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为蕙
著名旅美钢琴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茅为蕙钢琴艺术中心创始人。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孙女。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是钢琴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二年级,每年参加拍摄一部电影,先后有《等到满山红叶时》《巴山夜雨》等,并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16岁赴美留学,在不断获国际比赛大奖的同时,每年在欧美及亚洲地区举办近60场音乐会,和众多世界一流的著名乐团合作。
Lesson 1 “无论有没有才能,学音乐就不会是一种浪费。”
Lesson 2 “逼孩子练琴,也不是不可以。”
Lesson 3 “学琴的最初阶段,家长的陪伴很重要。”
在上期专访里,茅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很多精彩观点,今天,精彩继续……
Lesson 4“启蒙教育需要特别的老师。”
在您现在的工作计划当中,有没有教小朋友,进行启蒙教育的打算?
茅为蕙:跟《父母必读》见面,我一定要说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本人是选择不要小孩的。不是我觉得做父母没有意思,而是我觉得做父母太难。我不敢承诺一辈子为孩子付出,我觉得做妈妈太伟大了,我自认没有这么伟大。有了孩子以后,难免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我没有这个过程,所以我对孩子还算是比较客观、清楚。
做一位好的启蒙老师,并不容易。有几点很重要。
1.能保证时间如果要教一位4岁的学生,这个老师一定不能常出门。每个星期六上午10点的课是需要保证的,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做这个保证。迄今为止,我常常在外面巡演,所以从日程上来说,我不可能是一位启蒙老师。我可以对大孩子说:“把这个协奏曲弹好了,两个月以后来见我。”这样的要求对于小孩子可不行。因此我现在做得更多的是启蒙教员的培训工作。
2.受孩子喜欢做老师也是一种才能,有人天生就能做,有人就做不了。有的人太有才能,有的人缺乏经验,有的人性格不好……孩子会因为不喜欢钢琴老师而不喜欢钢琴,这个印象分非常重大。启蒙老师,不在乎你的学历有多高,不在乎你的演奏水平有多深奥,更在乎的是老师的性格、人品、耐心,声音是不是很好听,笑脸小孩是不是喜欢……就像谈恋爱一样,和孩子在一起有着本能的化学反应,小孩子看见某些老师就很喜欢,看见另一些就不喜欢。如果孩子喜欢你,就会把你说的话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
3.因材施教中国的教材大概30年没怎么变了,而外国现在的教材,一页琴谱翻开,卡通已然大于音符。虽然国内现在也引进了一些,但还是不够多。中国的老师常常一套教材,就可以教40个孩子,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每个孩子的年龄、个性都不一样,4岁的孩子很喜欢看卡通,可是你给8岁初学孩子也看卡通,他就会很反感。有的孩子很顽皮,有的孩子很文雅……每个老师都应该准备四五套教材,看看哪个是最合适的,然后再教给孩子。
4.常开音乐会孩子对老师最大的尊敬,不是看他的简历,而是看他在台上的表演。当孩子看到老师上台、鞠躬、弹琴、赢得掌声,那种尊敬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做孩子实实在在的榜样和模范,对孩子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老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上确实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学琴几年,很喜欢那个老师,但是进步比较小,不考级也不表演,孩子很开心,但是他本人觉得会不会有点浪费时间呢?
