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古诗文占有很大比例,它是一代代辛勤笔耕的文人墨客留下的不朽篇章,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化特有价值,对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言文的教学无可替代,但是,许多老师由于过分地、单纯地注重成绩的提高,往往忽视或放弃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节课下来,总是在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上猛下功夫,剩下的就让学生们大声去读,死记硬背住一些注释翻译和句式句法,以及老师们积累下来的“考点”。至于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所能够领略和欣赏到的许多“美”的东西,进而有兴趣深入学习文言文,那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其课堂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殊不知,学好古诗文,学生最好的老师还是兴趣,欣赏和领略古诗文之美,可以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一.古诗文中蕴含的形象美
美育的一大特征是形象性,美离不开形象,同时,它又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让人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黑格尔:“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大漠孤烟”是一组自然的形象,感受了那种壮阔的意象,才会逐渐感受到其中难于言表的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熟知和联想到山林风光物象,自然会感受到这种大自然所赐予幽深之美。可见,美感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感化人,而不是以理性的说教强制人。学生若能感受到诗文中的美好形象,他自然愿意探究感悟寻找这种美的源头,美的载体文本,学习诗文的兴趣自然会浓厚起来。初中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因此,在诗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接受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文言文知识,也要以审美的眼光理解课文,探究和发现教材所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引导,使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发现美,接受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文兴趣。
二.古诗文中蕴含的语言美
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曲九个名词,九幅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几个描写景物的词语,就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自然美、生活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广阔无边、浩瀚无垠凄美壮观的塞外风景,品读这样的诗句也能感受到诗人那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古代诗文所固有的语言之美。
理解文言文语言的美,可从两方面入手。
1.重视朗读,领略古诗文的音韵美
许多古诗文具有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唐诗宋词元曲无需多言,先秦两汉魏晋散文也大都是文辞兼美,非常适合诵读,即使政论性较强的《陈涉世家》《读孟尝君传》也一点儿不感到生涩,而是琅琅上口,更别说具有骈体文特色的《与朱元思书》、《三峡》等课文的音韵节奏几乎不亚于一般诗歌。朗诵是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学生细细玩味,教师恰当引导,欣赏语言的艺术美
古诗文语言的美除了音韵和谐、凝炼外,还表现在句式整齐、运用修辞等方面,欣赏这些语言的美,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点拨其美妙意境,用词之精彩简练品味这些语言,对于学习者自然有一种拨云见雾,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诗文的情感之美
一位作者情怀,是学生人生的一面镜子。教师要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使之碰撞与交融,引导学生感悟美的神韵。由于学生身处环境各异,自然导致他的审美情趣会不同,读同样的文章产生的美感可能也不同。人的心情舒畅和沉郁痛苦,对自然景物的情感也迥然有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中所蕴藏的情感之美。这种感悟,是在发现基础上的一种心灵的共鸣,是学生情感积淀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古诗文兴趣
四.古诗文里蕴含的画面美
古诗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古诗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陋室铭》,读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努力使学生能想象文字叙述中的意境,也能想象文字外的意境,这样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古诗文的教学课堂,不应单纯是为学生灌输文言文知识的课堂,而应是如何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美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安瑛,教师,现居甘肃榆中。
一.古诗文中蕴含的形象美
美育的一大特征是形象性,美离不开形象,同时,它又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让人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黑格尔:“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大漠孤烟”是一组自然的形象,感受了那种壮阔的意象,才会逐渐感受到其中难于言表的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熟知和联想到山林风光物象,自然会感受到这种大自然所赐予幽深之美。可见,美感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感化人,而不是以理性的说教强制人。学生若能感受到诗文中的美好形象,他自然愿意探究感悟寻找这种美的源头,美的载体文本,学习诗文的兴趣自然会浓厚起来。初中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因此,在诗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接受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文言文知识,也要以审美的眼光理解课文,探究和发现教材所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引导,使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发现美,接受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文兴趣。
二.古诗文中蕴含的语言美
文学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全曲九个名词,九幅画面,充满了生活情趣。几个描写景物的词语,就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自然美、生活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向读者展示的是一幅广阔无边、浩瀚无垠凄美壮观的塞外风景,品读这样的诗句也能感受到诗人那幽微难言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古代诗文所固有的语言之美。
理解文言文语言的美,可从两方面入手。
1.重视朗读,领略古诗文的音韵美
许多古诗文具有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唐诗宋词元曲无需多言,先秦两汉魏晋散文也大都是文辞兼美,非常适合诵读,即使政论性较强的《陈涉世家》《读孟尝君传》也一点儿不感到生涩,而是琅琅上口,更别说具有骈体文特色的《与朱元思书》、《三峡》等课文的音韵节奏几乎不亚于一般诗歌。朗诵是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学生细细玩味,教师恰当引导,欣赏语言的艺术美
古诗文语言的美除了音韵和谐、凝炼外,还表现在句式整齐、运用修辞等方面,欣赏这些语言的美,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点拨其美妙意境,用词之精彩简练品味这些语言,对于学习者自然有一种拨云见雾,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诗文的情感之美
一位作者情怀,是学生人生的一面镜子。教师要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使之碰撞与交融,引导学生感悟美的神韵。由于学生身处环境各异,自然导致他的审美情趣会不同,读同样的文章产生的美感可能也不同。人的心情舒畅和沉郁痛苦,对自然景物的情感也迥然有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中所蕴藏的情感之美。这种感悟,是在发现基础上的一种心灵的共鸣,是学生情感积淀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古诗文兴趣
四.古诗文里蕴含的画面美
古诗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古诗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例如《陋室铭》,读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努力使学生能想象文字叙述中的意境,也能想象文字外的意境,这样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古诗文的教学课堂,不应单纯是为学生灌输文言文知识的课堂,而应是如何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美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安瑛,教师,现居甘肃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