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研究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研究新课标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培养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为目标。通过问专题讲座、对比法、经验总结等方法,展开了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抓住古典诗词的语言特征探究诗词本身的魅力。并对学生的活动资料、测验结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总结一些古诗词兴趣培养和鉴赏能力初步提升的方法。从而让古典诗词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 语言特征 形式丰富 方法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2-01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随着现代生活文化的发展,语言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们这一瑰宝还再闪耀着其魅力。但是,由于古典诗词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对古诗词的教授,大都停留在记诵之层面,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文言功底较薄弱。对稍有难度的诗词,就望而却步。这一现象导致孩子们对古诗词失去兴趣,那么孩子们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察要求: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
一、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从古典诗词语言特点入手
通过《走进古典诗词》的专题讲座,教师带领学生从语言本身的特点领悟诗词的魅力。
1、改变词性,言简意丰。
词性的改变,是古人炼字、用韵、达意的需要。改变句中的某个词的词性,有时会给整首诗词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这个词就可能是“词眼”或“诗眼”。例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悦”、“空”、“绿”都是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绘了阳光普照,清晨古寺山林清幽的美景,让鸟儿欢悦起来;望着寺中清澈的潭水,涤荡人心,所有的凡尘往事都可以抛向脑后,顿时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安宁。诗人的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林之乐的隐逸情怀溢于言表。王安石在路过瓜洲,怀念金陵故居时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删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到了这个“绿”字。这里,一个“绿”字,把春天江南色彩以及它与春风的关系,非常巧妙、确切而又形象的表达出来了,也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词语活用的妙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把握诗词的色彩,构筑诗情画意。
古人常把诗词画融为一体,以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诗中鲜明的画意,要调动读者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效应。而触及视觉的文字应属于表达色彩的词了。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的《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红”、“绿”、“蓝”三个词,江南的春天来了,红彤彤的太阳,照在江花上,让花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清澈的江水在花草的衬托下,映着天空,江水变成了蓝色.色彩表胜景,色彩含心情。我们从色彩组合的字眼中体会到鲜明的节奏与浓郁的画意和情感。
3、实词、虚词结合,融情于景。
这里主要说古诗词中的连词、副词与具有实在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组合,有强化表意或传情的效果。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中“都”强调了大自然的“寂”,而“但”连接出了“钟磬音”,以动衬静,更衬托古寺的寂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才”,也能突出诗人描绘的是西湖初春的景象。
由此可知,抓住诗词中能粘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以“融合”诗词的情与景,也能很好的体会诗词的意境。
4、语序颠倒,特别强调。
古典诗词中,大部分诗词的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但由于表达的需要或韵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活而多样的。唯其灵活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二、课外拓展,让古诗词从课堂走进学生的活动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寻找古典诗词中的乐趣。
1、举行语文活动,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诗词资料。
2、书法大赛。
3、利用寒暑假出游的机会,让学生寻找景点中有关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加见识。开展故事大会。整理成集,发给学生。
4、寒假前,教给学生对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试着给家里自创对联。
三、方法小结
1、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古诗词。比如店名、广告语、电影名称,学生们喜欢的歌词,作文中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典诗词的言简意长,笔墨精炼,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这一鲜明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其次,选取学生熟悉的诗词,通过专题讲座,从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古代诗词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词的色彩、词的虚实结合、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使学生大致从语言本身的特点体悟古诗词的魅力。走进本质的东西,学生会印象深刻。
最后,把学生自己创作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放进成长记录带。比如,《我喜欢的——诗词》作文,大家搜集的有趣的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了解古代诗词名人的资料、手抄报。
2、抓住有效的课堂,增加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从日积月累开始。布置课下背诵,在早读或课堂进行检查、督促。达到量的积累。
其次,课堂点面结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方法。运用习题,训练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施行奖惩机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初一的学生,大多数好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于是笔者就借助政教处考核学生的德育量化积分,在语文科目上也采取了与考核挂钩的措施。从初中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告诉他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最佳的办法就是多说、多思考。只要你思考过的,无论表达正确与否,都会被奖励一颗星。小星换大星,大星换积分。因此,课堂收效甚好。
四、总结
实践证明,应用于生活的内容,才容易渗入学生的意识,无形中也会提高学生古典文化的修养。让我们的古典诗词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孩子们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一个小小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代人的力量。那么在未来的日子,古人留下的古典诗词——这一文化瑰宝,还会继续发挥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修订版
