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爱上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想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从爱上语文课开始。
  我用五个“精”来概括:
  1.精心准备。不仅包括老师的精心备课,在这里更是指学生的精心准备。遇到以前教的学生高悦现在上了高中,回来看我时,对我说:“老师,好怀念以前的语文课啊!现在高中压力大,哪有以前的语文课快乐啊!以前你让我们每节课都有小演讲,有时还会变成辩论赛,那是我们上课前最期待的。现在师弟师妹们还能享受到这种快乐吧,你可千万别取消啊!”我很庆幸,这个活动从我任教以来一直坚持到现在,不止三分钟,我一般用五分钟,遇到合适的话题,对学生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我甚至会用半节课。就是让学生到台前读一篇好文章,必须是他精心挑选的,反复读过的,不论是语言还是主题都能让大家有所收获的精美文章,能背过更好。并由这个学生提一到两个问题给其他学生,让他们回答。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提问题的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后增加阅读量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学生读的很多文章都是震撼心灵的感人故事,教会了他们如何孝敬父母,主动学习,做一代优秀的90后。
  2.精彩导入。每节新课之前,教师的导入语要简洁、鲜明、生动、新颖,富有有诱导性和启发性。这是新授之前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恰当地运用导入语,以使学生集中精力,激发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我们可以用讲故事法、谜语法、点拨法、回忆法、想象法、设疑法、纠错法等,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声像法来引入新课,也会收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在讲《土地的誓言》一课时我就播放了悲壮的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视频,用令人震撼的画面和音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为课堂奠定了恰当的感情基调,也为学生提供了了解文本的背景资料。
  3.精美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就拿语文课“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一的“读”来说吧。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培根也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读使人敏捷……。”正确的读书方法,恰当的读书方式都会提高读书效率,使人获益。如果再能以灵活的手段,在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同时,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读懂读通,则会极好地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
  常用的方法有:限时速读、跟读、分角色读、分组读、齐声读、提名单个读;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等等。在读书活动中,要求学生不添字不丢字,不倒读不破读;注意朗读的轻重音、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反复练习,注重引导,会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艺术美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品味出文章的思想内涵,获取知识信息,增强语文素养。
  4.精讲高效。不同文体的课文当然要用不同的讲授方法,不同的语文老师当然有不同的讲授风格,但总的来说,熟透地把握教材,精心地编写教案,精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会给课堂教学增辉添彩。在此基础上,语文老师如果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课堂上精彩的讲授,则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正是教师的典范性应该发挥的榜样作用。讲授中,精彩纷呈。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陈雨婷博士也曾在报告中指出,课堂的有效不在于我们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吸收了多少。课后他们只能记住老师讲过的10%,而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却能记住50%以上。采取小组合作或自学或让学生当老师的方式都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的最好方式,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组织形式。而且一定要学生全面参与,不能只关注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只提问举手的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采用陈博士所说的抽签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集中精力地听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用了之后感觉效果很不错。当然老师也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特级功能,随时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及时做出灵活反应,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让生成教学也充满魅力,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因为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多保持30分钟,所以一节课要把握好火候,在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个小幽默或一个课外话题来放松一下,不过要注意及时的把学生拉回来,也可以开展一些与课堂有关学生又喜欢的活动,甚至可以让老师变成歌唱家、表演家等。
  当然,认真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课堂像一首歌,令人心情愉悦;像一本书,使人回味无穷;像一幅画,让人目不暇接。这需要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带着我们的激情走进教室,充满幽默的去讲解每堂课,以赏识的眼光肯定每一位学生,让自己的课堂评语说到学生心坎上,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课堂氛围和谐民主,让教室变成师生共同享受幸福的殿堂。
  5.精巧板书。现在多媒体班班通用得多了,我们可能就忽视了板书。其实课堂板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板书要体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好的教学板书,一定会让学生“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也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殷殷的期盼。教学板书可以:①用不同的字体。心理学认为,刺激物间的显著对比,易引起注意,板书就可以遵循这一规律,采用不同的字体,放大、缩小字,造成反差,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②用不同色彩的粉笔写。板书中注意使用不同色彩的粉笔写。既可以突出要强调的对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③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巧妙地板书设计,或横向排列括号归纳,或如耀眼的五角星,或如飞翔的和平鸽,或如燃烧的火炬……都会让人醒目提神,印象深刻。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一门课,除了课堂的精彩外,课后也要多努力。比如:向内——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阅读各个方面的书籍,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多向同仁学习,积累宝贵经验,多反思教学活动,大胆改革创新;对外——分层次布置适量的学生感兴趣的作业,避免无用功;课外大量的搜集材料,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源;找学生谈心,利用导师本、日记本,短信、微博等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一诺千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其身正不令则行,诸如此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拉近师生距离,都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以上是我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点体会。今后,我会继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为教育园地再添一抹新绿!
其他文献
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 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提问,直接关系到一节课质量的高低。通过师生之间的这种有效联动,使他们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重视课堂提问。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亦得到了提高。  一、语文课堂上常见的几种不能开展有效提问的表现  1.课堂提问随意性强。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
期刊
中学语文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阅读和写作,作文向来被称为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作文写不好,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就会有很大的影响。  记叙文的写作,无非分为两大类,写人和记事。其实,这两类作文有时又相互“纠缠”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写人总得要通过写这个人物的事迹来表现这个人物吧?只写写人物的外貌行不行呢?远远不够。记事也得有主人公吧?所以,有时候这两大类作文很难彻底分清界限,这样的话,写作的要求就有
期刊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学好语文,关键是要有想象。怎样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呢?现将自己的一点看法谈一谈,以求和大家共勉。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
期刊
一、关心爱护学生,献出自己满腔的爱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注重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选取能力强的学生建立班干部组织辅助班级管理。注重每次主题班会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以后的言行,学生
期刊
2011年12月30日下午,“成都——资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在我资阳中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成都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张文惠老师和我们资阳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亲密合作,为现场的老师和嘉宾献上了一堂精彩而富有启迪意义的心理健康体验课——《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句句精心的讲解,一次次积极的引导以及虽显稚嫩却颇具大胆创新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  示范课后,来自成都市的四川省特
期刊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也可以点亮整篇文章。在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成功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这些成功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学经典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品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掌握常见的细节描写的方法,从而在习作中尝试运用细节描写来提升文章品质。  一、明确概念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期刊
几年的教学生涯让笔者深深感觉到学生课堂思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思考才能让学生拓展思维,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根据文章不同体裁和题材,教师相机应用问题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肯定他们的思考成果,让学生成为课堂思考和文本解读的主体。  在此仅以《我与地坛》为例,展示笔者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法的具体操作运用。  《我与地坛》是一篇很优秀的“生命体验”散文。高一学生对散文阅
期刊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去研读语文学习中的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建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对文本中的问题或文本的某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自主感悟和主动发现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并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是童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初中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
期刊
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人肝肠寸断,“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引得人探赜索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些有失公允的评论却又损害了《孔雀东南飞》的艺术魅力,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这实在令人遗憾。最突出的就是,说焦仲卿性格懦弱,不敢直接抗争,只是消极反抗。  事实上,焦仲卿的性格是刚强的,对封建家长制乃至整个封建礼教进行了直接的激烈的反抗。他的反抗和刘兰芝的反抗是等质的。焦仲卿完全
期刊
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究其原因 ,我觉得有如下几种: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切服务于考试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文言文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