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中的儿童教育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风筝》围绕"风筝事件",深刻反思了"我"粗暴对待弟弟的行为。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中说:"松寿(周建人)小时候爱放风筝,也善于自糊风筝,但那是戊戌(1898年)以后的事了,鲁迅于那年春天往南京,已经不在家里了。而且鲁迅对于兄弟与搏戏,都是很有理解.没有那种发棒的事,文章上只是想象的假设。是表现.一种意思的方便,而已。”那么,鲁迅在文中借“风筝”表现了怎样一种“意思”?鲁迅的三弟周建入说:“我想他所以这样写.主要是批判当时一些人对儿童的不正确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含咀潜思,我悟到的是鲁迅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已成为引发高等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动因。本文试图以教育观念、教育形态、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规模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探讨现
网络资源的运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进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汲取知识的课堂,网络资源的运用也成为改进语文传统模式有效措
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是极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一次具体而微的公开课和课后专家评点,本文揭示了教学亲历者的教学心得,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淡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少一点预设,多点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诗歌鉴赏是综合性考查题目,它不但要求学生们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诗歌意识,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赏析审美能力。在高考复习备考
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生很少独立思考、讨论,时间长了学生就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这种课堂我称之为沉默课堂。沉默课堂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容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激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通过调查我了解了学生的大致情况,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它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探索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是值得坚守、传承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即
ID+C:李老师,很高兴能对您做专访.上次在研讨会上听到您的一些评论,感触颇多,希望这次能和您深入探讨.您设计的教室很有特色,对色彩的大胆运用显得新颖别致,非常有活力.您能
期刊
延边大学历史学专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但学科专业建设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首《赤壁怀古》,如惊天骇人之巨浪,便横空出世了千古之绝唱。清人词论家徐釚称之为“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苏轼诗词,在宏大的意境之中寄寓了他超旷的襟怀、明达的识度。词圣苏轼用他激昂悲凉的心灵培育了震撼人心的篇章,又将生命的感悟倾注笔端,演绎出了独特的生命美学。  苏轼的词作正如他的人生经历一样,雄浑开阔的诗意与人生“百年第一”的映照。一首《赤壁怀古》,正
当前,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认真思考和选择适合自身的科学发展战略。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五条发展路径:即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特色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