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和“无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商贸、文化、农业等发展均有较大的拉动作用。随着重庆“一区两群”新布局的开启,各区县纷纷围绕“一区两群”协同发展进行新思考。作为“两群”之一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丰都、垫江、忠县等11个区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本文从区域旅游一体化角度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发展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七个一体化”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构想,力求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提升其在整个重庆旅游发展中的影响力,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一、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合作的方式,打破行政体制、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与秩序对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要素实施系统的优化配置,达到以旅游经济的发展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旅游合作模式。区域内共同开展旅游产品包装、旅游线路互通、旅游形象一体、旅游成果共享,塑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位共性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地缘一体性及生态整体性突出,具有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共性突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所涵盖的区县多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旅游区,地处重庆市东部、东北部。一方面,库区特点突出,群内11个区县有8个区县在三峡库区内,包括巫山县、万州区、丰都县等;另一方面,山区特点突出,区域内拥有大巴山、巫山、七曜山等大山。
(二)旅游资源丰富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区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可谓是“山美、水秀、林茂、人灵、情浓”。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既有秀美的山川,又有广袤的森林;既有清新的空气,又有奇特的山石;既有壮美的长江,又有涓涓的溪流。如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阳龙缸、万州大瀑布等著名景点。渝东北三峡库区文化资源极为丰厚,既有灿烂辉煌的三国文化,又有浓郁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有神秘的巫文化,又有独特的善文化;既有带有变迁印记的移民文化,又有深邃厚重的红色文化。如拥有烽烟三国、三峡移民纪念馆、巫山龙骨坡人类遗址、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等人文景点。整个渝东北三峡库区彰显了原生原态的自然美景、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这样的优势在國内外生态旅游景区中并不多见。
(三)旅游政策利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新亮点。近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中国”,围绕“文旅融合,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旅政策。2015年,重庆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渝东北和渝东南“大旅游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更是为渝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瓶颈
在着眼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一体化旅游显著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制约其发展的若干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跨行政区划,涉及多个行业。一是市级层面尚未制定一个详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二是市级层面尚未建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协作机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议事机构实施统筹协调;三是所涉及的“三区八县”受行政区划的硬性约束,针对渝东北三峡库区旅游的开发建设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存在“各敲各的鼓、各划各的船”的现象。
(二)旅游发展不均衡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所涉及的“三区八县”在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等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群内有国家5A级景区2个,分别为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云阳龙缸景区,发展水平较高。群内其余景区,旅游知名度正在逐年提升,发展水平处于追赶进取阶段。
(三)互联互通不顺畅
当前,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区县间的交通环线已经拉通,但区县各景区间的道路需要进一步顺畅,特别是跨区域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公路还不够完善。目前,很多旅游区并没有高等级公路直达,且道路坡高弯多,有些路段一到冬天还会出现大雪限路、封路现象,影响游客出入。总之,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网络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景区景点间的互通互联需进一步加强。
(四)对外宣传不统一
自提出打造渝东北“大旅游经济”后,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召开工作会,重点放在旅游宣传营销上,且各地围绕本地景区实际差异化发展,没有形成渝东北统一的对外信息宣传平台。“一区两群”对渝东北进行了重新划分,群内旅游一体化发展更需要采取实质性的联合行动。但当前并未形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宣传的统一口号、标语等,未采取实质性的联合行动,对外宣传仍以本区县景区宣传为主,宣传合力不强,联动发展不突出。
三、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区域发展日益增强的今天,通过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紧密加强区域合作,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着重从“理念、机制、开发、品牌、宣传、人才、利益”七个方面入手,逐步构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发展。
(一)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
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行政区划要树立“全群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围绕“一区两群”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定位,将认识统一到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这一整体上来,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认识,在旅游开发、宣传营销等方面共思共商,全力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连片发展,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二)创新一体化发展机制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由于辐射面广,涉及“三区八县”,因此,建立完善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市级层面要建立健全渝东北三峽库区城镇群旅游区的统筹协调机构,加强各区县间的统筹协调,加强各区县景区间的互联互动。一是深入“三区八县”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在广泛征求各区县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及整合发展建议,以利于市政府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得群内旅游发展统筹协作更有力。二是成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群内成员区县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对前期旅游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各区县景区连片开发、建设过程中,如遇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区域旅游一体化有序推进。三是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对群内各区县在贯彻落实市政府会议精神情况、旅游工作推进情况等方面加强督查,以有力监督保障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协同快速发展。
(三)实施一体化旅游开发
