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赏琴音,香茗贺新人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从江南访茶回来,就得到消息:三千院客栈的苏菲要在丽江结婚了。这对在丽江的移民来说,是个大事:见证一段长达八年的异国恋情终得正果。
  苏菲是个美丽的江西女子,典型的射手座性格,自由、热情、活力四射。四年前在束河租了个院子做客栈,半移居丽江状态。她的夫君原田,日本大阪人士,热爱中国文化,中文极好且亲和开朗,很受大家的喜爱。他们相识相恋于中国,有着很深的丽江情结。
  在丽江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参加丽江移民的婚礼,更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跨国恋的婚礼。于是一群朋友便开始犯愁贺礼的事情,聚在我的茶馆里讨论。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但最后都和烟头一起被摁熄在烟灰缸里。就这么愁了3天,茶渣子都喝了半斤,但还是没个结果。直到距婚礼两天前的一个夜晚,贺礼的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那晚茶馆来了一帮日本客人,是原田君的朋友。其中一位女士深谙日本茶道,用从日本带来的茶具,展示了一套抹茶道(因条件的限制,只展示了抹茶道中“艺”的部分)。虽不是第一次接触日本茶道,却因为这是在自己的茶馆里感受来自日本的茶文化冲击,我的心不平静了:日本人对茶文化的传承,着实让一位爱茶的中国人汗颜。
  这是一个关于茶文化交流的夜,我便用了她的茶具,回礼演示了一套点茶法。我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我的朋友和日本友人:日本抹茶道源于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并且现在中国还有人在传承着这些古典茶艺,并未消亡。
  这一幕,让当晚在场的朋友们心潮澎湃。在以逐利求权为主流导向的当今,中国文化在逐渐消亡,很多中华的优良传统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茶,算是少有的能唤起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传统。在朋友们激动的脸上,我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
  也许是受到了冲击,也许是得到了启发,总之,那夜之后,贺礼方案便已成型:用一场琴艺茶艺品茗会,向新人贺礼,并向前来观礼的国外友人,展示中华的茶文化。
  丽江从来不缺乏具有文化才艺的能人,更不缺乏热心的激情男女。集结号一吹,人员全部到位:司琴一广东才女小桐,主席司茶——鄙人,副席司茶——福建小翁、江西远方,助泡奉茶——广西娜娜、重庆小夏、湖南薇薇,摄影——湖北小熊,后勤——上海婷婷、河北老王、昆明小坤、重庆张晓、丽江纳西人木少爷。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既有丽江定居者,也有常住游客,不管认不认识新人,不管七零八零九零后,都因茶缘聚,共同贺礼。这着实让人感动。
  在婚礼晚会上做一场琴茶品茗会,在国内恐怕是第一次尝试。经过讨论,主题定为“月夜赏琴音,香茗贺新人”。不做演艺型茶艺,而用生活化茶艺,重品不重秀,让来宾感受中国传统的听琴品茗的雅致休闲方式。
  场地在三千院客栈的庭院里。屋檐下的石台上,便是茶席和古筝演奏区。来宾约有三十余位,茶席设三台,主茶席原木树根为台,红色龙凤团花绣片白色棉麻底桌旗铺垫,副茶席以矮桌为台,白色棉麻布为底,红色棉布为衬。全部采用白瓷盖碗茶具组,红白配色,喜庆而高洁。岩陶水壶,紫砂水洗,玻璃公杯,竹茶道组,取其清爽整洁。
  茶品两味,既在丽江,自然选用普洱茶。品茶如品味人生。第一道是生普,鲜爽甘甜,寓意生机活力,渐入佳境;第二道是熟普,醇厚顺滑,寓意携手时光,白发到老。
  古筝选曲紧扣景、意、情、境,约一个小时的茶会,用了七八首曲子。主要的四个篇章:《春江花月夜》开篇,应景;《高山流水》,寓意同心,应意;《梁祝选段》,传颂爱情,应情;《沧海一声笑》收尾,为这段跨国之恋高歌,应境。也难为小桐一人演奏完全场了。
  整场茶会,清雅幽静,细雨绵绵,润物无声,琴音茶香,绕梁不绝,品一席茶,贺一段情。
  茶曲终了,众人赞叹。一对新人和那几位爱茶的日本友人,更是激动不已。其实别说他们,便是国人,大多也鲜有机会能体验一场传统的琴茶品茗会。中华的传统文化,是需要这么一帮爱她护她的人去继承和发扬的,更需要国人能去真正地接触她、认识她、欣赏她。
  这场茶会,是一份茶人送给新人的礼物,更是一个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而感动的,又何止是国际友人。
  后记
  次日婚宴之后,原田君的日本朋友走了,留给了我那套抹茶道茶具,作为这次偶然造就的茶文化交流的礼物,谢谢她们。抛开很多茶以外的东西,纯粹以茶交流,更得真意。文化是没有国界的,用文化获得的尊重,更有张力和气度。
其他文献
茶者,朝饮晨露,暮披霞光,为人们体味自然精奥的妙品。而以茶道精神为指导的茶艺,将茶事艺术化,是表演与心修的融合,蕴藏着雅致的美感和悠远的意境。以茶艺为媒,让更多人领悟茶道精髓、清修自我。  然而,社会的浮躁也影响了茶艺的清雅。近来一些茶艺表演可谓是别出新招、异彩纷呈,然而这个“新”和“异”实在令茶人愤懑。  6月23日在广州,三名模特穿着三点式进行茶艺表演。有近500名摄影爱好者和市民到场围观,很
