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阪石茶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郑州有几个茶友,不管哪一位得到好茶,都会约大家去品。
  开始几回,有点儿华山论剑的味道,先弄暗了灯光,让环境神秘着,再将沏好的茶用紫砂杯盛了端上去,大家就看不清茶的颜色,然后让大家品,品一口就要说出茶名和产地。好在大家都是茶中将军,茶杯到手,先眯了眼睛,不急不慢地吸闻从茶杯口飘出的香气,这一吸一闻,就辨个差不多了,然后睁开眼睛,看着杯子斜了,看着茶水斜到了杯子边缘,虽然看不清茶的颜色,却辨清了茶水的浓淡清湛,对应刚才吸闻后的结论,心里就有个八九不离十了。然后凑过嘴去,小小呷一口,在口中三回六转,缓缓人喉。待口中只剩下茶香的时候,屏气片刻,做最后一次辨认。在我的记忆中,这最后一道程序,几乎都是对前面结论的肯定,但也有人是在最后一道程序中否定了前面的结论,这就说明前面的程序中,他有哪一道疏忽了。好在这许多年来,我们几位在品茶中还没有报错过茶名。但这种神秘的、类似于大考的品茶过程大家很喜欢,不但保留着,而且发展着。到了去年下半年,就发展到了品一口茶,大家不但能说出茶名和产地,甚至能说出茶叶的采摘时间、炮制过程和储存方法。
  十几年过去了,这几位朋友不但事业有成,喝茶的名气也像墨汁滴在生宣纸上一样,渐渐地渲染开来,在茶界有了一定影响,弄得好几家讲究茶文化的茶馆,以请到我们几个茶将军喝茶为荣。茶老板甚至会连吹好几天,某某某哪一日在我这里喝了一下午的茶!自然有不信的,茶老板就会拿出照片:没有茶将军的功夫,能喝到这个成色?!
  其中一张我的照片有一天到了我的手里,我看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我不得不佩服摄影者高超的抓拍功夫,因为照片上的我,活脱脱一个酒鬼正在吸咂杯中的残酒。于是我自嘲地在照片背后写了两个字:茶鬼。
  今年春节前,我得到一粒非常珍贵的茶。按说茶是不能论粒的,应该论片,但是我这粒茶的大小、形状和颜色,都活脱脱一粒稻谷。这样的奇茶是绝不能自己独享的,于是我挑了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将大家约到那家把我拍成茶鬼的茶馆。
  朋友们依然是以往喝茶的装束:博览群茶、出版过《九州茶考》的茶将军穿着西装。用他的话说,凡品好茶,若会情人,需着盛装,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另一位茶将军是我们几位中口才最好的,他依然穿着他那身棕色中式盘扣衫裤,甚至连鞋也是圆口布鞋,他认为品茶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里里外外都应该是传统装束,从而使衣与茶形成呼应。第三位茶将军头梳得很光,戴着擦得很亮的金丝眼镜。他每每品好茶,必然在家中浴屋焚上檀香,待香气充满浴屋时,他才进去沐浴,仔细沐浴过后,又让香将身体熏透了,才穿上衣服。他说他品好茶不是从茶屋开始的,而是从浴屋开始的。
  我让茶老板打开西边最大屋子的窗户,拉开窗帘,将窗户打开,让阳光浩浩荡荡地从窗口泻到屋里的茶桌上,然后我从提包里拿出一只小小的茶叶盒,打开盒盖,却看不见茶,只见一团金色丝绢,我将金色丝绢小心地抽出来,放到铺满阳光的桌面上,一层层展开,当最后一层丝绢揭开后,在阳光里流淌着金色的丝绢上,出现了那粒茶,那粒无任何光彩,安静地卧在丝绢上的茶。
  “这是茶?”穿西装的茶将军问我。
  浑身散发着檀香气的茶将军推了推金丝眼镜:“你没有搞错吧?”