茅为蕙:这是一个是否换老师的话题。换老师在美国是非常正常的,但在中国似乎开不了口。我这本书(《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一句话比较尖锐,启蒙老师可能永远就是启蒙老师。当你的女儿4岁的时候,他是最好的选择,但当你女儿14岁的时候,他未必还是最好的选择。老师都应该给自己找一个定位,我的妈妈就是一位极好的启蒙老师,教到一定程度,她就会说你去找别的老师吧,你不再需要我了。关于换老师,我想分享几点:
第一,如果孩子非常喜欢这位老师的话,换了一位新老师以后,未必要中断和这位老师的来往。从这位妈妈委婉的话里,我已经听出她想换老师的意思。如果大家都喜欢这位老师,认为这个老师是很有师德的话,他应该不会阻碍孩子换老师,我觉得可以跟老师开诚布公地谈。
第二,不要跟孩子讲任何以前老师的坏话,家长必须要记住,在孩子面前不要评判老师,哪怕已经决定要换老师。
第三,最无私、最关心孩子的永远是父母。所以,找到一个好老师要珍惜,但是更要珍惜的是孩子的前途。一般来说,3个阶段换3位老师是合适的。最初是启蒙阶段,然后是八九岁的时候,曲子难度提高了,孩子需要很多机会出去展示自己的才艺,比赛、公开课、表演、考级……这是一个阶段。再然后,就是到了十二三岁,是走专业的道路,还是在这里停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找一位音乐学院里的老师。所以,排除音乐附小、附中的孩子,我觉得有3位老师是一个非常正常,非常可取的数字。
Lesson 5“业余不等于随便。”
最后请您给所有的琴童家长提供一些建议。
茅为蕙:首先,要祝贺每一位琴童的家长,你们都是不平凡的家长。你们都希望在智力和性情方面给孩子多一些的陶冶。学别的,比如围棋、奥数我不懂,但是学艺术一定可以让孩子更有性格、更自信、更能找到自我。
其次,我想提醒大家,要让幸福的孩子能够幸福地学琴。琴弹得特别好,但是心情非常不好,家长一样是失败的家长。而如果孩子因为学琴不再喜欢音乐的话,那就是彻底的适得其反。什么叫成功?开心的孩子是最成功的。
还有,家长要作好牺牲的准备。具体来说,谁陪孩子去上课,以后的周末可能就没有那么完整了。然而既然学了,就要认真地学,如果希望是业余地学也可以,但是业余不是随便,还是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学音乐的过程中,父母要抱着跟孩子一起学、一起弹、一起唱、一起讲故事的心理。千万不要因为考级、比赛让孩子丧失了对音乐本能的喜欢。
另外,多创造一些听古典音乐的氛围。除了练琴和上钢琴课,能够在开车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放一点背景音乐,在不经意间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听一些、多感受一些古典音乐。有条件的话,多带孩子去听一些歌剧、舞剧、交响乐,让孩子时时都能感受到音乐的氛围。
推荐图书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旅美钢琴家茅为蕙与琴童家长一席谈》
茅为蕙 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著名旅美钢琴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茅为蕙钢琴艺术中心创始人。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孙女。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是钢琴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二年级,每年参加拍摄一部电影,先后有《等到满山红叶时》《巴山夜雨》等,并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16岁赴美留学,在不断获国际比赛大奖的同时,每年在欧美及亚洲地区举办近60场音乐会,和众多世界一流的著名乐团合作。
Lesson 1 “无论有没有才能,学音乐就不会是一种浪费。”
Lesson 2 “逼孩子练琴,也不是不可以。”
Lesson 3 “学琴的最初阶段,家长的陪伴很重要。”
在上期专访里,茅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很多精彩观点,今天,精彩继续……
Lesson 4“启蒙教育需要特别的老师。”
在您现在的工作计划当中,有没有教小朋友,进行启蒙教育的打算?
茅为蕙:跟《父母必读》见面,我一定要说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本人是选择不要小孩的。不是我觉得做父母没有意思,而是我觉得做父母太难。我不敢承诺一辈子为孩子付出,我觉得做妈妈太伟大了,我自认没有这么伟大。有了孩子以后,难免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我没有这个过程,所以我对孩子还算是比较客观、清楚。
做一位好的启蒙老师,并不容易。有几点很重要。
1.能保证时间如果要教一位4岁的学生,这个老师一定不能常出门。每个星期六上午10点的课是需要保证的,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做这个保证。迄今为止,我常常在外面巡演,所以从日程上来说,我不可能是一位启蒙老师。我可以对大孩子说:“把这个协奏曲弹好了,两个月以后来见我。”这样的要求对于小孩子可不行。因此我现在做得更多的是启蒙教员的培训工作。
2.受孩子喜欢做老师也是一种才能,有人天生就能做,有人就做不了。有的人太有才能,有的人缺乏经验,有的人性格不好……孩子会因为不喜欢钢琴老师而不喜欢钢琴,这个印象分非常重大。启蒙老师,不在乎你的学历有多高,不在乎你的演奏水平有多深奥,更在乎的是老师的性格、人品、耐心,声音是不是很好听,笑脸小孩是不是喜欢……就像谈恋爱一样,和孩子在一起有着本能的化学反应,小孩子看见某些老师就很喜欢,看见另一些就不喜欢。如果孩子喜欢你,就会把你说的话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
3.因材施教中国的教材大概30年没怎么变了,而外国现在的教材,一页琴谱翻开,卡通已然大于音符。虽然国内现在也引进了一些,但还是不够多。中国的老师常常一套教材,就可以教40个孩子,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每个孩子的年龄、个性都不一样,4岁的孩子很喜欢看卡通,可是你给8岁初学孩子也看卡通,他就会很反感。有的孩子很顽皮,有的孩子很文雅……每个老师都应该准备四五套教材,看看哪个是最合适的,然后再教给孩子。
4.常开音乐会孩子对老师最大的尊敬,不是看他的简历,而是看他在台上的表演。当孩子看到老师上台、鞠躬、弹琴、赢得掌声,那种尊敬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做孩子实实在在的榜样和模范,对孩子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老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上确实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学琴几年,很喜欢那个老师,但是进步比较小,不考级也不表演,孩子很开心,但是他本人觉得会不会有点浪费时间呢?
