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 地绿 水清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ears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8月8日,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发改委等单位向区内外媒体记者介绍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
  实施蓝天保卫战
  自治区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全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蓝天保卫战。
  始终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全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四尘”同治,全区5个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剔除沙尘天气影响,2017年全区5市平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达到81.4%,比2014年提高了3.8%;可吸入颗粒物为90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了10.89%;PM2.5为39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了20.4%,二氧化硫为33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了29.78%,重污染天数所占比例由2015年的2.74%下降到2017年的2.19%;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和2017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城乡环境的改善是蓝天保卫战的主要任务。全区上下始终把自然生态保护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点领域,强化保护与工程治理双管齐下,全区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1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占到国土面积的8.03%。2007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由“较差”跨进“一般”,提高了一个质量类别。2017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45.56,较2006年的41.02上升了4.54。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试点,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亿元,对全区2362个行政村及241个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并完善了一批生活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全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全部在达标范围内,土壤环境整体处于清洁水平。
  同时把加强环境监管能力与体系建设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区环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达到160个,基本覆盖了5个地级市城区、大部分县城、部分重点工业园区和黄河干支流、主要湖泊、重点入黄排水沟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布设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3026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能力显著增强。环境监察、监测、辐射等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设施设备和监管手段大幅改善。
  让绿色温暖大地
  自治区成立6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区林业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奋力推进生态治理和修复,全区造林绿化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林地保有量达2834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35%;森林面积从1958年的117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9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58年的1.5%增加到现在的14%,森林蓄积量从1958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899万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同步增长,初步形成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屏障。
  国土绿化遍地开花。坚持分类指导,分区突破,以国家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为依托,启动实施自治区造林工程,着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认真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230万亩,移民迁出区植被覆盖度达到56%。精心组织实施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程,建成26个市民休闲公园。不断创新绿化方式和造林模式,遵循降雨线分布和不同区域水资源分布规律,实施精准造林工程。先后编制下发了《落实生态立区战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方案》等一批重点工程规划,全面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了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绿网提升、南华山外围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提升、同心红寺堡文冠果生态经济林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09万亩,落实补助资金126亿元。
  防沙治沙成为全国样板。国家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区沙化土地面积由1958年的2475万亩减少到1686万亩,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999年的4811万亩减少到4184万亩。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沙漠化逆转,连续20年沙化、荒漠化土地“双缩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防沙治沙合作,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德财政、世界银行贷款、小渊基金等外援项目,完成荒漠化防治160多万亩。坚持防沙治沙用沙相结合,大力培育沙产业,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防沙治沙,全区治沙面积在1500亩以上的企业达60多家。
  森林、湿地资源保护持续加强。全面落实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全区1531万亩森林资源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范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推动下,协调完成《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方案》等“1+8”政策体系,拨付专项整治资金9.47亿元,169处整治点全部开展生态环境整治,通过自治区级阶段性验收166处;严格落实林区禁牧封育管护责任,禁牧封育区内林草覆盖度增加到40%以上;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全区连续57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处,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14个,自治区级湿地公园10个,湿地保护面积达31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1%。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富民產业,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着力推进枸杞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延长枸杞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全区枸杞在册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标准化率达5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25%,枸杞干果总产量1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2%;中宁枸杞以161.56亿元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十强。全区枸杞生产、加工、流通企业达276家,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区已成为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优势最突出的核心产区。积极发展苹果、红枣、设施果树、花卉等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经济林基地面积达到185万亩,年综合产值达30多亿元。争取国家下达贫困县和荒漠干旱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护林员指标7500名,人均管护补助每年1万元,带动近3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推进中部干旱带造林种草劳务扶贫,工程造林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苗木、优先使用当地贫困劳动力,户均增收近1万元,有效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林业改革不断深入。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全区国有林场林地面积达1637万亩,增长6%,人员编制减少29%,内部机制进一步健全,国有林场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工作全面完成,确权集体林地1444.7万亩,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完成涉林贷款21亿元。大力扶持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的林下经济360万亩,形成9大系列、20多个品种。积极推进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工作,完成森林、湿地两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始终珍惜生命之水