  “当然是茶。”我说,“不但是茶,而且是茶中极品。”看看大家,“我知道大家连见都没见过,所以也不用搞得那么神秘兮兮地让大家猜。”遂招呼已经看得两眼发呆的茶老板,“准备一硬一软两壶滚水,拿一只干净的带盖儿茶碗来。还有,将桌子上的紫砂茶具撤走,换上玻璃茶杯。”
  “老中,老中!”茶老板欢欢地出去了。
  屋里的侍茶小姐立即更换茶具,一水的透明的玻璃杯摆到了我们面前。
  茶老板很快来了,身后跟着一个侍者队伍,两个小伙子各提着一壶咕嘟嘟冒着白汽的开水,一溜村姑打扮的小姐手里端着各种茶具。远远的地方,还站着一个头发蓬乱的高个子中年男人,手里提着一只照相机。这个阵势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茶老板的精明和敬业。
  “您,请!”按说茶老板应该通晓各种茶叶的冲沏煮泡方法,但面对这一粒稻谷状茶粒,他却无从下手,咧开大嘴,怯怯地看着我,声音里透透地洇着诚恳。
  “各位,誰动手?”我明明知道,越是懂茶的人,越不敢轻易侍茶,只有知道了面前茶叶的身世品格,才敢上水,因为茶不同,水的温度,水的软硬度,盛茶的器皿,冲沏煮泡的方法都不相同。而面前的茶粒,他们一无所知,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当然得到的是一片指责声,说我有意卖关子。
  这种指责听着很舒服。我就在指责声中从一个小姐手里接过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瓷带盖儿茶碗,将白色丝绢捧起来,小心地将那粒珍贵的茶粒倒入茶碗。虽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粒茶上,阳光中的那粒茶却没有折射出任何灿烂的光芒,甚至没有一般上等茶的清丽,木木地卧在青瓷茶碗里,似乎吸光,似乎吃气。
  这就表现出该茶的第一个品质:不惊不艳,若朴玉浑金。
  按茶理,水的温度、硬度应该和茶的品格一致,起码和直观品格一致。而这茶直观朴实,性情应该温和,自然应用软水、温水缓沏,而且水的温度,最好在65℃。
  但我却从第二个小伙子手里接过咝咝冒着热气的水壶,遂问:“哪儿的硬水?”
  茶老板立即回答:“伏牛山蜂窝泉。”低了声音,“本来应该储一些南岭的泉水呢,今年忙,没顾上。”
  “还行。”我说。就我所知,在河南省内,最硬的泉水就是伏牛山蜂窝泉的水了。用这水熬出的稀粥,外乡人喝一碗,不再吃东西,一天都不会有饥饿感。
  提水的小伙子惊奇地问我:“你也不问,咋就知道我提的是硬水?”
  我笑笑:“茶将军和酒博士一样,第一学问是认泉识水。凡称得上茶将军的,从蒸汽上一眼就能辨出水的软硬。”说着将依然冒着白汽的水壶斜了,一股白水从壶口轰然泻向青瓷茶碗,将那粒茶冲动了却没有冲起来,一汪水就将那茶埋了。这时候屋内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茶碗里,但我不能等到大家看清楚,就立即盖住茶碗,说:“茶理所需,即冲即盖。”   “这个在中学课本上都有。”茶老板说,“打仗和茶有什么关系?”
  “打仗是和茶没有关系,但是这个战役就发生在这种茶的产地,而且这种茶也就因为山之险峻才有,也因为山的险峻才稀、奇、少,更因为山的险峻才难以采摘,只有极少数人,准确地说,也就一二人才能采摘得了。”
  “这么说,你也是偶然得到?”
  “也算偶然,也算必然。”
  “怎讲?”
  “我在三门峡就职七年,喝茶的名声还是有一些的,在前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一位朋友专门约我去喝了这个茶。”
  见他们听得很认真,我就接着讲下去。
  朋友在路上告诉我,这茶五千块钱一杯。我一听头皮一穸,立即叫停车。但车是朋友自己开的,他不但没停反而笑了,说是他请客,我不必惊慌。我虽然松了一口气,但立即说全世界也没有这么贵的茶,绝不能上当受骗!朋友又笑了,说你喝了再说,付钱的人不觉得上当,你还会觉得上当吗?
  “我没话说了,只好硬着头皮去,总觉着是个骗局。因为我做人有个原则,不能欠别人的人情,更不能欠这么大的人情!
  “那一天天特别冷,路两边的树上挂满了雾凇,景色十分壮观。但因心里有事,我也无心欣赏。车过雁翎关时,又迎来一团一团游动的雾,但道路旁边路标上雁翎关三个字我还是注意到了,心里咯噔一下:如果古书记载没错,穿过雁翎关,就应该是崤底、崤阪,秦晋崤之战,就应该发生在这里。那时候这里车不并辕,马不并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人死后真有魂魄的话,那么当年战死这里的秦国将士的魂灵,应该就随着这些雾团飘动。想到这些我心就突突地跳,完全忘记了茶的真假,两眼朝车窗外面看去,出了一团雾心里就松一下,进了一团雾心里又紧张起来。
  “好在公路修得很好,路面平坦,而且宽阔。朋友告诉我,这是1999年修通的三门峡至洛宁高等级公路,要不是这条公路,这个天,就别想看到这么好的景色,更别想喝到这好的茶!
