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昳丽”是光艳美丽吗?

来源 :中学语文·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tory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收录了选自《战国策·齐策一》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其中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教材注解“昳丽”为“光艳美丽”。不仅是统编版教材,苏教版、北师大版等语文教材以及《汉语大词典》都持这一观点。本文就此注释提出质疑,展开探研。
   关键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昳丽;注释质疑
   教材中于“昳”字被理解为“光艳”的意思。“昳”被释为“光艳”的确很有迷惑性。从字形上来看,偏旁为“日”的“昳”字本指太阳偏西,《说文解字新附·日部》:“昳,日昃也。”《集韵·屑韵》:“昳,日侧也。”明确指出“昳”由“太阳偏西”引申出“光艳”义的,始于宋朝鲍彪的《战国策注》:“昳,日侧也,故有光艳意。” 然而,这种观点存在错误之处。一方面,“昳”在《广韵》中读作“徒结切”,即“dié”。这与各教材、词典的注解“昳”读作“yì”不符,读音不同则无法引申出光艳义。另一方面,“光艳”一词可用于形容物和人,当形容人时多指女子的容貌,古今文献中未见用其形容男子形貌。用“光艳美丽”来形容美男子邹忌的外貌不仅显得不伦不类,而且难以体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另外,如果仅从文学本体的角度考虑,文章内部的语句前后应该相互照应。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后面,有“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一句,“昳丽”与“美丽”相对应。从逻辑上考虑,假定邹忌是“光艳美丽”的,岂不是已经比“齐国之美丽者”的城北徐公更漂亮吗?还用得着比较二人谁更美吗?因此,将“昳”释为光艳义并不正确。
   关于“昳”字的解释还有两种观点。
   其一,“昳”为“逸”的通假字,“昳丽”即是“逸丽”。首先,这种观点源于东汉高诱的《战国策注》:“昳,读曰‘逸’。”“逸”有美的意思,“逸女”即是美女,“逸少”即是美少年。如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上》有:“初累弃彼虙妃兮,更思瑶台之逸女。”东汉杨修《神女赋》有:“惟玄媛之逸女,育明曜乎皇庭。”南朝梁武帝《净业赋》:“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其次,“逸丽”还是一个同义复词,这也可以为该观点作证。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奇葩逸丽,淑质艳光。”晋代葛洪《抱朴子·辞义》:“义以罕觌为异,辞以不常为美,而历观古今属文之家,鲜能挺逸丽于毫端,多斟酌于前言,何也?”“逸丽”作为同义复词,置换语素的位置后意思不变,即说成“丽逸”也是可以的。《梁书·王僧孺传》:“少笃志精力,于书无所不睹。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世重其富。”《南史·丘迟传》:“迟辞采丽逸。”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宗吉风情丽逸,见之诗篇者,往往有歌扇舞裙之兴。”这些例子都能说明“逸”与“丽”同义,都为“美丽”的意思。再者,从版本上来看,《战国策》“形貌昳丽”一语,在《艺文类聚》卷七〇“服饰部”、《太平御览》卷五二〇“宗亲部”均引作“身体逸丽”。“昳”“逸”的这个版本异文也是有力的证据。然而,将“逸”当作是“昳”的通假字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观点从音理上难以说通,“昳”字是质部定纽,“逸”字是质部喻纽。两个字虽然是叠韵,但声母相差很远,不符合王力先生提出的“语音必须相同或相近”的通假法则。因此,此种说法并不完美。
   其二,“昳”为“佚”的误字,“昳丽”即是“佚丽”。首先,此种观点来自清郑珍《说文新附考》,他在卷三引其子郑知同的观点:“此‘昳’当为‘佚’之误,古‘佚’与‘逸’通,先秦无‘昳’字。”事实上,“佚”自古就有美丽之义。屈原的《离骚》中有“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一句,王逸注:“佚,美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佚,又为懿。”他也认为“佚”有懿美之义。游国恩:“佚者,昳之借字,《释文》作佚。”清洪升《长生殿·弹词》:“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这里“佚貌”与“仙姿”相对应,表示美貌义。其次,“佚”可与“美”、“丽”搭配,组成同义复词“佚美”、“佚丽”。明汤显祖《广意赋》:“下瑶台之佚美兮,玄昊依而作祀。”清陈文述《五君咏》:“曼倩气节士,文章更佚丽。”近人章太炎《訄书》中有“初,太湖之滨,苏、常、松江、太倉诸邑,其民佚丽。自晚明以来,喜为文辞比兴,饮食会同,以博依相问难,故好浏览而无纪纲,其流风遍江之南北。”最后,从版本的角度出发,宋绍熙二年的鲍彪《战国策注》刻本以及四部从刊景元至正本吴师道的《战国策校注》均有“又疑作‘佚’”之语,这就又为“昳”为“佚”的误字这种观点提供了旁证。
