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呆萌圆眼
2020年,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在这场狙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斗争中,很多人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这其中,也有很多少年儿童,为抗击疫情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智酷科普侠
习爷爷曾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疫情无情人有情,体育锻炼是抗击疫情的良药。
圆眼推荐——
安全距离可以有,人间温暖不可无
在14亿中华儿女共同战“疫”的关键时刻,许许多多的少年儿童也不甘落后,他们或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或拿起画笔为祖国、为武汉加油。他们迅速成长为“小大人”,给身为医护人员的父母解除后顾之忧……他们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国家发生疫情,我想把压岁钱捐给武汉”
2020年2月1日,江苏扬州,一名10岁的小姑娘在家人的陪同下,将一只沉甸甸的小黄鸭储蓄罐送到派出所,里面是她攒下的零花钱,共计495元,并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武汉加油!”
原来,小姑娘是派出所隔壁小学的学生。“我看到新闻,想把平常积攒的零钱捐给武汉。”说完,她显得有点害羞,将“小黄鸭”交给民警以后,就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2020年2月3日,安徽舒城县公安局门口,值班民警正在开展进入人员体温测量登记工作,又是一名小姑娘,径直来到民警面前,说:“警察叔叔,我要将我的压岁钱捐给武汉。”当民警正要询问这位热心小姑娘的姓名时,她与警察叔叔摆摆手,表示不愿意告知,就立刻跑开了。
她留下的信封里有一封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的信和300元钱。信中,她这样写道:“敬爱的警察叔叔,你们好!我是一名少先队员,现在国家发生疫情,我想把我的压岁钱捐给武汉(今年特殊时期,没有拜年,所以压岁钱少),恳请你们帮我实现愿望。谢谢!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另外,在贵州铜仁,60名小学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武汉红十字会捐款,总计12400元。其中一名学生家长说,孩子原本想买玩具,在得知疫情的严重性后,她想捐款。孩子把捐款的想法告诉了家委会,所有同学都积极加入了捐款的行动。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父亲膝下,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曾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将为患者尽心尽力。故常早出晚归,抢救病人以忘时,于我偶有失信。吾才学浅薄,不甚通世情冷暖,曾怪罪于您,望您见谅。疫情当前,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吾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逾越。祝愿父亲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这是14岁的女孩孙婉清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父亲写下的家书。她已经好多天没见到父亲了。这份家书传递着孙婉清对父亲深情的问候、温暖的鼓励、迟来的歉意,以及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孙婉清是一名中学生,成绩优异,聪明伶俐。疫情爆发时,她的处境与同龄人有些不同,因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她有时被迫独自“留守”。
孙婉清的父亲孙鹏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工作。疫情发生后,他为方便工作,也怕给家人带来传染风险,就在医院旁租住,不能回家。
除夕前两天,父亲为给家中年迈的奶奶送药,终于回家吃了一顿饭。“但是那天,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交流。我给爸爸盛了饭,他就端着饭到门口的过道去吃,怕传染给家人。”孙婉清说。那一次短暂的见面,女儿像家长一样嘱咐爸爸:“多戴两层口罩,注意身体,勤洗手,少吃外卖,多做饭。”
每天下午五六点是她与父亲的固定通话时间,她总会问:“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孙鹏有时回答:“吃了,吃的圆子、青菜……”
“一听就是撒谎,因为他说的是‘青菜’,而不是具体的菜名。”孙婉清说,这和爸爸一贯严谨的作风不符。但是她并没有戳穿爸爸。
她希望爸爸妈妈在前方安心工作。她已经为接下来的生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包括做饭给自己吃。当妈妈从医院回来,她也可以为妈妈准备晚餐。
父母不在的日子里,孙婉清把大量独处的时光交给诗书与墨香。客厅一侧的书房内,四开门的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壁,除了少数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资料,几乎全都摆放着婉清的读物——《瓦尔登湖》《昆虫记》《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追风筝的人》《边城》《消失的地平线》《平凡的世界》《京华烟云》……书房外连通着阳光倾泻而下的露台。露台上有一个小书桌、一个小凳子,这就是她的世界,是她战胜孤独的“战场”。
科普侠推荐——
锻炼是最好的防疫
2003年,钟南山院士带领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的一线;17年后的2020年,84岁的钟院士临危受命,再战防疫最前线。
钟院士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是什么?