  “他一个茶字又让我想到五千块钱一杯茶的价钱。但还没待我吭气,他一打方向盘,汽车下了高等级公路,驶进一条狭窄的山谷,驶上坑坑洼洼的土路。土路两边,山谷底部,是密密麻麻的挂满雾凇的灌木丛,东一棵西一棵的杂木树散落于灌木丛中,而且一团团的浓雾似乎被灌木丛挡住了、挂住了,不游不走,让人心慌。但还没待我说话,朋友一刹车,叫我下车。
  “要不是前面有一个小伙子的招呼声,我真不敢相信,这里会有人家。
  “朋友显然不是第一次来的,拉着我的手,几步就进了一眼石窑,石窑里亮着电灯,还开着电视。石窑里竟然很宽大,有睡觉的地方,有喝茶吃饭的地方,还有做饭的地方。做饭的地方自然放在窑门口,便于散烟。那里正用瓦罐煮着一罐水。”
  许是我说得太哕唆了,穿中式盘扣衫裤的茶将军在西边窗户里透射进来的明丽的阳光中朝我摆摆手:“说了半天还没说到茶呢。”
  出版过《九州茶考》的茶将军立即截住了他的话:“奇茶必有奇人奇事奇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老郑仔细讲。”
  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会仔细讲出这一段故事的,不吐不快,是我这时候的真实心理。
  “我问朋友,不是喝茶吗,茶呢?
  “朋友笑了,说,你以为这茶想喝就能喝?!需要临时采。
  “我问在哪里采?小伙子笑了,说只有他父亲知道,他父亲这时候正在山上采茶呢。只让他把回溪阪的水煮上,还让他取了窑门口草丛里流下的水备着用。
  “朋友接着告诉我,在崤阪这块地方,回溪阪的水是最硬的,这茶,必须用最硬的水冲开。然后再用草丛里的水沏泡,茶味儿——朋友把手挥在空中半天,猛然劈下,世上一绝。我要不是在这儿受了伤,也不可能喝到这茶,就更轮不到你了。
  “朋友一说,我才知道,他去年开始在崤阪乡代职当副乡长,崤阪乡两百多平方公里,只有两百多户人家,平均一家一平方公里土地。所以要给这个地方通电,难度几乎比上登天。朋友是负责回溪阪这一块地方‘三通’的,他就是在指挥着架电线杆的时候从山崖上摔下来的。摔下来后他就失去知觉。醒来的时候他就躺在这眼石窑的那张床上,那位小伙子的父亲,正给他一勺一勺地喂咱们刚才喝的苦茶。
  “我的朋友怎么也没有想到,没有去医院,没有任何其他药物相辅,他就喝了这个茶,头脑竟然很快清爽,身上的伤也不痛不痒,第二天竟然就能下床走路。
  “虽然朋友喝茶的功夫没有我深,但毕竟是通茶的,就向小伙子的父亲问茶的来路,希望以后能喝到这样的茶,但小伙子的父亲笑而不答。还是小伙子告诉我的朋友,这茶不到急用,是不能采的,而且采摘地点只有他父亲知道,全乡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朋友对我说,后来他才知道,小伙子的父亲是刀客的后代,崤阪这块地方,地无三尺平,几乎不能种庄稼,出山又极其不便,所以人烟稀少,适合刀客生存。这里山路虽然险峻,却是南崤唯一通道,总有来往人马,刀客劫一人可吃半年。小伙子的父亲十三四岁时,即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十五岁时,小伙子的爷爷把采茶的绝活儿教给他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年,就解放了。小伙子的父亲一身刀客本事,却无处用了,就改行采药。所有珍贵的药材都在悬崖绝壁上,这就使刀客攀爬跳跃的本事派上了用场。珍贵的药材价格自然也贵,所以刀客的日子平稳地过了下去。
  “我們在石窑中说话,根本没有听见任何声响,小伙子的父亲却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咳了一声,吓了我一大跳。
  “我根本想不到这就是小伙子的父亲,解放那一年,他十五岁,到前年,应该是近七十岁的人了,但从他的身上和脸上,咋看也就是五十多岁,一身精瘦,眼光犀利,行动利索,声音清亮,吐字清晰。他一眼看着我,看得我心里哆嗦了一下。他笑了,说我是那种典型的有钱人,凡是有钱人都害怕他的眼风。
  “我的朋友也笑了,介绍说我就是他说的茶将军,专门来品茶的。老者就解开缠在腰里的腰带,从中取出一只类似丹参滴丸瓶子的小瓷瓶,看着在火上冒气的瓦罐,唤儿子冲茶。   “不急,我的朋友却先让他看看我,看我的钱在哪儿装着。
  “这让我很高兴,刀客嘛,就应该显一显刀客的本事。
  “老者笑了,说我身上没有带钱。我一听就急了,我是专来喝茶的,不可能不带钱,而且,平日我的身上最少也要带一千块钱,以备急用。说着我就在身上摸,却怎么也摸不见钱包。
  “老者又笑了,本来想在你走的时候交给你,跟你耍一下,乡长先把底给露了。说着从刚才绽开的腰带里,拿出了我的钱包。
  “我顿时惊呆了,他只在我跟前解了一下腰带,怎么就会拿走我的钱包呢?我不得不叹服老者的刀客本领。
  “后来我们就喝茶。说真的,那天我的感受比今天好得多,可能因为是本地茶本地水相生相克的缘故。喝完后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声说了一句,五千块,值!
