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考是重要的考试,对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开展中考复习?教师可以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去理解把握中考物理试题的结构特征、命题原则,这样就可以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中考物理;试题特点;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54-03
中考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能力的考查。其中基础知识的3个主题是“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运动和相互作用”——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量”——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本技能的要求是要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对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基本能力。从中可见中考物理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物理实验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要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那么怎样确定中考物理的复习方向、方法呢?那就需要了解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复习策略、措施,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目的。下面就从这两方面谈谈。
一、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一)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
历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人都严格贯彻课标精神,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紧扣物理课本和各地中考说明中提出的考试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考查。以課本中的习题、图像、实验等为命制试题的素材,站在物理学科思想、学习方法和全面发展的高度,进行改编、添加和迁移,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突出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从整体上看,试卷层次分明,试题难易有度,相互交融。对“双基”的考查不是停留在机械的记忆上,而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有些情境通过图形表现,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基础性试题倾向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中,识别、解析现象,同时在方案设计、过程实施、模型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以此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例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
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解析:本题是关于参照物的选择题,考查了运动的相对性,属于基础知识。部分考生会错误选择C,因为日常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由于惯性思维,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机械照搬,所以会出错。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们对生活实际的体验、观察、实验和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无处不涉及物理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衣、食、住、行、用、医事例中,许多貌似稀奇的问题,都可以用我们已有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结合学生身边事物和生活实际的考题,在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各地中考试卷的命题素材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情趣以及物理意味,灵活贯彻“科学·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STS理念,注重技术创新、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等情感态度的合理渗透。近年各地中考试题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中考物理试题要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深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力求通过真实的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生活化和生活物理化。此类试题背景真实,来源于生活,并渗透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容易把学过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双基”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物理学科的价值。同时,也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关注“身边的物理”。
[例2]下列用电器通电1 h,最有可能消耗1 kW·h电能的是( )。
A.计算器 B.小台灯 C.手电筒 D.家用空调
解析:关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没有给出具体的功率,只能估测,体现了物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功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要对比A、B、C、D即可选出正确的选项。
(三)关注社会发展,聚焦时事热点
环保、安全、节约、创新、文明、团结、富强是社会的主旋律,中考试题也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以当前所发生的,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大事、要事为背景,联系所学物理知识来命题。总之,每年的重大事件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例3]中国智能无人机公司亿航,在2016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全球首发全电力低空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____“亿航184”。图1所示的是正在自动飞行的“亿航184”,它在飞行过程中,信息是通过____传递给地面指挥中心的,其传递信息速度与光速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析:该题以国内外时政新闻为题材,结合要考查的物理知识编制成填空题,试题的情境与问题的设置自然融洽,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命题人员在编制相关科技试题时,会注意:力求使解答试题所需的知识在初中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解答试题所需的思维能力也应贴近初中生应有的水平,避免单纯为了创新或者刻意与新科技生硬结合而盲目编制试题。 (四)重视实验,突出过程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猜想和假设,在已有条件下灵活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科学合理地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既是物理学家获得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要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除要关注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和提炼物理规律的能力。
[例4]小明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实验中应取质量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
(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加热____相同比较____的方法来判断物質吸热能力强弱的。
(3)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是因为干泥土和水相比,干泥土的
较小。
