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流的小技巧大智慧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孩子们打了20年的交道,徐梦经常听到父母带着浓浓醋意的“抱怨”:“我们很想和孩子聊聊天,但没说两句他就自己去玩玩具了。为什么在幼儿园,孩子就能和老师开开心心地说个没完?”“孩子有时会提出一些奇怪的要求,问令人失措的问题,或者无故闹情绪,老师怎么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呢?”
  学会老师们与孩子的交流技巧,其实不难。
  踢开尊重交流的“绊脚石”
  尊重孩子是新一代父母通行的教育理念。但知道是一回事,实际交流中,要么抓不住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有欠妥当。
  对年幼的孩子,尊重即是“听懂他的话”。在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分享会上,草莓班的小嘉妈妈分享了自己的交流经验。平时她很喜欢和孩子一起讲故事。讲到一半,就会把故事中的情景与幼儿园联系起来,比如询问:“在幼儿园有没有像‘大熊’一样的大班孩子,会欺负小伙伴呢?”小嘉就很认真地回答:“有。但‘大熊’是‘坏人’,幼儿园里的大孩子不是‘坏人’。他只是讨厌。”
  对更大一点的孩子,不仅要能“听懂”他们的话,更要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
  小鹏是幼儿园大班的一个孩子。早上奶奶送他进来后,就一直情绪低落。“小鹏,为什么不玩玩具,也不想吃饭呢?”老师询问,但小鹏却摇头沉默。经验丰富的老师并没有再度追问,只是轻轻地抚摸了他的额头。下午,孩子的情绪自动好转,老师再问原因,就给出了答案:上午忙着赶飞机的妈妈没有“如约”送小鹏到学校,他想妈妈了。
  所以交流不等于对话,当孩子出现低落或者反常激动时,可以先让他自己发泄一下,冷却一会儿后再由父母询问原因,除了温和的语气,还可以佐以表示亲昵的肢体语言。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交流的核心就是“平等”。父母们此时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本想用自己的经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却拿自己的长处和孩子的短处相比,好心办坏事。
  徐梦的女儿初二时曾经因为没有考好,被爸爸当着妈妈的面在车里一阵数落,也许是嫌不够有分量,爸爸还拿自己以前的英语成绩做例子:“我当年,100分满分,就没下过95分。”  这可触到了孩子的叛逆心,女儿不高兴地顶了一句:“下次我考零分好了!”眼看气氛充满火药味,聪明的妈妈及时打岔转移了话题。
  “世上任何教育都要顾及对方的自尊心。没有了尊重,就谈不上教育。”徐梦说。事后,她选择避开老公,私下和女儿沟通。先是肯定女儿在英语上的进步,然后再和女儿商量请家教补习的事。“在这以后,我和女儿更亲密了,有了困难她也更愿意找我,跟我分享。”
  “蹲下来”交流
  一个很流行的教育理念是:当你和孩子对话时,请蹲下来,和他保持一样的“身高”。而“蹲下来”,其实不只是身高上的平等。
  “我女儿两岁时,曾用晾衣竿把墙上的钟戳了下来看,钟的玻璃碎了一地。”徐梦说。小孩子闯祸,大多数家长的本能反应是责怪,无论语气温和还是严厉,其实都在内心认定“这是孩子犯错了”。但她选择了蹲下来询问女儿原因。女儿说:“钟太高了,我看不到。”这真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可它的确是孩子最真实的想法:看不到,就把钟取下来。
  而再想深一点,两岁的孩子根本看不懂钟,她的行为只是一种自我意识苏醒的表现:我想要和大人一样“看到”。
  明白了女儿的心思,徐梦选择了接纳的方式,主动把破掉的钟挂在略高于女儿的墙面上,让她也“能够看到”。
  “蹲下来”理解是交流的第一步,而做得更好的父母还会在理解之后,帮助孩子尝试。
  幼儿园有一个故事让徐梦印象深刻。正值冬天,西瓜班的小女孩丹丹却穿着吊带裙出现在校园里,身后是追得气喘吁吁一脸无奈的外婆。看到丹丹班上的老师,老人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老师快劝劝这孩子,让她穿上外衣怎么都不听……”
  蹲下来询问丹丹原因,孩子很直率:“昨天晚上我在电视里看到明星们都是这样穿的,太漂亮了。我想和她们一样。”老师没有立刻让孩子穿外套,而是继续问她:“冷吗?”小丹点头。于是老师又说:“明星穿漂亮衣服也只走那么一会儿,人家走到屋子里就把厚衣服穿上了,那你要穿吗?”小女孩想了想,说:“那我也把衣服穿上吧。”
  “遇到孩子提出奇怪的要求时,在家长可控的情况下,让他们试一试,直接感知结果后,孩子会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 徐梦建议,家长遇到问题请多思考“为什么”,这是理解孩子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交流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要想和他们保持良好交流,父母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才能与孩子同步。
  当孩子还小时,喜欢问“为什么树叶有红色、黄色、绿色?”“为什么鱼在水里不会死?”之类的问题。当父母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答案,但可以帮你在网上查查看,到了周末再告诉你,好吗?”