[2]《中学生古诗词学习》
[3]《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能特征入手欣赏诗歌》2003年发表的论文
【关键词】 语言特征 形式丰富 方法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22-01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随着现代生活文化的发展,语言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我们这一瑰宝还再闪耀着其魅力。但是,由于古典诗词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对古诗词的教授,大都停留在记诵之层面,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文言功底较薄弱。对稍有难度的诗词,就望而却步。这一现象导致孩子们对古诗词失去兴趣,那么孩子们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察要求: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
一、认识古典诗词的魅力——从古典诗词语言特点入手
通过《走进古典诗词》的专题讲座,教师带领学生从语言本身的特点领悟诗词的魅力。
1、改变词性,言简意丰。
词性的改变,是古人炼字、用韵、达意的需要。改变句中的某个词的词性,有时会给整首诗词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这个词就可能是“词眼”或“诗眼”。例如: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悦”、“空”、“绿”都是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绘了阳光普照,清晨古寺山林清幽的美景,让鸟儿欢悦起来;望着寺中清澈的潭水,涤荡人心,所有的凡尘往事都可以抛向脑后,顿时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安宁。诗人的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林之乐的隐逸情怀溢于言表。王安石在路过瓜洲,怀念金陵故居时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删改了十几次,最后才选到了这个“绿”字。这里,一个“绿”字,把春天江南色彩以及它与春风的关系,非常巧妙、确切而又形象的表达出来了,也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词语活用的妙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2、把握诗词的色彩,构筑诗情画意。
古人常把诗词画融为一体,以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诗中鲜明的画意,要调动读者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效应。而触及视觉的文字应属于表达色彩的词了。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的《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红”、“绿”、“蓝”三个词,江南的春天来了,红彤彤的太阳,照在江花上,让花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清澈的江水在花草的衬托下,映着天空,江水变成了蓝色.色彩表胜景,色彩含心情。我们从色彩组合的字眼中体会到鲜明的节奏与浓郁的画意和情感。
3、实词、虚词结合,融情于景。
这里主要说古诗词中的连词、副词与具有实在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组合,有强化表意或传情的效果。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中“都”强调了大自然的“寂”,而“但”连接出了“钟磬音”,以动衬静,更衬托古寺的寂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才”,也能突出诗人描绘的是西湖初春的景象。
由此可知,抓住诗词中能粘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以“融合”诗词的情与景,也能很好的体会诗词的意境。
4、语序颠倒,特别强调。
古典诗词中,大部分诗词的句式结构是按常规语序安排的,但由于表达的需要或韵律的需求,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典诗词的句式是复杂的、灵活而多样的。唯其灵活而多样,才呈现出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因此,了解古典诗词的一些特殊句式结构,对于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是大有益处的。
二、课外拓展,让古诗词从课堂走进学生的活动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寻找古典诗词中的乐趣。
1、举行语文活动,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诗词资料。
2、书法大赛。
3、利用寒暑假出游的机会,让学生寻找景点中有关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加见识。开展故事大会。整理成集,发给学生。
4、寒假前,教给学生对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试着给家里自创对联。
三、方法小结
1、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古诗词。比如店名、广告语、电影名称,学生们喜欢的歌词,作文中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典诗词的言简意长,笔墨精炼,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这一鲜明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中。
其次,选取学生熟悉的诗词,通过专题讲座,从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古代诗词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词的色彩、词的虚实结合、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使学生大致从语言本身的特点体悟古诗词的魅力。走进本质的东西,学生会印象深刻。
最后,把学生自己创作的成果进行汇总、整理,放进成长记录带。比如,《我喜欢的——诗词》作文,大家搜集的有趣的对联、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了解古代诗词名人的资料、手抄报。
2、抓住有效的课堂,增加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从日积月累开始。布置课下背诵,在早读或课堂进行检查、督促。达到量的积累。
其次,课堂点面结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方法。运用习题,训练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施行奖惩机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初一的学生,大多数好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于是笔者就借助政教处考核学生的德育量化积分,在语文科目上也采取了与考核挂钩的措施。从初中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告诉他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最佳的办法就是多说、多思考。只要你思考过的,无论表达正确与否,都会被奖励一颗星。小星换大星,大星换积分。因此,课堂收效甚好。
四、总结
实践证明,应用于生活的内容,才容易渗入学生的意识,无形中也会提高学生古典文化的修养。让我们的古典诗词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孩子们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一个小小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代人的力量。那么在未来的日子,古人留下的古典诗词——这一文化瑰宝,还会继续发挥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修订版
[2]《中学生古诗词学习》
[3]《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能特征入手欣赏诗歌》2003年发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