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师生和谐的桥梁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swd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都希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学的圆满完成,推动教育向前发展。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可是学生就是不买你的帐,依然故我,我行我素,没有一点改变,相反,还会对教师倍加反感,对教师的教育形成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越来越僵。于是,很多教师感叹: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难!
  究其原因是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干扰了自己“爱”的表达方式,从而阻断了“爱”的信息向学生的传递,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那么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普通的父亲——周弘,他用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个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我认为:赏识是学生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交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是很容易和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的。因此,更多的欣赏别人,肯定别人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秘诀,也是教育的秘诀。
  那么,如何在赏识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形成赏识教育的理念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简直比猪还笨?”“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教师想通过严厉批评学生的错误,来唤醒学生,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赏识教育的倡导人周宏说过“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生长教育规律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小中见大,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的心态中觉醒。常听有些老师对某些学生失望至极,无奈地说“赏识、赏识,这孩子得有让人赏识的地方啊”接着便怒其不争地历数这孩子身上诸多的缺点:上课不专心,和同学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骂人、打架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常常想,我们的教育到底要培养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长期的应试教育已经在不经意间磨去了学生的那份应有的自信。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认为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形成赏识教育的理念,让赏识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让赏识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廣度。说到理性的高度大家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时或一事的褒奖,孩子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身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师知晓的往往是对优秀学生及学生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学生及个别学生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学生,漠视他们的心理及生命过程!在这缺少生命关爱的赏识中又怎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现在仍有一些教师对教育进行一刀切,一味追求高分而忽视能力,自觉不自觉地把精力倾注于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对他们倍加爱护,重点扶持,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特别是部分由于学习困难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所谓后进生的发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分数并不代表着每个学生的全部。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不仅要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还要为社会服务,不断创造新文化;教育应关注、指导和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生活。21世纪,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教师要纠正那种认为教育就是为现实培养人才的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教育不仅是为现实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观念。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学会用发展和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是对社会有用的新型人才,坚信学生“行”,并正确引导为每个具有不同能力、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在鼓励和欣赏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也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爱学生要爱的有智慧,爱的有方法,爱的让学生感动
  
  某高校对5所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您的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热爱”。然后对教师所教的120名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
  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没有体会到教师自认为已经给予的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智爱,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对学生的爱,没有给学生鼓励、激励和唤醒,所以也无法让学生感动,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当然也无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怎样才能爱的有智慧,爱的有方法,爱的让学生感动呢?笔者认为,在弘扬个性,价值多元,各种权威和中心纷纷消解的新世纪,爱学生不仅仅是关心和爱护学生,还应该在赏识中爱学生。
  1.尊重学生,和学生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指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赏识教育提倡无条件的尊重人格。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尊重自己,除了要有能力让学生尊重的地方外,还应该懂得尊重学生,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动机等人格价值。在教师眼里不应有坏学生,只有身心不健康的学生;不应有差生,只应有后进步的学生。有些教师在学生看中的事情上(如表扬、鼓励)太吝啬了,而在学生反感的事情上(如讽刺,挖苦)太慷慨了。由于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而教师却又不能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原谅他们,最终破坏了师生关系。教师尊重赏识,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转变学生逆反心理,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走进学生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引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与忧愁。”教师赏识学生,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夸奖和赞扬,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所以爱学生,赏识学生,必须多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的朋友。
  人的心扉是向知己者敞开的,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和教师的实际接触中,切实感受到教师能够理解他,即是自己的师长,又是朋友的时候,学生就会把心里话、苦恼、忧伤、困惑以及不愿向父母启齿的话告诉老师,得到老师的理解、帮助和指导。只有在这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才更牢固。
  3.宽容学生,善待学生的过失
  赏识教育强调心灵沟通,但并非一味表扬不能批评。古人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或过错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避免,何况身心尚处在迅速发育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呢?教师要学会宽容,善待学生的过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做事失败,做事过失,错误苗头出现时,我们有部分教师为了给学生教训,往往基于学生非常严厉的批评,历数学生的种种不是,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逆反。如果此时教师能采取明知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的过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道理说到学生心坎上,学生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接受你的批评提醒,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与学生一起成长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求职心情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仅有一桶水远远不够,应该有一条河,一条源源不断的河,这就要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发展的思想,与学生一起成长。
  赏识教育其实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教育共同成长的过程。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要“教人求真”首先要学做真人。当今社会假的东西确实不少,虚伪造作也不足为奇,我们教师如果始终能保持质朴率真的本色,那么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泓清澈见底的甘泉,是一股暖人心肺的春风,学生自然乐意接受一个真实的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然教师也不例外,但有的教师明知自己错了,为保全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的威信,喜欢在学生面前文过饰非,其实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怕丢面子,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上的失误,并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接受学生的批评,并真诚的感谢学生,这不仅是对学生纯真心灵的尊重,也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学生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在赏识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不断探索,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用爱的细雨去浇灌绚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很多年轻的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指导起来很抽象,除了读优秀的选文,提出写作要求以外教师可做的事情很少。其实不然,学生在写作前、写作过程中和作文完成后都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对写作过程认识不透,缺少应有的写作体验,所以感到作文指导无从下手,往往把作文讲评课当成了作文指导课。  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指导呢?    一、写前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的交流    提出写作任务后,不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实现英语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客观问题剖析中看德育渗透的意义    1.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
期刊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普及与高速发展,使我们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图文信息化时代。丰富多彩、技法各异的艺术作品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艺术熏陶。但与此同时,美术教师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自我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底的同时,依据艺术教育的规律,通过具体或抽象的艺术形象和情感表达,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提高艺术修养,是当今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教
期刊
从担任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以来,有不少学生反映过这样一些看法,感觉初中语文的学习比高中要简单许多,原来初中时文言文背一背,稍加理解就足以应对考试,作文只要语言通畅、符合题意就可以很快完成。而到了高中,文言文难度加深了,作文好像深奥了很多,学习明明很認真刻苦,但语文成绩却经常不尽如人意,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其实,有不少教师也觉得语文课是一个较尴尬的科目。平时认真爱学习的同学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而一些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亲身体会,着重探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落实素质教育的办学方针。  关键词:英语知识 英语技能 语言能力 语用能力 素质教育    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经成为人们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中不争的事实,并指明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素质教育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本文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一、英语素质教
期刊
不知是程式化的教学套路束缚了教师的思维,还是讨论的课时划分问题至今未理出头绪,总之,在当今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上,进行最多的还是阅读教学的第二教时。  有人形容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大概是在山脚看不到全部的风景,所以,第一课时在公开场合少有人问津,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那么,该如何让第一课时的教学变得扎实有效而又充满新意呢?近段时间,本人阅读了相关
期刊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语文教育思想,如“‘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要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等。其中,“重视语文的预习”是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精读的指导》、《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这两篇文章当中。当前形势下,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的重点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如何全面提高学
期刊
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几大方面。任何一门学科,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这几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德育工作。所以,学科教学不能只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渗透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思想品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是灵魂,居于首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
期刊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竞争的需要,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结合音乐课堂教学,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天赋,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形成创造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 兴趣培养 体验感受 实践创作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课堂教学为主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是一种主要学习方法之一,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能使学生积极动脑,畅所欲言。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充分训练,为了让课堂讨论有实效,讨论时学生有话可说,讨论能抓住重点,为教学目标服务,在组织学生讨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组織讨论要有目的性    讨论的话题要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盲目的讨论无助于教学,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