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京味题材电视剧叙事研究

来源 :创作评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味题材电视剧以表现北京城市社会生活、人情风貌为主,既能展现时代的变迁,又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京腔京韵、文化传承。目前京味电视剧的研究成果大多都集中在地域特色、京味文化两个维度,主要对京味电视剧的礼仪文化、生活习俗、城市意象等进行研究,研究视域较为狭窄,亟待进一步拓展。电视剧是叙事艺术,叙事对电视剧意义生成具有基础性作用,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又独具一格,极富研究价值。本文将从叙事空间、叙事时间、人物塑造以及叙事语言四个层面对京味电视剧的叙事审美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京味电视剧的艺术创作提供参考与启示。
  一、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空间
  “作为一种以视觉画面为基础讲述故事的艺术,电影叙事通过直观的空间视觉呈现才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个性及话语魅力,而叙事的技巧以及组合形式都以此为基础。”[1]与虚幻题材电视剧不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空间往往根据真实生活空间来构建。京味电视剧作为一种典型的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更是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作为电视剧叙事空间原型。例如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正阳门下小女人》《五月槐花香》《小井胡同》《芝麻胡同》等多部京味电视剧中,北京作为故事情节展开的地点,四合院、胡同、茶馆、酒馆、琉璃厂作为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空间标志,为观众呈现出皇城根下老百姓的生活百态。随着时代的更迭,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景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高楼、酒吧、咖啡馆、商业街逐步成为新时期北京人主要的娱乐和生活空间,京味电视剧中的叙事空间逐步有了新的场景。可见,当代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空间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传统叙事空间与现代叙事空间。
  20世纪90年代之前,最具老北京风貌的场景是四合院和胡同。它们在京味电视剧中作为承载着老北京特殊记忆的传统叙事空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京味电视剧中的传统叙事空间无论从其布景、陈设、外观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北京人的京味生活。老北京有句俗语:“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俗语里前三个词生动描绘了老北京四合院里夏天独特的小院景致。四合院作为京味电视剧傳统叙事空间特有的空间元素,不仅仅是剧中人物居住的场所,它还蕴含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内涵。伦理与道德教化是四合院文化底蕴的一部分,北京四合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在建筑分布和建筑形式的规划上非常明显地表现了等级制度,肯定了家族中族、父、夫权的重要地位,传达了经典“孝”“礼”等儒家思想与伦理制度,凝聚了传统历史文化内涵。例如,从京味电视剧《芝麻胡同》严振声一家住的四合院来看,剧中人物居住的位置明显体现了森严的等级观念。林翠卿等主人住在正院,宝凤等仆人住在跨院,体现了尊卑有序,展现了四合院建筑传统文化内涵中的政治伦理色彩。《全家福》的灯盏胡同9 号、《正阳门下》的大栅栏胡同5号、《芝麻胡同》中的芝麻胡同16号等,这些散落在“四九城”规模不同的四合院像一个个微型社会,以家庭为轴心的或薄或厚的亲属关系,邻里朋友之间由物质利益或政治立场所决定的心理距离,均在四合院这一传统叙事空间中出现。
  21世纪以来,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场景开始变得富有现代气息,剧中人物主要的生活空间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在当下的京味电视剧中,创作者巧妙运用富有现代气息的空间符号来传递影视剧叙事空间的现代文化意义,展现北京向着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变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文化成为主流,经济与文化进一步融合。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其城市景观的不断更新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京味电视剧中,胡同、四合院这些具有老北京地域特色的空间符号逐步淡出,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厦、写字楼、酒吧、咖啡馆、公寓等随之替代掉这些传统的老北京建筑。这些现代建筑不仅成为京味电视剧不可缺少的现代叙事空间的元素,更体现了小资情调的现代商业社会的到来,向观众诠释了现代社会消费文化景观。
  二、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时间
  影视叙事时间是故事在影视叙事基本的结构性要素,通常会从时序、时长和频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影视叙事时序,指影视作品展开叙事的先后顺序,从开端到结尾的排列顺序,是影视创作者呈现影视作品时所遵循的一般时序。叙事时序可以根据影视创作者拍摄的需要进行调整,在叙事时间序列的安排上,一般分为顺叙、倒叙和预叙。电视剧媒介属性的大众性以及素材生活化的原型性,决定了京味电视剧的叙事时序以顺序为主,并巧用时间字幕提示叙事时间的递进,使剧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感,让观众更易走进京味电视剧带有地域印记和年代特色的历史氛围。
  作为大众媒介,电视剧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当代题材京味电视剧故事背景的叙事时间节点大多都具备代表性,随着剧情的推进不着痕迹地展现社会变迁。例如,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采用了编年体的叙事方式,通过1955—1979这个时间段徐慧真对小酒馆的经营变迁,折射出三十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历史的变迁。很多京味电视剧所选的特定叙事时间,大多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在这个跨度较大的时间段内,中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1950年颁布新婚姻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1977年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诸多历史大事件。这些历史大事件见证了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与这些经典京味电视剧的剧情紧密黏合,体现出特定叙事时间节点的文化意义。