  “就要你这一句话呢!我的朋友说。他说他动员老者几次,想让老者多采一些苦茶,就在这里,用这里的水冲着卖。老者一直不答应。他不知其中原委,后来还是老者的儿子告诉他,这茶长在绝壁的石缝中,秋天里,这种特殊的树种飘到石缝里,遇着雨,就在石缝里扎下根了。到了冬天,才长出这样一粒,实际上这粒茶如果不采,到春天,就发出芽,一年一年过去,就长成树。所以,我们喝的,不是几片茶叶,是一棵树。一棵树所有的精气神,都集中在那粒茶中。而且他们家的祖训就是不遇伤不采;而且对采摘地保密,只传儿子,不传闺女。就是害怕把这苦茶采绝了。因为刀客免不了受伤,一般的外伤,将这茶研开一涂,不治自好。一般的内伤,将这茶喝下去,很快除病。南崤的人几乎都知道他家有这个绝药,但一般不来求。传说当年武则天来往于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的时候,最爱停留的地方就是崤阪,所以在崤阪北原上建了兰昌宫,每过崤阪,必然要在这儿停歇几天。这位雄心勃勃的女皇酷爱看古战场以壮雄心,她甚至在崤阪的石头坡道上走过几趟。但是武则天在兰昌宫时也没有喝到这种苦茶。有一次,武则天急火攻心,眼红面赤,雁翎关守备急派守军四处寻找刀客的祖先,但就是找不到。不是他找不到,而是老刀客躲了起来,这茶一旦成了皇室用品,几天就采绝了,还能保留到现在?崤阪的人每每说起这个话题,都会感叹说:武则天都喝不上,咱就更不要去想了。从这一点上讲,我的朋友是幸运的,他若不是为崤阪老百姓通电受的伤,也不可能喝到这茶。
  “既然如此珍贵,我的代职当副乡长的朋友就想着在保持这个茶的神秘性的同时,让它出名,并因这茶让这个乡出名。动员老者一年只卖两粒,一粒五千块。一是给老者增加一些收入——两粒茶顶得上山民一年的收入。二是越少越珍贵,越珍贵名气越大,这茶和这乡的名气就大了,因此为这个乡,更重要的是给老刀客,带来巨大的、连续的效益。但他不知道五千一杯的价格能不能卖出去,所以就请我来喝。既然我说了值,他高兴极了,立即请我给这茶取个名字。
  “我想了想,就取名为崤阪石茶。”
  “崤阪石茶!好极了!”著有《九州茶考》的茶将军真诚地感叹,而且轻轻地拍起了巴掌。一下子引得屋里的人都拍起了手。
  “奇茶奇闻!”口才很好、穿中式盘扣衫裤的茶将军连连点头,遂提高声音,“我建议,此事不要张扬,每年冬天,我们几人同去,带一万块钱,把这两粒茶喝了。”
  我笑笑,“不可能了!”
