妆艺术充分借鉴了我国传统绘画领域中的一些创作技法,如利用传统绘画创作中夸张的艺术渲染方式或抽象的艺术表现方式等,借助写意等刻画方式,使京剧化妆艺术具有极强的写意与传神的艺术特性。
(四)具有规范的表现程式
京剧化妆艺术在对不同行当及角色的个性特征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不同的色彩、形式与装扮方式,再配合角色服饰、发饰以及细节进行点缀设计,使不同角色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形象差距,进一步强化京剧表演中主人公的形象地位。在京剧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范的表现程式,即京剧化妆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在相对固定的“程式”下开展的,或者说京剧化妆艺术本身是自身具有成熟的一套艺术表达形式的独立艺术形式。例如针对歪脸、太监脸、元宝脸等脸谱的勾画,京剧艺术都有其固定的脸谱勾画方式,不可以混用。
二、京剧化妆艺术的处理要点
(一)贴片子
贴片子是京剧化妆艺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法,主要作用是美化角色形象,使塑造的京剧表演形象更加符合剧目表演的需求。在京剧的诸多行当中,旦角的化妆处理最复杂,其将除了老旦之外的女性角色都向美女方向打扮,但从面部造型角度来看,她们都具有樱桃小口、柳眉杏眼、尖下颌与鸭蛋形面庞等中国传统美人的特征。贴片子是其中塑造脸型的一个常用化妆技法,具体是将假发粘贴在两鬓与额头部位,以此改变演员的脸型。例如演员的额头比较窄,可以稍微向上方一点贴片;若演员的额头比较宽,可以适当地向下方一点贴片;瘦的人可以向后贴,胖的人鬓角部位的贴片可以靠前一些,这样就可以起到改变脸型、弥补面部缺陷的作用。此外,除了贴片子外,京剧化妆中的抹胭脂、涂口红、画眼描眉与抹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化妆环节。虽然京剧中的旦角面部看起来“千人一面”,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旦角可以分成武人、文人、穷人与富人等不同角色,如侠女或女将的眉毛一般都呈上扬的状态,同时眼睛画的也比较大,以此展现其英气。
(二)旦角头面及其面部化妆
在京剧化妆的过程中,旦角头面及其面部化妆十分讲究。旦角头面大致分为三种:(1)大头,包括青头面、亮头面;(2)古装头,包括头套、抓鬏;(3)旗头,包括两把头、旗头钿子。往细分,青头面还分为: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等。其他头面又称硬头面,细分为: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锭头面。除银锭头面件数较少外,水钻头面、点翠头面各有三十件左右,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单件使用。同时,在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中,因其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闺门旦)、花旦(花衫、贴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马旦、丑旦之分,每一个身份的面部化妆技巧都不同,因此要通过油彩在脸部勾勒出不同的形象。以正旦为例,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面部化妆应容貌端正,如秦香莲,脸上虽然涂抹脂粉,但不宜过重;又如崔莺莺、杜丽娘,其眉眼必须画得清秀,脸上的脂粉要略重些。
参考文献:
[1]庞智.京剧花脸的艺术特点探究[J].艺术品鉴,2017(15).
[2]汤晨晨.京剧化妆中的色彩与技巧[J].戏剧之家,2017(13).
