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本真,实施初中数学任务型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任务型阅读教学以“任务”为驱动,回归教材本真,充分挖掘教材,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自主开展数学阅读学习,建立任务型学习方式,实施初中数学任务型阅读教学。
  关键词:回归教材 任务型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08-02
  0
  初中数学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文本,但许多教师教学中完全脱离教材,只重视讲教材内容,把教材当作习题集用,没有真正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初中数学任务型阅读教学以教材为文本,设计任务包,形成任务驱动,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教材,理解掌握教材,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任务型阅读教学以“任务单”为载体,忠实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发挥教材的核心作用,把“数学阅读”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具有广泛的操作性,更加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回归教材本真,真正实施初中数学任務型阅读教学。
  一、立足教材特点,建立任务驱动
  初中数学任务型阅读是指教师根据初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具体的任务,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数学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任务型阅读以“任务”为驱动,产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阅读,真正理解教材特征,敢于思考探索,回归教材本真,激发学习兴趣,读出数学的严谨、简洁、精确。初中数学教材围绕知识体系把“数学教学”看作了“数学活动”,建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等学习活动主线,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最近发展区,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主线,设计“任务包”,形成任务驱动,实施有效数学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知、思考、体验、实践、调查、参与、合作、讨论、交流、展示,全面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1】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围绕教材编拟了《“一元一次方程初步认识”学习任务单》课时任务包,设立如下三个“具体任务”:
  任务一:1.想一想:⑴小彬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是21,小彬今年几岁了?你怎么知道的?⑵上题中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可表示为 ,所以得到等式: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
  2.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①-2 5=3②3x 1>0③m=0④2a b⑤x y=8
  任务二: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1.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升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2.某长方形足球场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x 25)米。
  由此可以得到方程: .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10年11月1日新华社公布)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观察上面三个问题的解答,小组内共同完成、达成共识:
  (1)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点?(2)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 ,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需要抓住哪些关键词?你怎么理解这些关键词的?
  任务三:例如,x=13是方程2x-5=21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判断x=5是不是下列方程的解.
  ①2x-5=5②-x 6=1③3x 8=-24
  学习任务单中的三个具体任务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强化任务型教学,随着教材发展,完成数学学习。该教学回归教材本真,充分展现出教材优势,学生易于阅读学习,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围绕教材编拟,由每个课时任务包组成单元任务包,由多个单元任务包形成章节任务包,逐渐递进形成阶段任务包、学期任务包、年段任务包,形成任务体系。
  二、围绕教材结构,展现任务阅读
  初中数学教材从基本数学知识入手,引言、概念、公理、性质、定理、公式、法则、例题、习题、章节小结等形成学科结构,建立数学学习体系。初中数学任务型阅读教学涉及四个环节:任务设计、下达任务、师生活动、交流评价,师生活动是任务阅读的关键环节,以“阅读”为载体,以“任务”为目标,是任务阅读操作的核心环节。数学阅读不要停留在认读阶段,要带着“任务”,逐字逐句阅读,反复推敲细读,明确本质属性,弄清数学逻辑关系,理顺运算顺序、找准数量关系,读出数学本真。
  1.引言部分阅读。引言部分是本章或本节的情境创设部分,是本章学习的导言,图文并茂,指出了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前后章节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时建立整体概略,明确学习目标,感知本章节思想方法。
  2.概念阅读。概念是数学建构的基本单元,概念理解不透、掌握不扎实,学生容易出现知识混乱,学习无法深入。数学概念在教材编拟中分为概念导入和概念内容,概念导入部分是概念产生的背景,是提炼概念本质属性的重要文本。引导学生对形成概念的生活材料或媒体材料进行阅读感知,体验概念产生的情境,阅读推演过程,体验数量关系,领悟感知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真正意义,把握注意事项,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念叙述。对数学概念内容采取对比研读,抠读字、词、句,抓关键词,领悟细节,关注注意事项,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重视概念的应用。   3.公理阅读。公理是来源于生活、不需证明的公认的道理。阅读公理主要关注公理的来源、公理的应用,特别是公理在数学推理证明中的重要作用,要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公理的重要性。
  4.性质、定理阅读。性质和定理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阅读必须引导学生读出其推导过程,明确他们的产生,认识本质属性。引导学生阅读时,抓住关键,关注细节;抓注意事项,理解实质,准确把握其条件和结论;抓应用,解读应用范围,灵活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5.公式、法则阅读:(1)公式、法则的推导阅读,体验推导过程,动手探究,感知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关注公式法则的适用条件。(2)公式、法则的内容阅读,抓住关键词,理解应用条件和范围,熟练掌握应用,注重他们的顺用和逆用。阅读材料中有的是直接总结出的数学法则、有的是需要读者自己探索总结法则形成,无论是什么情况,要读住法则:一是要理解法则(定理)的内容和规律;二是要记住法则(定理);三是要掌握法则(定理)的应用。
  6.例题阅读。教材针对重要问题解决设置例题,注重分析、解答思路、解题过程和一题多解,学生通过阅读例题,学会如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掌握数学解答规范,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7.“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内容阅读,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阅读学习活动。“想一想”抛出一些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性质和定理,悟出数学道理;“议一議”设置数学知识点、实际生活问题等,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做一做”让学生具体做一些题、游戏或实际操作,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学习活动化,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8.习题阅读。教材在编拟习题时采取逐渐递进,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联系拓广等,每节课后围绕基础知识都安排有知识技能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对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及其意义,借助问题解读、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意义,领悟其真正含义;运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联系拓广,进一步提升数学能力。
