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六十年代的福伦达单反相机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是叶片快门单反相机的天下,也是像蔡司伊康、康泰弗莱克斯及福伦达等公司叶片单反相机的鼎盛时期,当然也由此拉开了这些公司之间恶性竞争的序幕。这要从柯达推出 Retina(莱汀纳)系列、爱克发推出 Ambiflex(阿姆比弗莱克斯)等开始,这里还包括了日本人。现在看来,此期间晚期的Contaflex(康泰弗莱克斯)外形最美观,而福伦达Bessamatic则是最好用的。不仅如此,与当时那些只能更换镜头前组的单反相机相比,Bessamatic则是真正能换镜头的机型。
  1959年春,英国《业余摄影家》杂志报道了当年3月18日福伦达公司在布朗斯威克举办的新品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福伦达推出了Bessamatic相机,同时还推出了在当时堪称卓越的36-82mm1∶2.8Zoom镜头,要知道这可是世界上首只应用于照相机上的变焦镜头。此型相机最初配置的是一只35mm1∶3.4 Skopar(斯高帕)广角镜头 ,一只50mm1∶2.8 Color Skopar (彩色斯高帕)标头和一只135mm1∶4 Super Dynarex(超级戴纳瑞克斯)中焦镜头。
  Bessamatic是叶片快门单反相机市场的迟到者。它是在第一部蔡司伊康 Contaflex 推出六年,第一部柯达Retina单反相机推出两年以后才诞生的,而且它在诸多方面与同时代的以上两款相机有许多相同之处。而所不同的是,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内置测光装置的单反相机。Bessamatic相机做得相当考究,它的速度调节环紧挨着光圈调节环,调焦环上有一个小红点,对着相应的距离。而且在相机的顶部有简洁的刻度盘,刻着1.5、2、3、4等字样,是用来进行曝光补偿的。这部1959年出产的Bessamatic很流行,当然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此机一共售出了大约140,000套。由于此款相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而直到今天仍极具收藏价值。
  
  发展中诞生了豪华版(De Luxe)
  
  到了1962年,福伦达处于了危险之中,原因是它的竞争对手企图偷走福伦达的研究成果。于是福伦达马上改进了它的单反相机,即在秉承了一贯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卖点——在机身正面上部多出了一个突出的镀铬小方块,这里面含了一个微小的棱镜,它可以使摄影者在取景器中看到他所选定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值。
  这款豪华版的标记不是刻在相机的顶部,而是将这串“De Luxe”字母印在了相机的包装盒上。当然,其最大的贡献是使摄影师可以在最大光圈下取景调焦,并且用不着把眼睛从取景器上挪开,就可以调整光圈与速度,应该说这是福伦达在当年的又一大改革,而且,这一改革被许多相机制造公司沿用至今。
  标准版和豪华版的主要区别是,豪华版以同步康帕X(Synchro Compur)快门取代了标准版的同步康帕快门。豪华版在当时只卖了75,000套,因此,在英国收藏市场上,这套相机的价格要比标准版高出很多。
  
  优质的自动化相机
  
  在Bessamatic成功的巅峰时期,福伦达公司又推出了一款里程碑性质的相机——Ultramatic。它与超级Contaflex B推出的时间大致相同,而究竟这两部相机中到底谁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自动曝光功能的单反相机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明显看出的是,超级 Contaflex B 是超级 Contaflex 2型的改进型;而Ultramatic则完全是一部新相机。
  此机有一个大的装有硒光电池的测光窗开在机身前部,通过此窗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并传输到电控自动曝光系统中来。这个系统可以在速度确定后使光圈自动对应到恰当的位置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速度优先。速度的设定、光圈的选择都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当然手动设定光圈也可以。而且,Ultramatic也是叶片快门单反相机中唯一带反光镜快速复位装置的相机 。但不幸的是,这个装置的复杂性也是此款相机的致命弱点,由于它的不稳定性使得Ultramatic声名狼藉,修理师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其实如果没有这个毛病,也许此款相机会走得更远。
  此款相机的机身款式是全新的,并以其优美的流线型而闻名,而且其所有的功能按钮都隐藏在机身内,再加上华美的装饰,整部相机都显得非常精美。通常的配置是机身加50mm1∶2赛普顿(Septon)标准镜头,当时的价格是151英镑(比徕卡M3加50mm1∶2.8标准镜头便宜多了)。因此,这是一部适于摆在收藏架上的相机。
  