  三、京味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
  观众对一部电视剧的追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剧中经典人物的喜爱。京味电视剧的人物形象是叙事的研究主体。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是电视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方式。京味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均是在冲突与融合的生活情境下展开,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彰显人物的文化品格。在京味年代剧里,北京普通老百姓通常住在四合院和胡同里。由此,“开放包容”的人物品格才得以在京味电视剧中展现出来。例如,京味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人们在三进一出的四合院里过着集体生活,各户人家总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生活上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协调人际关系以及让四合院保持整体的平静安定,就成了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而发挥开放包容的精神就是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因素。京味电视剧中的四合院住着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虽说各是各家,但生活于四合院这个特殊的生态空间中,要求每个家庭兼顾集体利益、团结友爱,不然四合院就无法保持整体秩序的安稳。《情满四合院》中一系列的情节设计,表现了人们和睦友爱的这一品质,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追求中塑造了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从京味电视剧的这些故事情节中,看到了北京人的格局、气质和素质。   除了情节彰显人物品格外,在京味电视剧中环境对人物的塑形尤其是真实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电视剧《芝麻胡同》拍摄初期,导演刘家成为打造一个几近真实的拍摄环境,特意邀请北京六必居总工艺师陈杰先生到拍摄现场,对演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教学,深入去学习和体验老字号酱菜制作的具体步骤,以便营造“真”的拍摄环境,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从而塑造更有真实感的人物。导演还为林翠卿这个角色定制了水墨印花旗袍、黑色刺绣旗袍、改良版的黑色薄纱旗袍裙等,为牧春花这个角色定制了蓝白格子高领装、白底红色印花的连衣裙等。根据人物身份与风格为剧中其他演员也定制了专属于他们的服装。当演员穿上这样的服装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容易融入这个角色当中。沁芳居酱菜铺、严家的四合院—芝麻胡同16号等重要场景的搭建,完全是以历史中的场景为原型,然后对其进行了更精细的处理,也是为了达到让演员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使塑造的人物更具真实感。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得益于讲究的拍摄环境。构成拍摄环境的服装、道具、场景等方面也都颇为考究、精致,这也给演员以更强的代入感。主演蒋雯丽谈及拍摄体会:导演在拍摄这部电视剧时秉持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追求艺术真实的原则,打造了近乎百分之百真实的拍摄场景,连剧中一些微小的道具都还原得十分到位,让演员一进棚就感受到了真实,塑造人物也更加得心应手。所以,逼真的拍摄环境对于塑造真实感的人物很是关键。
  四、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语言
  京味題材电视剧中的叙事语言展现的是北京话的独有特色,观众在观看京味电视剧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很浓厚的老北京气息。原汁原味的京味语言使京味电视剧显得更加具有真实感,同时也让观众更加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索绪尔曾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2]在影视叙事语言中,核心部分又是人物对白。京味电视剧的对白语言别具一格,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对剧作叙事起到推动作用。
  京味电视剧对白语言以独特的京味风格体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例如,《芝麻胡同》的严振声跟父亲、小黑子的对话,其语气神情各有不同。严振声与俞老爷子对话的时候,毕恭毕敬;与小伙计黑子交谈的时候,威严十足。以小黑子与严振声在饭馆喝酒的那一场戏为例,小黑子听说心上人宝凤要给严振声做姨太太,憋了一肚子气去饭馆喝酒,正好遇到了严振声,严振声说道:“小黑子,您喝的这是酒吗?您这是醋吧,我说。我紧着跟你说没这么巴宗事,没这么巴宗事的,这还就是不信这个。来什么劲那你!”从这段对白语言中可见,京味电视剧中的对白语言不仅仅是还原北京人独具京味风格的说话方式,更重要的,针对不同身份和关系,它里面的对白就有不同的姿态和尺度,也从侧面体现了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京味电视剧的对白语言还可以营造带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氛围,从而影响电视剧叙事风格。很多京味电视剧都将对白进行了偏喜剧化设计,这俨然成为京味电视剧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北京人说话,“儿”话音比较明显,说话方式比较简洁风趣,具有一种区别于其他地区语言的“京式幽默”。京味电视剧大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京式幽默”的精髓,成为吸引观众的收视亮点,形成了京味十足的叙事风格。例如,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呈现的正是“北京老百姓的舌尖上的语言”,剧中的对白语言十分接地气,同时又不失京式语言的幽默风趣,给观众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张大民的“贫”和“侃”。“侃”是老北京人在茶余饭后的一种独特的聊天方式,也是北京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人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力。张大民的“侃”不仅体现了京式叙事语言的幽默,还诠释了张大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电视剧《奋斗》中,最让观众感到乐此不疲的也是剧中“耍贫嘴”的人物对白。台词中这种精心策划的“京式幽默”,具有喜剧化的处理效果,使得电视剧整体风格比较轻松自在。
  结  论
