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环境、经济体制和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确立党员在组织建设、党内生活和实践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新和發展执政党建设理论,既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时代要求,也是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领域的定位从推动社会变革的革命型政党转型为创新、服务与学习型执政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理论发展;执政党建设;党员主体地位
引言:
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基本单元,也是逐级落实党的执政理念与经济、文化等领域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主体。在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确立和认同党员在组织内部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个人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应对经济体制、社会环境变化和公众价值观分化带来的执政挑战。
一、党建工作中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一)发挥所有党员的能动性与创造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党组织所面临的执政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个领域都加快了开放的节奏。一方面让部分党员的思想和政治信仰受到了侵蚀,组织结构变得松散、党内生活和思想建设工作有所松懈,加大了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在信息日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执政理念、社会治理机制和思想文化的碰撞越来越激烈,加之公众价值观的明显分化,给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带来了严峻考验。而在党建工作中尊重和认同党员的主体地位、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理论和思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并且在十六大之后的实践工作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近十几年的党内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与社会治理工作中,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于人民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为原则,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并完善党章、党规,强化了所有党员参与组织内部事务、为从严治党和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政策方针献计献策的主体意识[1]。在传统的党建工作中,强调对组织内部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监督管理,在十六大之后则转而鼓励所有党员都成为制度、组织和作风建设的主体,而不是仅仅作为被约束和教育的对象。而在十九大之后,在持续深化从严治党和全新的党建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认同,勇于自我革命、走在时代前列等目标不仅是对组织建设工作的新要求,更明确了提升党员队伍素养、促使党员在各自岗位践行主体责任的执政理念。
(二)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养和总体执政能力
强化组织内部党员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对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党组织建设思路和执政能力提升路径的创新。推动组织成员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党内生活,就制度、组织、纪律建设交换意见和阐释观点,既有利于优化组织管理工作并统一思想,又可以推动工作方法、管理理念的创新[2]。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等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益于贯彻党的执政方针和落实经济发展、民生等领域的治理策略。此外,在主体地位得到认可的情况下,不同社会身份、工作岗位的党员都能够按照相同的标准要求自己,遇事不再被动等待组织和领导的指示。而是会在发现问题和矛盾的第一时间理清思路,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并探寻解决方案,并且在按程序汇报工作时勇于担当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提议。因此,实践证明,在党建工作中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党员个人政治素养和总体执政能力。
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自十六大提出强化党员主体地位以来,执政党建设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党建目标和实现路径也被与时俱进的加以逐渐明确。从“三型”政党建设到十九大提出的得到人民拥戴等新的目标定位,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从严治党、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视。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完善了党章、党规,并提出了要强化制度建设[3]。而且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执政党建设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党代会文件当中,还给出了全面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在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执政党建设目标的变化体现了新的党建理念
如果说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目标侧面反映了新时期提升党员素质、执政能力的迫切性,那么十九大所提出的勇于自我革命等目标则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内外复杂化的政治、经济发展局势的敏锐感知和正确决断,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和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和创造性的发展。前者的提出正逢经济发展步入快速转型期,党内组织、作风和思想建设亟待扭转改革开放冲击下的松懈局面,“三型”目标的提出契合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提升党员素养和执政能力的现实需求,有效加固了党的执政根基,稳定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局面。而十九大所提出的目标紧密围绕从严治党和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对党员以主体身份参与党建工作、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明确了党建布局并深化了党员主体地位的认同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和随后出台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执政党建设工作的布局,在工作内容中增加了政治和纪律建设,并且指定要把原本与组织建设等内容并列的制度建设贯穿于所有党建工作[4]。突出了其重要性的同时,深化了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认同。首先,在如何完善党内民主和赋予党员主体地位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把政治和纪律建设列入党建工作内容,是巩固从严治党成果的需要,也体现了党中央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加强执政能力的新思路;其次,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政治建设等工作当中,是强化执政党建设基础、规范党建工作的有力举措,有助于在保障党员主体权益的同时,坚持党内生活和管理工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过度强调个人权益而弱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
三、结束语
党员既是践行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的主体,也是构成执政党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确立和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也是推进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要准确把握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变化,并且将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推动党建工作总体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唐莲英,谢建平. 强化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有益探索——读《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保障问题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1).
[2]王国龙. "两学一做":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探索[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00(003):85-89.
