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之生命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唐宋词十七讲》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启发妙悟灵思。
  【选读】
  第一讲温庭筠(上)
  诸位爱好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们!我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心情是非常高兴而且感动的。我1924年在北京出生,1945年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1947年的冬天离开了我的故乡北京。因为当时我结了婚,1948年就随着我先生工作的调动,去了台湾。1966年离开台湾,到了美国。1969年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直到现在。自从1947年冬天离开了家乡北京以后,多年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教书的工作岗位。我所教的内容,都是中国的古典诗词。我在国外教书的时候,很高兴能够把自己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介绍给国外的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们,有一种文化交流的意义。
  我1977年回到祖国来旅游的时候,在火车上看到有的旅客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他们都非常欣喜,非常热情地阅读。我在当时就受到了很大的感动。我想我是由自己的祖国——中国培养我接受教育的,我多年来在海外宣扬我们祖国的文化,这当然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可是当我在1977年旅游的时候,看到我们自己祖国的同胞这么爱好中国古典诗词,我就想我也应该回到祖国来,与我们祖国的文化的源流能够继承接续起来才是。我好像是一滴水,要回到我们祖国的江河之中。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念头,我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来,也能够教古典诗词,跟国内的爱好古典诗词、从事古典诗词教学的朋友们共同研讨,向他们学习。
  这一次的讲座,我自己本来没有想到能够有这么多的朋友来参加。因为本来我是去年(1986年)4月,由于加拿大跟中国的文化交流,要与川大缪钺教授合写一本论词的书而回到祖国来的。那个时候见到了我们辅仁大学校友会的学长、朋友们,他们跟我说,要我给校友会作一次讲演。我想校友会的很多学长为我们校友会的筹办和建立,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在海外一点贡献也没有,所以当校友会叫我作几次讲演的时候,我想这是我应该尽的义务,就答应作一次讲演。我本来以为讲演的对象只是校友会的朋友们,可是没有想到,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爱好古典诗词的朋友。后来,就有中华诗词学会的朋友们也说,希望我作一次报告,我就提出希望中华诗词学会能够和辅仁大学校友会联合起来举办这一次讲演。后来又有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国家教委老干部协会很多朋友都参加了,这种对古典诗词的热情,使我非常感动。刚才介绍说我是尽义务来讲学,其实这是不在话下的。因为所有这一次举办这一讲座的朋友们,他们所付出的工作、劳力、时间、精神,都比我更多,他们筹备了很多个月,我们应该多向他们致谢。如果举办的这一次讲座有一点成就,我们应该向这些筹备的朋友们表示感谢;但是,如果讲得失败了,那是我个人的责任,我要向大家道歉。
  我多年来在海外,学识也很浅薄,在北京这么多研究古典诗词的学者、前辈的面前我本来不敢随便讲话的。可是大家的盛情难却,而且中国古来有一句成语说是“野人献曝”。就是说有个乡下佬,他没有看到过什么广厦隩室:那些个高楼大厦,温暖的建设完美的房屋;他也从来没有穿过绵纩狐貉这样的丝棉或者是皮裘的衣服;他不知道有些人取暖有更好的办法。乡下佬只是觉得冬天晒晒太阳就很暖和,所以他就想:这晒太阳是件好事情,我要把我这一点心得奉献给那些要取暖的人。其实别人比他取暖的方法要多得多,美好得多,高明得多;但是这个野人、乡下佬,他要把自己晒太阳取暖的一点体会和经验贡献给大家。我虽然是很浅薄的、很肤浅的,可是那至少是自己的一份诚意。所以我讲的有错误的地方、浅薄的地方,请诸位爱好诗词的朋友、前辈、国内的学者们多多给我指教。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唐宋词。讲到唐宋词我就想起来,我是出生在北京一个很古老的旧传统的家庭。我小的时候没有像现在的小朋友那样上什么托儿所啦、幼儿园啦、小学啦,这些我都没有机会。我是在家里受的旧式教育,我小的时候念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像《论语》《孟子》等古书。我伯父、我父亲都喜欢古典诗词,所以从小就教我背诗,就像唱歌一样地背一些诗。我十一二岁以后,他们就教我学习作诗。我说作诗,没有说作词,因为中国旧传统有一个观念,认为诗里边所讲的是“诗言志”,诗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可以宣扬教化,是正当的,是应该教小孩子去学的。可是词这种东西,里边写的是什么哪?里边写的是男女的相思爱情,是伤春怨别,是这样的内容。所以我想我的家长,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那时候只教我读诗、作诗,没有教过我读词和填词。
  但是有些个美好的文学,它本身有一种魅力,你读它,就被它吸引了,就被它感动了。我记得我在初中毕业给同学写的纪念册上,就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好,我们分别以后,相隔千里之远,但是我们共同对着天上的明月,借着月光我们就有一份感情交流,彼此懷念的这一种相联系的感觉。所以我小时候喜欢读词,但是没有人教过我读词和填词。后来我上了辅仁大学以后,开始读词了。那个时候我曾经跟随孙人和,即孙蜀丞老师学过词,也跟随顾羡季老师学过词。这两位老师不但是教词,他们也创作。而我上大学的年代是1941到1945年,那是北平(北京当时叫北平)沦陷的时期。那个时候,我们老师写作的词里边,常常流露一份爱国的情思。所以前几年我回国来,见到我同班的老同学,曾经写了一首诗,里边有这样两句:“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说我记得我们当年同班的同学,读书的时候正是乱离的战争时候,北平沦陷的年代,所以说“读书曾值乱离年,学写新词比兴先”,我们学写新词而新词虽然表面写的是爱情,可是它们也寄托了爱国的感情在其中,有比兴的思想在里边。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思索。在中国的韵文的各类文学体式之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文以载道”,读诗也讲究诗教,说“温柔敦厚”是“诗之教也”。我年轻的时候,很不赞成这一套说法,文学就是文学,艺术就是艺术,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它载道呢?诗歌的本身,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说诗是教化呢?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以为一般衡量文学,有两个不同的标准:有的人喜欢用道德和政治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用美学的艺术的价值观来衡量文学作品。一般说来,中国的散文是要求文以载道,中国的诗歌也讲求诗教。“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是重视它的思想内容、它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价值的。