茅为蕙:这是一个是否换老师的话题。换老师在美国是非常正常的,但在中国似乎开不了口。我这本书(《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一句话比较尖锐,启蒙老师可能永远就是启蒙老师。当你的女儿4岁的时候,他是最好的选择,但当你女儿14岁的时候,他未必还是最好的选择。老师都应该给自己找一个定位,我的妈妈就是一位极好的启蒙老师,教到一定程度,她就会说你去找别的老师吧,你不再需要我了。关于换老师,我想分享几点:
第一,如果孩子非常喜欢这位老师的话,换了一位新老师以后,未必要中断和这位老师的来往。从这位妈妈委婉的话里,我已经听出她想换老师的意思。如果大家都喜欢这位老师,认为这个老师是很有师德的话,他应该不会阻碍孩子换老师,我觉得可以跟老师开诚布公地谈。
第二,不要跟孩子讲任何以前老师的坏话,家长必须要记住,在孩子面前不要评判老师,哪怕已经决定要换老师。
第三,最无私、最关心孩子的永远是父母。所以,找到一个好老师要珍惜,但是更要珍惜的是孩子的前途。一般来说,3个阶段换3位老师是合适的。最初是启蒙阶段,然后是八九岁的时候,曲子难度提高了,孩子需要很多机会出去展示自己的才艺,比赛、公开课、表演、考级……这是一个阶段。再然后,就是到了十二三岁,是走专业的道路,还是在这里停下来?这个时候应该找一位音乐学院里的老师。所以,排除音乐附小、附中的孩子,我觉得有3位老师是一个非常正常,非常可取的数字。
Lesson 5“业余不等于随便。”
最后请您给所有的琴童家长提供一些建议。
茅为蕙:首先,要祝贺每一位琴童的家长,你们都是不平凡的家长。你们都希望在智力和性情方面给孩子多一些的陶冶。学别的,比如围棋、奥数我不懂,但是学艺术一定可以让孩子更有性格、更自信、更能找到自我。
其次,我想提醒大家,要让幸福的孩子能够幸福地学琴。琴弹得特别好,但是心情非常不好,家长一样是失败的家长。而如果孩子因为学琴不再喜欢音乐的话,那就是彻底的适得其反。什么叫成功?开心的孩子是最成功的。
还有,家长要作好牺牲的准备。具体来说,谁陪孩子去上课,以后的周末可能就没有那么完整了。然而既然学了,就要认真地学,如果希望是业余地学也可以,但是业余不是随便,还是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学音乐的过程中,父母要抱着跟孩子一起学、一起弹、一起唱、一起讲故事的心理。千万不要因为考级、比赛让孩子丧失了对音乐本能的喜欢。
另外,多创造一些听古典音乐的氛围。除了练琴和上钢琴课,能够在开车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放一点背景音乐,在不经意间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听一些、多感受一些古典音乐。有条件的话,多带孩子去听一些歌剧、舞剧、交响乐,让孩子时时都能感受到音乐的氛围。
推荐图书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旅美钢琴家茅为蕙与琴童家长一席谈》
茅为蕙 著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