解析:该题为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情况”的实验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考查的是通过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变化来反映吸热的多少。本实验是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对实验一知半解而导致错误。如果分不清比热容和密度这两个概念也会出错。
[例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1)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在左右两盘中,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再将小车水平____,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3)小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图3中的木块,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________。
解析:该题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题,第二空主要考查实验装置中两边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仍静止的原因,如果没有根据实验目的去解决问题,就不能直接指出根本原因是有摩擦,而会从木块的质量或静止状态等角度去分析,导致答题方向错误。第四空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二、五两空,如果审题不清或理解能力较弱,学生容易受题目误导。本题考查的是二力平衡的首要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除要关注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和提炼物理规律的能力。
(五)关注能力,体现开放创新
中考物理进一步注重观察、估测、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排除故障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命题背景更富有时代气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命题背景,广泛联系社会热点信息(212农业生产、环保、体育、交通、建筑、高科技、广告、典故等),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科学教育应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焦点、关注当前科技新进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亲近社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6]如图4所示,某同学正在进行手抛鸡蛋表演,由图可估算出鸡蛋从最高点落到手上的过程中,鸡蛋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
A.0.02J B 0.2J
C.2J D.20J
解析:本题以手抛鸡蛋为题材,要求根据材料中提供的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答。要求估测鸡蛋的重及从最高点落到手面的高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一)研究《物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物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考说明》是每一个地市具体的命题说明,它有更强的针对性,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中考说明》。
(二)抓好三轮复习,提高备考效率
制定完整详细的复习计划,以便对两年来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系统全面的概括,做到有的放矢。
1.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课本为主
在复习阶段,要切实落实好“基础”,全面系统地复习,认真用好教材,不遗漏一个知识点。首先,复习应紧扣教材,深化教材,活化教材。要研究以前做过的经典好题,熟记基本解题方法。基础夯实了,能力提高了,才有根基。纵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发现,一方面不少中考试题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重现,涵盖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小实验、阅读材料,甚至插图、表格、情景等,所以要研究和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特别要注意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理想化方法、比较法、等效代替法等)、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另一方面,中考试题高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目前,物理命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重现,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灵活考查,命题的基本思路已经越来越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所以复习教材要“活”,力戒死记硬背,要做到真正理解、运用,会演绎、会迁移。 2.第二轮复习则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
一是按知识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力学专题,声光热专题,电学专题。二是按题型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如单选专题、填空专题、实验探究专题、计算专题、作图专题等,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摸拟为主,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以难度中等以下的题为主,兼顾本届学生历次测试出现的错题训练,少做难题,主要训练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在最后的中考冲刺阶段,要求学生重視每一次模拟考试,通过考试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使考试成为考前最重要的练兵活动,避免中考走弯路。
(三)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特点及趋势
纵观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应对每个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哪些该考,怎么考,并把这种领会始终贯穿到平时的复习中去,让学生认识到最后复习的重要性。科组集体备课时参考历年中考物理试题进行,使学生复习起来知道哪些知识应点到为止,哪些知识要仔细剖析,哪些要重点分析,哪些需要进行变式训练。这样的复习可让学生在复习中做到详略得当,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自然高。
教师要清楚中考的题型及其分值、难度等,让学生在应试时感觉很多题目是司空见惯的,能应付自如,以使学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四)要重视利用教材进行复习
教材和教辅在复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各有侧重,只有把它们融合起来,才能达到“1 1>2”的效果。中考的性质决定了中考题中有相当部分是要考课本内容的,因此我们不能丢掉课本,而是要重视利用课本来复习一些基础知识,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突破难点。同时要注意“中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特点,利用教辅资料来构建知识网络,积累解题经验,规范解题过程,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重视概念规律、科学探究、注重应用
基本概念、规律是中考的重点,复习中学生应重新回顾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概念规律的能力。要认真梳理课本中的基本探究实验,注重从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对每件实验仪器的使用(包括调节、操作和读数),每个实验的原理、仪器选择、步骤编排、数据的测量和处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结论的总结归纳及其应用、故障的排除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设计一些新实验的能力。因此在做好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各种类型的实验思考题、探究题。
2.培养学生独立做题、勤于收集、虚心学习的习惯
总复习期间学生要独立、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并将好的解题方法及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记下来,以便总结经验、积累知识、请教老师同学来充实自己,同时还要注意答题规范,避免丢分。
总之,我们要根据课标、教材要求,按照2017年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复习的总目标,做到夯实基础,掌握基本方法,提高能力,提高应试心理素质,从而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关键词]中考物理;试题特点;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54-03