  “为何?”穿中式盘扣衫裤的茶将军紧瞅着我。
  茶将军们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焦急。
  我摆摆手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告诉他们,后来我和老刀客成了好朋友,一来一往中,我知道了,刀客们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刀客的死亡方式,让我感慨万千。刀客们出山前必须练就一种吞三口气就能自断经脉的死亡方法,而且必须在老刀客面前真正成功死亡,再由老刀客解过来。因为刀客不免失手,万一失手被抓,免不了被人百般折磨而死,与其如此,不如自己了断。还有,刀客没有坟墓,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劫过的人来挖他们的坟,给子孙带来不利,所以他们在觉得体力不支时,都是自己在悬崖上找一个风水好的石洞或石缝,将外面用石头封好了,然后自己吞气而死。
  “你怎么老说死呢?”茶老板着急了,“老刀客可千万不能死啊!”
  我深深吸了两口气,“恰恰相反,老刀客死了。”
  “死了?!”屋里一片惊叹。
  “我是去年调回郑州的,之后再也没和老刀客联系,昨天我的那位代职当副乡长的朋友来了,给我带来了这粒茶,说这是老刀客的儿子前天交给他的,并说这是老刀客离开家以前专门交代叫儿子给我的,交代后就把采茶的地方告诉了他的儿子,但告诫儿子:‘这茶只能治病,绝不能当茶卖。因为这是救命的东西,卖啥都行,不能卖命!’”
  说到这里我说不下去了,屋里也鸦雀无声。我的眼前浮现出崤阪的峭壁,峭壁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神秘的洞穴,老刀客在哪一个洞穴中长眠呢?
  峭壁的纹理隐隐约约的,很像一个字,难道是茶字吗?
  茶……
  我要了一杯清水,用右手中指蘸着水在茶桌上写下一个草字头,嘴里念着:“草。”然后又在下面写了一个木字,遂念:“木。”
  茶老板摸了一下头:“草木……”
  我说:“是草木。但草木相叠,并不成字。”说着在草木旁边写了一个人字,“草在上,木在下,人在旁边,还不是字。草在上,木在下,人在中间,就是茶字。人得草木营养滋润,草木得人品味养护,是茶的根本。但人对草木的索取必须是有限的,稍有过度,少了草木,茶字就少了天地,无天无地,不但茶字不成,人也……”
  “人也活不成。”茶老板忍不住接住我的话。
  穿棕色中式盘扣衫裤的茶将军连连点头:“充满禅机。”
  穿西装的茶将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叹道:“从认茶、识茶、知茶的角度上讲,我们几个充其量也就是个茶将军,而老刀客,才真真正正是茶元帅!”
  作者简介:郑彦英,陕西省礼泉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院长。出版长篇小说《福星》《从呼吸到呻吟》《拂尘》等6部,作品集《太阳》《在河之南》《郑彦英诗语焦墨画——乡村模样》等12部。散文集《风行水上》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原载《十月》2004年第5期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段明
  《海外文摘》2019—2020双年文学奖获奖名单(以得票数多少排序)
  长篇小说
  《纽约紫水晶》/孟悟(美國) 2019年6、7、8期
  《大地》/刘风梅 2019年3期
  中篇小说
  《鸽子》/吴刘维 2019年9期
  《火星密码》/陈景军 2020年1期
  《啄命图》/杨西景、侯发山 2020年6期
  短篇小说
  《永恒的控制》/凌子捷 2020年12期
  散文
  《二道沟的月亮滩》/王宗仁 2019年12期
  《王征雁散文小辑》/王征雁 2020年3期
  《李逵下山》/李庆西 2019年5期
  诗歌
  《在安大略湖以北》/郭辉(加拿大) 2020年1期
  《海外文摘》杂志社
其他文献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永远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腾讯与360事件,被业界形象地称为“3Q”大战,这源于2012年双方“明星产品”之间的互掐:2010年9月27日,360公司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收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腾讯公司也不甘示弱,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最终双方相持不下,诉讼上
