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在对贵州省安顺市三个民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 少数民族地区 师资队伍
  
  问题界定
  教育均衡或称教育均衡化、教育资源均衡化。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教育均衡受到重视,是因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在数量、品质、结构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供需矛盾。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和大城市,一般中小城市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不足,这种矛盾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依然十分突出,就我国教师资源分布而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数量、素质、能力,学术水平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发达地区相比呈现出很不平衡的现象,推进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势在必行。
  
  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推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如“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及“硕师”计划等,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数量不断得到补充,教师整体素质也逐步得到提高,但该市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仍然缺编严重,特别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编。按黔府办发[2002]89号文件要求,教职工与学生比例按县镇1:21~24、农村1:23~28测算,安顺市所辖少数民族自治县小学教师应配5772人,实际现有5602人,缺编170人;初中教师应配教师2966人,实际现有2556人,缺编410人;高中教师应配576人,实际现有487人,缺编89人。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更是严重缺编,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因无专任教师往往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贫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由于人口分散、教学点分散,导致这些地区小学、教学点往往出现“一师多班”、“一师多科”的现象,教师严重缺编。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虽然近年来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断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原有的老教师总体上学历都比较低,有的教师虽然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培训、“三沟通”培训等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学历得到了提升,但多数教师由于“功利”的驱使,往往以取得学历为目的,学教不配套,学历含金量低,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知之甚少,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不能充分享受优质教育,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的教育均衡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仍然缺乏政策保障。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工资有了一定提高,也能按时足额发放,但教师工资待遇仍然同比偏低。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大部分属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办公用品和教学设施较差,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艰苦,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和培训资源缺乏、工学矛盾突出,县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很少,教师培训大部分费用只能依靠向教师收费来维持,这样既加重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培训资源短缺,培训方式、培训手段单一,培训质量不高,难以实现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和提高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愿望。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了教师不安心工作,不断流向条件好的地区和城市,从而出现“走教”现象,使城市和农村享有教育资源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
  缺乏适应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教育的师资。在调研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存在文化断裂与重构现象。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成员想通过学校教育保留其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学校的教材采用全国统编教材,传递的是主流文化,导致了本民族意识和文化的淡化,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在年轻的一代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又直接导致了民族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当然我国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主流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要开发反映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地方课程。而调研中发现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非常缺乏。对于不熟悉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教师,也就不能运用双语进行教学,就不能很好地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当然有关民族团结课程的开设,也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加大教师的引进力度,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量上的不足。首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编制要适当放宽。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处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交通不便,学校、教学点的设立比较分散,这些学校、教学点中的教学班的人数往往比较少,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个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笼统地根据某地区的学生数,按照常规班级的师生比来分配教师编制,而应在详细调查统计在校学生数及学校和教学点分布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核定教师编制。其次,在引进新教师时应给予较优厚的待遇。如解决新教师的临时性住房问题,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的大学生在职称评定、个人发展等方面都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等。对于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引进,要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新教师的引进虽然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学历低、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师,这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首先必须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这一方面可加大国家财政在这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可通过社会赞助、募捐、创办校办企业等多渠道筹资。其次,要为教师创造、提供培训的机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往往信息闭塞,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很难传进来。在调研中,有的老师就强烈希望学校或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能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来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够更多地接触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从而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另外,还要完善教师培训机制。