  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永春告诉记者:“宁夏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89毫米,蒸发量高达1250毫米,当地水资源总量11.6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0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仅1.5亿立方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务院‘87’分水方案分配给宁夏可耗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全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60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所以,水始终是事关宁夏战略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安全工作,特别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把水资源管理保护提高到治宁理政战略层面来高位推进,切实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力地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谋划新上了固海等4大扬水工程、中南部城乡人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黄河标准化堤防治理、宁东等工业园区供水、中部干旱带脱贫水源及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的水资源调配能力大幅提升,近5年落实水利投资240亿元,其中2017年投资70.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节约每一滴水成常态。2006年以来,自治区面对严重缺水的基本区情,把节水作为革命性措施和根本出路来抓。颁布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节水法规、规章及标准。持续开展“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4大节水行动。所有市、县(区)全部成立了节水工作机构,银川市创建为全国节水型城市,石嘴山市创建为自治区节水型城市,50%的县(区)已开展节水型县区建设,70%的区直机关、55%的区直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30%以上。2017年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24,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9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1立方米。
  提到水资源,绕不开河湖综合治理,河湖共治格局初步形成。紧紧围绕河长制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4个到位”,初步形成“河长主导、部门协同、标本兼治、全民参与”工作格局,5个地级市、22个县(区)、223个乡镇河长制工作方案于2017年10月底前出台到位,编制完成6河2湖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全区840条河流、94个湖泊、38座水库“一河一长、一湖一长”责任到人,区市县(区)乡村5级共落实河长3770名、湖长125名、巡查保洁人员6510名,全区统一河湖管理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实现了所有河湖水系河长制全覆盖,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河长制改革任务。各级河长担当责任,围绕黄河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河湖水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要想山清水秀,治理水土流失是關键,全区水土流失治理不留死角。因地制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库井窖池坝系统治理思路,大力开展以南部9个贫困县(区)为重点的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0.64%,年均治理进度由2000年的1%提高到现在的3%。其中贫困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68%。全区建成淤地坝1112座,总库容达4.24亿立方米,变昔日的“三跑田”为“三保田”,为贫困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草畜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引黄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流淌千年的引黄古灌区被国际灌排委誉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在墨西哥召开的第23届国际灌排大会上授牌,宁夏申遗实现“零的突破”,亮出了宁夏“世界级文化金名片”。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试点,统筹开展灌区农业节水、水系连通、水生态治理、智能化管理等重点内容,为水利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全区上下在巩固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团结一心,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获得感与幸福感,夯实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基础。G
  责任编辑:陈洪岩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中国式农村,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让人倍感振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核心在于强化乡村文明建设,在于改变农村陋习,改变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其无形的精神层面价值并不比住上新房子、走上新公路等有形的价值低,而且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近年来,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在加快推进强村富民进程的同时,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涵育文明新风,制定村
期刊
9月4日,记者来到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所见所闻令人振奋。同德村位于同心县河西镇西北部,是同心县“十二五”时期最大的移民村,全村共有1379户6310人。同德村是同心县实施产业流转的村子。2014年,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同德村枸杞产业进行整体流转,村民主要以务工形式服务于产业园区。2017年底同德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50元,全村基本实现“五通八有”。  党建引领 助力发展  同德村牢
期刊
善于把握规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也是我们党领导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系统总结了实践中所孕育的理论创新,并将其概括为“九个坚持”。这些重要思想,阐明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回答了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革命老区盐池作为宁夏首个具备脱贫退出条件的贫困县,2018年将迎接国务院考核验收,但脱贫只是底线任务,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奔小康才是新时代的新目标。在全区脱贫富民、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打好頭阵、当好先锋,既是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我们必须
期刊
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城市集群集聚能力急速提高,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地位作用快速提升。2017年4月,宁夏提出打造以银川为核心、辐射带动石嘴山、吴忠、宁东基地协同发展的银川都市圈建设,形成推动宁夏发展新的增长极。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石嘴山市应当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势发展,把建设“三条廊道”作为加快推进都市圈建设的主抓手,努力打造
期刊
冯洁平,1970年生。现为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盐池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鹽池县第十届政协委员。2012年书法作品入展“浙商杯”宁夏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2013年书法作品入展“服务基层文化·构建幸福贺兰”全区知名书画家作品展。2014年书法作品获“中国梦·劳动美”全区职工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2015年书法作品获全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书法作品评比展示一等奖。2016年书法作品入
期刊
9月初,冒着小雨,记者前往同心县采访。进入同心县镜内,远处山峁黛绿,风景如画;近处连片的荞麦、糜子秋粮穗大籽饱,一派丰收景象。一条条水泥硬化道路伸向村庄,走进农户,主人从红瓦白墙的房子里走出来,脸上挂满喜悦,提起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如数家珍,自来水入户了,危房改造了,村道硬化了……一件件实事,群众喜在脸上,记在心里。  吃上自来水  一直以来,解决宁夏中南部山区群众吃水难是当地政府为民办的头等大事。同
期刊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至今已60年。60年来,盐池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带领全县各族群众,艰苦创业,阔步前行,摆脱了昔日的落后,实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贫穷走向温饱,并逐步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0年前,一个百业待兴的小县城;60年后,一个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之城。回望60年,盐池县的发展变化可歌可頌,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
期刊
宁夏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具备绿色发展的资源禀赋和天然优势,但发展不足仍是最大实际。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是解决好生态与发展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因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打造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构建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制度、生
期刊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全县总面积4662平方公里,总人口37.7万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聚于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回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自治区成立60年来,得益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回汉各族干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