  词,我认为是在中国的文学体式之中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为什么叫做词呢?其实只是歌词的意思。从隋唐以来,中国有一种新兴的音乐,这种音乐是中国旧有的音乐融和了当时外来音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词就是配合这些新兴的音乐的歌曲来歌唱的歌词。所以词本来并无深义。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这种歌词,最早是在民间流行的,后来士大夫们觉得这个歌曲的音调很美,可是一般民间的歌词是比较俚俗的,所以这些文人诗客,就开始自己着手来填写歌词了。
  中国最早的一本文人诗客写的词集叫做《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編辑的,完成是在十世纪的时候,那是在唐五代十国期间。《花间集》前面有欧阳炯写的一篇序文。关于词的起源,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论词之起源》,大家可以参看。那篇文章写得比较详细,我现在讲得简单一点。我要说《花间集》编选时候的用意和性质。我们中国人熟知《花间集》就是书的名字。但是我在国外讲《花间集》,就要用英文介绍说是The Co11ec tionofSongsAmongThe F1owers,是说花丛里边的歌词的一个集子。你看多么美丽的名字。我们老说《花间集》、《花间集》,司空见惯,把它变成了一个非常生硬、非常死板的名词了。但是,你换一个新鲜的角度来看它,你会觉得《花间集》是个很美的名称。而且从这个《花间集》的名称里,就可以想象到,那里边的歌词一定是非常美丽的歌词,是当时的诗人文士写了歌词,在歌筵酒席之间交给美丽的歌女去演唱的歌词。所以欧阳炯在《花间集》的序文里,就曾说这些歌词是“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拍是唱歌打的拍板,檀是檀香木,用檀香木做的拍板。最早的歌词,《花间集》里收辑的所谓的诗客曲子词,原是交给妙龄少女去演唱的美丽歌词,这当然要适合歌唱的背景。所以,它们大多是爱情的歌词,是相思怀念、伤春怨别的歌词。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中,词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本来不在中国过去的文以载道的教化的、伦理道德的、政治的衡量之内的。在中国的文学里边,词是一个跟中国过去文以载道的传统脱离,而并不被它限制的一种文学形式。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它突破了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的限制,完全是唯美的艺术的歌词。可是,后来却发生了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就是后来词学家、词学评论家把道德伦理的价值标准,加在中国这个本来不受伦理道德限制的歌词上面去了。
  清朝有一个有名的词学家叫张惠言,他说词这种文学形式,可以表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是可以表现那些有品德、有理想、有意志、有抱负的贤人君子内心最隐秘最深曲的一种怨悱,一种感动,一种追求而不得的感情。他的这种说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人反对他。我现在都是很简单的举例证,如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位有名的学者,就是王国维,他写过一本评论词的书,是很有名的一本著作,叫《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里边,他就批评张惠言,说“固哉皋文之为词也”,皋文是张惠言的号,他说张惠言讲词,真是太顽固了。像这些写词的词人,并没有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之情的用心,而张惠言要这样讲,所以说他是“深文罗织”,是自己画了一个框框,要把别人的作品都套在这个模式中,这是错误的、顽固的,这是不应该的。所以,王国维批评了张惠言。
  可是,另外一个奇妙的事情又发生了。王国维虽然批评张惠言用贤人君子的感情来讲爱情的小词是不对的,而王国维却也曾经举过很多五代和两宋的词人的词,说这些词人所写的一些个词句,表现了“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他说像北宋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写的本是相思离别,因为这首词的前半首还有两句,说的是“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恨”字有的版本作“别”)。他说天上的明月不知道我们和相爱之人离别以后的这种离愁别恨的痛苦。苏东坡也曾有词句说“何事偏向别时圆”!为什么人在分别,你偏偏团圆,更增加我的离愁别恨?“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他说月亮慢慢地西斜,它的光线从朱红色的门穿照进来。我一夜无眠,看着月光从深夜直到天明。所以他写的是离别。然后在下半首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正因为他头天晚上无眠,没有睡觉,第二天早晨才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天晚上,深秋的时候,秋风萧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昨夜的西风,把碧绿的树叶吹得凋零了。当时树叶零落之后,窗前楼上没有了那些个大树的荫蔽的时候,他说我一个人独上高楼,望那天边的远处。我所怀念的人所在的地方,一直望到天的尽头。欧阳修曾有两句词,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所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的原是相思离别,可是王国维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
