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SS]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SS]选取四肢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SS]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观察组优良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SS]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四肢骨折;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7-02
四肢骨折多由车祸、跌伤等导致,目前治疗方法较多[1]。传统外固定具有很多弊端,而早期的手术复位内固定方法由于手术方法以及选材上的缺陷也容易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微创术式造成的创伤较小,加压钢板利于骨折恢复。笔者对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1±6.8)岁;股骨远端骨折10例,Colles骨折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9例,胫骨近端骨折9例;对照组中男2例,女10例,年龄20~9岁,平均年龄(38.2±6.8)岁;股骨远端骨折12例,Colles骨折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9例,胫骨近端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具有可比性。
[JP+2]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固定治疗,20例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患者采取臂丛麻醉,于骨折部位切口,剥离肌肉、皮肤组织,C臂机照射下进行骨折复位,后进行钢板植入以及螺钉固定等操作,闭合切口后进行缝合和外包扎固定。观察组则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将骨折的部分临时固定,19例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16例患者采取臂丛麻醉,采取C臂机照射,矫正后进行骨折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克氏针固定,后在骨折部皮肤上做一小切口,将肌肉和骨膜潜行分离,沿骨折向上建立组织隧道,置入选定的相应钢板,两端使用锁定螺丝钉固定,于C臂机下进行钢板固定位置确认后再闭合患者切口,清洗切口后缝合包扎固定。两组患者术后接受相同的抗感染治疗以及相应的关节功能恢复训练。[JP]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2]拟定。优秀:患者的骨折处完全愈合,患肢功能已经完全恢复,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良好:患者的骨折处基本愈合,患肢功能基本恢复,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但是无法进行重体力活;一般:患者的骨折处基本愈合,患肢功能部分恢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较差:患者的骨折处未愈合,患肢功能未恢复,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优良率=(优秀+良好)/例数×100%。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87±1.36)月,手术时间(2.13±0.)h,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9.89±2.63)月,手术时间(3.46±0.88)h,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优秀32例,良好1例,一般2例,较差0例,优良率为94.29%,对照组优秀23例,良好6例,一般例,较差1例,优良率82.86%,观察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详见表1。
【关键词】 四肢骨折;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7-02
四肢骨折多由车祸、跌伤等导致,目前治疗方法较多[1]。传统外固定具有很多弊端,而早期的手术复位内固定方法由于手术方法以及选材上的缺陷也容易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微创术式造成的创伤较小,加压钢板利于骨折恢复。笔者对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1±6.8)岁;股骨远端骨折10例,Colles骨折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9例,胫骨近端骨折9例;对照组中男2例,女10例,年龄20~9岁,平均年龄(38.2±6.8)岁;股骨远端骨折12例,Colles骨折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9例,胫骨近端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具有可比性。
[JP+2]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固定治疗,20例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患者采取臂丛麻醉,于骨折部位切口,剥离肌肉、皮肤组织,C臂机照射下进行骨折复位,后进行钢板植入以及螺钉固定等操作,闭合切口后进行缝合和外包扎固定。观察组则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将骨折的部分临时固定,19例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16例患者采取臂丛麻醉,采取C臂机照射,矫正后进行骨折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克氏针固定,后在骨折部皮肤上做一小切口,将肌肉和骨膜潜行分离,沿骨折向上建立组织隧道,置入选定的相应钢板,两端使用锁定螺丝钉固定,于C臂机下进行钢板固定位置确认后再闭合患者切口,清洗切口后缝合包扎固定。两组患者术后接受相同的抗感染治疗以及相应的关节功能恢复训练。[JP]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2]拟定。优秀:患者的骨折处完全愈合,患肢功能已经完全恢复,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良好:患者的骨折处基本愈合,患肢功能基本恢复,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但是无法进行重体力活;一般:患者的骨折处基本愈合,患肢功能部分恢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较差:患者的骨折处未愈合,患肢功能未恢复,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及工作。优良率=(优秀+良好)/例数×100%。
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87±1.36)月,手术时间(2.13±0.)h,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9.89±2.63)月,手术时间(3.46±0.88)h,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优秀32例,良好1例,一般2例,较差0例,优良率为94.29%,对照组优秀23例,良好6例,一般例,较差1例,优良率82.86%,观察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