  千万不要用错误的答案敷衍孩子。孩子在成长,家长却固步自封,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摩擦与间隙。
  进步,还意味着要多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周围的情况。
  徐夢的女儿在初中时担任班长一职,曾经为管不住同学而苦恼。“她每天负责带领同学早读时,总有一个迟到的同学‘不按规定’从后门进入,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孩子最后选择向“无所不能”的妈妈求助。“下次直接推她出去!”徐梦告诉女儿,“因为你代表了正义的一方。”果然,同学在被推出去一次后,就乖乖地从前门进入了,再也没找麻烦。
  如此强势,万一与同学发生更多冲突怎么办?“这就是关键所在,”徐梦说,“因为我足够了解女儿班上的情况,包括那名同学的情况、女儿的地位以及女儿比那名同学身材高大等详细情况。而这都是平时我和女儿不断沟通取得的信息。”
  当你真正能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后,孩子会对你充满佩服、信任之情,会愿意与你分享更多信息,而这些又将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巧妙守护你的原则
  不管多么有原则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特殊情况比如生病时,难免容易动摇。这时的沟通就要讲点技巧,让孩子觉得你没有放弃原则。
  “女儿也曾和其他小孩儿一样,生病时要求购买医院外面的大风车玩具。而在平时,这是不被允许的。”徐梦知道随意打破原则容易使孩子获得一个错误的信息:我只要表现出这样的状态,就可以随便对父母提要求。但强硬地拒绝只会把交流中断。于是她提出一个折中办法:“回家后我们可以一起到网上挑选,价格会更低,不但有红色、蓝色、黄色的各种选择,样式也会更漂亮。”孩子想了想,欣然同意了。这样,不但挽救了原本险遭打破的原则,还增加了与孩子同处、交流的机会。
  看来,只要处处留心,掌握与孩子交流的特点,沟通也并非那么难!
其他文献
老家成了团圆地  2014年10月13日,俞春芳和大哥俞春军特地从江西遂川来到广东肇庆市睦岗镇的大龙外迳村。同行的还有俞氏宗亲会遂川分会会长俞建中。  俞春芳是为来年春节的团圆地踩点。6月时父亲去世,母亲多年前就已仙去,兄妹四人顿时有种“家散了”的凄凉感。来参加葬礼的俞建中是父亲隔了两房的兄弟,虽然两房人已经二十多年没联系过,但葬礼结束后,俞建中主动邀请俞家老大68岁的俞春军:“今年10月你们要不
期刊
一天,母亲对我说:“你去给我做一个牌儿。”  牌儿?什么牌儿?我没听懂。  “就是挂在胸口,上面有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和你的电话的那种牌儿。”母亲连比带划地讲解着,“万一哪天我糊涂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如果有好心人看到这牌儿,好给你打电话来接我啊!”  母亲的话让我一时语塞又心酸。  这都是让前面巷子里老冯走失这件事给闹的。老冯的儿子们都在南方打工,一年甚至几年回来一次,平时就老冯和老伴两个人在家。老
期刊
中国人在正月初一这天过了两千余年的春节,如今,人们开始重新为春节寻觅信仰。  民间至今将春节称为“大年”,言下之意,法律意义上的新年——公历1月1日只是“小年”,真正的年非农历正月初一莫属。  这自然是传统使然。从公元前102年开始,中国人有二千余年时间都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的。直到中华民国成立,才改用公历,以每年1月1日为新年之始。由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宣统皇帝尚未退位,北京和北
期刊