  王国维曾经引用了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风栖梧》),说我衣服的腰带越来越宽松了,这说明人越来越消瘦。“古诗十九首”说的“思君令人老”,我的衣带渐宽是因为相思,是因为怀念。他说我就是为了你而相思而憔悴消瘦的,衣带渐宽,但是我也不后悔,我始终不会后悔。为什么?因为“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我所爱的那个人,值得消瘦而憔悴。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
  …………
其他文献
将军夫人玛尔法·彼得罗夫娜·贝纲基娜,十年以来,行着类似疗法①的医道。五月里的一个星期二,她在自己的屋子里诊察病人。她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类似疗法的药箱,一本类似疗法的便览,还有一个类似疗法药的算盘。挂在壁上的是一幅神甫亚理斯泰尔夫的像,那是将军夫人的恩人,他否定了有害的对症疗法,教给她认识了真理。客厅里等候的病人们,大半是农人。他们除两三个人之外,都赤着脚,这是因为将军夫人吩咐过,他们要在外面
期刊
(二)在路上,才能有未来  同学们,如果你问我毕业时最怕的是什么,我会告诉你,那就是担心十年之后的今天,自己还会和刚毕业时一模一样: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有着一模一样的节奏,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提高。  十年前,我在家乡的省会,已经有了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如果说就停留在那里一动不动吧,一眼就能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那还是会有一千个不愿意。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西东被跌宕起伏的历史文
期刊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不仅是为了欢迎各位同学和老师们的到来,更是为了让大家在新学期能够尽快“收心”归位,满血复活,全力以赴继续拼搏,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希望大家接下来能够喝下今天我为你们准备的这碗新鲜温热的、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然后义无反顾,继续追梦,用强大的爱国热情和奋斗豪情,注解无悔青春,实现卓越人生。  第一,要有一颗同祖国人民共进退的中国心。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是国的
期刊
“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吗?我是贝德尔·史密斯。请立即记下:我永远难忘的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發……嘟嘟……”  “怎么回事?”新来的编辑沃克问道,“喂,喂,接线员!”  “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了,”电话局总机报告说,“我们马上派故障检修人员出发检查”。  “大概要多久?”  “哦,您得做好一两个小时的打算。您知道线路是穿过山区的。”  “完了!”沃克沮丧地说道,并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
期刊
安徽卷  【2020年安徽省中考作文真题】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  (1)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的身份信息。(3)抄袭
期刊
“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以前总觉得,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随着阅历的增加,会渐渐发现:每一个不自律的行为,都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痛苦。人的本性难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  什么是自律?就是将这两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  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  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
期刊
1  一位在民政局上班的朋友,曾经用尽全力调解过一对熟人夫妻的离婚纠纷。夫妻双方都是她的同学,男的智商超高,上学时是远近闻名的学霸,长得也很帅,就是性格冷淡,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做首席律师;女的娇俏可人,爱笑爱闹,在外企做销售。这样郎才女貌、从高中时就相恋的一对爱侣,离婚的导火索仅仅是一句话。  简单交代下背景,男孩的父亲脾气暴躁,经常一言不合就发飙,曾经一脚下去,踩断了男孩母亲的腿骨,也曾一个掌
期刊
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桥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这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入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  《清明上河图》描绘人物824位,牲畜60多匹,木船20多只……5米多长的画卷,画尽了汴河上下十里繁华,乃至整个北宋近两百年的文明与富饶。  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
期刊
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  文学,使你“看见”  先谈谈文学,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的美学。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  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
期刊
日本人擅长描写,描写人物的表情,描写人物的内心,描写一切你注意到或注意不到的细节。故事因细节而生动,因细节而深入人心。所以即使是形象不太讨好的《河童之夏》,依旧能打动人心。  在热得脑袋冒烟的夏季晚上,开了空调在房间里看两个多小时的《河童之夏》。感觉就像是清凉的河水泼到心里一样,凉爽而舒适,感人而舒心。  在百无聊赖的暑假里,康一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河童的化石。当康一把化石放到水里的时候,河童化石居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