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学习?这次疫情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当孩子们问:“为什么要读书、学习?”
  “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为了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为了……”我们的答案都显得那么苍白,而这次“武汉疫情”却给了孩子们最好的答案。
  当各大媒体把“武汉疫情”公布于众的时候,我们开始慌张,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昔日喧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
  孩子们巴望着窗外,渴望着早日结束寒假,早日开学,早日走出家门。
  这样的时刻,电影明星、歌星、网红都显得那么的暗淡无光,电视剧、动画片、手机游戏都索然无味。
  我们期盼着医术高超的救星出现——
  当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道金光透过黑压压的乌云直射下来。阳光洒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给我们无限的希望,我们才深刻地认识到,谁才是应该追捧的大明星。
  人们在嘴里念叨着:“今年过年初一不出门,初二不出门,初三不出门,钟南山说出门,我们才出门。”可见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钟南山教授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学术,20多岁名牌大学毕业,40多岁赴英国进修,60多岁带领医护工作者抗击非典,如今80多岁的他依然挂帅亲征,赶到武汉,与“冠状病毒”战斗,着实令人佩服。
  当孩子再问:“妈妈,我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可以坚定地告诉他:“要做一个像钟教授那样有知识的人。”
  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战胜危险,用自己的勇敢和担当去化解灾难,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
  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就是科研技术、科研人才的较量。
  妙手回春,救民于水火;悬壶济世,护国于危难。成为钟南山那样对祖国有贡献的人,是读书的终极目的。
  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和谐有温度的国家,但是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和平。看看被美国攻打后的叙利亚,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孩子无家可归,每日的炮火似乎是常态。再看看被美国刺杀了将军的伊朗,人人痛批美国的卑劣手段,但又能奈他何?
  再想想1840年的我们,鸦片战争失败后,我们遭受了多大的磨难和屈辱。现在好不容易繁荣昌盛了,但依然有许多双眼睛在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们,他们害怕我们的崛起。
  我们的国家只有掌握先进的科研技术,才能更好地抵御他国对我们的各种恫吓、威胁。
  虽然钟南山教授很厉害,但毕竟他已经84岁了。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像钟南山教授那样的人才,未来,需要年轻一辈的崛起。
  读书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说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儒家经典概括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还有北宋大家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网红明星,不是为了成為富豪权贵,而是为了成为钟南山院士那样有知识、敢担当的人。
  这是疫情面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的。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生力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我们要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强化担当责任,塑造民族魂魄。让更多孩子成为钟南山院士式的顶天立地的人、敢于冲锋的人、无私担当的人、胸怀家国的人。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钟南山院士那样的人,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
  点到为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钟南山院士身上,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疫情当前,钟南山这座“山”就是一座“信任之山”“依靠之山”“希望之山”!如以此山为目标,学习路上的艰难险阻,学习之外的万千诱惑,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这个“漫长”的假期,我们“宅”在家里,可我们的心却不能“宅”。我们关注,我们痛心,我们祈祷,我们感动,我们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唯有读书才能充实每一寸成长的光阴,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不断靠近心中的那座“山”——山就在那里,等待每一位有志学子勇敢攀登,为国!为民!