  重归基础
  
  大约在1964至1965年间,即福伦达推出了失败的Ultramatic后不久,该公司幡然猛醒,又返回头来推出了一部Bessamatic的简化型Bessamatic M 相机。此机没有测光表、没有采光窗、取景器内更没有速度、光圈显示,只有一块朴素的光学玻璃,外加一只廉价的仅有三组光学结构的50mm1∶3.5 Color lanthar标准镜头,由它取代了那只豪华的具有四组光学结构的F2.8口径的赛普顿标准镜头。此款相机推出之时,正是德国造的叶片快门单反相机处在生死存亡之际。因为此时日本的宾得、美能达、尼康、佳能等相机制造公司,已经以其质优价廉的焦平面快门式的单反相机占领了世界市场。这就使得Bessamatic M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失败的下场。此机总共出了不到7000套,这可能是Bessamatic系列中产量最小的了。
  
  对Ultramatic的第二次尝试
  
  由于第一版Ultramatic的不稳定性,这给了福伦达公司以足够的理由去研发一款更新、更好的版本-镜头测光版相机。于是1965年一款新机出现了,那就是Ultramatic CS,即机身上配备了硫化镉(CDS)测光表以取代以前那款带巨大天窗的硒测光表。除此之外此款相机与第一款没有任何变化,当然,那个极不稳定的反光板快速复位装置被取消了。
  Bessamatic的最后版本出现在1967年。那时的福伦达公司已经被蔡司伊康公司接管,他们推出的这款Bessamatic CS企图在被日本人冲击得摇摇欲坠的单反相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当时的世界单反相机市场上,日本的托普康(TOPCON)公司已于1963年推出了RE Super单反相机,宾得也已于1964年推出了Spotmatic单反相机,这些都是具有通过镜头测光功能的相机。
  而如果我们拿Bessamatic CS与多用途、功能强大的美能达SRT 101相机相比,你就会马上明白为什么德国照相机工业会在五六十年代末迅速地衰败了。同样是1967年的产品,美能达SRT 101就带TTL测光,而BessamaticCS 则没有;同样是1967年的产品,Bessamatic CS怎么看都像是五十年代的产品,而美能达SRT 101怎么看都像是七十年代的产品。也许正因为如此,Bessamatic CS成了不少相机收藏迷们的搜刮对象,距今不到40年的生产时间,正宗的德国产品,原汁原味的德国镜头,再加上依今天的眼光来看,那古香古色的工业造型设计,一般而言,欧洲的相机收藏迷如碰上一套品相好的Bessamatic CS是不会放过的。
  福伦达单反相机全家福
其他文献
在自动轻便相机、APS相机、数码相机的冲击下传统相机还有生存的空间吗?我认为,任何一种事情都有其二重性,即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当然,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前提必须首先要将个人的爱好、兴趣搁置一边,方可以比较客观的态度来面对。  我这里说的传统相机是专指那些除自动轻便相机之外的那些胶片相机。笔者最近就这个问题在美国做过一番调查,我想用一些实际的数据来说明此事。在走访美国洛杉矶几家著名的
期刊
在DV的使用中,想拍出好画面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拿稳手中的DV(当然如果您是高手,能拍成《有话好好说》的效果,那么请您翻过此节)。好啦,让我们言归正传,既然您不是高手,既然您不认为晃动是您日常拍摄的风格,那么请您在拍摄时按以下的文字去做。  要使画面稳定,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使用三脚架,但有的时候,比如,为了抓拍某些精彩的瞬间,来不及使用三脚架,或是外出游玩的时候,觉得带着三脚架太累赘,这些时候该怎么办呢
期刊