  9.章末小结阅读。每章末安排了“小结”,重在引导学生对本章的“回顾与思考”,突出重点,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方法的梳理。
  三、凸显教材延伸,提升阅读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不是只关注知识点的展示,更注重向数学史、科普知识、数学精神、数学文化、数学实践、数学思想等延伸,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塑造,形成学科体系。凸显对数学学科知识延伸,超越阅读教材本身,领会数学思想,进一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1.“读一读”材料。利用教材各章节设置的数学故事、数学史、数学小知识、数学活动和相关数学知识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遨游数学世界,深入关注数学学习活动,丰富数学知识,延伸数学学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精神、发展数学思维品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综合与实践”。每学期教材中,围绕“综合与实践”内容,让学生体验生活,尝试实践活动,动手实践操作,感知综合实践问题的价值。例如:七年级上册教材就安排了“探寻神奇的幻方”、“关注人口老龄化”、“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等三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掌握数学实践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掌握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求知、求真、求实”的精神,培育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问题与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离开问题、离开思考,就失去数学的本真。“问题与思考”是教材编拟的核心和灵魂,通过“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进行展示,贯穿数学学习,形成自主探究学习主线。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真谛,引导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在问题思考解决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蓝本,师生应该尊重教材、回归教材本真,教会学生数学阅读学习,建立任务型学习方式,深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兴贵,幸世强.《中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概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牟必轩.2015年四川省资助金课题《初中生数学任务型阅读指导策略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初中数学课堂评价仍未找到成熟和统一的方案,还存在评价主体单一,方式单调,功能不到位等问题。单一的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易挫伤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课程,促进发展”课堂评价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对教学方案及时进行重新
摘要: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仅要注重学习,他们对于实践也要有所涉及。综合实践能够提升学生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解决问题。并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们体验到实践的意义,激发同学们的潜能并且为将来在社会中生存积累经验。而烘焙活动就可以作为学生们进行综合实践开展的首次活动,让学生们在烘焙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体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数学课堂片段,解读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交流意识、估算意识、验算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探索意识;交流意识;估算意识;验算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21-2  计算教学要立足于解决问题的高度去审视,
【教材版本】  高一必修一湘教版地理第四章《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一节第二课时“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識与技能: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了解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影响因素。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关系作出正确分析;通过分析地形条件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浙江北部和西南
摘 要: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依据一定的客观事实和已有的经验,运用直觉等非逻辑的推断而得到的一种假定,它是一种推理,更是一种数学想象。猜想验证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适当地引入这种思想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数学猜想;猜想验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就如何科学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已经成为了地理教师所主要关注的话题。对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升初中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之中的积极与参与性,从而使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及质量能够得到提升。本文着重探讨合理创设情景,科学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再停留于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这一层面,而是要上升到养成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语文学科思维的高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经验,总结方法,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结合个人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挖掘教材,进行精准预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挖掘教材;精准预设;小学语文;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摘要:本文就分层走班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教学、作业等分层中通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形式、采用灵活评价方式和选择不同的作业评判策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走班模式;初中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021-3      在平行分班的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时常会陷入到两难的境地:优等生在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认真备好课,讲课时把知识讲的详尽、透彻、做好练习,学生就会运用知识,学习成绩就能提高。但事实并非如此,还需教育学生爱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培养方法要因人而异,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等。本文就如何积极培养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兴趣;被动;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肖培东老师的朗读教学通过抓住词语、营造情境、以线串文等方式多角度展开,真正把“读”当作文章的核心和精髓,在看似平淡的朗读环节中完成了情感的领悟和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朗读教学;抓住词语;营造情境;以线串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