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哲学:电影的美学类型及编剧原则

来源 :南大戏剧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类型是电影研究重要范畴,但目前研究较少关于电影类型的美学规律的阐释.戏剧划分却在更高更广角度以悲剧、喜剧、正剧三种“美学类型”进行整体性思考.本文在哲学、美学、编剧的视域融合下思考以情节结构为基础的电影“美学类型”,提出五种电影美学类型即常规性情节型、情调化弱情节型、主观情绪型、思维解构型、杂糅型,并结合崇高、优美、丑的美学范畴和时间哲学的理论来分析电影不同美学类型的内在特征,探讨电影所呈现的不同风格及其相应的编剧原则,并将编剧原则与艺术哲学(美学)、时间哲学相结合进行思考,从而拓展了编剧理论视角.
其他文献
“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在新时期得以复兴,主旋律戏剧在政策引导和审美论争中呈现出新的样态.对真实的社会现状和时代矛盾的表达,对新时期的新生活以及回归人性本真的展示,对个体意识、生命价值的关注,与剧作家、导演、演员的通力合作形成的具有先锋探索特性的舞台表现形式,一起构成了这一时期主旋律戏剧的审美艺术特征.
在山西音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总结了山西音乐产业发展规律,指出政府政策引导对音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山西音乐产业走上了民族化、创新型的发展道路,要进一步推动山西音乐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音乐产业内部结构,加大音乐产业扶持力度,加快转变新兴音乐传播模式,促进传统音乐产业跨界融合、转型升级.
1949年后,地方祈神祭祀与各类堂会演出市场消逝,中国民族戏剧不得不全部进入城市剧场谋生,新政府出于文化建设考虑而大量翻修与新建剧场建筑以及扶持地方“剧种”等措施对此有促进作用.然而经营方式的变更给相当部分的农村戏班带来营业压力,一方面剧场演出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城市观众审美变化,再加上行政干预影响了正常的艺术竞争,这使部分农村戏班要想在城市演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比之过去难上加难.为了缓解职业戏班的经营压力,新政府又直接参与了戏剧运营,这使“十七年”时期中国民族戏剧的运营状态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局面.
Word Spy网站对reducetarian的解释为:“A person who purposefully reduces the amount of meat in their diet”.(故意减少饮食中肉类摄入量的人.)它的名词复数形式是reducetarians.Reducetarian本身也是形容词,意思是“忌肉主义者的”.名词reducetarianism指的是“忌肉主义”.
期刊
戏曲学界对戏小甲的定义大多采用《中国戏曲志》的说法,但这一说法尚存漏洞.“戏小甲”一词首先出现于近代评弹口述史中,清代文献中未见“戏小甲”身影.通观清代文献,发现与戏曲相关的“小甲”广泛存在于地方曲乐徭役组织中.这些小甲区别于地保等地方治安组织,专门承应地方政府祭祀、应酬用乐.而苏州织造中的“戏小甲”是清前中期民间戏曲承应内廷的特殊案例.晚清近代以来,戏小甲的官方色彩逐渐褪去,其文化掮客、商业中介的身份日益凸显.
人类视觉的观看系统是先于语言的听说系统产生的,两个系统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达到相似的表述效果,在传达信息上两者是共通并互为补充的.摄影是一种直接通过视觉系统表现的方式,图像符号往往比文字符号传递的内容更直观生动.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媒体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符号化后的新闻摄影既展现了客观记录的新闻事实,又包含着记者对该事件的态度和主观表达.本文以符号学理论中视觉符号对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解读,以此来分析新闻摄影作品背后想要传达的信息和社会意义,以及探究视觉符号是如何推动新闻影像传播的.
出于对话剧和戏曲作为戏剧所具有的相同艺术本质与审美功能的思考,欧阳予倩毕生致力于在话剧和戏曲之间架起一座戏剧艺术的“金桥”:一方面,既保持传统戏曲特质,又“要利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组织,使旧戏的面目焕然一新”,“内容与形式都可以一步一步进展而成为现代的艺术”;另一方面,早期的新剧实践也使他深刻认识到,缺乏根基的中国话剧“在编剧和表演方面,唯一的师傅还是中国的戏曲”,因而需要借鉴传统戏曲的审美精神和艺术技法,他晚年更希望话剧“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最新最美的戏剧艺术”.欧阳予倩对于戏剧艺术审美本质及其“独
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翻译规划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现有研究较为零散,中国翻译规划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实践上亦难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中起到切实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简要介绍翻译规划和中国文化关系之后,系统分析面向“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规划及主要议题,提出由四个层级的参与主体、四个议题领域及若干任务领域构成的分析框架,并指出面向“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规划的基本原则.“,”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ranslation plan
《唱论》概成书于元至元十七年到二十五年(1280-1288)之间,作者燕南芝庵生于晚金、卒于元泰定元年(1324)以前,身兼唱家、僧人、塾师或幕宾三重身份,长期在席于王博文府,与王恽、史杠等有所交游,且很可能与胡祗通相识,其人并非元初名臣燕公楠.
面对战争时期的民族生存危机,1930年代中国电影界卷入全国性的“航空救国”运动之中.除了观念的接收与发散以外,中国电影在航空电影类型的实践上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铁鸟》的诞生到《万里长空》的筹备,映衬着中国现代航空电影发展的足迹,同时暗合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艰难处境.一方面,航空电影必然地附着了更为浓厚的官方战时宣传色彩;另一方面,航空电影未能切合中国的现实语境,成为“昙花一现”式的电影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