   结合以上两种观点,我们认为“昳”应当是“佚”的误字。“昳丽”当作“佚丽”,是同义复词,意为“美丽”。而高诱《战国策注》将“昳”当作“逸”的观点,我们在认识其不足之处的同时,只要不将其简单理解为通假现象,那它便是言之有理的。因为在古代“逸”和“佚”二字属于同源字,古典文献中常常互相通用。例如《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汉书·王嘉传》引“逸”作“佚”。再如《诗经·小雅·鱼丽序》“终于逸乐”,陆德明《经典释文》:“逸,本或作佚。”还有《论语·季氏》“乐佚游”,陆德明《经典释文》:“佚,本亦作逸。”以及《荀子·宥坐篇》“身不佚者志不广”,杨倞注:“佚与逸同。”所以,我们可以断定“逸丽”即“佚丽”,两词是同义词关系。
   综合上述各类证据,我们认为“形貌昳丽”的“昳丽”即是同义复词“佚丽”,包括统编版在内的各种教材和词典应当这样修订注解:“昳丽:美丽。昳,当作‘佚’,美丽义。”
  [作者通联: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精准教学,师生负担明显降低、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受到学生及家长赞誉。崂山区育才学校八年级学生李睿童在实数计算方面出错很多,通过做智能作业本上的错题以及教师推送的变式训练,感到收效明显。崂山六中九年级学生侯祎峻将平台收集的错题打印成册再练习,避免了在同一个问题上再次出错,和以往相比,错题整理时间大大缩短。对家长来说,通过AI智能校本作业本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学习指导也更加有的放矢。崂山三中八年级学生王丹艺的家长说,自己会经常和孩子一起根据平台数据分析弱项和不足,周末帮助孩子根据平台记录进行错题整理。现在家长能从平台上及时查看孩子的学习动态,平台已经成为连接学校、孩子和家长的纽带,成为家长的“好帮手”。
   中小学作业监管平台做到减负增效
   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崂山区通过区校两级联动,做好对作业的监管和指导。从全区来看,“教学云平台”的“数据驾驶舱”——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展示平台,能够提供区域整体大数据分析,从作业时段分布统计、作业用时统计、作业整体准确率、教师作业批阅等多个维度进行大数据采集与计算分析,还能够衡量作业的难度系数和学生掌握程度,实现了对全区各学校和班级的有效监管。此外,学校还从多渠道发挥监管职责,如崂山区育才学校对作业布置采取“双公示双调研”的方法,“双公示”即在校内设置作业公示栏,又在家长群内面向家长公示;“双调研”即开展常态化作业调研,面向家长、面向学生,及时了解动态情况,确保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通过平台数据对作业的诊断,还可以帮助教师精确矫正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实效。崂山六中教师陈晓通过作业数据分析,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感到自己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上慢慢地做到了“让位”“放权”,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来看,能够有效控制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时效。
   在实现精准的基础上控制好作业总量,做到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崂山实验初中八年级学生徐翔说:“老师推送的精选题目,避免了我在题海中苦苦挣扎,还使我养成了积累错题的好习惯。”一些家长也打消了顾虑,崂山十中九年级学生汪裕峰的家长曾经为孩子做作业时间减少而焦虑,以为是孩子偷懒,与教师交流后,还是半信半疑。通过新学期至今的了解,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也提升了自信心。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9日
其他文献
摘 要 怎样才能做到主动写作?怎样的作文才能感动作者,打动读者?“精诚”二字很重要。本文将从人格的精诚、态度的精诚、写作目的的精诚和写作内容的精诚四个方面,论述中学生作文中的“精诚”问题。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精诚   作文一直是大多数中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腹中空空,心中戚戚,叹少写作素材;有的学生满腹经纶,却抓头挠耳,谓缺乏写作方法;有的学生“得益”于作文“宝