  随着电视剧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京味题材的电视剧应该不断创新,把握观众情感诉求,从不断的挑战和探索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经验并投入到京味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去。京味题材电视剧对影视创作者的要求很高,要想拍出一部口碑极佳的京味电视剧,不但要具备精益的艺术审美表现技能,而且还应注重和提高剧作叙事表达的策略水平,尽可能挖掘京味电视剧的文化深层品格,使今后的京味电视剧创作更加有“味”。
  参考文献:
  [1] 蔡宏全:《电影〈芳华〉叙事空间的多重建构》,《视听》2019年第3期。
  [2]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3页。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文系2018年度南昌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改编研究”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当代电视剧创作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不仅要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生产与传播的典型文本,也须是“中国故事”与电视传媒或互联网传媒良性互动的产物,更应该是历史文化与审美充分“在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渠道。  新瓶可以装旧酒,老树应该发新枝。本期《谈艺》栏目,专门编发了一组聚焦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凸显“区域化”视角的文章,其中既有对电视剧艺术创作提出“地理学批判”的先声夺人,也有重温作为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地域文
期刊
本期文艺家:傅修廷,1951年生,江西铅山人。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师大叙事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为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審专家,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长期从事比较文学、叙事学与赣鄱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专著《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入选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论文《元叙事与太阳神话》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
期刊
关于这部63万字的长篇小说,我有四个印象:  一是辽阔。从空问上,《老表之歌》采用全知视角,跨越了山村、城市,农业、企业、商业,连通了江西和广东,可谓纵横捭阖,视野辽阔。从时间上,它从“文革”后期的1976年,到改革进入深水区的1996年。构成这部小说的重要部件的大小事情,有“文革”后期的“样板戏”演出、批判大会、修水库,有“文革”结束后的恢复高考,有改革开启后的包产到户、个体运输、脐橙种植、乡镇
期刊
叶青:全景式叙述江西改革开放头20年进程的巨著  本书作者有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的深刻理解,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有着长期的文学写作经验,才使他能够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完成一部全景式叙述江西改革开放头20年进程的巨著。  作品有可贵的艺术追求:一是自觉的使命意识,就是要为时代立传。二是可贵的反思精神,这种反思是客观而深刻的,是饱含着深情与
期刊
继2018年11月8日,中国作协创研部、江西省文联、作家出版社在北京举行刘上洋长篇小说《老表之歌》研讨会之后,11月30日,江西省文聯、江西师范大学在南昌召开了《老表之歌》研讨会。数十位省内外知名的文化专家、学者、作家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主持。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上下两册、近63万字的《老表之歌》,是一部旨在全景式展现江西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历程的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该书前后
期刊
《老表之歌》既厚重又晓畅,取舍有度,疏密得当,吐纳松快,收放自如,是一部“会呼吸”的好书。  一、对现实生活的热情拥抱、准确把握和深入书写,是“会呼吸”的底气  《老表之歌》致力于对中国40年改革开放头二十年的叙写,以虚构的南江市为主要空间展开描述,事件涵盖城乡,笔墨深入各处,人物琳琅满目,情节跌宕起伏。生活是波澜壮阔的,故事是引人入胜的,演绎是井然有序的,分寸是拿捏得当的。从中,可以饱览解放思想
期刊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舞蹈是民族的记忆、城市的表情、人性的梦魇。周璇的一曲《夜上海》淋漓尽致地唱出了民国时期上海发达的夜生活,令人展开对繁华都会的无限历史文化想象。舞会作为上海一种都市文化景观,跳舞作为上海市民一种娱乐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上海都市化发展进程中一道独特的视觉景观,为五光十色的上海赢得“东方巴黎”的美誉,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  同时,舞会文化的兴
期刊
进入现代社会,电子媒介以其直观的影像画面填塞着人们的生活。电视在极大地开阔人们视野的同时更以其丰富的影像画面展现和重塑着地理景观,不同的时空、地点和景观在电视中交织。传统的地域界线无可避免地被电视打破,原本异域的风景也能够借助电视轻松地互通有无,虚拟与现实的情境更是相互渗透,建构起全新的地理空间。在电视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地理因素”一直处于边缘研究范畴,但实则,其在电视的产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期刊
徐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入选《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栏目。曾获《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优秀著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博士后特別资助和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等4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
期刊
毋庸置疑,一个学者在学术领地里坚持劳作,在正常情况下,他是会有收获的。然则,当问起作为学者的他是“谁”之时,却又可能并不能因其已有收获而获得清晰回答,这往往是大多数学者的境况。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一个学者不能很好地回答他是“谁”之时,他的学术研究工作就不能算是成功的。要回答好这个“谁”,其实并不容易。按照布迪厄的说法,这得在学术场域中依靠自主的力量占领到优势位置,并且争到了最终的胜利,才有可能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