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乡助“美丽乡村”发展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各地出现的“美丽乡村”也成为当地最热门的旅游地区。文章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展开,分析了当下“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回乡对解决这些问题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探讨了鼓励大学生回乡的方法,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回乡;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524-02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ZHANG Ping et al (Marine Institut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s always the hot topic in the society.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the hottest areas in the local.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the positive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to solve the problems was pointed out, the methods of encouraging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were discussed, which has a certain guidance significance 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Returning hom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年轻一代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中的精英,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文章就大学生回乡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1 现阶段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老龄化人口所占比重过多 随着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在浙江省将越来越普遍,乡村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但在短时期内,乡村的发展仍然无法与城市的发展形成竞争态势。农村年轻人群的大量流失,与之一起流失的,还有整个乡村的竞争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俞源村为例,该村是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景观布局村落。俞源村的太极星象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排列设计建造,村内名胜古迹众多。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然而即便是古韵如此雄厚的乡村,由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投入开发,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而俞源村慢慢也丧失了竞争优势。同时由于本村年轻人员大量流入到城市,导致村子60岁以上老龄人口比率占到40%。如此多的老年人,每年的生活补贴费就是一笔高额的费用,这进一步限制了“美丽乡村”的发展与建设,昔日的旅游村已逐渐衰落成了远近皆知的老人村。
  1.2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多 “美丽乡村”的发展,离不开高收入的经济增长模式。现阶段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以杭州市桐庐县乔林村为例,该村的经济收入相比临近乡村要多出不少,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该村的经济收入大多来自出租房屋和自家小规模的蔬菜贩卖。可以看出,该种经济发展模式仍然以原始经济发展为主,配合以简单的地理优势,换取一定的收入。这种经济模式,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较大冲击。而笔者在调研中得知,近两年来,由于本村大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年轻人80%都选择留在临近大城市发展,导致村子的人才形成断层,没有合适的人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这进一步说明要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第3产业,专业性大学生的作用不可忽视。
  1.3 村民总体素质较低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都需要时间去积淀,而精神文化的建设更是一个长久的工程。由于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多處于初级阶段,精神文化建设更能反应在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由于老观念的根深蒂固,一些农民并没有要改变自身陋习的意识,导致乡村经济建设领跑同水平乡村,但精神文化相对落后。在一些乡村,村民无法摒弃老的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形成了与经济收入格格不入的现象。一些地区还残留着封建迷信的风俗习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先进思想还未在一些乡村普及。这些都会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由此可见,“美丽乡村”的建设亟需高素质大学生带来新思想来促进整个“美丽乡村”思想上的转变。
  1.4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定会伴随环境的相对变化且或多或少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乡村蓝天白云不变质是一个大问题。因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就必不可少。而由于乡村原住居民并未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也不知道或不懂得环境保护从何做起。因此,单靠农村原有知识结构保护环境就显得有些苍白。作为新时代主人的大学生,环境保护贯穿着他们思想的始终。因此,在保证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若要保证环境发展更加宜人宜居,新时代大学生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就显得必不可少。   2 大学生回乡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2.1 运用所学知识改造乡村 “美丽乡村”的建设,必然会引起农村格局的根本性变化,这无疑会给大学生一个施展专业知识的平台。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可以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和养殖,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1]。大学生回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建立完整的产业结构,以当地的农产品为基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以及手工艺品的制作出售,逐步发展第2产业和第3产业,加大第2产业和第3产业的比重,以新兴产业逐步取代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增加经济发展效率,提高农村核心竞争力。同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超前的发展眼光,着手推进当地的环境建设,建立一系列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在帮助当地人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美丽乡村”。
  2.2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代表,大学生无疑走在时代的前列,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精神文化修养都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充满活力,能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个人才能[2]。大学生也可以以身作则,配合当地村官,融入群众,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如农村安全知识百问以及生活小常识知识竞赛等,调动全体村民求知的积极性,增加农村人们的基础知识储备,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其次,大学生回乡可以在当地开展一个小型的才艺展示舞台,向当地人展示多姿多彩的现代人的生活,鼓励农村人们走出家门,在闲暇之余学习乐器、舞蹈等才艺,丰富空余文化生活,使人们在农忙之余也可以有城市人一样的丰富活动。再者,大学生回乡带去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可以与当地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碰撞,大学生可以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仿照城市当中的居民区在村中建立一些健身器材、体育馆、游泳馆以及公园等专门的设施和场所,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配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先进思想在当地兴办特色农家乐,建设旅游景区,增加当地的人气,在增进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2.3 传播先进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为“多子多福”的生育观、“故土难离”的乡土观和“无商不奸”的商业观等[3]。大学生是一个先进的群体,先进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赋予了大学生先进的思想。大学生回乡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先进的现代思想与当地的一个大碰撞。在老思想的主导下,现今的“美丽乡村”中经济的发展模式基本以传统为主,偶有第2产业和第3产业涉及,即便有所涉及,规模也较小,且仍以传统生产模式主导。大学生所代表的先进思想回乡可以给打破这一格局提供一个契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产业模式必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落伍已成必然,受地域较小、面向人群较为狭隘等因素的影响,即便当地已有特色的支柱性产品,销路仍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而大学生带来的先进信息与技能,可以把销路从比较小的范围从互联网上辐射到全国,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强产品的升值空间,增加了产品发展成为品牌的可能性。同时,伴随着大学生回乡的除了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先进思想的冲击之外,人际资源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升当地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销路,建设有自己品牌的“美丽乡村”。
