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作品的语言特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赵树理在我们国家的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位被文学界以及大众读者所普遍认同的文学艺术宗师,在当时的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本篇论文将着重从赵树理小说作品当中的语言风格着手,分析他对语言的锤炼以及运用,并且从用词的通俗化以及所用的句式这几个方面来整体对赵树理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赵树理;语言特点;通俗化风格
  作者简介:陆淼焱(1973.8-),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汉语方言。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18)-18-0-01
  赵树理有着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因为他特立独行而又极具特殊魅力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山药蛋”风格的小说流派。赵树理本人也成为了“山药蛋”的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之一。因为赵树理是在农村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所以,在乡村当中的生活经历就是他创作小说的灵感源泉。下文就从赵树理对小说语言的运用和修饰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一、词语的锤炼
  对于什么是词语的锤炼,大多数的文学家认为,这就是对于小说作品当中所用辞藻的反复提炼。一部文学作品当中,其中所蕴含的含义以及所能得到的收获与其实才是这个小说的根本意义,。假如不把小说的根本意义作为主要目的来进行语言上的锤炼,就会使得整部小说的语言较为繁琐,并且通读下来内容比较空洞。赵树理所书写的小说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当时其他作者的风格,他的小说的用词比较特别,个性比较鲜明,具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性。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赵树理的小说在语言的风格上有着比较鲜明以及个性化的特点,他可以用三言两语,用十分简单明了,轻快利落的语言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杂的事情描述的一清二楚,让读者可以一下子就读懂。比如在赵树理的经典小说——《小二黑结婚》当中,作者有关于福的人物描述就非常的写实并且所用的语言简单明了。“于福是个老实后生,不多说一句话,只会在地里死受。”在这一句话当中,如果使用“只会在农田里埋头苦干”的话,就会使得这部分人物描述与实际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尽相符,如果把这句话改成了“只会低着头在地里干活”,就会给人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并没有让人觉得出彩。而赵树理选择了使用“在地里死受”,一个“死”字就使得于福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表现出了于福的人物性格,“死”要比闷头干活的意思要重一些,而“受”有代表吃苦受罪的意思,这种描述就使得于福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因为《小二黑结婚》这一部小说主要描述的是农村的生活,所以使用一些富有当地特点的语言来进行写作会更加的有助于人物情感的投入。
  二、语言的通俗化
  2.1 小说中语言的形象化
  在赵树理的小说当中,极具农村化的语言是他最鲜明的创作特点。因为赵树理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农村地区的乡土生活十分的熟悉,所以他的创作语言当中会带有着较为强烈的乡土色彩,并且具有农民所深知的鲜明的形象特点。在通过赵树理对于小说语言的文学艺术塑造之后,他的小说又有着淳朴、鲜明、简单明了、轻松幽默的文学艺术特色。比如说,在赵树理的经典小说《小二黑结婚》当中,他是这么描述小芹的美丽的——“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只是凭借着这么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赵树理就把小芹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并且让读者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小芹是何等的美丽。赵树理在进行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一直都是尽可能地使用一些比较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话语来对小说人物进行描述,并且使每一句话都尽可能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以及心理状态。
  2.2 小说中语言的口语化
  在赵树理的小说作品当中不难看出,他所采用的小说语言不是单方面的乡土化,而且还具有较为鲜明的口语化特点。虽然乡土特点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主要特色,但是在他的小说作品当中,不单单在人物的表述上采用农民的口语,在作者对于事件的叙述上,也采用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不管是人物描述还是事件描述,都给人感觉是一个农民在讲述一件故事。但是又不是简单的乡土化、口语化的语言。赵树理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所采用的语言都进行了充分的加工与锤炼的,这样就使得他的小说富有着淳朴,通俗,轻松幽默的特点,在轻快的语言当中,呈现出了人民群众的积极、聪明以及乐观的特点。比如说,在赵树理的经典小说——《小二黑结婚 》当中,他是这么描写三仙姑的,说她“老来俏”、“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而在她回家有进行精心打扮之后,在区上被村子里的村民围观,并且对她指指点点的时候,她又觉得羞愧难当,“恨不得一头碰死”。
  结语:
  在我们国家的近代文学史上,赵树理被大众所称之为近代文学界的语言艺术大师。作为“山药蛋”小说流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为小说的创作风格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流派,他的大众化语言和简单明了的叙述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赵树理的小说没有让人读不懂的感受,反而让人觉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比较贴合人民群众的生活,他的小说作品让人有一种比较亲切,随和,就像人们平时日常说话时的自然感受一样,这也正是赵树理的小说作品当中吸引读者的地方。也正是他语言风格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崔娅辉, 赵树理小说语言特点刍议,《语文知识》,2016(01):46-47.