人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登山临水,心高气畅;阴霾淫雨,心怠气郁。我记得1993年第一次看到九寨沟绝世山水的时候,我不可抑制的原始冲动从内心深处极远的地方汹涌而来,竟不能自已,这令我也大为惊骇。我想,这种感觉的强度可能因人而异,但对大自然的景仰该是人的共性,所谓与生俱来。  但有些东西不是这样,例如我们面对现代化大工业的时候。这个时刻我们也许感叹人类的无所不能,感叹人类的鸿篇巨制,但我们很难一下子在
期刊
为了追求颗粒细腻的影像效果,我添置了一台基辅60型120单反照相机(见图1),并为其配置了一个2倍增距镜及一只p-SIX卡口的原东德产单层镀膜的梅叶娜——欧波蒂柯(MEYER-OPTIK)300mm1∶4镜头(见图2)。这样就为基辅60型照相机配置出了80mm1∶2.8MC标准镜头、160mm1∶5.6中焦、300mm/4长焦及600mm/8望远四种焦距的镜头了,对于我最喜欢拍摄人物及花卉类照片来
期刊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在家中、在公园、在学校、在田野等地方,都能看到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脸和自由活泼的身影,天真无瑕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也是我们摄影人拍摄的重中之重。明白这一点,面对活蹦乱跳的孩子时,才能把握住关键,拍出真正具有童真、童趣、童乐的儿童摄影作品。否则,可能得到忙而无获、事与愿违的结果。本文所登照片均来自月赛投稿,同时,欢迎摄影人直接投稿本栏目,来稿时请在信封上注明“拍摄诊所”字
期刊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有一处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为“云南三林”的特殊地貌——元谋土林。  元谋土林距昆明201公里,主要分虎跳滩、班果、新华、小雷宰和平田土林。其中以位于元谋县城西北36公里的虎跳滩土林最有特色,土林形状以城堡状、屏风状、帘状为主,高度一般5-15米,最高42.8米。从远处眺望虎跳滩土林,沟壑纵横,荒凉粗犷,沟内土林密密簇簇,千峰比肩;近视则有天造地设的兽、鸟、
期刊
新的相机产品肯定要有新的卖点,否则购买相机的消费者自然是不会答应的。同时新的相机也一定要有过人之处,否则就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中一败涂地。其实这些个道理是人人都懂,本用不着我在这里罗嗦,还是再让我们看一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数码相机究竟有哪些新奇之处。    佳能EOS10D    外观   佳能EOS10D的外观设计得越来越象EOS1Ds,流线型的设计使得它远离了EOS低端相机的行列,而使用金属
期刊
今年春节前夕,吴常云告诉我老谢住院了。当时虽未及多问,但不觉心中一动,朦胧中总有些不祥之兆的感觉,毕竟谢汉俊先生已是经不起风霜的八十多岁老人了。果然,春节过后,首先传来的是翻译家狄源沧逝世的消息,已令我无限怀念,紧接着便传来了谢老逝世的消息。我望着刚刚第三次改版的由谢老编著的《亚当斯论摄影》一书,不禁睹物思人,往事记忆犹新。  谢汉俊老是摄影界著名的翻译家,曾经是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国际摄影》杂志的
期刊
  
期刊
很早的时候,长城就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我。所以,我从1989年开始拍长城。那时候我拍摄的目的性不强,摄影语言也不丰富,基本上是赶上什么拍什么,拍出的照片就是为了参加比赛。就这样拍到了1995年,我从单位辞了职,开始专心地搞摄影。这时,我像一只从笼子里飞出的鸟,好象有用不完的时间和无限的天地。我几乎长在长城上,拍摄了大量的作品。但是只拍长城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我开始了拍摄商业图片的尝试。  近几年,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