(作者简介:马志斌,女,大专,国家京剧院,主任舞台技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戏曲容妆艺术)(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京剧 化妆艺术 艺术风格 处理要点
京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戏剧艺术,可以使台下观众快速明确剧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尤其是人物脸谱化妆容的表达方式已经成为较为成功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京剧化妆艺术风格与处理方式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京剧这类戏剧舞台表演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京剧化妆艺术的特征
(一)具有鲜明的民俗色彩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并充分融入京剧艺术中,使其可以展现出鲜明的民俗色彩。如京剧化妆艺术充分吸收了民间花会等传统民俗文化,以符合大众审美特征与欣赏习惯的视角,精心塑造京剧表演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现出其鲜明的民俗色彩的特性。
(二)具有浑厚的历史感
京剧的大多数舞台表演剧目都是以中国历史人物与事件为背景,这使其人物的化妆风格也需要基于历史背景,依据民间史籍与传说等刻画人物形象。如果某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脱离了其历史背景,塑造出的京剧人物形象就无法对剧目内容进行真实地反映,不能体现出京剧化妆艺术塑造的浑厚历史感。
(三)具有抽象的表现形式
京剧化妆不是简单地模拟人物,而是对人物已经成熟的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刻画,这个过程就是京剧化妆艺术的抽象化表达方式。特别是京剧化妆艺术充分借鉴了我国传统绘画领域中的一些创作技法,如利用传统绘画创作中夸张的艺术渲染方式或抽象的艺术表现方式等,借助写意等刻画方式,使京剧化妆艺术具有极强的写意与传神的艺术特性。
(四)具有规范的表现程式
京剧化妆艺术在对不同行当及角色的个性特征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不同的色彩、形式与装扮方式,再配合角色服饰、发饰以及细节进行点缀设计,使不同角色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形象差距,进一步强化京剧表演中主人公的形象地位。在京剧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规范的表现程式,即京剧化妆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在相对固定的“程式”下开展的,或者说京剧化妆艺术本身是自身具有成熟的一套艺术表达形式的独立艺术形式。例如针对歪脸、太监脸、元宝脸等脸谱的勾画,京剧艺术都有其固定的脸谱勾画方式,不可以混用。
二、京剧化妆艺术的处理要点
(一)贴片子
贴片子是京剧化妆艺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法,主要作用是美化角色形象,使塑造的京剧表演形象更加符合剧目表演的需求。在京剧的诸多行当中,旦角的化妆处理最复杂,其将除了老旦之外的女性角色都向美女方向打扮,但从面部造型角度来看,她们都具有樱桃小口、柳眉杏眼、尖下颌与鸭蛋形面庞等中国传统美人的特征。贴片子是其中塑造脸型的一个常用化妆技法,具体是将假发粘贴在两鬓与额头部位,以此改变演员的脸型。例如演员的额头比较窄,可以稍微向上方一点贴片;若演员的额头比较宽,可以适当地向下方一点贴片;瘦的人可以向后贴,胖的人鬓角部位的贴片可以靠前一些,这样就可以起到改变脸型、弥补面部缺陷的作用。此外,除了贴片子外,京剧化妆中的抹胭脂、涂口红、画眼描眉与抹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化妆环节。虽然京剧中的旦角面部看起来“千人一面”,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旦角可以分成武人、文人、穷人与富人等不同角色,如侠女或女将的眉毛一般都呈上扬的状态,同时眼睛画的也比较大,以此展现其英气。
(二)旦角头面及其面部化妆
在京剧化妆的过程中,旦角头面及其面部化妆十分讲究。旦角头面大致分为三种:(1)大头,包括青头面、亮头面;(2)古装头,包括头套、抓鬏;(3)旗头,包括两把头、旗头钿子。往细分,青头面还分为: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等。其他头面又称硬头面,细分为:点翠头面、水钻头面、银锭头面。除银锭头面件数较少外,水钻头面、点翠头面各有三十件左右,既可以全套使用或半套使用,也可以单件使用。同时,在京剧旦角的面部化妆中,因其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闺门旦)、花旦(花衫、贴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马旦、丑旦之分,每一个身份的面部化妆技巧都不同,因此要通过油彩在脸部勾勒出不同的形象。以正旦为例,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妇女,面部化妆应容貌端正,如秦香莲,脸上虽然涂抹脂粉,但不宜过重;又如崔莺莺、杜丽娘,其眉眼必须画得清秀,脸上的脂粉要略重些。
参考文献:
[1]庞智.京剧花脸的艺术特点探究[J].艺术品鉴,2017(15).
[2]汤晨晨.京剧化妆中的色彩与技巧[J].戏剧之家,2017(13).
(作者简介:马志斌,女,大专,国家京剧院,主任舞台技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戏曲容妆艺术)(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