[3]刘海飞.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届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论坛综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 000(010):153-155.
关键词:理论发展;执政党建设;党员主体地位
引言:
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基本单元,也是逐级落实党的执政理念与经济、文化等领域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主体。在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下,确立和认同党员在组织内部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个人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应对经济体制、社会环境变化和公众价值观分化带来的执政挑战。
一、党建工作中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一)发挥所有党员的能动性与创造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党组织所面临的执政环境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各个领域都加快了开放的节奏。一方面让部分党员的思想和政治信仰受到了侵蚀,组织结构变得松散、党内生活和思想建设工作有所松懈,加大了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在信息日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执政理念、社会治理机制和思想文化的碰撞越来越激烈,加之公众价值观的明显分化,给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带来了严峻考验。而在党建工作中尊重和认同党员的主体地位、健全党内民主制度的理论和思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并且在十六大之后的实践工作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近十几年的党内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与社会治理工作中,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于人民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为原则,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并完善党章、党规,强化了所有党员参与组织内部事务、为从严治党和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政策方针献计献策的主体意识[1]。在传统的党建工作中,强调对组织内部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监督管理,在十六大之后则转而鼓励所有党员都成为制度、组织和作风建设的主体,而不是仅仅作为被约束和教育的对象。而在十九大之后,在持续深化从严治党和全新的党建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认同,勇于自我革命、走在时代前列等目标不仅是对组织建设工作的新要求,更明确了提升党员队伍素养、促使党员在各自岗位践行主体责任的执政理念。
(二)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养和总体执政能力
强化组织内部党员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对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党组织建设思路和执政能力提升路径的创新。推动组织成员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党内生活,就制度、组织、纪律建设交换意见和阐释观点,既有利于优化组织管理工作并统一思想,又可以推动工作方法、管理理念的创新[2]。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等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有益于贯彻党的执政方针和落实经济发展、民生等领域的治理策略。此外,在主体地位得到认可的情况下,不同社会身份、工作岗位的党员都能够按照相同的标准要求自己,遇事不再被动等待组织和领导的指示。而是会在发现问题和矛盾的第一时间理清思路,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并探寻解决方案,并且在按程序汇报工作时勇于担当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提议。因此,实践证明,在党建工作中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党员个人政治素养和总体执政能力。
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自十六大提出强化党员主体地位以来,执政党建设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党建目标和实现路径也被与时俱进的加以逐渐明确。从“三型”政党建设到十九大提出的得到人民拥戴等新的目标定位,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从严治党、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视。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完善了党章、党规,并提出了要强化制度建设[3]。而且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执政党建设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党代会文件当中,还给出了全面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在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执政党建设目标的变化体现了新的党建理念
如果说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执政党建设目标侧面反映了新时期提升党员素质、执政能力的迫切性,那么十九大所提出的勇于自我革命等目标则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内外复杂化的政治、经济发展局势的敏锐感知和正确决断,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和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和创造性的发展。前者的提出正逢经济发展步入快速转型期,党内组织、作风和思想建设亟待扭转改革开放冲击下的松懈局面,“三型”目标的提出契合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提升党员素养和执政能力的现实需求,有效加固了党的执政根基,稳定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局面。而十九大所提出的目标紧密围绕从严治党和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对党员以主体身份参与党建工作、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明确了党建布局并深化了党员主体地位的认同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和随后出台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执政党建设工作的布局,在工作内容中增加了政治和纪律建设,并且指定要把原本与组织建设等内容并列的制度建设贯穿于所有党建工作[4]。突出了其重要性的同时,深化了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认同。首先,在如何完善党内民主和赋予党员主体地位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把政治和纪律建设列入党建工作内容,是巩固从严治党成果的需要,也体现了党中央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加强执政能力的新思路;其次,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政治建设等工作当中,是强化执政党建设基础、规范党建工作的有力举措,有助于在保障党员主体权益的同时,坚持党内生活和管理工作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过度强调个人权益而弱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
三、结束语
党员既是践行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的主体,也是构成执政党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确立和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也是推进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要准确把握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变化,并且将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推动党建工作总体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唐莲英,谢建平. 强化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有益探索——读《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保障问题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1).
[2]王国龙. "两学一做":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探索[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00(003):85-89.
[3]刘海飞.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届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论坛综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 000(010):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