二舅从小不爱读书,他天性好动,但做农活儿是行家,有时甚至无师自通。   年长母亲四岁的二舅,与母亲最亲,他们满腔热血,一心报国,决心不做亡国奴。抗战时期,二舅和母亲背着家人,悄悄地加入了地下党组织。   在当时,军需物资匮乏,尤其是粮食、药材等。二舅进山采集中草药,组织村民筹集军粮。二舅很有号召力,他首先把自家仅有的越冬粮食交出来,动情地对大家说:“乡亲们,我们的同志在和敌人拼刺刀!为了我们的
菩萨蛮·和长河先生效花外体均  妾如星点郎如月,相随不计圆和缺。遥望欲相攀,此生难复难。  有情花又放,私誓长相忘。今日不曾妆,为他生爱香。  曲江秋·次蛰师曲江雅集均  芳筵几日。对虚阁通凉,矮窗分碧。平岸浅莎,新蒲细柳,曾见微波屐。长记月下笛。惘然处,成追忆。小雨半天,遥山一痕,旧情重湿。  寻觅。盈盈过客。怎忘了,题香彩笔。银杯邀锦瑟,中年哀乐,丝竹同岑寂。第一是今生,明眸中有昆明劫。待唤起
周晓芹随便吃了点东西,正准备和旅社里要一个脸盆洗衣服,就看到窗外的街上一个走过的女人显得面熟,很像是同村的李桂莲。周晓芹来不及多想,就赶出去,看着那个走远了的背影喊了一声,喊声使那女人的背影硬了一硬,才回过头来,果然就是李桂莲。李桂莲还扮作一副被人认错了的样子。周晓芹热情地走上去,说认不得吗?一个庄里人,你这样子看我。面对面看着,再演戏是演不下去了,李桂蓮就说,你咋在这里?周晓芹他乡遇故知,显出稀
有人说,太姥山不过是一堆石头。  也对,似乎也不对。  这堆石头,是经过了“金手指”点化的,或肖人,或肖物,各具匠心。“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是的,太姥山的石头皆不凡。  那一天,当我围绕着夫妻峰转山,或许我并未老气横秋、暮气沉沉吧,太姥山的石头就悄悄对我说,来太姥山,就要你这样子哦,带着童心和童真。想想,也真是的,走进太姥山,就如同走进了童话世界,唯童心无邪、童真无尘,才最相宜。那“太姥之心
“瓜子喽!大瓜子喽!新炒的大瓜子喽!”远处传来多么熟悉的声音。一下唤醒了我的记忆,把我带到那遥远的从前。  那是我上初中时的一个寒假,进了腊月,年味渐浓,家里的年货基本齐全,阳历年前后,天冷了,猪不长膘了,妈妈娘家屯子里的乡亲们就开始杀猪了,因感激平时进城采购、办事、看病,在我家落脚歇息,就会送来东一角子西一块的猪肉、焦黄的小笨鸡、粉条、冻豆包等,把我家装年货的闲置大水缸塞得满满的。当然还有我最爱
秋风爽,遍地黄  迎来山山川川稻谷香  菊花开,桂花香  哪有山山川川稻谷香  玉帝赐稻种,神农育稻秧  有风香千里,无风千里香  秋风爽,遍地黄  迎来山山川川稻谷香  菊花开,桂花香  哪有山山川川稻谷香  农夫播稻种,村姑育稻秧  巧手五谷丰,美酒醉心房  香了月亮香太阳  香了汉阴香汉江  三山两川好秋色  天上人间香……
一  春天的太阳是温暖的,一旦偏西,搁置在了西边那团黑蓊蓊的山顶上,整个安子沟都会黯然失色,阴冷起来。坐在那包青石头上放牛的老头儿谢新岳,连连打了两个喷嚏,一挂鼻涕吊在了鼻尖上,他欠身站了起来,一捏鼻子,随手就把那黏乎乎的脏东西甩在了柏树丫上,手在地上蹭了两下,就去撵牛绳子。  肥实的水牛还在埋头啃草,不想走,故意将头转向另一边,将尾巴甩了过来。谢新岳侧身撵了两步,弯腰就把牛绳捡到了手上。这时,一
祖母离开我已经60余年了。  有时候我独处书斋出神,祖母好像就在我的眼前叮咛我:“你又呆着,别总在屋里发呆,出去走走吧,那样你会快活些。”  “好的。我听您的,祖母!”我心里回答着,从屋里走了出来。  我一会儿漫步在田野窄路,一会儿蹬行在山阴小道,往事徐徐展开——  祖母姓周,名叫爱姬,小名叫毛妹。“毛妹”这名字,有点土气,但叫什么“妹”、什么“姑”、什么“花”或“姬”,却是乡下通常最喜欢用的女性
你把这次出征叫作远行,她还在这个渡河等你。  太行山上,你遭遇鬼子,伤了。她和她的娘,冒着杀头的危险,跪着把你抬回窑洞,一声一声唤你,一口一口喂你,让你从鬼门关返回来,养好伤后回到部队重返了战场。月亮和篝火懂得你们的感情,黄河和大山知道你们的故事,这次你不回来,渡口的船就没有动,在一幅画里停留了那么多年,在一首歌里沉默了那么多年。这么多年,你看到一群人又一群人来到碛口,但他们都是过客。这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