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试卷分析
1.考点分布均衡,必修2比重有所提升。經统计,必修1选择题8题,非选择题1题,共36分;必修2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1题,共44分;必修3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1题,共20分;选修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与2011年相比,必修2经济史的比重有所提升,尤其是选择题部分所占比例达到了50%。
2.注重基础,关注细节,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不回避对重点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考查,新增考点有所体现。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朝内阁、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日本侵华、解放战争、台海关系、对外开放、《十二铜表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四月提纲》、新经济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科举制、维新变法、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等,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福利国家等热点问题也没有回避。此外,2012年考纲中新增的考点在试卷中也有所体现,如将选修部分的人物柏拉图和孔子放在一起出了一道10分的非选择题。值得注意的是,试题内容十分重视细节和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比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宋朝后商业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被打破,而且能把二者区分开来;非选择题第21题要求学生对于科举制的作用有多角度的认识;选择题第5题要求学生理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历史概念。
3.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突出能力立意。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与往年一样,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20个选择题全部都是材料型选择题,包含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要求学生充分阅读材料,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备选项进行仔细甄别,做出正确判断。非选择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史学素养的考查,如第22题第(2)小题是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材料,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而且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整理出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而且要求学生能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使用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对学生史学素养的要求非常高。
4.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研究和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垂训作用,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第21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是有价值的。
5.选修内容的命题没有跳出规律。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选修内容一共4题,学生必须选择其中的两题作答。我们学校学习的是选修1和选修4,即《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08—2011年高考试题对相关内容的考查都没有重复,2012年也是如此。考纲中的改革有7个,2008—2012年考了5个,还有2个未考过,分别是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其中2012年考查的是梭伦改革。考纲中的人物一共有15个,2008—2012年已考过9个,还有6个没考过,分别是秦始皇、唐太宗、亚里士多德、克伦威尔、孙中山、列宁,其中2012年考查的是孔子和柏拉图。
二、教学启示
1.重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关注细节和历史概念。在高考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对三本必修教材和两本选修教材进行系统复习,尤其是对主干知识要重点把握。此外,对于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要特别注意,还要关注教材上的一些细节表述,对于学生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提醒。
2.加强对学生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学素养。通过对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不难发现,现在的试题越来越灵活,而且都是材料型选择题,靠死记硬背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此外,在非选择题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3.加强研究,注意热点,重视信息的收集,把握命题规律。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有自己的特色,难度比较平稳,没有偏题怪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回避对主干知识点和热点问题的考查,而且有一些考点每年必考,选修试题考查的内容每年都不重复的命题方式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还要加强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注意收集各地市使用的模拟试题,加以研究和整合,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考点分布均衡,必修2比重有所提升。經统计,必修1选择题8题,非选择题1题,共36分;必修2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1题,共44分;必修3选择题2题,非选择题1题,共20分;选修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与2011年相比,必修2经济史的比重有所提升,尤其是选择题部分所占比例达到了50%。
2.注重基础,关注细节,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不回避对重点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考查,新增考点有所体现。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官营手工业、“市”的变迁、明朝内阁、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日本侵华、解放战争、台海关系、对外开放、《十二铜表法》、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四月提纲》、新经济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科举制、维新变法、罗斯福新政和福利国家等,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福利国家等热点问题也没有回避。此外,2012年考纲中新增的考点在试卷中也有所体现,如将选修部分的人物柏拉图和孔子放在一起出了一道10分的非选择题。值得注意的是,试题内容十分重视细节和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比如选择题第3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宋朝后商业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被打破,而且能把二者区分开来;非选择题第21题要求学生对于科举制的作用有多角度的认识;选择题第5题要求学生理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历史概念。
3.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突出能力立意。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与往年一样,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20个选择题全部都是材料型选择题,包含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要求学生充分阅读材料,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备选项进行仔细甄别,做出正确判断。非选择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史学素养的考查,如第22题第(2)小题是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材料,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而且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整理出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而且要求学生能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使用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对学生史学素养的要求非常高。
4.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研究和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垂训作用,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第21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是有价值的。
5.选修内容的命题没有跳出规律。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选修内容一共4题,学生必须选择其中的两题作答。我们学校学习的是选修1和选修4,即《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08—2011年高考试题对相关内容的考查都没有重复,2012年也是如此。考纲中的改革有7个,2008—2012年考了5个,还有2个未考过,分别是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其中2012年考查的是梭伦改革。考纲中的人物一共有15个,2008—2012年已考过9个,还有6个没考过,分别是秦始皇、唐太宗、亚里士多德、克伦威尔、孙中山、列宁,其中2012年考查的是孔子和柏拉图。
二、教学启示
1.重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关注细节和历史概念。在高考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对三本必修教材和两本选修教材进行系统复习,尤其是对主干知识要重点把握。此外,对于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要特别注意,还要关注教材上的一些细节表述,对于学生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提醒。
2.加强对学生材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学素养。通过对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不难发现,现在的试题越来越灵活,而且都是材料型选择题,靠死记硬背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此外,在非选择题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3.加强研究,注意热点,重视信息的收集,把握命题规律。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有自己的特色,难度比较平稳,没有偏题怪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回避对主干知识点和热点问题的考查,而且有一些考点每年必考,选修试题考查的内容每年都不重复的命题方式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还要加强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注意收集各地市使用的模拟试题,加以研究和整合,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