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取”:开启学生的思维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f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就应该适应学习者。课堂教学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何正确应对,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需要的知识,也是我们在不断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截取”这种方法,展现并开启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从而让学生知识能从隐性化顺利过度到显性化。
  关键词:辅助线;截取;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59-02
  “截取”是几何证明题中利用添加辅助线求证的一种方法。但对几何刚入门的初一学生来说,什么样的题该用“截取”,该怎样“截取”,所截取的线段应和哪条已知线段相等等问题是重要的难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方法。
  例1:已知:在Rt△ABC中,∠C=90°
  ∠B=30° 求证:2AC=AB
  选择此题, 是因为我在以前的教学
  过程中发现,由于题目是要证AC是AB
  的一半, 学生很容易想到去找AB 的中
  点。果然,很快便有一位同学提出找到
  AB的中点D,连接CD(如图),然后证明
  AC=AD。这时, 我没有急于指出这种方
  法是错误的, 而且有意引导他们自己去
  探索、去发现问题:“不错,有同学提出了
  一种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试试看。”
  几分钟后,几位同学分别发现了他们的问题。
  生1:“要证明AC=AD,就要证明∠1=∠4。若把∠4看成△ABC的外角,则∠4=∠2+∠3,即要证∠1=∠2+∠3。后面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知道∠1或∠4等于60°就好了。”
  生2:“我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我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要证明∠1或∠4是60°,实际上就是要证明△ACD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60°所以我们必须要证AC=AD,AC=CD,AD=CD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但这三个条件都是我们要求证的结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怎么办呢?”
  生3:“我考虑过用全等三角形来证
  明,延长CD,在延长线上截取DE=CD,
  因为AD=DB, 再加上对顶角∠ADC和
  ∠EDB, 就可以用‘SAS’证明△ADC和
  △BDE全等,但接下来就不知道了,我
  还是没有证出△ACD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一个个提出来了,困惑挡住了他们的思路。这时的他们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只要稍加指导,就能把他们的思维引到正确的路子上来。
  师:“很好,同学们经过自己证明,发现了问题,看来这种截取的方法似乎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要不,我们就想简单点,干脆在作辅助线时就将△ADC作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怎么样?”
  生4:“好是好,可是怎样才能保证作出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呢?那可是最特殊的三角形。”
  师:“那就想想,平时我们是怎么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
  生4:“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60°,AC又是已知线段,只要作出一
  条线段和AC相等就可以了……想
  起来了, 我们只需要在AB上截取
  AD=AC,就有等边三角形了!”(如图)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有等边三角形了,那就请同学们再试试看,这样截取还有什么问题吗?”
  这一次,学生证明起来明显感到轻松,没用多长时间便有学生陆续完成了证明,我请了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了他的证明过程:
  在AB上截取AD=AC,连接CD
  ∵AC=AD ∠A=60° ∴△ACD是等边三角形
  即AC=AD=CD,∠A=∠1=∠4=60°
  ∵∠1+∠2=90° ∴∠2=30°=∠3 ∴CD=DB
  ∴AC=AD=BD,即2AC=AB
  师:“这道题我们证明出来了,可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走了那么多弯路呢?大家一定要明白,截取在证明题中的运用虽然是非常方便的,它可以直接在图上构造出我们需要的和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但在截取时,有两点必须要注意,第一:截取的线段不能具有多重性质。比如在本题中,就有同学想在AB上截取AD=AC=CD,这是错误的;第二:在截取之前,必须要明确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比如这道题我们就是已经明确要一个等边三角形,所以应该想到截取AD=AC。刚刚第三位发言的同学也用了截取,同样,他也有明确的目的,想作一个和△ACD全等的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就想到作DE=CD,只有明确自己的需要,才能找准要截取的线段。”
  为了进一步掌握“截取”的正确方法,开拓思路,我又做了一次“演习”。
  例2: 如图, 在△ABC中, 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求证:2AD﹤AB+AC
  题目刚刚打出来, 同学们立
  刻议论纷纷, 都奇怪为什么证明
  题里会出现不等号。我趁机提醒
  同学们: “想想看,我们所学过的
  定理中,有那些定理涉及到了不等关系?”