中考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能力的考查。其中基础知识的3个主题是“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运动和相互作用”——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量”——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本技能的要求是要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对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基本能力。从中可见中考物理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物理实验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要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那么怎样确定中考物理的复习方向、方法呢?那就需要了解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复习策略、措施,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目的。下面就从这两方面谈谈。
一、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一)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
历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人都严格贯彻课标精神,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首位,紧扣物理课本和各地中考说明中提出的考试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考查。以課本中的习题、图像、实验等为命制试题的素材,站在物理学科思想、学习方法和全面发展的高度,进行改编、添加和迁移,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突出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从整体上看,试卷层次分明,试题难易有度,相互交融。对“双基”的考查不是停留在机械的记忆上,而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有些情境通过图形表现,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基础性试题倾向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中,识别、解析现象,同时在方案设计、过程实施、模型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以此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例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
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解析:本题是关于参照物的选择题,考查了运动的相对性,属于基础知识。部分考生会错误选择C,因为日常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由于惯性思维,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机械照搬,所以会出错。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们对生活实际的体验、观察、实验和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无处不涉及物理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衣、食、住、行、用、医事例中,许多貌似稀奇的问题,都可以用我们已有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结合学生身边事物和生活实际的考题,在中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各地中考试卷的命题素材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情趣以及物理意味,灵活贯彻“科学·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STS理念,注重技术创新、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等情感态度的合理渗透。近年各地中考试题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中考物理试题要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深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力求通过真实的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受物理生活化和生活物理化。此类试题背景真实,来源于生活,并渗透生活元素,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容易把学过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双基”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物理学科的价值。同时,也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关注“身边的物理”。
[例2]下列用电器通电1 h,最有可能消耗1 kW·h电能的是( )。
A.计算器 B.小台灯 C.手电筒 D.家用空调
解析:关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没有给出具体的功率,只能估测,体现了物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功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要对比A、B、C、D即可选出正确的选项。
(三)关注社会发展,聚焦时事热点
环保、安全、节约、创新、文明、团结、富强是社会的主旋律,中考试题也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以当前所发生的,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大事、要事为背景,联系所学物理知识来命题。总之,每年的重大事件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例3]中国智能无人机公司亿航,在2016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全球首发全电力低空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____“亿航184”。图1所示的是正在自动飞行的“亿航184”,它在飞行过程中,信息是通过____传递给地面指挥中心的,其传递信息速度与光速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解析:该题以国内外时政新闻为题材,结合要考查的物理知识编制成填空题,试题的情境与问题的设置自然融洽,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学生的亲近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命题人员在编制相关科技试题时,会注意:力求使解答试题所需的知识在初中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解答试题所需的思维能力也应贴近初中生应有的水平,避免单纯为了创新或者刻意与新科技生硬结合而盲目编制试题。 (四)重视实验,突出过程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猜想和假设,在已有条件下灵活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科学合理地利用实验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既是物理学家获得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要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除要关注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和提炼物理规律的能力。
[例4]小明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实验中应取质量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
(2)小明设计的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分析表格可知:他是用加热____相同比较____的方法来判断物質吸热能力强弱的。
(3)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这是因为干泥土和水相比,干泥土的
较小。
解析:该题为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情况”的实验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考查的是通过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变化来反映吸热的多少。本实验是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对实验一知半解而导致错误。如果分不清比热容和密度这两个概念也会出错。