婚前,云儿觉得婆婆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没想到,她和大海刚结婚,婆婆就变了。  那天晚上,本是她和大海的洞房花烛夜。小两口正在床上卿卿我我,卧室门突然被推开了,水晶灯也一下亮了。小两口吓得赶紧把被子拽过来,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藏好。婆婆笑容满面地端着两杯牛奶:“还没睡吧。赶紧地,我热了两杯牛奶,补钙壮骨。”小两口尴尬地笑着,连连点头。  大海说:“妈,您出去时帮我们把门带上啊。”婆婆刚出去,小两口互相取
期刊
十多年前,我们还称兄道弟的时候,他是个内向的男孩,吃饭的时候低着头,走路的时候一声不吭,见了面仅仅是打个招呼便没有下一句了。十多年后,我们都已各自组成家庭,而他已成了一位沧桑的父亲,疲惫而坚强。  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乐乐。上天真不公平,给了内向的他,一个自闭的孩子。那一年,这个宫内窒息差点亡命的孩子生下来后,所有的发育都差了一截。医生告诉他孩子的病症后,他抱着孩子,沉默了一个晚上。  自闭症不是绝症
期刊
早起上班,身后有对中年夫妇与我同路,一直听到他们在细细碎碎地聊天,很有趣。  男:“一会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还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两个肉的,素的想吃吗?”  女:“也有点想吃,你想吗?”  男:“我也想,一会我先去占座,你去买包子。”  就是这些琐碎得再也不能琐碎的事,但两个人说得津津有味,有商有量,不急不躁。东北人很少有这么温
期刊
吃了个“闭门羹”  周六,开了一辈子出租车的老杨,特地找同事调了班——女儿要带准女婿回家吃饭,这让老杨和妻子既激动又忐忑。他们就这么一个女儿,30岁了,还是第一次带男友回家呢。  这天一大早,吃过早饭,老两口就忙开了,洗肉、洗水果、切菜、炖汤……看着厨房里少许白烟在早晨的阳光中腾跃,老杨觉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味道。忙了大半个上午,11点半,门铃响了,老杨急忙去开门。  门外,女儿杨佳手里拎着一袋水果
期刊
远方亲戚来了   没有血缘关系、不知道远到哪个旮旯的远房表姑,同老妈神交多日后终于相逢在了我的婚礼上。  两个人其实正式建交也不过两月时间。那天老妈接到一陌生女人的电话,对方客客气气地问候,说了一堆老家的事儿后终于唤醒了老妈的记忆:是姥姥同村的老邻居,年轻时见过几次。  然后老妈就多了一个聊天的老姐妹,再然后听说了我的婚事,表姑当场就在电话里嚷起来:“今年我承包了二亩棉花田,正好小勇考上公务员要进
期刊
“读经典”是现在许多父母给孩子挑选书籍的主要标准,“这些书一定要有用!”但父母眼里的“有用”和孩子理解的“有用”,往往有出入。有位妈妈就为女儿痛恨阅读而烦恼:“女儿只喜欢读《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没有教育意义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  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只能读妈妈为她挑选的那些书,女儿干脆罢读,以此抗议妈妈的逼迫行为。  因為父母的坚持而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的事并不少见。我们都说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没
期刊
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茶籽油、亚麻油......食用油混着吃更健康的观念已经越来越普及。可怎么混合才最好?北方人爱选花生油+大豆油组合,南方人多用菜籽油+玉米油组合,或者再来点橄榄油,其实都太粗糙。营养专家给出建议:针对家庭里“最需要”的那个人——考生、“三高”人群、老人与幼童,调制专属家庭的健康油。  认识这些油的营养价值  沒有一种油是完美的。以橄榄油、茶树油为代表的“油酸队”,以亚麻籽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