  (荐读 / 书虫)
其他文献
1886年3月,26岁的备受赞誉的俄国作家兼医生安东·契诃夫,给他那位有许多问题的哥哥写了一封十分真挚的信。他的哥哥尼古拉是一位极具天赋的画家和作家,却饱受酒精折磨,日子过得混混沌沌,白白浪费了他身为艺术家的天赋。下面的内容是信中一张清单的节选——文明人表现出的8种品质——契诃夫尝试用这封信来唤醒他哥哥逐渐忘记的品质。  在我看来,有教养的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 他们懂得尊重,总是宽容、温柔、
期刊
校园的樱花,  飘了,落了。  窗外的人啊,  聚了,散了。  月月年年,模样更变,  风风雨雨,尽在眼前。  一片樱红飘落,  留不住那白駒过隙的瞬间。  一场病毒肆虐,  挡住了回归的路。  日日夜夜,昼夜更变,  点点滴滴,春回大地。  一片落花成泥,  揉香了那勃勃生机的土地。  一片荷叶挡雨,  换来了莲花的红衣。  听,  校园铃声清脆,  漫天樱花,染红了校园。  老师笑脸轻轻扬起,
期刊
从前,有一个以卖长矛与盾牌为生的大汉。  只见他头戴黑布巾,双眉紧皱在一起,眼中闪着腾腾杀气,双腿好似一对柱子一动也不动地屹立在土地上。烟飞灰舞,虎威雄暴,长矛一动,众人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步。  那大汉耍玩一通后,脸不红,气不喘,路人一见纷纷鼓掌喝彩。大汉扬起头,嘴角咧了开来,乐呵呵地对众人说:“怎么样?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都能刺破,而且还很便宜,快来买呀!”众人纷纷说:“买!当然买!请你再耍一
期刊
诗集的第一页只有一句话: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诗中,冰心奶奶常常提起:美丽的春夏秋冬、纯洁的雪花、快乐的孩子……由此我们不难读出冰心奶奶的心灵美。冰心奶奶在《繁星·春水》中把我们比喻成凡间的精灵,让我觉得世界真美好!尤其当我读到“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时,我觉得冰心奶奶也有一颗童心,所以才懂我们,才能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词时,用如此生动形象的描述,直击我们
期刊
第三章 拯 救  封城这天,武汉大大小小的医院取代了春运时期的火车站,成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刘星下了夜班还没来得及换下防护服,就被管床护士叫走:“加32床田勇,突发血压上升,呼吸困难,血氧降到80,体温39度,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  许依依赶紧戴上口罩跟上去帮忙。  田勇就是许依依几天前在急诊收治的那位大爷。田大爷看起来极其痛苦,许依依不免心惊——这病毒够厉害的,病程推进很快。来探望的田大
期刊
关于作者——  1.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乳名莹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归来之后》《樱花赞》《小桔灯》《关于男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小说散文选》等。  2. 1919年,在发表白话小说《两个家庭》时,谢婉莹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取自唐
期刊
十字路口传出打鼓的声音,“砰、砰、砰”。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楚国人在卖矛和盾。  这是一个大汉,身材魁梧,穿着青裤白褂。他把鼓敲得好似快要裂开了,见到围了许多观众,这才把鼓锤往后一扔,耍起了他的矛。  只见他把矛往上一扔,矛尖落下时,轻松地插进了鼓里,鼓被戳出了一个大窟窿,引得观众一阵叫好!大家纷纷拿出银子,朝大汉身边扔去。  大汉见时机成熟了,便夸耀起来:“要说我这矛呀,来历可不寻常。这是我爷爷的
期刊
一间禅房,静坐于古寺后方  感受著不变中的万变  清晨微凉,风携着比往日微少的水汽  太阳升起,树叶享受到提前一刻的温暖  第一缕阳光穿透层层密林时  它瞬间清醒  青山明媚起来,欢悦了休憩一整晚的飞鸟  花木重重,间隔着前方的香火与叩拜  总有人眼明心净,顺着蜿蜒小道  寻到那心神交流之处  在到达之前  潭水清澈如斯,望上一眼  便已够洗净凡念  那间禅房,静坐于古寺后方  钟磬的洪音响起  
期刊
还记得上一期我们提到的那个重要的笔记本吗?这次我们不再讲它收集和记录信息的作用了,我们要正式着手制作读书笔记了。  相信很多同学都做过读书笔记,少年时代的书虫也做过,那是一次很失败的体验。  第一个失败之处,是我选择了《红楼梦》作为阅读的对象。上次我跟同学们说过,如果想要培养阅读的兴趣或者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请从一本薄一点儿、容易一点儿的书开始,其教训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个失败之处,是我决定抄录《
期刊
前几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勇敢与坚韧的品格造就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  可是,今年年初,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似乎也与“吃”有关。中国人有“吃”的文化,但有些人还保留着“吃”的陋习。或是贪婪,或是为了追求新奇,人们捕杀野生动物,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最终,人类的愚蠢与贪婪酿成了大祸,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孔子怎么吃?  遥想春秋时期,食物并不充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