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型团队,享受教育的幸福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最根本的动力。要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一批好教师。拥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清浦中学,始终坚持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突破口。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班主任称号等省级以上表彰的有15人,获得市“十百千”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等称号的有28人。“十一五”期间,学校3个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8个市级课题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学校另有2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和12个市级课题立项,正在研究中。教师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各级各类获奖论文282篇,著作或参编著作89部。近年来,我们始终围绕“构建学习型团队,享受教育的幸福”这一中心目标,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树立奉献意识,弘扬敬业精神
  
  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十分注重老师内在素养的培养提高。其一,我们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包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天下为己任;敬业爱岗,热爱教育事业;任劳任怨,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等等。其二,我们要求教师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包括有不断创新的勇气;甘当人梯的气度;深爱无涯,奋斗不已等等。其三、我们要求教师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括教学中的实事求是;育人中的实事求是;科研中的实事求是等等。通过师德教育,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扎实、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
  
  二、确立共同愿景,唤醒学习意识
  
  共同愿景就是一种向心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我们着力通过整合个人、群体和团队的目标,促使教师产生实现共同愿景的强烈欲望与动力,形成凝聚力,促进教师团队素质的整体提升。我们从自身发展的现状、发展的潜能出发,提出了“构建学习型团队,享受教育的幸福”这一共同愿景,唤醒教师的学习意识。领导带头读书学习做表率,推行“干部先行一步,骨干紧跟一步”,以此影响带动教师团队的学习。不断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建立了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研修制度。
  
  策略一:合作学习。主要途径,一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是指思维的一个开放的发散的过程,主要是教研组成员就某一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二是分享讨论法,教研组成员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及失败教训提出来,作为共享共析的资源,以此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三是批判对话法,教研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提出质疑或展开辩论,通过相互摩擦、充分碰撞,求同存异,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交融。
  
  策略二:自主学习。主要措施,一是问题解决式学习。即以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及能力等方面进行梳理,确定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与实践。二是建立学习文件夹。鼓励老师选择合适的方式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作累积性的记录,并整理成学习文件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作为自我学习的评价,还能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学习的实力、缺点、习惯以及下一步的学习需求。三是批判性阅读,教师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视角去阅读,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阅读习惯。
  
  策略三:网络学习。着力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即对所要利用的信息资料会识别其有效性、准确性、真实性。二是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利用多种信息交流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发表意见,或进行提问质疑,开展互动式学习。三是学会利用网络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学习,即充分利用网上的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课程开发或者学生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让网络及网络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策略四:在研究中学习。全校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只有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学校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家立足课堂,开展教改,开展“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个性,开发潜能,大力提倡推广研究性、导悟式教学,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和校本课程体系,寻求最佳的育人途径,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把人文情怀传递给学生。
  
  三、推行青蓝工程,引领示范辐射
  
  人才资源是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要打造一流的学习型团队,仅仅唤醒教师的学习愿望是不够的,还要着力创设教师发展的平台。我们的主要策略是,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构筑“人才高地”。我们通过“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师拜师”(青年教师的师傅再拜名师为师)、“徒带徒”(名师的徒弟再带徒弟)的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引领作用,激励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我们还定期举行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专家、名师专题讲座,为青年教师指路子、搭台子、压担子,促使其一年入门,两年合格,三年成骨干,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快速成长。
  根据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和层次,我们把老师分成了四个梯队:入门期、合格期、成型期、成名期。对处于不同梯队的教师的不同教学特点制订了具体的“干预”策略。新教师处于“入门期”,他们更需要教学技能的引领,所以相应的措施是通过观课、分析、设计教案等方式进行指导。处于“合格期”的大多站稳了讲台,他们需要进一步提升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着重于实践性学习,通过公开课、开设选修课、参加各类教学观摩活动等方式促其走向成熟智慧。“成型期”的教师不少人处在教学的高原状态,教学的基本功方面没有大问题,但是苦于难以超越自己,渐渐形成职业的倦怠。对他们的推动主要在反思性学习方面,通过录像课、与名师互动、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帮助他们增强发展的内驱力。而在教学上已取得一些突出成绩的“成名期”的教师,他们经验丰富但是常常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通过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进一步磨炼,这些教师中的不少人可以形成一定的特色和风格,甚至成名成家。我们则让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编写论文论著,与名师交流互动,上比赛课等等,帮助他们成为本校乃至全省教师学习型团队中的排头兵。几年的运行,我校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梯队。
  
