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观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1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安徽博物院联合举办了内容珍奇、别开生面的“清代宫廷玉器特展”,给省城合肥提供了一场难能可贵的文化盛宴。我有幸多次陪同朋友参观实物,多角度拍下几百张图片,作为鉴定与研究的珍贵资料。但是玉器的尺寸等数据一无所有,当时就想要一本玉器图录。当被告之以后会有出版物,于是我便满心欢喜地期待着。
  《盛世琳琅》-书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是所有参加特展的清代玉器的汇编,收录各种类型的玉器精品1 00套(114件)。展览分成“受命于天”(礼制玉器)、“玉不去身”(玉制佩饰)、“清室雅伴”(玉制陈设)、“几暇清赏”(赏玩玉器)、“含英咀华”(饮食玉器)、“法相梵音”(礼佛玉器)等六大部分。安徽博物院为此结集出版的图录,也是按展览的先后顺序依次编排。清乾隆朝的玉器特别有名,其选料之精良、器形之规整、设计之巧妙、雕工之精湛、纹饰之繁华、意境之古朴、创新之奇异,推动当时的中国玉雕达到了新的高峰。玉作业自皇家到民间空前繁荣,在两种途径的共同努力下,清代玉器华丽转身,形成了无与伦比的“乾隆工”风采,构图吉祥,寓意深远……
  单霁翔在为《盛世琳琅》一书所写的序言中,阐明举办特展的两个目的:“一方面突出精湛的琢玉工艺,为观众们呈现‘内廷恭造之式’的巧夺天工与巨大成就”,对大众展现出玉的材质之美、工巧之美、设计之美,可谓美育美化的内涵与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展现古往今来人们对玉的向往与追寻,诠释令人心驰神往的‘玉魂’,以及温润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后一部分是为了重温中国玉文化的巨大魅力,可谓“比德于玉”,强调“德化”的作用。这是策划者的思路,那么书又编得怎么样呢?
  安徽博物院院长、本书主编胡敏在序言中,详细介绍了六大单元的基本内容。比如在“受命于天”的第一单元,对清代建立的册宝制度的由来始末,对玉徽册、徽宝、谥册、谥宝的分类介绍,极大地扩展了读者的视野。这部分收录了清太宗的“敕命之宝” “太上皇帝之宝”、碧玉乾隆元年谥册、青玉乾隆圣祖皇帝谥宝、同治十一年徽册、乾隆碧玉圭、碧玉熏炉、乾隆题诗碧玉盘、青白玉谷紋整等12件器物。此类礼器的数量虽不多,种类也不齐全,但件件都是稀奇难见、体量硕大、制作精细的标准件式珍宝,远比看文献来得直观,可以极大地增强读者对清代宫廷用玉、制玉制度的了解与认识。
  在第二单元“玉不去身”中,把玉作为佩饰.集中选择了首饰、服饰及随身携带之物作为展示内容,在单元提要的文字中特别指出:扁方、花钿、扳指、香囊为清代佩饰新品,具有选材精良、雕工精细、小巧玲珑、美观雅致的特点。比如翡翠帽正,冰种浓绿,上层雕卧伏螭龙,灵芝环绕,下层似冰平板,有孔可缀,仅长3.2厘米,宽2.3厘米,厚1.2厘米。其他如白玉带扣、龙首带钩与带环、白玉叶、白玉扳指、翡翠扳指、扁方、寿字簪、黄玉方牌佩、凤纹佩、锁形吉语佩、碧玉连环、白玉花囊、镜子、鸠形杖首等,均精妙雅致,雕刻细腻,技若神施,巧夺天工。
  在第三单元“清室雅伴”中选择的,其实就是我们过去常提到的“陈设器”的类型。清宫内廷陈设玉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多宝格、坐榻、几案、仿古玉器、如意、山子、花插、盆景、插屏、挂屏以及动物、植物、瓜果文玩与各式玉冠架等,琳琅满目,做工精细,装饰华美。其他三类型也各有精妙,美轮美奂,难以一一细说。总而言之,《盛世琳琅》是一本内容宏大、玉器珍罕、著文详尽、名家荟萃的,集研究与普及于一体的学术著作、美育大作!本书玉器条目的写作者,都是故宫中擅长工艺美术与玉器研究的专家学者,业精于专,写得条目简明扼要,文采飞扬。每一件玉器的名称、时间、尺寸、功用、形制、保管、背景、相关知识链接等,或短则百字,或长近干文,体现了编者与作者的知识积累、研究心得。
  所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本仅有玉器图像的图录,更是一部清代珍贵玉器制作与展示的“全景式”入门指南,值得玉雕家们、爱玉者、收藏家、文史工作者认真阅读和收藏的一本好书。
其他文献
面对当今浮躁的社会和纷杂的书坛,李根先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学书的道路上,坚持将临帖、悟道和实践相结合,数十年如一日,精研书艺、笔耕不辍,逐渐形成了笔势强健、变化丰富、洒脱奔放、纵横险绝的艺术风格。  李根自幼受曾祖父的影响喜爱书法,初习唐楷,后习行草,以二王为基调参张旭、怀素、黄庭坚笔法,博涉多优,故结体险绝而不狂野,疏密搭配得宜,行气疏朗有致气贯长虹。在整体布局上,注重线条的长短、俯仰、方圆
期刊
编者按:2018新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凡10册,含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明拓《曹全碑》《孔宙碑》等经典法帖。这些馆藏法帖均为首次面世,或为宋拓,或为明拓,或为原作墨迹本。其中《孔宙碑》明拓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拓本,《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北宋早期拓本,《史晨碑》是明代早期拓本,《九成宫
期刊