三区八县在实施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建设开发上,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优化环线布局推进旅游提档升级,寻求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一是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的安排部署,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应着眼于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因此,要在细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内地表水质、空气负离子等实施动态监测,保证生态资源不受破坏。二是实施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在旅游项目开发前,一定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做足严格的开发论证,坚决实施先论证后开发,确保各项开发建设不影响生态环境。三是注重景区建筑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在建构筑物的建设方面,群内各区县景区要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力争色调、形态等与生态自然相协调,保证区域旅游景观具有生态性、融合性、一致性。
(四)塑造一体化旅游品牌
“一个特色旅游品牌催生出一个好的旅游行业”。可见,旅游品牌在旅游业态中的作用明显,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要在塑造形象鲜明且统一的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借品牌之力,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以“移民文化”为主题的“三峡库区旅游区”,通过对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州区、万州区、忠县、丰都县等移民文化的挖掘,共同打造移民文化高地,展示“舍小家、为国家”的移民精神。重点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渝东北川陕革命根据地旅游区”,将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万州革命烈士陵园、丰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进行整合,构建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以“绿色山区”为主题的“区域特色山区旅游”,充分体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的山区特点,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山地旅游区。重点打造以“山林养生”为主题的“渝东北养生度假区”,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共建市级一流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
(五)宣传一体化营销推广
要注重整体宣传的合力效应,群内“三区八县”应开展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大宣传”,做到宣传不分你我他,齐心协力共推介。一是组建统一的宣传营销管理机构。成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宣传营销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营销策划、产品设计等工作。聘请资深旅游专家和顾问,为旅游区统一打造营销口号、宣传主题,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旅游歌曲和微电影,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文化铸魂。二是构建宣传营销大网络。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采取手机APP、公众微信订阅号、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开展宣传,塑造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形象,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拓宽辐射影响范围。按照“服务本群、立足重庆、做响全国、吸引国外”的营销战略,采取走出去宣传营销的方式,重点围绕推出“三峡库区沿线”“大巴山脉”“民俗文化沿线”等多条精品线路,积极开拓群外、市外和国外市场。
(六)人才一体化培养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人才,旅游业亦如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发展,应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建立“政校行企”一体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按照“政府主导、学校施教、行业引导、企业需要”的原则,积极培养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实现“精准式”“一体化”人才培养。
(七)利益一体化共创共享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抱团发展的构建,必将有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只有“共创共享”,旅游发展才能更加持久健康。因此,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显得意义重大。“三区八县”可围绕旅游项目产生的营业税、门票收入、企业所得税等作为利益分配的主要内容,相互协商分配比例,市级协调议事机构统筹协调进行合理分配。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将区域旅游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通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带动群内各区县经济发展,以强带弱,实现利益共享。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丰都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粟 超
一、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合作的方式,打破行政体制、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与秩序对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要素实施系统的优化配置,达到以旅游经济的发展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旅游合作模式。区域内共同开展旅游产品包装、旅游线路互通、旅游形象一体、旅游成果共享,塑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位共性突出、旅游资源丰富,地缘一体性及生态整体性突出,具有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共性突出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所涵盖的区县多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旅游区,地处重庆市东部、东北部。一方面,库区特点突出,群内11个区县有8个区县在三峡库区内,包括巫山县、万州区、丰都县等;另一方面,山区特点突出,区域内拥有大巴山、巫山、七曜山等大山。
(二)旅游资源丰富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区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可谓是“山美、水秀、林茂、人灵、情浓”。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既有秀美的山川,又有广袤的森林;既有清新的空气,又有奇特的山石;既有壮美的长江,又有涓涓的溪流。如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阳龙缸、万州大瀑布等著名景点。渝东北三峡库区文化资源极为丰厚,既有灿烂辉煌的三国文化,又有浓郁多彩的民俗文化;既有神秘的巫文化,又有独特的善文化;既有带有变迁印记的移民文化,又有深邃厚重的红色文化。如拥有烽烟三国、三峡移民纪念馆、巫山龙骨坡人类遗址、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等人文景点。整个渝东北三峡库区彰显了原生原态的自然美景、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这样的优势在國内外生态旅游景区中并不多见。
(三)旅游政策利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新亮点。近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中国”,围绕“文旅融合,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旅政策。2015年,重庆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渝东北和渝东南“大旅游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更是为渝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瓶颈
在着眼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一体化旅游显著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制约其发展的若干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跨行政区划,涉及多个行业。一是市级层面尚未制定一个详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二是市级层面尚未建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协作机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议事机构实施统筹协调;三是所涉及的“三区八县”受行政区划的硬性约束,针对渝东北三峡库区旅游的开发建设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存在“各敲各的鼓、各划各的船”的现象。
(二)旅游发展不均衡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所涉及的“三区八县”在旅游接待量、旅游收入等旅游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群内有国家5A级景区2个,分别为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云阳龙缸景区,发展水平较高。群内其余景区,旅游知名度正在逐年提升,发展水平处于追赶进取阶段。
(三)互联互通不顺畅