  2.4 稳固农村生产结构 年轻人的存在,将给该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生命力。大学生作为年轻人中的精英,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大城市就成了大学生毕业的首要选择。这种现象在造成农村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时,更加造成了农村年轻人一代的亏空。一个老年人比重过大的农村,最终必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堪重负,失去发展乡村的机会;年轻人出现断层,将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大多数年轻父母涌往大城市,所造成的留守儿童过多的现象将直接严重影响后代子孙健康成长。大学生年轻有冲劲,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农村干部则相对年长稳重,了解农村实际情况,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4]。随着大学生的回乡,以上农村存在的一些矛盾必将得到缓解。从长久看,大学生回乡发展的农村经济,丰富的农村生活都会促进大学生在农村扎根成家,这将会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体系,这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以及乡村的未来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3 鼓励大学生回乡参加“美丽乡村”发展的一些建议
  大学生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起到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大学生回乡助“美丽乡村”发展的积极性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关键。各级城乡政府应当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群体回乡,为乡村建设输入人才。首先,政府应大力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大学生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群体,对社会发展走向有着明确的认识,充实的知识储备为他们创业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创业平台,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其次,积极吸纳大学生融入农村干部队伍,鼓励大学生作村官,在熟悉的环境下带领乡村群众共同发展致富,使大学生的才华能够在村官的平台上得到良好地发挥与展现。再次,乡镇政府可成立相关部门分管大学生回乡的工作,专门为回乡大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如社会“五险一金”的保障,以及其他政策的优惠等,使大学生在乡村享受到的待遇能够与城市待遇靠拢,增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最后,政府可针对大学生建立青年人才交流会等平台,使大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既可以分享经验,又可以加大宣传效果,使更多的年轻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4 结语
  年轻一代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大学生回乡助力“美丽乡村”发展,将为当地的持续性
  发展创造无限可能。它能从根本上解决现今“美丽乡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老龄化人口过多、劳动力不足、专业性人才缺失、农村经济发展片面化和基础化以及人口比例失调等问题。它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風貌和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全新的环境的影响下,村民的素质也必然会有一个很大地提高,而新型的高素质的村民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关键。可以想象,受新的思想风暴的冲击,农村中落后的封建思想也会呈现出摧枯拉朽的态势,这些封建思想若长期滞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就会使得传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得以延续,而且还会直接造成落后贫穷的积累,而大学生回乡便为彻底根除封建思想提供了一个机会。最后,新思想入驻农村,引起的不止是广大村民思想和行为的变革,它同样对乡村的执政人员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受乡村风气的影响,乡村的政府人员在处理乡村的事务中同样需要新思路、新观念、新办法,对于一直在乡村基层工作的他们,大学生的回乡也能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改进机会。综合以上观点,大学生回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刘唐宇,彭桂汤,林莉.大学生村官的理性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06-110.
  [2] 张维贵.论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10(1):178-181.
  [3] 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8(6):49-51.
  [4] 喻源,付昌义,蒋远喜.大学生农村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148-149.
其他文献
摘要 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络对其职业转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职业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 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职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470-02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ing Career Transition to Landless Peasants of Social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水产品中甲基汞、乙基汞和无机汞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 150×4.6 mm色譜柱进行HPLC分离条件优化,用含Li、Co、In、U各1 μg/L的调谐液进行ICPMS参数优化,对样品进行微波萃取。[结果]采用盐酸微波萃取样品,C18柱(150×4.6 mm)分离,流动相为5%甲醇-0.06 mol/L乙酸铵-1 g/L半胱氨酸。甲基汞、乙基汞的线性范围
期刊
摘要 基于遙感与GIS技术,运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并结合艾比湖流域景观类型,分析了2001~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干旱区内陆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响应。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84,其中从单一动态度得出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耕地、荒漠、林地的扩大,草地和水体的较少;艾比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变化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討离子液体对斜纹夜蛾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点滴法测定1甲基咪唑、溴化1丙基3甲基咪唑、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急性毒性,并测定不同触杀时间后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结果] 1甲基咪唑对斜纹夜蛾体内GSTs活性的影响从经过LC20浓度处理来看呈始终抑制的趋势,从经过LC50浓度处理来看呈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1
期刊
摘要 根据社会发展对植物育种人才的要求,分析了《植物育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育种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开展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植物育种学;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512-02  The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f Improv
期刊
摘要 运用常规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温度层结、空气质量等方面,对2013年1月12~16日济宁地区连续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大雾发生在脊前西北气流控制的纬向环流形势下,西风环流平直,整个华北地区均处在高压的前部,山东地区气压梯度力小,有利于大雾的发生和维持;湿度场有“上干下湿”的稳定层结;低层暖中心使系统内风速减小, 同时也有利
期刊
摘要 以黑龙江省省属教研型高等学校佳木斯大学为研究对象,贯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方针,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酿酒工艺学课程进行探索,主要针对教学内容调整、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教研型高校;酿酒工艺学;课程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水曲柳节律相关GIGANTEA基因的克隆及同源性进行比对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GI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分析,并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获得了编码区780 bp的部分序列,可以编码260个氨基酸,获得的GI基因命名为FmGI,与多个物种GI基因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葡萄、大豆、苜蓿、毛果杨、蓖麻、黄瓜、菊花、大麦、玉米、小麦
期刊
摘要 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对植物保护系专业课《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以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的特点和生产实际,体现普遍性和地域性特点,注重综合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和实践。通过几年的探索,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结合近几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情况,对研究性教学在该专业开展的意义、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入到动物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对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动物医学专业;专业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510-02  基金项目 黑龙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