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问题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作为传播知识、传递情感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尤其是入选的那些古今中外名著,多是情感的喷涌结晶,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文章时,通过情感的内化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内心情感体验的素质和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达到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欢乐、共命运,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感。
  
  一、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大量美好的情感内容,如自然美、心灵美、人情美、语言文字美等。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教育。
  写进语文教材中的自然景物,实际上是情化的自然,是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情化的自然充满着感情,因而最容易以情动人,引起读者强烈的美感,当我们随着茅盾去感受大西北白杨树的伟岸身姿,和朱自清一道体会荷塘月色之美时,怎能不与作者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里,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呢!
  教材中有许多具有美好心灵的光辉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常常看到不同侧面的美好心灵,或舍已为人,或威武不屈,或无私奉献。我们读《过零丁洋》能感受到文天祥身上的浩然正气;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体现到保尔身上所具有的钢铁般的意志……
  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教材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描写出了大千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这种人情美常常表现在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笑容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在惨淡、凄凉的情境中,父亲那斜身吃力攀援,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刻画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疼爱父亲的情意,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作者抒发感情、刻画人物、描绘形象、阐发观点、说明事物、议论事理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载体,特别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富有美感的。朱自清在《荷塘月夜》中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泻”字,看似平常,但由于和“流水”般的月光相配,也就绘声绘色地描摹出月光的清幽。在一些说明文议论文中也不乏极富情感和表现力的句子;如在《苏州园林》中,“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中的标本。”中的“标本”一词,精确地概括出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自己能体验教材的情感外,更要善于表达,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引导学生一起进入教材中的情感世界,共同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与作品中的情感共鸣,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挖掘出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对人情美的追求,使学生成为一个追求心灵美,具有人情味的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创设情境入手。师生共同理解情感美,教师从上课一开始,就应通过各种方式来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兴趣骤生。在课堂上,教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应先“情动于已”,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和作者同喜、同悲、同褒、同贬,释放自己的情感,然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运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产生感情共鸣。例如《社戏》所描绘的是以双喜为代表的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我作为客人来到偏僻的鲁镇,得到这群少年的热情款待。”“伴我游戏”“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也不会犯上”“陪我钓虾,虾照例是归我吃的”显示出这群少年的好客,不拘礼教。更具诗意的是“我”和双喜他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尤其是归航中偷豆、吃豆的情景,随着双喜:“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的询问,阿发无私地表示:“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在那些洋溢着豆麦的三香的乡间夜景中,这群少年是多么可爱。如果此时教师用精湛的语言,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作品描写的特定情境中,自己就是夜航去看戏中的一员,那偷来的豆就是如此特别的好吃。通过入情入境的体悟,学生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感情倾向——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便会不禁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势必要精心地构思,合理巧妙的剪裁、组材,且总是顺着一定的思路布局谋篇。如果教师这时有讲述,品析这种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思路,就能解开作者的情感线索。
  2、从分析语言入手。文学作品总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从语言入手,动之以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抓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理解作品中词语的含义及感情色彩。教师要揭示自己在备课时被深深感动的最贴切生动、富有感人力量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作品中所表达的与形象密切相关的感情,使学生与作品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如《石壕吏》的结局。“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个“独”字把当时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的“妻离子散”的悲惨景象深刻地提示出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这个“独”字,就可以使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沉浸于深切的悲愤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渲染气氛,或恬静或紧张;描绘场景,或开阔或幽僻;抒发议论,或慷慨或委婉。使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当然,中学教材中的说明文,议论文大都语言准确、鲜明而且不乏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教师可用具有感召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和铸造灵魂的烈焰。
  3、从朗读教材入手。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其蕴含的情感。一方面,通过朗读来理解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准确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多读、多诵、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作品中的感情交流、共鸣。
  教材中的古代诗文需要高声朗诵,读出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东流的浩荡气势,读出苏轼《含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宏大气魄。现代作品中的许多文章同样要读出声来,才能领悟文中的情感。
  4、从启发学生想象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艺术性很强的课文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从形象入手,由景到情,由物及志,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理解课文的感情东西。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事,让具体的形象在他们头脑中“活起来”。我在教《枣核》一文时,在文章结尾总结时,我教了歌曲《我的中国心》,歌声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远隔千里、侨居海外的华人的浓浓爱国情,拳拳赤子心。这种淋漓尽致的表达,还会有什么语言比它更充实呢?
  以上四点是课堂上通过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外活动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选择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经典名篇,在自己充分把握所选作品的感情前提下,选择一些朗诵水平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诵指导,朗诵的形式应灵活多变(朗诵比赛、分组对抗、集体朗诵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朗诵家的录音作品,既从中学习他们高超的朗诵艺术,又体悟他们通过朗诵赋予作品的真情,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和把握作品情感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手段,以实现语文教材增知养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第十四章语文学科的美育(P287-302)
其他文献
2003 年12月18日,我国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在北京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至此,网络虚拟财产首次进入了司法的视野,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也积极对网络虚拟财产展开了深入研讨。尽管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但是网络虚拟财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网络虚拟财产案件也逐渐增多,虚拟财产已不是一个虚拟的问题了,而是一个迫切需要法律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  虚
期刊
【摘要】 课堂练习是师生为完成教与学既定任务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本文主要从把握时机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形式要多样、体现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 语文;作业设计;科学性    小学语文课堂练习是师生为完成教与学既定任务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达成教
期刊
【摘要】 语文首先是一种语言,其次才是一门学科,既然是语言,它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应用和学习。要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让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他们身边。  【关键词】 感情参与;情感体验;立足课堂;面向生活    从教十二年以来,我认为教学不仅是教师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体验 ,探究和感悟。尤其是语文课,更应该是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课堂实
期刊
【摘要】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修养,普及人文教育是时代的呼唤。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应该担负起历史的重托,承载人文教育的大任。  【关键词】 人文精神;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一、人文教育是时代呼唤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人才有了崭新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人性、美、科学是未来人才的核心内容。这必将引起教育观念、教育内容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等良好的正情绪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思维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对学习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而痛苦、恐惧等不良的负情绪则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会降低智力操作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调节学生情绪,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特别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
期刊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期刊
在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转换角色、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得以调动起来了,才能取得良好的
期刊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
期刊
【摘要】 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兴奋程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自学兴趣广度的扩展,自学兴趣深度的探究,自学兴趣稳定性的保持等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关键词】 语文;自学;兴趣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
期刊
中学图书馆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机构,中学图书馆一直担负着收集、整理、存贮、传递书刊资料并直接为师生提供阅读服务的重要任务。中学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是一种对学生们的阅读目的、内容与方法给予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中,提高掌握与运用文献的能力,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针对目前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读物无选择、阅读肤浅无方法等问题,图书馆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