要建立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要使教师培训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使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体系中,加强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师资的培养。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中,既要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又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使少数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能够和谐共生。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开设都需要一批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需要加强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师资的培养。首先,可在师范院校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名额,开设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课程,对于懂得“双语”、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评优及资助等,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其次,少数民族地区引进教师时,对于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教师给予更好的优惠待遇。另外也可邀请社会上少数民族人士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或让他们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中去了解、学习、体验少数民族文化,进而可以弥补少数民族师资的不足。
  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激励机制。要使少数民族地区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进、培养人才固然重要,留住人才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待遇差,许多优秀教师流向办学条件好的、待遇高的城市和地区,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建立合理的保障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如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可以评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甚至可以提拔为学校的行政领导等。另外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采取人本化管理,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要了解教师的心声,关心教师的生活,为教师建立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总之,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就必须要构建一种“多元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引进、培养、留住”人才,加强“双语教学”和熟悉少数民族文化的师资的培养,以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多元和谐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我国的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由之路。(作者单位:安顺学院教育管理系)
其他文献
【摘要】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通过行政人员的思想意识影响着行政实践。通过对“社会转型”词源及内涵的分析,以及对我国传统行政文化内涵、特点和表现等方面的梳理,以说明传统行政文化对现行行政实践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所需制度资源对传统行政文化的更多需求。    关于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  虽然用“社会转型”描述当下中国社会已成为共识,但是,在我国当前语境下,社会转型(Soc
【摘要】当代大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的趋势。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任重而道远,其中党和政府对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外部保障,媒体对舆论环境的优化是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  【关键词】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影响因素    高校是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当代中
摘要 通过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的分析,针对教师总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应对之策,主要包括实施补充计划、完善培训体系和健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义务教育 教师队伍 发展对策    2007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在此背景下,教育方面,重庆提出了要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大力统筹城乡教
【摘要】实体正义“优先论”或程序正义“优先论”以及两者“并重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动态平衡应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略。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在维护裁判的公信力和保障再审诉权的张力之间求得平衡,再审事由的确定应体现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动态平衡 民事再审事由    2007年民事诉讼法再审事由的修改缓解了“申诉难”的问题,基本
摘要 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战略重心逐步向亚洲太平洋转移。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战略调整构成当前中美关系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命题。中美两国要发展地缘合作,避免地缘对抗;要实现在亚太良性互动,避免恶性冲突;要相互尊重、适应和包容,不断释疑增信,实现互利双
根据治理理论以及当代环境资源法治建设的实践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行政调整机制、市场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机制这三种方法和机制各有其特点和缺点、各有其适用范围和方式,并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最切实有效的调整方法和机制是将这三种方法机制综合运用的综合性调整机制。    治理理论是有关治理和善治的主张、观念、原则、特点、作用和实施途径的总称,是有关治理公共事务的道理、方法、逻辑、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
“艳词”,或作“艳情词”,具体内涵往往因人而异,或因不同语境而异。《旧唐书》温庭筠传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五代史》和凝传称其“长于短歌艳曲”,又词史上早有“词为艳科”之说,虽无统一界说,意实相通。在艳词这个宽泛概念中,一端是一般意义的爱情词,另一端则是带有情色意味的狭邪之词。若逼近考察,当然仍可细分种种名目。细分或便于同中求异,而统观则有利于综合考察。此处所谓艳词,即取其通常且宽泛
摘要 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诸多方面的综合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居住环境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健康普查工作,并改进社区的老年服务配套硬件设施,增设福利性“社区老年空间”,发展市场化的家政社区服务模式。  关键词 空巢老人 话语转向 主成分分析法 生活质量    由于我国的老龄化是伴随着计划生育以及社会转型同时进行的,因此这一时期子女减少、家庭小型化是家庭结构发展
[摘要]我国《侵权责任法》采纳了高空抛物侵权行为肯定说中分担责任的主张,但并非是公平原则的适用。因不符合承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此,建筑物使用人仅是对受害人损害的补偿而不是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应注意及完善的问题是义务主体及免责事由的确定。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高空抛物立法意义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
清光绪四年(1878)至八年(1882)的短短四年间,晚清著名的朴学大师俞樾的发妻姚夫人、长子紹莱和次女绣孙相继过世。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年届花甲的曲园老人“精神意兴日就阑衰,著述之事殆将辍笔矣”(俞樾《右台仙馆笔记》)。他几乎完全放弃了经学研究,以阅读通俗小说和“杂记平时所见所闻,以销暇日”(同上)。光绪九年(1883),其好友、时任工部尚书的潘祖荫因丁父忧回老家吴县(今江苏苏州)居丧。潘祖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