5年前,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钟院士脱掉白大褂后,仍是一身肌肉,可以一口气做10个引体向上。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4岁的老爷爷?完全不输28岁的小伙子!
“我曾经在2004年因为透支得厉害,得过一个比较小的心肌梗死,放了一个支架,所以我每个星期大概有两三次的锻炼,包括慢跑啊,单双杆啊,室内划船啊等等这些。锻炼使我的身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强度,能够更好地工作。”
钟院士出生于体育和医学双重世家,不仅医学造诣很深,体育方面也很有天赋。钟院士从小便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在北京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1959年,他还作为一名非职业运动员参加首届全国运动会,在400米栏项目中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担任教授期间,钟院士还经常去冬泳。
几十年来,钟院士从未停止过锻炼。甚至在出差时,他也会带上拉力器,在休息之余做拉力运动。即使没有带运动器材,他也会徒手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原地高抬腿等。
“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很关键的作用,能让人保持年轻的心态。”
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如今,钟院士锻炼身体都是在家里进行。钟院士的老伴、国家女篮前队员李少芬特意为他布置了一个简易健身房。10多平方米的“家庭健身房”并不大,跑步机、动感单车、双杠、拉力器、哑铃等健身器材挤满了房间。脱下衬衣,穿上运动背心的钟院士先在跑步机上快走、慢跑,然后再进行力量锻练,身上的肌肉线条依稀可见。
幾十年如一日的锻炼,让钟院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也没有出现老年人常有的视听障碍、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腰腿疼等问题。“除了不能再参加运动量大的竞技比赛外,感觉年龄对我没有太大影响,我现在还可以承担日常工作,这跟坚持身体锻炼有很大关系。”
在钟院士的“家庭健身房”里,跑步机的使用率是最高的。他说:“我自己过去从事的运动就是中距离跑,在1970年前,我已经有跑步锻炼的习惯,当然年轻时是把跑步作为竞技运动,年纪大了会慢跑健身。”
虽然运动几十年如一日,但钟院士从不会强求过多的运动量。“做完目标的量就不做了,不是做不动了,而是适可而止,”钟院士说,“现在很多年轻人,真是因为没有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身体才会出现各种疾病,器官才会衰老得更快。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2020年,我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在这场狙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斗争中,很多人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这其中,也有很多少年儿童,为抗击疫情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智酷科普侠
习爷爷曾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疫情无情人有情,体育锻炼是抗击疫情的良药。
圆眼推荐——
安全距离可以有,人间温暖不可无
在14亿中华儿女共同战“疫”的关键时刻,许许多多的少年儿童也不甘落后,他们或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或拿起画笔为祖国、为武汉加油。他们迅速成长为“小大人”,给身为医护人员的父母解除后顾之忧……他们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国家发生疫情,我想把压岁钱捐给武汉”
2020年2月1日,江苏扬州,一名10岁的小姑娘在家人的陪同下,将一只沉甸甸的小黄鸭储蓄罐送到派出所,里面是她攒下的零花钱,共计495元,并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武汉加油!”
原来,小姑娘是派出所隔壁小学的学生。“我看到新闻,想把平常积攒的零钱捐给武汉。”说完,她显得有点害羞,将“小黄鸭”交给民警以后,就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2020年2月3日,安徽舒城县公安局门口,值班民警正在开展进入人员体温测量登记工作,又是一名小姑娘,径直来到民警面前,说:“警察叔叔,我要将我的压岁钱捐给武汉。”当民警正要询问这位热心小姑娘的姓名时,她与警察叔叔摆摆手,表示不愿意告知,就立刻跑开了。
她留下的信封里有一封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的信和300元钱。信中,她这样写道:“敬爱的警察叔叔,你们好!我是一名少先队员,现在国家发生疫情,我想把我的压岁钱捐给武汉(今年特殊时期,没有拜年,所以压岁钱少),恳请你们帮我实现愿望。谢谢!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另外,在贵州铜仁,60名小学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武汉红十字会捐款,总计12400元。其中一名学生家长说,孩子原本想买玩具,在得知疫情的严重性后,她想捐款。孩子把捐款的想法告诉了家委会,所有同学都积极加入了捐款的行动。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父亲膝下,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曾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将为患者尽心尽力。