  [2]高力娟, 听的艺术——浅谈赵树理农村小说中的语言运用,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7(06):123-123.
  [3]陈宏遂, 农村妇女翻身解放的生动记录——浅谈赵树理小说里妇女形象的典型意义,《高校教育管理》,2016 (11):39-43.
其他文献
作为新月派的领军人物,徐志摩是白话新诗语言艺术、诗歌体式方面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展现了不羁的才华与个性,自由灵动的艺术风格被后世称作:“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他的构思
摘 要:在周作人的《平民文学》等理论的影响下,大批作家开始转向对民众的书写,有贫苦下层人民的苦难,有对自己爱情的追求,也有个人的喃喃私语,于此,个人主义话语在“五四”这一新时期被扩充了更为广博的内容,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性内涵。  关键词:五四;个人主义;“人”的文学  作者简介:亓慧婷(1993-),女,汉族,山东莱芜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
摘 要:主要考察越地文化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生长在浙江绍兴的鲁迅,其作品深受越文化影响。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内容体现了越地文化中的抗争意识、独立批判的精神等特征,尤其体现在多样的人物形象——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从越文化的角度解析鲁迅小说的创作,可以了解越文化的表现和精髓,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鲁迅小说的内涵,挖掘小说中的精神特质,为鲁迅小说的研究提供更多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学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多样化的态势,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出现了审美先锋和日常写实两种形式,显示了传统和现代以及新奇和陈旧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时期的日常生活诗学,带有文化和想象的价值。本文从日常生活诗学的含义入手,论述了三个阶段的现当代文学日常生活诗学。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日常生活;诗学  作者简介:唐艺玮(1997-),女,广西省河池市人,壮,本科学历。  [中图分类
摘 要:申賦渔的《匠人》讲述了他的家乡——申村中一个个手工艺匠人及其家族命运的故事。《剃头匠》是其中的一篇。作品中,作者意趣盎然地追忆着“剃头爷爷”娴熟的技艺和全村人对他的敬重及其缘由。追忆与赞扬的背后,是申赋渔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家乡的眷恋及独特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申赋渔;匠人;怀旧;乡愁;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孙胜男(1993-),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摘 要: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上,京派小说的桃源叙事呈现出建构桃园——解构桃源的悖反模式。在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桃花源的地位十分尴尬。本文旨在分析京派作家对桃花源的解构,探讨京派小说中桃花源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桃花源;京派小说;解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植根于传统的桃源理想,京派作家在桃源叙事中尽
摘 要:张爱玲擅长以纯熟精炼的文字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短篇小说《花凋》以女主人公的恋爱经历为线索,叙述了民国时期上海一家遗少家庭的琐事,着重再现了川嫦由生到病到死的生活状态,人物描写细腻丰满。本文将着重从分析川嫦的人物性格,造成悲剧的原因,浅析《花凋》中的川嫦人物形象。  关键词:《花凋》;川嫦;张爱玲  作者简介:吴冯豆(1995-),女,汉族,四川德阳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在读,研究
《孽子》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的长篇小说,以一束强光照亮了那个隐秘的世界,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的激烈冲突,人性的挣扎与绝望赤裸裸地呈现在小说里.本文主要关注小说中的父子关系
摘 要:底层文学与网络文学是两种在内容、传播和接受上存在巨大差异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传播速度成几何倍数发展壮大,而反映底层人民社会现实的底层文学却日渐边缘化。本文以期找到两种文学作为两种大众文化在阅读接受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底层文学;网络文学;大众文化;阅读接受  作者简介:吴加艳(1992-),女,汉族,山东省莱芜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
摘 要:本文以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婆婆为主要案例,分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通过对小团圆媳妇婆婆的评价、娘娘庙烧香的人们的评价以及小团圆媳妇的评价,来阐述萧红在《呼兰河传》人物塑造中表达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臧梓洁(1998-),女,汉,辽宁省丹东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