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荀子人性论的异同

来源 :金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问题。孟、荀作为儒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把握其关于人性问题的主张对于研究中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表面看起来二人观点截然相反,但仔细品读不难发现在对立观点之下掩盖的是二人对“善”的共同追求,在价值体系上可谓殊途同归。
其他文献
靠近梅子树左侧的芙蓉花像一顶巨大的花伞,即使是冬天它也不改“撑”着的动作,高高举着,似乎呵护是它毕生的追求。栀子花在梅子树的右侧,每年开出满树的花,花一圈,树往外长一圈。不过,我注意到它每年长不了多少,物业总喜欢把它修剪成一个球。栀子花的颜色是奶白色的,花开马上花谢,而花的芳香比花期长,在开花的日子里,小区到处是栀子花香在奔跑,掸也掸不掉。我没看到过梅子树开花,并不否定它开过,它一定开过,在各种热
期刊
1  南阳躬耕于我,正如落瓜躬耕于田亩  一根线躬耕于江南的蚕丝,一道光  躬耕于凌晨中原的朝阳  臣本布衣。无畏于北方铁蹄的飞扬  更无畏于智谋天下的深沉,以及  生死,如风过竹林,如竹叶  淅沥沥落下,又在明年  焕然生长  但你来了,三顾茅庐,使我起身  使我一生挂上了风铃,激荡  或者平息,都在鲜血中  左右摇晃。  臣本布衣。衣袂飞灰于五丈原上,白马过隙  你我都已经落入史简,你看那小儿
期刊
出生在奥匈帝国第三大城市布拉格的里尔克曾说:“我们来到这人世上,说起来只是暂时的,不管你生在哪儿;在我们的内心里,真正的故乡是慢慢出现的,因此,我们的出生地可以说是追忆出来的。”  出生在立陶宛、“来自地图上的一个空白点”的米沃什曾言:生命中最宝贵的事物莫过于祖国的语言文字及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工作。但米沃什本人却脱离了自己的母语世界有近三十年的时间。1941年米沃什从出生地维尔诺逃到华沙,参加了左
期刊
以爱与死亡为压舱石  “每一首诗都是哀歌,因为一首纯粹赞美的诗是不可能存在的。”  以色列诗人阿米亥的这句话,让我想起深藏于陶缸的海鲜和青菜,充满咸涩的盐粒而非蜂蜜。  爱情也如此——只有苦涩的、无法完成的爱,才有被流传的价值,像大海那样动荡不宁、流传四方。  十八岁就上了战场、不断书写“爱与死亡”这一主题的阿米亥,相信诗歌具有治愈创伤的力量,“用现实来医治现实”。比如,一个母亲“如果用有韵的嗓音
期刊
诗无涯  在武汉东湖读《水调歌头·游泳》  门口的香樟,把天气预报拧了一拧,  晾在武昌鱼鲤科鲂属的目录中午睡。  川味雪茄的细猫步,  挂在树梢报时,猜测梅花的婚姻。  未出门便老式的汽车。  玻璃在对面复印信笺上生疏的笔迹。  一只叫作楚天舒的龟,被高速路的巢,  养殖到蛇年。  伏案的火柴一点点吞噬时间。  睡衣把补丁安置在会议室的座位上。  用解密的姿势仰泳,  秋风打在文件红头的背上, 
期刊
哈密  1  什么时候,一牙哈密瓜,浸香了东天山上的一弯新月,  甜蜜的月光,轻轻洒进京都的城门,一地芬芳。  哦,通往皇城的千里驿骑,一路蝶舞蜂飞,  从此,西域之蜜迷醉了东方的月亮。  2  松树塘的松树何其有幸,迎来了一位流放伊犁的诗人,  松树塘的烽燧何其有幸,诗人用诗句点亮了烽火。  烽燧被岁月的风吹成坟丘,但诗行被时光的雨洗成玉石——  洪亮吉的《松树塘万松歌》,在天山峡谷中如铜钟般洪
期刊
当我二叔表示准备捐赠一百五十万元为村里建造一所包括教学楼、生活楼、图书室在内的上规格的学校,代替村小学里使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陈旧不堪的校舍时,受益的上下几个自然村五千多男女老少,除了理所当然的欣喜和感激,对二叔的慷慨举动似乎一点也不感到意外,都觉得在情理之中。作为成功企业家的二叔,几年来自己出钱干这样的公益事业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抛开桥梁道路、塘坝改造、养老院、还有村民娱乐场所不说,仅仅学校,他就
期刊
观湖  一群野鸭昂首向前,其中一只  朝你张望后径直游了过來  碧水背景,红花初绽  突然有条渔船从斜侧里插入画卷  如果这些都令人费解  那么还有别的力量,你并不知晓  比如星星是何时掉进水中  长出尾巴,变作鱼群  水分子团结成银白的辽阔  是为了包容,还是为了捍卫自由  而某些时刻,你更倾心于谜面  眼前水草点点翠绿,其间掺杂着赭红  夜晚来临,湖水迎合星光的爱抚  摇曳得泪光粼粼。你猜想水
期刊
我常和古人一样  闹着刻舟求剑的笑话  晚上失眠,天一亮我就在找一件东西  一开始,我很确定要找什么  可找着找着,却忘了要找什么  并且,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好在人生的空间要比出租屋大得多  零碎的东西也少  想找什么一目了然,只不过  找到了,却不一定能取走  不像出租屋里的东西  找得着,找不着都没关系  它始终还在屋里  而人生不一样,你要找的东西  取不走,就会自行消失  因为,时间的柜
期刊
“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一位著名文化学者曾经如是说。  我笃信此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故乡情结”,抑或是“乡愁”吧,它可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月是故乡明。  心中始终装着故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感到孤寂。故乡的味道永远是那样清新浓郁,那样刻骨铭心。  我出生于燕山脚下的一个普通农村,在那里生活了不到二十年,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在我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
期刊