故常早出晚归,抢救病人以忘时,于我偶有失信。吾才学浅薄,不甚通世情冷暖,曾怪罪于您,望您见谅。疫情当前,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吾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以逾越。祝愿父亲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这是14岁的女孩孙婉清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父亲写下的家书。她已经好多天没见到父亲了。这份家书传递着孙婉清对父亲深情的问候、温暖的鼓励、迟来的歉意,以及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孙婉清是一名中学生,成绩优异,聪明伶俐。疫情爆发时,她的处境与同龄人有些不同,因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她有时被迫独自“留守”。
孙婉清的父亲孙鹏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工作。疫情发生后,他为方便工作,也怕给家人带来传染风险,就在医院旁租住,不能回家。
除夕前两天,父亲为给家中年迈的奶奶送药,终于回家吃了一顿饭。“但是那天,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交流。我给爸爸盛了饭,他就端着饭到门口的过道去吃,怕传染给家人。”孙婉清说。那一次短暂的见面,女儿像家长一样嘱咐爸爸:“多戴两层口罩,注意身体,勤洗手,少吃外卖,多做饭。”
每天下午五六点是她与父亲的固定通话时间,她总会问:“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孙鹏有时回答:“吃了,吃的圆子、青菜……”
“一听就是撒谎,因为他说的是‘青菜’,而不是具体的菜名。”孙婉清说,这和爸爸一贯严谨的作风不符。但是她并没有戳穿爸爸。
她希望爸爸妈妈在前方安心工作。她已经为接下来的生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包括做饭给自己吃。当妈妈从医院回来,她也可以为妈妈准备晚餐。
父母不在的日子里,孙婉清把大量独处的时光交给诗书与墨香。客厅一侧的书房内,四开门的书柜占据了一整面墙壁,除了少数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资料,几乎全都摆放着婉清的读物——《瓦尔登湖》《昆虫记》《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追风筝的人》《边城》《消失的地平线》《平凡的世界》《京华烟云》……书房外连通着阳光倾泻而下的露台。露台上有一个小书桌、一个小凳子,这就是她的世界,是她战胜孤独的“战场”。
科普侠推荐——
锻炼是最好的防疫
2003年,钟南山院士带领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非典”的一线;17年后的2020年,84岁的钟院士临危受命,再战防疫最前线。
钟院士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是什么?
5年前,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钟院士脱掉白大褂后,仍是一身肌肉,可以一口气做10个引体向上。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4岁的老爷爷?完全不输28岁的小伙子!
“我曾经在2004年因为透支得厉害,得过一个比较小的心肌梗死,放了一个支架,所以我每个星期大概有两三次的锻炼,包括慢跑啊,单双杆啊,室内划船啊等等这些。锻炼使我的身体始终保持一定的强度,能够更好地工作。”
钟院士出生于体育和医学双重世家,不仅医学造诣很深,体育方面也很有天赋。钟院士从小便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在北京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1959年,他还作为一名非职业运动员参加首届全国运动会,在400米栏项目中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担任教授期间,钟院士还经常去冬泳。
几十年来,钟院士从未停止过锻炼。甚至在出差时,他也会带上拉力器,在休息之余做拉力运动。即使没有带运动器材,他也会徒手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原地高抬腿等。
“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很关键的作用,能让人保持年轻的心态。”
由于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如今,钟院士锻炼身体都是在家里进行。钟院士的老伴、国家女篮前队员李少芬特意为他布置了一个简易健身房。10多平方米的“家庭健身房”并不大,跑步机、动感单车、双杠、拉力器、哑铃等健身器材挤满了房间。脱下衬衣,穿上运动背心的钟院士先在跑步机上快走、慢跑,然后再进行力量锻练,身上的肌肉线条依稀可见。
幾十年如一日的锻炼,让钟院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也没有出现老年人常有的视听障碍、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腰腿疼等问题。“除了不能再参加运动量大的竞技比赛外,感觉年龄对我没有太大影响,我现在还可以承担日常工作,这跟坚持身体锻炼有很大关系。”
在钟院士的“家庭健身房”里,跑步机的使用率是最高的。他说:“我自己过去从事的运动就是中距离跑,在1970年前,我已经有跑步锻炼的习惯,当然年轻时是把跑步作为竞技运动,年纪大了会慢跑健身。”
虽然运动几十年如一日,但钟院士从不会强求过多的运动量。“做完目标的量就不做了,不是做不动了,而是适可而止,”钟院士说,“现在很多年轻人,真是因为没有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身体才会出现各种疾病,器官才会衰老得更快。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