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便是其中之一。文章将研究重点置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方面,对于凸显受教育者的核心地位,增强授课效果具有显著意义。文章在篇首段落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意义进行了阐述,进而,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加以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受教育者主体性培养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体性;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意义分析
  1、有助于学生自然生存能力的提升
  我国绝大多数人民的生存意识较为匮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生存意识匮乏将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学生利用地理知识的增多,对所处的现实环境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寻求并掌握了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技能,从而可以独自解决现实世界当中的问题,达到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个体自然的融洽共存。但是,地理知识的丰富并非单纯的有益于学生的自然生存,其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时代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均能从需求人才的特征方面寻求到相应的痕迹。
  2、有助于民族高效、优质的发展
  利用地理学科中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消除应试所引发的焦虑,更加自发的去了解我国的现实状况,认识到我国的发展瓶颈之处,从而为问题的解决而努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自发的认识他国的现实状况,掌握地理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升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反馈能力,以便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具备更好的优势。
  3、有助于人类的综合发展
  (1)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世界性问题,对人们的自然生存造成显著的危害,应由全部国家一共努力解决。利用地理学科中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以动态的思维应对问题,进而强化全球性合作意识。
  (2)现如今,环境问题俨然成为全球性危机。地理知识是开展环保宣传、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地理知识的丰富,使得学生在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方面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找到改造行为对自然界的影响,也使得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形成更加明确的意识,并为环保活动做出贡献。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1、旧式教学意识所致[1]
  在我国,普遍拥有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使命在于学习预设的知识内容,而并非去探索真理的存在。授课过程均由教师掌控,且授课的重点在于单一方向的知识传递和能力培训。在我国,此种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造成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上述授课方式中,严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知识的接收工具。尽管此种方式对于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然而,就未来发展而言,此种方式严重禁锢甚至磨灭了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
  2、应试理念的禁锢所致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领域当中,存在着两种呼声——应试为先、素质为先。尽管两种学派的争论和较量已经持续了相当的时间,然而,就目前阶段来看,仍然是以应试理念占据主导。由应试理念所引发的严重危害在于:学生使用机械性的记忆方法,将应对考试设为最终目的,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默许——升学率是考察成绩优良的唯一标准。在题海战术当中,学生的主体性已经被彻底遗忘。
  3、课程设置不科学所致
  当前,高中地理学科依旧将专业知识视为唯一重心。在教材的编写、授课方式的选择、授课内容的敲定等方面,均以教师为掌控,以学生的适应和配合为辅助,学生一直处于跟随状态。在此种授课理念当中,受教育者并未处在应有的主体地位,且学科设置、授课模式均无差异性,因而,造成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禁锢,创造能力遭到磨灭。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的学科设置仍未实现科学化,并未将学生充分考虑在内,學生因素并未成为学科设置的重点影响因素。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措施建议研究
  1、突出学生发展个性化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将学生的心栓在地理学科上是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关键。因此,地理学科的授课方式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鼓励受教育者尽可能多的阐述内心思想和观点,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友好交往、亲切相处、平等对话,让学生充分感到心理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得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在情感上将学生的对本学科的兴趣安定下来。
  例如,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回答”的形式将学生引入教学目标区。教师:当前,你所熟知的可用自然资源有哪些?学生: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教师:据你所了解,人类以何种方式和手段利用上述自然资源?学生:挖矿、采矿、砍伐森林、地下采水……。教师:在你看来,上述利用资源的手段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学生:地面坍塌、水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植被灭绝……。此种方式,避免将受教育者圈定在已经设定好的范围内,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给学生创造一种敢想、敢说、敢问、敢做的课堂氛围,更好的凸显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2、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化[2]
  在高中阶段,对于自然科学类课程的设置,几乎寻求不到实践的踪影,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被誉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针对此种问题,我们应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更多的融入实践性环节,将同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密切关联的信息设为授课内容,使受教育者能够得到充分的素质提升。在课程体系当中融入“课堂论坛”环节,并将论坛的内容设定为“人与环境的协同发展”、“个体、群体和机构”、“理想与实践”等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在准备论坛材料的的时候,提出这方面的相关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问题的提出等于从新的角度读看待旧的问题,更富有创新意义。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于国家的地质水文以及环境问题等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呼吁学生针对已经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付诸实践、观察成效。
  3、学生的探究能力需强化
  在凸显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探究教学的途径来实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交流,在团队工作中继续深化探究能力,也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理解、将“疑”落实到问题中。小组合作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特征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讨论和探索过程,从而实现更进一步的探索能力的培养。在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教师可以在前一次课程结束之时,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材料、要有相应的案例支撑,并且对材料加以整理和精炼,作为下一次课程的课堂讨论基础。老师可以提示学生寻找身边的的污染源,并拍下图片,结合教材,整理成案例然后在课堂展示。使受教育者能够进行自发的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更加凸显。
  4、师生关系需更融洽
  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学问上也需要平等。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很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相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会更主动参加到课堂当中,容易加强其主体性培养。任教多年,我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大朋友。课间多抽时间到教室中去与学生聊天,多聊聊课外话题才可以赢得学生的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政策,都需要学生的配合才可以完成,因此师生关系必须要先搞好。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可以从诸多方面予以加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会学习、会思考、积极参与,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分析、评价能力,使之能切实掌握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主体性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才能彻底做好。
  参考文献
  [1]李善中.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地理探究,2011,11:46-49
  [2]颜廷文.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J].读与写杂志,2012,09:112
其他文献
摘要:自古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对于计算机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来说,教师比较容易忽略“育人”过程。本文就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如何教书育人进行探讨。  关键词:教书育人 计算机 发散性思维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很好的阐述
针对建筑物的水平、垂直角度的监测问题,提出了多功能高精度水平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通过实现一部分ZigBee无线网络算法,完成数据传输,节点之间跳变、组网等功能。系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因此,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方法的升级。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制约着课堂效果的提高,限制学生的发展能力。运用探究式教学遵从了“以学为本”的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倡“自主
本文介绍了用四溴乙烷按比重分选硅酸盐矿物的最近发展。评论了一些试验过的并证明是适合的硅酸盐矿物。就一些例子讨论了按比重分选硅酸盐矿物和回收四溴乙烷与选别非硅酸盐
摘要:由于探究实验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培养,因而,其逐渐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探究实验的操作步骤来浅析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面,进而为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的概述  1.探究实验的内
【摘要】本文从合作学习的概念说起,然后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合作学习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0.引言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当中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进行研究,以利
【摘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要贴近生活,要用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善于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重视情感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焦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关键词:情感;交流;开放;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在進行小学语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的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迁移和发展,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的物理问题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构图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指不宜常规、寻求变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