[例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1)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____(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
(2)在左右两盘中,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再将小车水平____,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3)小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图3中的木块,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________。
解析:该题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题,第二空主要考查实验装置中两边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仍静止的原因,如果没有根据实验目的去解决问题,就不能直接指出根本原因是有摩擦,而会从木块的质量或静止状态等角度去分析,导致答题方向错误。第四空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二、五两空,如果审题不清或理解能力较弱,学生容易受题目误导。本题考查的是二力平衡的首要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除要关注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和提炼物理规律的能力。
(五)关注能力,体现开放创新
中考物理进一步注重观察、估测、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排除故障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命题背景更富有时代气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命题背景,广泛联系社会热点信息(212农业生产、环保、体育、交通、建筑、高科技、广告、典故等),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科学教育应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焦点、关注当前科技新进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亲近社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6]如图4所示,某同学正在进行手抛鸡蛋表演,由图可估算出鸡蛋从最高点落到手上的过程中,鸡蛋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
A.0.02J B 0.2J
C.2J D.20J
解析:本题以手抛鸡蛋为题材,要求根据材料中提供的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答。要求估测鸡蛋的重及从最高点落到手面的高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一)研究《物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物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考说明》是每一个地市具体的命题说明,它有更强的针对性,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中考说明》。
(二)抓好三轮复习,提高备考效率
制定完整详细的复习计划,以便对两年来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有系统全面的概括,做到有的放矢。
1.第一轮复习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以课本为主
在复习阶段,要切实落实好“基础”,全面系统地复习,认真用好教材,不遗漏一个知识点。首先,复习应紧扣教材,深化教材,活化教材。要研究以前做过的经典好题,熟记基本解题方法。基础夯实了,能力提高了,才有根基。纵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发现,一方面不少中考试题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重现,涵盖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小实验、阅读材料,甚至插图、表格、情景等,所以要研究和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特别要注意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理想化方法、比较法、等效代替法等)、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另一方面,中考试题高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目前,物理命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重现,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灵活考查,命题的基本思路已经越来越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所以复习教材要“活”,力戒死记硬背,要做到真正理解、运用,会演绎、会迁移。 2.第二轮复习则侧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加强重点题型的训练
一是按知识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力学专题,声光热专题,电学专题。二是按题型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如单选专题、填空专题、实验探究专题、计算专题、作图专题等,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摸拟为主,进行适应性强化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以难度中等以下的题为主,兼顾本届学生历次测试出现的错题训练,少做难题,主要训练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在最后的中考冲刺阶段,要求学生重視每一次模拟考试,通过考试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使考试成为考前最重要的练兵活动,避免中考走弯路。
(三)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特点及趋势
纵观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创新性、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应对每个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哪些该考,怎么考,并把这种领会始终贯穿到平时的复习中去,让学生认识到最后复习的重要性。科组集体备课时参考历年中考物理试题进行,使学生复习起来知道哪些知识应点到为止,哪些知识要仔细剖析,哪些要重点分析,哪些需要进行变式训练。这样的复习可让学生在复习中做到详略得当,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自然高。
教师要清楚中考的题型及其分值、难度等,让学生在应试时感觉很多题目是司空见惯的,能应付自如,以使学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四)要重视利用教材进行复习
教材和教辅在复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各有侧重,只有把它们融合起来,才能达到“1 1>2”的效果。中考的性质决定了中考题中有相当部分是要考课本内容的,因此我们不能丢掉课本,而是要重视利用课本来复习一些基础知识,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突破难点。同时要注意“中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大多来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特点,利用教辅资料来构建知识网络,积累解题经验,规范解题过程,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重视概念规律、科学探究、注重应用
基本概念、规律是中考的重点,复习中学生应重新回顾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概念规律的能力。要认真梳理课本中的基本探究实验,注重从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对每件实验仪器的使用(包括调节、操作和读数),每个实验的原理、仪器选择、步骤编排、数据的测量和处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结论的总结归纳及其应用、故障的排除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设计一些新实验的能力。因此在做好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各种类型的实验思考题、探究题。
2.培养学生独立做题、勤于收集、虚心学习的习惯
总复习期间学生要独立、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并将好的解题方法及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记下来,以便总结经验、积累知识、请教老师同学来充实自己,同时还要注意答题规范,避免丢分。
总之,我们要根据课标、教材要求,按照2017年中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复习的总目标,做到夯实基础,掌握基本方法,提高能力,提高应试心理素质,从而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