当前,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区县间的交通环线已经拉通,但区县各景区间的道路需要进一步顺畅,特别是跨区域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公路还不够完善。目前,很多旅游区并没有高等级公路直达,且道路坡高弯多,有些路段一到冬天还会出现大雪限路、封路现象,影响游客出入。总之,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网络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景区景点间的互通互联需进一步加强。
(四)对外宣传不统一
自提出打造渝东北“大旅游经济”后,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召开工作会,重点放在旅游宣传营销上,且各地围绕本地景区实际差异化发展,没有形成渝东北统一的对外信息宣传平台。“一区两群”对渝东北进行了重新划分,群内旅游一体化发展更需要采取实质性的联合行动。但当前并未形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宣传的统一口号、标语等,未采取实质性的联合行动,对外宣传仍以本区县景区宣传为主,宣传合力不强,联动发展不突出。
三、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区域发展日益增强的今天,通过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紧密加强区域合作,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着重从“理念、机制、开发、品牌、宣传、人才、利益”七个方面入手,逐步构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发展。
(一)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
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各行政区划要树立“全群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围绕“一区两群”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定位,将认识统一到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这一整体上来,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认识,在旅游开发、宣传营销等方面共思共商,全力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连片发展,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 (二)创新一体化发展机制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由于辐射面广,涉及“三区八县”,因此,建立完善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市级层面要建立健全渝东北三峽库区城镇群旅游区的统筹协调机构,加强各区县间的统筹协调,加强各区县景区间的互联互动。一是深入“三区八县”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在广泛征求各区县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及整合发展建议,以利于市政府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得群内旅游发展统筹协作更有力。二是成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群内成员区县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对前期旅游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各区县景区连片开发、建设过程中,如遇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区域旅游一体化有序推进。三是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对群内各区县在贯彻落实市政府会议精神情况、旅游工作推进情况等方面加强督查,以有力监督保障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协同快速发展。
(三)实施一体化旅游开发
三区八县在实施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建设开发上,要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优化环线布局推进旅游提档升级,寻求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一是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的安排部署,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应着眼于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因此,要在细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内地表水质、空气负离子等实施动态监测,保证生态资源不受破坏。二是实施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在旅游项目开发前,一定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做足严格的开发论证,坚决实施先论证后开发,确保各项开发建设不影响生态环境。三是注重景区建筑与自然生态的融合。在建构筑物的建设方面,群内各区县景区要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力争色调、形态等与生态自然相协调,保证区域旅游景观具有生态性、融合性、一致性。
(四)塑造一体化旅游品牌
“一个特色旅游品牌催生出一个好的旅游行业”。可见,旅游品牌在旅游业态中的作用明显,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要在塑造形象鲜明且统一的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借品牌之力,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打造以“移民文化”为主题的“三峡库区旅游区”,通过对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州区、万州区、忠县、丰都县等移民文化的挖掘,共同打造移民文化高地,展示“舍小家、为国家”的移民精神。重点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渝东北川陕革命根据地旅游区”,将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刘伯承同志纪念馆、万州革命烈士陵园、丰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进行整合,构建红色旅游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以“绿色山区”为主题的“区域特色山区旅游”,充分体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的山区特点,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山地旅游区。重点打造以“山林养生”为主题的“渝东北养生度假区”,充分利用自然禀赋,共建市级一流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
(五)宣传一体化营销推广
要注重整体宣传的合力效应,群内“三区八县”应开展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大宣传”,做到宣传不分你我他,齐心协力共推介。一是组建统一的宣传营销管理机构。成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宣传营销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营销策划、产品设计等工作。聘请资深旅游专家和顾问,为旅游区统一打造营销口号、宣传主题,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旅游歌曲和微电影,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文化铸魂。二是构建宣传营销大网络。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采取手机APP、公众微信订阅号、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开展宣传,塑造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形象,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拓宽辐射影响范围。按照“服务本群、立足重庆、做响全国、吸引国外”的营销战略,采取走出去宣传营销的方式,重点围绕推出“三峡库区沿线”“大巴山脉”“民俗文化沿线”等多条精品线路,积极开拓群外、市外和国外市场。
(六)人才一体化培养使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人才,旅游业亦如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发展,应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建立“政校行企”一体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按照“政府主导、学校施教、行业引导、企业需要”的原则,积极培养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实现“精准式”“一体化”人才培养。
(七)利益一体化共创共享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旅游区抱团发展的构建,必将有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只有“共创共享”,旅游发展才能更加持久健康。因此,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显得意义重大。“三区八县”可围绕旅游项目产生的营业税、门票收入、企业所得税等作为利益分配的主要内容,相互协商分配比例,市级协调议事机构统筹协调进行合理分配。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将区域旅游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通过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带动群内各区县经济发展,以强带弱,实现利益共享。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丰都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