胡庆恩  字现明,别署圆知堂、覃光精舍主者,河北沧州南大港人。书法学硕士、艺术学博士学位分别攻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等奖项。  来西安匆匆两年余,经历和感受却仿佛弥漫成二十年、两百年,甚至更久远。这是不是长安文脉温养下的气机发动之象?自己当然没资格给自己评判。去年两度畅快的冬雪,现下校园里“远近瞻望,无处不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历代的画家们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为世界描绘出神秘而迷人的中国形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画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物质载体。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画;隋唐;五代  中国历代的画家们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为世界描绘出神秘而迷人的中国形象。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画的关系密不可分。中
期刊
我和恒云兄同村,村旁有一绵长而挺拔拥翠的小山,名曰“仙岭”,喻示着我们的出生地仙屯之名的来源。远观山顶,其状如两位仙人对坐畅谈,又似在眺望远方。这是一座能使赤子初心畅朗的灵山。故近些年来,恒云兄每每提笔作书,落款常是“仙岭恒云”。山上的草木枯荣,陪伴和见证了他和我的成长。虽然恒云兄年长我十多岁,我们却是促膝相谈的挚友。我一直对恒云兄敬重有加,不仅因为我们多年来彼此坦诚以待,更因他对书法的痴迷、对古
期刊
方庆俊  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理事。曾经受到李刚田、黄惇、朱培尔、许雄志等当代名家悉心指点。篆刻、书法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主要参展和获奖情况:1999年篆刻作品获“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安徽书法大展”金奖;2002年篆刻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览,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2007
期刊
张庆勋  山东潍坊人,文学学士,艺术学硕士。2012-2016年,就读于兰亭书法艺术学院;2016年至今,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2014年,作为交换生赴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学习;2015年,于新西兰奥克兰孔子学院教授书法。作品曾入选“如见兰心”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五人书法展, “渡海风华”海峡两岸青年书画交流十人展, “浅酌低唱”张庆勋、杨晓亮书法联展,“应目会心”沪上绍兴旅台六书友书篆联展
期刊
画画与写意实分二途。这源于其观察及思考的方向和角度不同,要厘清这二者之区别实非易事,学界对此并没有明确的区分。然认知此二者的区别,确能反映一个艺术家的思考方向及实践态度。吾参之以文字之六书,并以近代四家林风眠、黄宾虹、齐白石、吴冠中为代表的各自论点为例,当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西为中用”。  黄宾虹主张“笔墨精神即民族精神,绝似与绝不似”。  齐白石主张“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期刊
引言  汪采白(1887--1940),名孔祁,字采白,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安徽歙县西溪人。汪采白出生于徽州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汪宗沂(1837--1906),字仲伊,是清未有名的学者,宋汉兼采,著作等身,《歙县志》中称其为“江南大儒”。父亲汪福熙(1860--1943),原名行本,字吉修,善诗能文,工四体书,气韵神妙。叔父汪律本(1867--1931),字鞠卣,号旧游,擅长诗词书画。汪
期刊
黄敬东  号晋梅馆。中国致公党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淮南煤矿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淮南市政协委员。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兰亭奖等展览三十余次,十三次入选西泠印社展并获奖,多次在中国煤矿书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奖。多次获淮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工程及淮南矿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奖。2004年《黄敬东篆刻》作品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