期刊
品茗馆卖的“有泡茶师泡茶的茶汤”,这样的茶汤是商品。茶汤商品的产生需经过相当繁复且细腻的过程才能得到:一要很认真地去寻找原料;二要很好地精炼这些原料;三要将这些原料结合不同的时间、人物、环境、器物和茶食;四要在现场真正把它做出来呈献给客人。  寻找原料,是泡茶师对泡茶、对品茗已经建立想法,了解自己想做的品茗类型(如:专做精致乌龙茶和绿茶品赏的稀有精品型;专做有年份的各种存放茶品赏的老茶型;专做各类
期刊
静,听得见雨滴从屋檐滴落到石板上细碎溅开,山泉在红泥炉上的银壶中微微作松涛之响。  古木楼里的一方天光微微泛青色,细雨自天穹密密落下,接近地面时却了无声息。不用抬头,知道对面的三席茶,国栋、汪云、茗仙和我一样在静候;旁的两席,木白、志琼及每个茶席对面的五位嘉宾亦一致默默等候,心意相通。而临院亦有五席茶、一席香。一席流水席,人人都在候着。  茶鼓声渐起,如隐隐滚雷涌入耳中,是为吃茶之令。  提壶注水
期刊
神秘诡异的佤家寨——远古庄严的木鼓声、一部活的佤族社会发展史、一处人与神灵共居的地方、一座原生态的古茶园;一段属于临沧沧源的记忆、一种封存在时光中的普洱茶味。  “来吧,试试2D06年开业时订制的这块生饼。”恒昌泰茶庄当家人茂鹏兄的一句话打破了我内心的宁静。这茶饼我早有所耳闻,也好奇,七年的时光于这块生饼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摒心静气。等待约定时刻郑重开汤。  小心翼翼地打开茶饼的外包装,周正紧实的饼
期刊
近年来,福建茶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但是茶叶的品种,茶叶的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绿色发展方面有了很大的建树。4月12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到安溪调研茶业消息,重点提出了:“注重生态、做响品牌、着力创新、绿色发展”。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于5月17日在安溪召开“茶产业发展座谈会”,来自福建省各设区市海茶会会长和部分茶专家、茶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领导等100多人会聚安溪,共同分析了全国茶产业面临的
期刊
“如果茶艺竞赛或茶艺师证照考试的规则要求我们得穿旗袍或唐装,然后在成绩评定标准上又有服装这一项,那么我们肯定会穿旗袍或唐装;如果没有要求穿哪一款式的服装,但在成绩评定标准上有服装这一项,我们也会想办法穿件出奇制胜的衣服以求得这个项目的高分。这样长时间实施的结果会不会误导茶文化界与社会大众。以为茶道艺术就是要这样穿着或这么重视打扮?”  “会的,这是比赛或考试的规则制定与出题时应留意的。如果主办单位
期刊
“如果把福鼎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一点儿也不比武夷山逊色!”这是福鼎当地一个小伙子发出的感慨。虽然这句话里明显融入了个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观情感,但若撇开先入为主的知名度,将福鼎和武夷山进行PK,二者的确伯仲难分——同样都有名山秀水,同样都有历史名茶,同样都有儒释道文化交融的印迹。不同的是,福鼎还坐拥着一片蔚蓝的大海和几座旖旎的岛屿。  品山读水也好,阅读回味历史也罢,寻美依然是我们出发的最初理
期刊
天津是座特别的城市,地处华北平原,是京畿重地,有着煌煌大派的古老威严气象;天津又是平民之城,曲艺之乡,是相声的圣地。天津百姓寻常生活的家长里短,讨价还价中的你来我往,都像一捧一哏地抖着包袱演相声。从这里的相声茶馆,走出了大师马三立、侯宝林、常宝望以及马季、郭德纲。泡茶馆、听相声、啃麻花,再加几个狗不理,老津门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地千年不厌,历久弥香。  这样的一座天津城,自然也少不了茶叶的灵芬滋养。
期刊
随着唐代对外交流的加强,不仅向外输出茶与茶文化,而且也以更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广泛吸收异域文化,使饮茶器不再囿于陶瓷,而出现了金银、琉璃、漆艺等新材质,形制亦有着令人耳目—新的变化。  同时,魏晋时代由印度传入的佛教在唐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寺院僧侣日常修行时无不饮茶,从而影响到饮茶器的造型与材质。  因此,茶托发展到唐代,无论器型风格,还是材质,都异彩纷呈,体现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流露出
期刊
习惯喝茶的中国人,多多少少对茶文化之源远流长有所感触,对流派众多的茶道也怀有敬畏之心。实际上,享受喝茶这件事,并不需要高深的学问。最要紧的是慢下来,给自己找一个舒服的角落,品味沁人心脾的茶香。听说有这样一家专营台湾茶的郑福星茶业美学馆,不同于其他茶业,笔者在馆内看到这里不仅卖茶,还有来自台湾的名家工艺,甚至能品味到小原流花艺,处处充满了人文艺术气息。用总经理郑正郁的话说:“走进美学馆,就是美的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