  四、磨课实践演练,加速专业成长
  
  教师能够获得迅速提升的日常性的实战平台,可能还是以磨课为核心的团队教研。我们非常关注日常的教研方式——磨课,以反思性实践的思路和理念,对这一传统的校本教研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重构,努力使磨课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把磨课定性为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由教研组组织的集体性的推敲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属于固定的教研单元,这两个下午,同一学科、同一学段的教师全部集中到一个地点进行集体教研。一节公开课,传统的模式是一个人备课、讲课,其他人听课、评课,而我们则有具体的磨课规则:第一,教学管理人员全员参与,保证各组的磨课活动在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磨出新意、磨出成果;第二,要求每位教师在磨课活动中起码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有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任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第三,强化对研究氛围的宏观调控,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意见;第四,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磨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形成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链条;第五,提升磨课的技术含量,对每节课进行摄像和制作,以便磨课时根据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回放。
  磨课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一,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老师们在磨课过程中各显其能、相互切磋、互动交流,分享了各自的专业智慧,开阔了视野。其二,培育了求真、求实、求善的磨课精神,这种磨课精神根植于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其三,形成了“好课多磨”的研究意识,体验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和技术含量,品尝到了从事教育工作基于创新而涌动的职业幸福。
  
  (陆仁华,江苏省清浦中学,223002)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种美,一种与民族同在的美、与生活同步的美、与文化同行的美。这种美,是最悠远的美,最绵长的美,最富魅力的美,最耐人寻味的美。  有鉴于此,语文教学不应纯粹从工具视角教学语言文字,还应成为引导审美的过程,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之美,让他们感受美的情境,领略美的意蕴,受到美的熏陶。这种审美阅读,主要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诵读文本,揣摩课文的言语美    语文之美,能知觉到的首先是
又送走一个班级,回顾孩子们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耳畔仿佛回荡着金陵故事会上的欢声笑语。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游学金陵”之旅,探索发现古城南京那些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自主阅读作家有关南京的名篇佳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讲述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孩子们喜欢讲述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神秘的民间传说,历史名人的趣闻故事。短短的一年,他们自主阅读了大量关于南京的故事、散文、诗词,阅读脚步已循着浅浅
一、走出传统想一想:作业观的偏失与矫正  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强调大量枯燥练习的强化训练,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这种作业观念,在以建构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新课程观看来,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互动生成、充满灵性的过程,认为知识仅仅是单线传递,把练习册等同于作业,用“布置”代替“设计”,这显然不应该是新课程下教师所应持有的作业观。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对语文学科性质
商业智能和分析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为企业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特定的模式,并提取可付诸行动的信息。
一  第一次认识蒋校长是在2002年5月16日。  当时,市教科室在他所任校长的暨阳小学开展一次课题协作组活动,我承担了一节研讨课。临上课时,和我同来的实验小学分管数学的吴教导悄悄告诉我,坐在角落里的那位皮肤黝黑、表情严肃的男教师就是暨阳小学的蒋校长,教语文的。当时我挺纳闷,怎么教语文的校长还来听一位初出茅庐的别的学校老师的数学课?第二天,吴教导又满面春风地告诉我,课上得很成功,昨天下午,蒋校长还
自1992年走上讲台任教初中政治,转眼已是20年。蓦然回首,课堂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了近万节课后,有些课堂已经模糊了,而有些课堂历经岁月的洗礼,已成为记忆深处温暖的一部分。  1998年12月,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一次,在初二(5)班教授《我国宪法的构成》,教材特别介绍了《国旗法》第十七条的内容: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我当时对学生说,大家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国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对话认识与实施的过程。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展开这样的过程,就犹如“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
空闲时,经常与同事们一起谈论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话题,每次谈论,我总是要讲到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件事情:那天我上完课从五楼下来,走进办公室刚想坐下来批本子。却发现红笔忘在教室
记得儿子读幼儿园时常要举行“亲子游”活动,但活动一般都在工作时间,自己又没法请假,所以一次也未参加,每次都是由家中的爷爷代劳。到幼儿园后,听到很多教师建议,外出游玩不要再举行亲子活动。原因是亲子活动时,部分家长只顾着自己带孩子去想玩的地方,很难组织与大自然有效亲密接触的课程活动,且孩子跟着自己的家长,其实并未真正利用这样难得的外出活动对孩子们实现集体教育、安全教育等,提升他们的独立能力。  鉴于老
深入研究小学的语文课堂,我们不可否认地发现:一线教学的老师教得认真而又辛苦,为了不漏掉一个知识点,有的课文甚至上到4-5课时,要用3-4天时间才能完成,其结果却是学生学得同样辛苦而又没有效果,到了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够,甚至还有学生不会读,不会写。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于1998年秋学期,提出了“小学语文‘三轨运行’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个课题,并开始了漫长的十多年的实验研究。  起初,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