  生答:“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决了不等号的问题,我便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我也加入了几组同学的讨论之中,发现很多同学的思路有一个共同点:想在AB上截取AE=AC(如图), 他们为
  什么会这样想呢?我请了其中一位
  同学作为代表谈谈他的想法。
  师:“既然你用了截取, 那你的
  目的是想要什么样的图形?”
  生:“想找一个和△ACD全等的三角形,即想证明△ACD≌△AED。”
  师:“那你证明出来了吗?”
  生:“没有,差一个条件,只有AE=AC和公共边AD。”
  师:“你还能在已知条件中找出第三个条件吗?”   生:“……”
  师:“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要找全等三角形?”
  生:“因为只有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能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但现在AC、AD、AB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师:“很好,这的确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但是你把这三条线段放到构造出来的三角形中了吗?似乎AB段不是△AED的边。”
  生:“……”
  师:“那请再仔细读题,看看有没有漏掉什么?”
  没多久便有一位同学举手了:“我发现错在什么地方了,我们一直想把AB、AD、AC放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其实不对,题目要证的是2AD和AB+AC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把AB、AC和2AD放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师:“太棒了,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把它们放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同学们再一次展开了讨论,这一次讨论效果较好,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想到在AD延长线上找2AD。我请了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书了他的证明方法。
  证明: 延长AD,在AD延长线上截取DE=AD,即AE=2AD。∵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ECD中,∵BD=CD,∠ADB=∠EDC, AD=DE
  ∴△ABD≌△ECD (SAS)
  ∴CE=AB ∴AE﹤AC+CE
  即2AD﹤AB+AC
  这时,有一个同学举手说他
  有另外一种证明方法,我让他也
  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证明:过C点作AB平行线,
  在其平行线上截取CE=AB,连接
  DE(如图)
  ∵AB∥CE ∴∠B=∠1
  在△ABD和△ECD中
  ∵DB=CD ∠B=∠1 CE=AB
  ∴△ABD≌△ECD (SAS)
  ∴AD=DE ∴AE﹤AC+CE
  即2AD﹤AB+AC
  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积极思考,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我刚想问其他同学这个证明过程有没有什么问题时,已经有一个同学举手提问了:“他的辅助线是连接DE,并不是延长AD与CE的交点,怎么能保证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呢?”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又有另外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回答了问题:“太简单了,在证完△ABD≌△ECD后,∠3=∠4,因为∠4+∠2=180°
  所以∠3+∠2=180°所以A、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他的思路是对的,只是不够完整。”
  师:“点评很到位,都不需要我说了,看来你们这节课收获不小,能做到在作辅助线前心中有数,目的很明确,能较快找到要截取的线段,而且还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了!”
  “截取”只是几何证明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如何在使用过程,证明过程中,来开启学生思维,引导正确的思路才更为重要。
其他文献
当前,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职场上的主力军,有刚刚踏入工作不久的90后,也有频繁跳槽的80后,未来他们都会成为企业中重要的支撑力量。但是,由于新生代员工有着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和观念
摘 要:分类讨论是很重要一种逻辑方法和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在需要进行讨论,学生们必须熟练地掌握分类讨论的依据和标准,才能更好的解答问题。  关键词:分类讨论;应用;代数;几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45-02  分类讨论思想是各种数
摘 要:当前,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索中学习知识。本文将从教师要保持好心情并且语言要幽默生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一定要使用激励性的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
摘 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地推进奠定了基础,而高中数学教育刚好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师生关系;学习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
本文以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水南湾为例,通过分析其历史文化和乡村环境现状,在延续性视角下探讨保护和更新有机统一的适宜性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与实践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基本技能形成和提高的必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较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启发学生,并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52-01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概念不仅是数
学习四中全会决定后,深感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确实具有极大的重要牲、必要性的紧迫性。现就此浅谈感受。 从重要性来看,必须坚持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运用一切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本文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探究过程,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如
摘 要: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种特殊的语言。本文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55-01  
摘 要:许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每门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本文简要谈谈针对这些问题来培养初中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61-01  许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每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