摘 要 在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真实或拟真的言语交际语境,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作中。在特定的语境下,学生可以更投入地尝试生活实用类、评价论述类、景物描写类、事物说明类、文学创作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写作,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技法。   关键词 交际语境;理论视域;微写作教学;写作技法   学者荣维东认为交际语境写作不仅仅局限于日常意义上的书信交往性写作,也不仅仅只是思想发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关键在文本解读,一方面要长期坚持艰苦卓绝的探索文本,引导学生发现其感知水平之外的深层奥秘;另一方面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多元解读要勇敢地进行有界限制。   关键词 阅读教学;一元深入;多元有界   笔者近期在网络上观看了几堂优质语文比赛课,引发对语文阅读教学和语文本位的再思考。这几堂课分别是高中的《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和《语言积
以《教师教学用书》为代表的传统解读观点认为,《种树郭橐驼传》的主旨句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本文重新从文本语言层次、行文逻辑、思想主题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文章,指出“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才是文章主旨所在.本文还借此反思了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提出:“熟读”文本结构与内涵,体会作者的视角与逻辑起点,是解读文本的基本思路.
议论文主体段落不具议论文文体特征的问题,可以借助支架式教学理论解决:利用经典段落范例,给学生提供主体段落框架支架;利用思维支架,句式支架等落实好框架中各部分的撰写,解决好论证过程中事与理的关系问题.
摘 要 长久以来,《陈情表》被认为是一篇单纯抒写“孝道”的作品,一句经典的评价又更加固化了这种理解。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读者阅读《陈情表》便更难走出单一主题的藩篱。这种理解不但弱化、甚至歪曲了《陈情表》的主旨,而且忽视了文本更加丰富的社会、历史、人文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走入了一个误区,并未把握住《陈情表》应有的价值。笔者从这句经典的评价说开去,力图还原《陈情表》本来的面目。   关键词 《陈情
摘 要 鉴于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朗读朗诵的训练,造成了教师朗诵教学手段和学生朗诵学习能力的缺失,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教学体系。我们探讨建立一种在“最近发展区”教育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朗诵教学法——“分区接近式”朗诵教学法,即根据最近发展区教育观,每个学习者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达到本应达到的更高水平,而这个提升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这就形成了分区接近
[任务群解读]rn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激扬”,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按课标要求,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期刊
在追求高出学生现有认知和能力水平的发展性目标时,在推动落实自主探索性学习任务时,常出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包办代替的情况.这就需要认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性目标之间存有哪些障碍,需要明确凭现有能力去完成新的任务需要几级台阶,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达成新目标所必需的支架,才能使学生在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时焕发出活力.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由“篇”至“类”的阅读方法,尝试举一反三,逐步深度解读散文。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同类作品的特点,结合语言展开分析,探究作者的创作心境,并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展开阅读。这样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 系统理论;解读散文;高中语文   系统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其认为事物是由其内部各要素按特有的综合属性和规律构成的有机的稳定的整体。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